155-维摩诘经12 禁食和修行涅槃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一、知识点
1.头陀:
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又作“驮都、杜多、杜荼”。
亦作“头陁 ”。梵文dhūta的译音。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亦专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1、南朝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以法师景行大迦叶 ,故以头陀为称首。”
2、《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陁,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3、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淡道人》:“其徒有头陁一人,又秘藏纸画牛一头,每与客戏。”
4、《西游记》第十七回:“话说 孙行者 一觔斗跳将起去,諕得那 观音院 大小和尚并头陀、幸童、道人等一个个朝天礼拜。”
5、清 郑燮 《道情》之三:“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
6、明 施耐庵《水浒》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药酒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麻翻了。
头陀,梵文 Dhūta 的音译,意为抖擞,谓精勤振奋,去除烦恼污垢,意即弃除对衣、食、住等贪著,以修炼身心。即佛教倡修的苦行。亦称头陀行、头陀事、头陀功德。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严守如下十二种修行规定: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修学头陀苦行者,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这也是清净的正命生活。
佛教的头陀代表人物是迦叶尊者。
2.邪道:
泛指不被当下大众所认可的价值观主导的言行举止。多用于批判心怀不轨之人。
3.福田:
福田,佛教用语,拼音: fú tián,释义:佛教用语。敬三宝之德为「敬田」,报君父之恩为「恩田」,怜贫者为「悲田」,此三种称为「福田」,言其能获福也。
二、金句/精华笔记
1、你有慈悲心而不能普惠众生。他只问这个穷人去行乞,那你不能普惠众生,你居然只问穷人去乞食,不问这些有钱人乞食。
2、涅槃在有的时候翻成不实,因为你涅槃了,你就不吃了,所以你是为了涅槃的缘故。因为你想涅槃,追求涅槃,所以你去兴起时为坏。
3、你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色,各种各样外界的各种事物的形形色色,你就好像盲人一样一无所见。所闻生与降等你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就应该把它当做这种空谷回音那种虚幻的音来听。
三、全文逐字稿
领悟般若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找回内心平静,获得清净境界。欢迎收听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帷磨结景。这一讲,我们依然要讲维摩结晶的第三品弟子品。在前面各讲当中,我们讲到维摩结局是生病了,佛陀就派他的弟子们去探病,先派的是智慧第一的舍利佛,舍利佛拒绝,说他自己胜任不了探病的这个任务。第二一个派的是神族第一的木莲,这两位都是佛陀十大弟子里的人物,而没想到木莲也拒绝了,说他自己也胜任不了这个任务。于是佛陀就派第三位弟子,大家设佛,告大家舍,鲁刑矣。微摩羯问己,佛陀就对大家舍说,你去探视微摩羯的疾病,你去探病,这大家舍也是不得了的人物。
大家舍和舍利、佛穆连一样,都是出生于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最高级的种姓,婆罗门中心。而大家社在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号称头陀第一。什么叫头陀第一苦行,他苦行特别精进,不仅如此,因为大家设在灵山会上曾经传佛心印,所以他还被看作是禅宗的始祖,初祖,最早的祖师爷。同时佛陀路灭以后,就是这位大家社,还曾经成为担任过佛教生团的首领。
第一次的佛教阶级,也就是大家汇集在一起,把大家记得的佛陀对他们说的话,他们耳闻的,也就是如是我闻佛陀说的话,大家都诵出来,唱诵出来,背诵出来,把它汇编成佛教经典的结集,这个叫第一次结集。在王舍成就是由这位大家设召集,所以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佛弟子。嘉设听到佛的指派以后,嘉设白佛言。嘉设就对佛说,世尊我不堪任一笔问题,说我也胜任不了这个事,担当不了。所以者何意念我兮,于平理而行气。时为莫杰来为我言,为大家设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重贫起说。我记得过去有一次,我在这个穷人的聚居区,也就是这个贫民区去兴起,因为生人不是要起事的吗?要脱保起时的吗?我就在贫民区兴起这个时候微摸结果来了,对我说,喂,大家,是啊,你有慈悲心而不能普济众生。他只问这个穷人去行乞,那你不能普济众生,你居然只问穷人去乞食,不问这些有钱人乞食。因为按照佛教的概念,我让你施舍,让你共生,是让你种福田,对吧?那么我虽然去要饭的那个对象是穷人,但是我让穷人种了福田,今后穷人就会有很好的果报。
