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上阳台帖》:飘然临云,尘寰物外之妙

李白《上阳台帖》:飘然临云,尘寰物外之妙

00:00
19:46


98.jpg

上阳台帖 (唐)李白作(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9.jpg

乾隆帝书引首

100.jpg

宋徽宗题记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为李白《上阳台帖》是一卷装裱精美,流传有序的书法作品,曾经宋徽宗以和清代的乾隆皇帝的内府收藏。它的引首是乾隆帝用宫廷仿制的北宋金粟山藏经纸书写的“青莲逸翰”四个大字,衬托出法帖的华丽和高档。引首后面的隔水上钤盖“乾隆御览之宝”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两枚硕大的印章。紧接着,就是宋徽宗题写的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可见这件作品也经过宋朝徽宗皇帝的内府收藏和亲笔御题。接下来的画芯部分便是正文,共是5行,25个草书大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紧接着又是乾隆帝的长题,以及非常醒目的宋徽宗题记,宋徽宗在题记里这样称赞: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徽宗皇帝的瘦金书非常有名,书写在《上阳台贴》隔水部分,字体雄健很有力,笔画瘦劲似铁画银钩。在徽宗皇帝的题记后面就是元朝人张晏,以及元代书法家欧阳玄的题记。


《上阳台帖》历来被很多学者所关注,原因之一就是这件书法作品被认为是李白所书。除了这件《上阳台帖》以外,李白并没墨迹流传下来。如果这件书法的作者真是李白,又经过历代的收藏家们鉴藏,它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都是极高的。因此很多人对这件作品进行考证。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壮游三峡一带,当他游览到江陵时,遇到了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号白云子,是唐朝玄宗时期非常有名的道士。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馗的后人,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李白和司马承祯见面以后,司马承祯被李白气宇轩昂的气质和潇洒风流的诗文所打动,非常赞赏他的才华,称赞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极之表,两个人结下了忘年之交,后来唐玄宗就派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立了一个道观——阳台观。


唐玄宗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的极盛期,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的鼎盛时期。唐朝在经历了高祖、太宗、中宗以及武则天数代帝王近百年的努力之后,到唐玄宗时期,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虽然身处盛世,但盛世的背后也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唐玄宗就利用道教,这时候道教起到了社会润滑剂的作用。玄宗皇帝一度崇信道教,且亲自研读道教经典,注解《道德经》。在统治手段上,他利用道家的“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因此,在他掌握政权的初期,道教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道士更受到尊重。像司马承祯这样身出名门,而且又有很高的修为的著名道士,唐玄宗都是很会利用的。所以就让司马承祯在王屋山建立道观。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有“道家第一洞天”的美称,风景非常优美。它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临泰岳,南临黄河,正好处于山西、河南交界的地方。无论是风景还是地理位置都很优越。在这里面建立道观修行是最佳之地。司马承祯建立道观以后和很多文人都有所往来,除李白之外,宋之问、陈子昂、孟浩然等著名文人都与司马承祯有过亲密交往。天宝三载(公元744年)3月的时候,李白和杜甫、高适,又重游王屋山,李白想到当年他和司马承祯的高谈和交往,决定再一次去拜访他。当他来到王屋山上阳台观的时候,遗憾的是道士司马承祯已经坐化仙逝。这使得李白非常怅惘,当他看到墙壁上司马承祯留下来的画作诗篇时,睹物思怀,就写下了这一卷著名的《上阳台帖》。


100_副本.jpg

独乐寺观音阁匾额


《上阳台帖》不仅是李白怀念司马承祯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李白非常少见的草书大字作品。从书法上看,它用笔非常老辣、雄壮,在转折的地方显得很有力道,有的地方笔呈散锋,墨有晕散,如果这真是李白的书法墨迹的话,非常的难得。今天能够见到的署名李白的手迹仅此一件,另外有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最高层上悬挂的“观音之阁”四个字的匾额,于“阁”字下有很小的“太白”两个字,有人也说这是李白的手笔。独乐寺观音阁始建于唐代,但到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时重修,重修过的建筑已经不是唐代的原貌。悬挂在阁上的匾额也不是书法墨迹,因此,无法认定是不是李白所书。李白是否到过独乐寺,这都很难说。


101_副本.jpg

张晏题记


《上阳台帖》是不是李白的墨迹,争议也很大,历史上李白和道士司马承祯确实有过交往,但是从书法作品的书写特征,以及这几句诗的创作水平来看,空洞无物,细品之下与李白的创作水平相去甚远,李白作诗不应该是这个水平。另外,唐朝人使用的毛笔是笔毫裹在笔芯之外的有芯笔,写书起来转折不灵,经常出现开叉、破锋,这是唐朝人用笔的特点。这种现象可以在同样是唐朝的书法作品杜牧书写的《张好好诗》中看到,也可以在唐朝留下来的大量写经中看到,而在《上阳台帖》中却很难见到那种转折不灵和破锋的现象。但是《上阳台帖》书法大字,又不能够用小字的标准去要求,这就为鉴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作为宋朝的收藏大家,艺术家皇帝宋徽宗对《上阳台帖》当然非常认可,他在题记中说,李太白,曾经书写过《乘月帖》和《踏歌帖》。李白喝完酒以后酒性大发,达到了人物两忘的境界。写字时笔划飘逸,豪气,雄健,当然。这些是对李白《上阳台帖》非常大的赞美和褒奖。元朝集贤院学士张晏对这件作品也很赞颂:

