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 克里米亚争端的前世今生

23 | 克里米亚争端的前世今生

00:00
23:47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上一讲,我们谈到了“红衣大主教”乌瓦罗夫和他的“官方国民性”理论。在俄国历史上,乌瓦罗夫实际上是扮演了俄国官方意识形态的发言人和代言人的角色。那么,他也扮演了尼古拉一世的政治顾问的角色,当然也就影响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政治选择,也就导致尼古拉一世在他执政期间实行了黑暗的政治统治。这一讲呢,我们的主题是克里米亚争端的前世今生。


2014年3月12日,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了一项重要的仪式,那就是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随后,普京总统郑重地表示,对于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问题至关重要,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在人民的心目中,克里米亚一直是也将永远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呢,与此同时,乌克兰政府宣布俄罗斯的举动为侵略行为,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开始联合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那么,为什么俄罗斯这一举动引起了如此大的国际反响?我们这要我们还是要从克里米亚的历史谈起,还是要从克里米亚问题的前世才能谈到今生。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的一个半岛。克里米亚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着刻赤海峡相望,毗邻近东地区,是欧洲和亚洲的咽喉所在。克里米亚半岛又位于乌克兰的南部和俄罗斯的西部,半岛的西北部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与乌克兰相连。从中世纪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十字军东征就曾经在这里发生过大战,而1855年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也发生在这里。

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


克里米亚是什么意思呢?它源自鞑靼语——克里木。有一种说法是鞑靼人最早的一个汗,也就是他们的一个王的名字,另一种说法是突厥语“护城河”的意思。较为通行的说法是古代希腊人和后来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对当时的克里木人的称呼,因为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习惯在词根后面加上“尼亚”或者是“利亚”或者是“尼西亚”来表示所属的主体的土地、国家和财产。因此,克里米亚实际上就是“克里木人的土地”,或者是“克里木人的国家”的意思。


然而呢,克里米亚最早的居民却不是鞑靼人,而是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的祖先凯尔特人。在希腊人抵达克里米亚之后,就陆续地在这里建立了一些城邦的殖民国家。例如,在古希腊流传至今的神话与戏剧中,很多都提到今日的克里米亚。比如,希腊神话中英雄伊阿宋与50位英雄一道乘着快船阿尔戈号离开了希腊,进黑海,去柯尔克斯,也就是今天的格鲁吉亚去寻找金羊毛的故事,就发生在克里米亚。

南克里米亚的古希腊殖民地废墟


15世纪末,金帐汗国被俄罗斯人打败之后,那么金帐汗国的遗老遗少就逃到了克里米亚,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汗国。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被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败,成为它的一个附属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克里米亚汗国曾经是让俄罗斯人和其他的东欧人闻风丧胆的人,因为克里米亚汗国的士兵经常发动对东欧和南欧草原的各个斯拉夫部落和公国的讨伐。在那个年代,这些剃掉了一半头发,可怕的大胡子在风中飞舞的鞑靼骑兵,经常深入到东欧和南欧的大草原,去捕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等等,把他们卖给土耳其人为奴隶,就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延续了数个世纪的兴旺的生意,也就是他们是专门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提供商品,也就是奴隶的商人。

克里米亚鞑靼人


像克里米亚的城市卡法,也就是今天的费奥多西亚市。在当时就是因为奴隶贸易而繁荣,被称作“小君士坦丁堡”。据说,鞑靼人贩卖奴隶是颇有心得的,他们认为俄罗斯人和波兰人身强体壮,卖到战舰上做划桨的奴隶是很受欢迎的,而匈牙利人、威尼斯人和德意志人则是体格纤弱,他们被认为是干不了苦工的。于是呢,在拉丁语和突厥语中,“斯拉夫”的意思就是“奴隶”,完全不同于俄语中“斯拉夫”的含义,也就是“光荣”的意思。


自克里米亚汗国建立之后的200多年,克里米亚鞑靼人一共贩卖了300多万奴隶。那么,克里米亚汗国对俄罗斯人最大的一次远征是发生在1570年。这一年,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一直打到了莫斯科,将虏获的15万俄罗斯人当做奴隶,卖到了奥斯曼帝国、中东甚至欧洲国家。在较长时间内,俄罗斯人谈到克里米亚的土著居民,也就是鞑靼人总是谈虎色变的。