然后大家设碰到维摩杰以后,维摩杰就跟他说,你这么做不对,因为你心里有分别,你慈悲心指向的这些穷人,你为什么不平等?有钱人跟穷人不都是一样的吗?你为什么不问有钱人去乞食呢?加设驻平等法因次刑启示说,假设如果你实行的是平等的无差别的法,那就你应该就没有选择的轮到谁是谁。这样去起时,你不能挑穷挑富的为不实故因形起时,这里的不实是涅槃的一个代名词。涅槃在有的时候翻成不实,因为你涅槃了,你就不吃了,所以你是为了涅槃的缘故。因为你想涅槃,追求涅槃,所以你去兴起时为坏。
和合相谷应取团时,因为你起食是不能挑的,人家给你什么吃什么,你拿一个锅,那里边,比如有些是好米,有些是坏米,比如有一块好菜,有一块烂菜,那你为了破坏它的各种相,你要把它捏成团吃的,你不能在里边挑着吃,应该用手把它捏成饭菜之团吃的。所以胃坏和相蛊应取团食,胃不受,蛊应受。彼时你是为了这种不受,才接受他的施舍,才接受这个食物的。
以空巨响入于聚落所建设与盲等所闻生与降等所嗅香与风等说家世,维摩杰跟家世说,你应该这样,你进入村落的时候,你应该好像带着这么一种想法把他就跟这是一样的,就没有人的空无一人的村落。你进入人们聚居的村落的时候,你就好像应该进入一个空无一人的巨罗一样,你不应该分别,不应该执着。你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色,各种各样外界的各种事物的形形色色,你就好像盲人一样一无所见。所闻升与降等你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就应该把它当作这种空谷回音那种虚幻的音来听。所嗅香与风,等你闻到的各种各样香味,你就应该把它看作跟飘过的这种风,无色无味的风一样,所是味不分别。你去吃的这个东西,起时代的你不会去分别它美味或者不好吃。
受诸处,如治症,知诸法,如幻象。无自信,无他性,本自,不然精者无命。你感受到种种的触觉触跟外界的接触,但是你毫不动心,就好比你挣得了最高的智慧,你知晓世间诸法,但是你认识到都把他们当一样的梦幻假象来看。你要知道,一切法没有自信,也没有他性,都没有的法,就是无自信,无他性的本质,不然精者无面。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因此法也无所谓消灭加设。
若能不舍八邪路,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时十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课时说,假设如果你能做到不刻意地去回避八邪,八邪是指什么呢?与八正道相对应的八种邪道,邪界,邪思为邪与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这个叫八邪。如果你看到这种八种这种邪道,你不是刻意地去躲开他,但是你又能够进入 8 解脱的境界。
8 解脱的境界是指八种舍弃各种各样的贪欲而获得解脱的一种禅定的境界。就说什么你对那些坏的不要刻意地去演,你躲开它,但是同时你又得到了好的一种境界,这还是就是入室和出室的关系嘛,对吧?以邪相入正法,这就是什么呢?你虽然不摆脱这种不好的形象,但是你依然可以进入政法的境界。以一时是一切,你同时又能够以一时就是一种食物,或者一次失时,你就骗失了一切众生,你只要失实一次,不在乎你失多少次。有种人天天失舍,有种人就失这么一次。你如果能以一时就一顿饭辨识一切,终身供养了十方诸佛和所有的圣贤,如果你能做到这样,然后可是你就可以进食了,你可以吃饭了。
如事实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路定义,非起定义,非住世间,非住涅槃。这一段话讲的什么意思?说你如果这样做到前面我说的境界,你可以进食了。如果能够以这样的一种境界来起食进食,那么你实际上达到了一种什么境界?既无烦恼,又不离烦恼,既无入定之念,也无初定之想,既不像芸芸众生那样沉溺于生死轮回的世间,但是也不像这种小秤佛教信徒一样,一定要出家离开世间,才能走上追求涅槃的道路。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易不为损。什么意思?对于那些供养你的失主来讲,他不就乞食吗?也不会因为他供养的多就福气大,也不会因为它供养的少就福报小供养不会给它增加什么,不供养也不会让这些失主们损失什么。这个什么都是指福报,供养也不会增加福报,不供养也不会减损福报,视为正入佛道,不宜声闻。只有这种境界,才算真正地入了大乘佛教之门,而不是停留在小乘佛道上。
嘉设,若如事实,唯不空识人之师。也就是说假设维摩结局是对家说,如果你能够带着这种心念,带着这种认知,有这种境界你来进食的话,那就算不枉费别人对你的供养和别人对你的施舍了,你没有白吃别人供养你的饭。使我是尊闻,说是语得未成,有觊觎一切菩萨升起尽心。这个是大家说的话,大家说师尊,当时我一听到为魔结局是这样的说法,我赞叹我是闻所未闻,我当下对一切菩萨发起的深深的尽兴,并且我这么想,师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诺多罗三柳山菩提心?同时我又起了这么一个念头,说这位居士他是在家的,他都没有出嫁,而他的辩才智慧居然能够到这种境界,谁还能不生发出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听了为魔结局势的这番话,谁都会生发出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我从世来不复劝人以身文批之佛行。从那一件事情以后,我就再也不去劝别人信奉小趁佛教事故不认一笔问题,所以是尊。
