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事茗图》:郁闷痛苦中的精神家园

唐寅《事茗图》:郁闷痛苦中的精神家园

00:00
23:16

80_副本.jpg

事茗图 (明)唐寅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明代画家唐寅的山水人物手卷《事茗图》,这是一幅绝佳的作品。


展开手卷,引首是大书画家文徴明题写的“事茗”两个大字。接下来便是画芯,画家在处理前后关系的时候非常巧妙地采用了三层景深的手法。画面近景为两块巨石,一左一右,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取景框。山石颜色深沉,却皴擦出深浅有致的墨色,墨色中形成棱角和转折。中景绘有被山石遮挡的水流、曲桥等。几间茅草屋错落有致地坐落在河岸上,屋前平旷的空场上有两棵挺直的松树,树枝下垂形成树阴。画家采用北宋郭熙蟹爪树的画法,鱼鳞般的树皮皴染得很有力道。茅屋和松树让人联想到:在这里居住的主人应当是清贫而者高洁的。这就是古人用物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茅屋里坐着的一位高士,他双手放在袖筒里,右侧的桌案上放着一把大茶壶。透过开敞的门户,房屋里的陈设看得清清楚楚。主人可能是在等待远来赴约的朋友。庭院右侧的曲桥上有两个人,前面走着的是一位手拄拐杖的老者,他身穿长袍,身形瘦削,气质高雅。后面跟着的是一位童子,他手包琴袋,紧随其后,二人一前一后向茅屋走去。左侧的茅屋、屋前的松树,房后的梧桐与竹林都显出高洁、雅致。院后群山环抱,山坳中隐隐露出奔流的瀑布。这样优雅的山水环境真如世外桃源。虽然这幅画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携琴访友的题材,但却被画家处理得层次清晰,前后有致。


主人高雅,客人定然不俗,有童子携琴,恐怕他们见面还要弹奏一曲,静对高山流水,谈诗论道品茶。这样的生活是很多人都向往的。


81.jpg

唐寅题记

82.jpg

文徵明题记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非常巧妙的表达方式,就是用人名的谐音来表达主题。这幅作品叫《事茗图》,“事茗”就是文人茶聚,当然这只是字面的意思。这幅画就是唐寅赠给他的好友陈事茗的,标题中巧妙地嵌入了好友的名字中“事茗”两个字,可见画家唐寅才思敏捷。画幅之后,作者亲笔题写了四句诗:

日长何所事,

茗碗自赍持。

料得南窗下,

清风满鬓丝。


画面中充体现出江南苏州地区的文人生活的悠闲自得。画面显出北派画风,唐寅用凌厉的笔法呈现出层层的景深,景物有聚有散、有疏有密,有挺拔孤高的松树,暗喻着作者的情操,也有深沉厚重的山石,表达着作者的心态。我们仿佛看到了潺潺的流水,听到了耳边的风响。作者在郁闷痛苦的心情中,给自己营建了一个理想的安适的环境。一幅山水人物画,体现出作者唐寅的敏捷才思,也传达出他高雅的情趣、高洁的志向。但是天不假年,唐寅的一生却非常的坎坷。唐寅的晚年只有一件事情令他比较高兴,比较欣慰,就是他的女儿嫁给了大书法家王宠。这幅画中所表现的主要人物陈事茗,就是王宠的好友。而画幅前面的引首则由唐寅的好友文徵明题字,文徵明与唐寅可以说是发小。因此,通过吴门画派的作品也可以看到明代江南苏州地区的文人圈。


入清以后,《事茗图》一直被深藏于宫中,还打动了清朝的乾隆皇帝。政事之余,乾隆帝曾经对这幅画进行临摹,临摹的水平虽然远不如唐寅的原作,但也可见出他对《事茗图》的喜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默默的羽毛

    徐经是徐霞客的高祖,算得上书香门第出身,为了继承祖父和父亲金榜题名的发奋读书,因此也中了乡试成为了举人。因为徐经的家乡是唐寅家的隔壁乡郡,二人又因为才名被人引荐认识,故决定结伴考试。会考二场过后,祝枝山所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载,徐经因和人结仇,被告到了朝廷,说他与主考官勾结,有泄题的嫌疑,并因此牵连了一同考试的唐伯虎。

    博物馆有得聊 回复 @默默的羽毛: 感谢您的补充

  • 87241814

    幸亏乾隆喜爱这画,没流落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