谪仙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意思是说如果和李白的书法相比,就连唐代的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这些人都比不了,说李白的书法才有飘然凌云之态,有高出尘寰的物外之妙。张晏也对《上阳台帖》大加赞赏。由此来看古人对《上阳台帖》还是非常认可的。当代著名鉴定家启功先生认为:对这件《上阳台帖》应当是李白的真迹。理由之一是这件作品经过元朝和宋朝两朝的收藏和题记,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唐代人的作品非常少,很难判断是否为真迹。然而宋元时期人看唐朝人的作品,就像我们今天看民国时期的作品一样比较好鉴别,因此遗留在《上阳台帖》上的宋元人的看法还是比较可靠的。因此启先生认为:关于《上阳台帖》是否为李白的真迹,应当遵从宋元人的意见。


关于《上阳台帖》能够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段有意思的经过。

清朝的时候,《上阳台帖》一直被收入内府,至民国时流出宫外,就被大收藏家张伯驹所藏。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世纪50年代,张伯驹一度被打成右派,境遇非常差。他知道毛泽东主席特别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歌,恰好自己手头还收藏有这卷珍贵的《上阳台贴》,他就写信给毛泽东同志,希望把这件作品作为私人礼物赠送给他。但是毛泽东同治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的礼品一律交公。就在1958年,毛泽东同志就把这卷珍贵的《上阳台帖》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由此,我们今天才有可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看到这件珍贵的《上阳台帖》。它是不是李白的亲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唐宋以来的文化,反映了在唐朝盛世的时候,玄宗皇帝对道教的崇信,以及士大夫和宗教人士之间的交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火凤凰ZF

    连续听到几期关于笔锋如何的研究,作为门外汉,颇为新鲜,却也不禁存疑。 文具之于文人,当如衣饰之于美姬,大众款式固然存在,就不许人独出机杼个性创新吗?我若用着易破锋的硬笔不适,必想自己做一支顺手好用的,想来材料既有,当不甚难。 再放大点儿说,这么多年过去,就算曾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笔具,其作品万不存一也有可能。说某时只有某笔,似乎画地为牢。 索性再扯远些,设想数千载后,文明经湮灭而复兴,我们现在的东西作为文物出现,既非打印铅字也非钢笔中性笔圆珠笔的字迹,就可以认为是伪作吗?毕竟在什么样的时代,都还有几个“异类”喜欢时时摆出笔墨纸砚熏陶一下的。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火凤凰ZF: 您说的问题我也有同感,对于古人的用具特征和书写习惯,也是后人推测,不能过度拘泥而使结论一成不变。但推测归推测,假说归假说。在没有更多材料为佐助的前提下,我还是持较谨慎态度。节目制作时,对前辈专家的结论尽量做到择要讲述。毕竟是普及类节目,不是学术论文,有些就姑且存疑比匆忙下结论更好。

  • 木夕赵孟頫

    老师,这期你的分析实在不敢恭维,我一直非常喜欢你的文章和赏析,但是你说此帖不是李白的真迹是因为这首水平不够高,那是你对文学和李白的研究不够,李白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因为他一生游历不定,大多数诗失之八九,只留下来一千多首,此诗气象宏伟,句短意长,高度浓缩情感和景象,和他性格和格局很相像,你真的不懂李白也不懂诗,而且李白写了一万多首不可能每首诗都是精品,况且也许他还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只是失传了,难得你比宋徽宗和张彦远,启功先生还高明吗?!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十一世孙,什么文物没有见过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木夕赵孟頫: 对书画真伪的判定还不完全等同于对作品的赏析,判定真伪更多的是理智与冷静,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在严谨求实地认清作品的“本来面目”的基础上更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欣赏。我们传播传统文化但不迷信古人,不食古不化,更不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对于古人遗留下的文物,并不仅仅是某位专家一人的意见。相反的意见也不少。我们也是尽量做到在准确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吧”。

  • 火凤凰ZF

    世间学问,若非因袭,便是翻案。人以字名?字以人荣?美作当前,欣而赏之,方不辜负;过度考据,实在无趣。

  • 怀沙_i2

    我们还是要相信徽宗的审美和鉴定水平,毕竟人家过手的太多了。

  • 木夕赵孟頫

    李白真是委屈,其实他文武全才,剑术是当朝第二,他的师父裴旻第一,书法也相当了不起,因为他的诗名太大,把其他才华都掩盖了,李白不朽!

  • 蛋糕王_u7

    天津蓟县独乐寺大殿匾,落款太白,应该也是李白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