就因为上述的这个原因,有这么一段故事吗?有这么一段姻缘吗?我胜任不了去探望维摩杰居士去探病的这项任务,所以第三位弟子大家舍也回绝了佛陀交给他的使命。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到这里,感谢您的蜻蜓。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讲读佛教十三经之《维摩诘经》。这一讲,我们依然要讲《维摩诘经》的第三品,弟子品。在前面各讲当中,我们讲到维摩诘居士生病了,佛陀就派他的弟子们去探病,先派的是智慧第一的舍利佛。舍利佛拒绝说他自己胜任不了探病的任务。第二一个派的是神通第一的目连,这两位都是佛陀十大弟子里的人物,而没想到目连也拒绝了,说他自己也胜任不了这个任务。于是佛陀就派第三位弟子,大迦叶佛。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佛陀就对大迦叶说,你去探视维摩诘的疾病。你去探病,这大迦叶也是不得了的人物,大迦叶和舍利佛、目连一样,都是出生于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最高级的种姓婆罗门,婆罗门种姓。而大迦叶在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号称头陀第一。什么叫头陀第一?苦行,他苦行特别精进,不仅如此,因为大迦叶在灵山会上,曾经传佛心印,所以他还被看作是禅宗的始祖,初祖,最早的祖师爷。同时佛陀入灭以后,这位大迦叶还曾经成为、担任过佛教僧团的首领。第一次的佛教结集,也就是大家汇集在一起,把大家记得的,佛陀对他们说的话,他们耳闻的,也就是如是我闻,佛陀说的话,大家都颂出来,唱诵出来,背诵出来,把它汇编成佛教经典的结集,这个叫第一次结集,在王舍城。由这位大迦叶召集的,所以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佛弟子。
大迦叶听到佛的指派以后,迦叶白佛言,迦叶就对佛说:“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说,我也胜任不了这个事,担当不了。“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说,我记得过去有一次,我在穷人的聚居区,也就是平民区去行乞,因为僧人不是要乞食的,要托钵乞食的吗?我就在贫民区行乞,这个时候,维摩诘来了。对我说,说唯,迦叶,大迦叶,你有慈悲心,而不能普惠众生。他只问穷人去行乞,你不能普惠众生,你居然只问穷人去乞食,不问这些有钱人乞食。因为按照佛教的概念,我让你施舍,让你供僧,是让你种福田,对吧?那么我虽然去要饭的对象是穷人,但是我让穷人种了福田,今后穷人就会有很多很好的果报。
然后大迦叶碰到维摩诘以后,维摩诘就跟他说,你这么做不对,因为你心里有分别,你慈悲心指向的这些穷人,你为什么不平等呢?有钱人跟穷人不都是一样的吗?你为什么不问有钱人去乞食呢?
“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说,迦叶,如果你实行的是平等的,无差别的法,就你应该就没有选择的。轮到谁是谁,这样去乞食,你不能挑穷挑富的。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这里的布施,是涅槃的一个代名词,涅槃在有的时候,翻成布施,因为你涅槃了,你就布施了嘛。所以你是为了涅槃的缘故,因为你想涅槃,追求涅槃,所以你去行乞食。
“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因为你乞食是不能挑的,人家给你什么,你吃什么,你拿一个钵,那里边比如有些是好米,有些是坏米,你比如有一块好菜,有一块烂菜,你为了破坏它的各种相,你要把它捏成团吃的,你不能在里边挑着吃,应该用手把它捏成饭菜汁团吃的。所以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
“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你是为了这种不受,接受他的施舍,才接受食物。
“以空聚相,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对不起,我从重读一遍。“以空聚相,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说,迦叶,维摩诘跟迦叶说,你应该这样,你进入村落的时候,你应该好像带着这么一种想法,把它,就跟这是一样的,就没有人的,空无一人的村落。你进入人们聚居的村落的时候,你就好像应该进入一个空无一人的聚落一样,你分别不应该执着。你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色,各种各样外界的各种事物的形形色色,你就好像盲人一样,一无所见。所闻声与响等,你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你就应该把它当作这种空谷回音,那种虚幻的音来听。所嗅香与风等,你闻到的各种各样香味,你就应该把它看作跟飘过的这种风,无声无味的风一样。
“所食味不分别,”你去吃的这个东西,乞食来的,你不会去分别它美味或者不好吃。
“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你感受到种种的触觉,跟外界的接触,但是你毫不动心。就好比你证得了最高的智慧,你知晓世间诸法。但是你认识到,都把他们当一样的梦幻假象来看,你要知道一切法没有自性,也没有他性,都没有的。法,就是无自性、无他性的。本自不然,今则无灭。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因此法也无所谓消灭。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说,迦叶,如果你能做到,不刻意的去回避八邪,八邪是指什么呢?与八正道相对应的八种邪道,邪见、邪思维、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这个叫八邪。如果你看到这种八邪,这种邪道,你不是刻意的去躲开它,但是你又能够进入八解脱的境界。八解脱的境界是指八种舍弃各种各样的贪欲,而获得解脱的一种禅定的境界。就说什么?你对那些坏的不要刻意的去远离、躲开它,但是同时你又得到了好的一种境界,这还是入世和出世的关系,对吧?以邪相入正法,这就是什么呢?你虽然,你不摆脱这种不好的这种形象。但是,你依然可以进入正法的境界。
以一食施一切,你同时又能够以一食,就是以一种食物或者一次施食,你就遍施一切众生,你只要施食一次,不在乎你施多少次,有种人天天施舍,有种人就是这么一次,你如果能以一饰,就一顿饭,遍施一切众生,供养了十方诸佛和所有的圣贤。如果你能做到这样,然后可是你就可以进食了,你可以吃饭了。
“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这一段话讲的什么意思呢?说你如果这样做到前面我说的境界,你可以进食了,如果能够以这样的一种境界来乞食、进食,那么你实际上达到了一种什么境界?既无烦恼,又不离烦恼,既无入定之念,也无出定之想,既不像芸芸众生那样沉溺于生死轮回的世间,但是也不像这种小乘佛教信徒一样,一定要出家,离开世间才能而走上追求涅槃的道路。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什么意思呢?对于那些供养你的施主来讲,他不就乞食吗?也不会因为他供养的多就福气大,也不会因为他供养的少就福报小。供养不会给他增加什么,不供养也不会让这些施主们损失什么。什么都是指福报。供养也不会增加福报,不供养也不会减损福报。
“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只有这种境界才算真正的入了大乘佛教之门,而不是停留在小乘佛道上。
“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就说,迦叶,维摩诘居士对迦叶说,如果你能够带着这种心念,带着这种认知,有这种境界,你来进食的话,就算不枉费别人对你的供养和别人对你的施舍了,你没有白吃别人供养你的饭。
“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这个是大迦叶的话,大迦叶说,世尊,当时我一听到维摩诘居士这样的说法,我赞叹,我是闻所未闻。我当下对一切菩萨发起了深深的敬心。并且我这么想:“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同时我又起了这么一个念头,说这位居士他是在家的,他都没有出家,而他的辩才智慧居然能够到这种境界。谁还能不生发出无上正等正觉!也就说听了他的,维摩诘居士的这番话,谁都会生发出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
“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从那件事情以后,我就再也不去劝别人,信奉小乘佛教。“是故不任诣彼问疾。”所以,世尊,就因为上述的原因,有这么一段故事嘛,有这么一段因缘嘛,我胜任不了去探望维摩诘居士,去探病的这项任务。
所以第三位弟子大迦叶也回绝了佛陀教给他的使命。
好,今天这一讲我就先为您讲读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
我的理解:几大弟子都觉得自己和维摩诘不在一个层次,自己不够格。好比美国总统病了,你派我一个科长打电话去慰问,我当然觉得自己不够格办不了这事情。其实是诸位菩萨自谦了吧。
这些弟子在怕什么,佛祖教导多年,连个大无畏的基本心都没有吗?
静心睡莲 回复 @JSWJWJJ: 我觉得佛陀应该派你去探望才对
🌹🌹🌹🌹🌹🌹🌹🌹🌹🌹🌹🌹🙏🙏🙏🙏🙏🙏🙏🙏🙏🙏🙏🙏
钱文忠老师将晦涩难懂的经文解释得很好懂,感恩钱老师
钱教授 什么叫神zhu第一
佛弟子活的真实,师傅让我去探病,我不想去就不去。
策马扬鞭niu 回复 @策马扬鞭niu: 不去就不去,这么谦虚说胜任不了,我忽然很惭愧,我很多事也胜任不了了。
大迦叶应该是佛陀的儿子吧!
1883456mtrq 回复 @王小龙_9d: 不是,罗睺罗尊者是
钱文忠后来讲的心经和坛经就不好了,弄的花花草草的,背景音乐吵死个人,听个课也不安宁,千万别买了!
小编: 这集的标题依然有点偏。 况且,钱先生没有讲禁食吧? 不食和涅槃的关系,并不是此讲的重点。 望您能和钱先生商榷。
1581777odvn 回复 @阿尔法龟: 求吃多了
感谢您的讲解!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