克里米亚鞑靼骑兵弓箭手


我们在前面谈到克里米亚实际上是一个半岛,它处在黑海的要冲之上,它对于缺少出海口,原来本来是内陆国家的俄罗斯来说,它的战略地位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在彼得大帝时代,就曾经发动过两次对土耳其的战争,目标就是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但是,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俄国的实力呢在当时是远远逊色于它的,因此两次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再次向俄国的南方拓展领土,把夺取南方的出海口和打通通往地中海的通路,作为它的重要的主攻方向。而俄国想要在南方和巴尔干地区有所作为,那么就要打败它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土耳其。可以说,打败克里米亚汗国,并使其摆脱土耳其控制,使俄国从此摆脱来自南方的袭扰,这是俄国第一大要务。同时,由此获得黑海出海口和进入地中海的权利,为俄国和黑海舰队提供可靠的海军基地,扩大俄国海军的活动范围,这是俄国要最终击败土耳其的目的。

俄土战争前的欧洲


因此,俄土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俄国与土耳其及其附属国克里米亚汗国的战争。1772年,俄国在这一次的俄土战争中终于获得了胜利,并且逼迫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一年的11月12日,俄国又与克里米亚汗国缔结条约,宣布克里米亚脱离土耳其,俄国则成为其保护国。


1774年7月,俄国趁热打铁,逼迫土耳其再次签订《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从此就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以及刻赤海峡。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俄国终于打通了黑海出海口。1783年4月,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将克里米亚汗国正式并入俄国版图。

177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土耳其人的胜利


叶卡捷琳娜二世趁热打铁下令建立黑海舰队。于是,黑海舰队就成为俄国最重要的海上力量。而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就成为黑海舰队的基地和军港。俄国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这就意味着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结下了历史积怨。

黑海舰队军徽

黑海舰队臂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度曾经称霸世界,称霸欧洲。但是到了19世纪上半期,它已经迅速地衰落,这就为早已虎视眈眈注视着奥斯曼帝国的欧洲列强打开了争夺之门。


在这些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中,伊斯坦布尔和黑海的两海峡,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对于各国列强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是沟通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又是连接欧洲、亚洲、非洲这三大洲的一座金色的桥梁,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就像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所说的,“它应该是我们房屋里的一把钥匙”。


1853年2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派遣他的特使前往伊斯坦布尔,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认俄国沙皇对土耳其苏丹所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像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以及希腊人拥有特别的保护权。而土耳其呢自恃有英国、法国等同盟国的诚邀,就拒绝了俄国的最后通牒,并且允许英国、法国的联合舰队进入了达达尼尔海峡。俄国由此就宣布与土耳其断交,并且于1853年7月派兵进驻土耳其境内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这两个多瑙河的公国。


然而,就在俄国的黑海舰队节节胜利,甚至都已经打到了伊斯坦布尔。但是呢,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就是在土耳其的默许之下,与英国、法国的联合舰队进入黑海,就立即改变了战争上俄强土弱的形式。这一场战争就由最初的俄土战争变成了俄国与同盟国,包括了英国、法国、土耳其和撒丁王国的战争。俄国被迫以70万兵力与拥有100万兵力的同盟国进行战争,而且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是远远落后于英法联军的。很快,英法联军的统帅采取了迂回机动的战法,从南面抵达了俄国黑海舰队的驻地,也可以称为它的母港塞瓦斯托波尔。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的南大门,它被称为俄国的软腹部。攻破塞瓦斯托波尔,英法联军就可以向俄国南方长驱直入了,俄国军队当然死保。由此就开始了历时349天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最终塞瓦斯托波尔还是被攻破了。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黑海舰队的母港塞瓦斯托波尔被围困了11个月349天


随后在1856年,俄国与英法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俄国才收回被英法联军所占的克里米亚的领土,但条约中也规定:俄国的黑海舰队未经土耳其允许不得出入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于是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俄国的黑海舰队就成了龟缩在黑海里的瓮中之鳖。

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在这里当过炮兵,他对这场保卫战印象深刻,后来还创作了著名的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1855年底,交战双方在维也纳进行谈判,俄国政府最后被迫做出让步。1856年3月在巴黎签订了合约,合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允许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俄国把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并且还要归还一个战略要地卡尔斯。


在这场战争中,俄国获得了惨败,俄军损失了53万人。土耳其军队损失了近40万人,法国军队损失了近10万人,而英军损失了近2.5万人。这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为争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遗产,而发生在欧洲各大列强之间的战争。就像马克思所评价的,“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和无能”。为什么呢?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这是农奴制的俄国,与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英国法国的之争,是落后的政治制度与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争,是落后的农业经济与先进的工业经济之争,还是落后的中世纪的军事装备与先进的近代军事装备之争。


以上是关于围绕着黑海问题和土耳其遗产问题,俄国、英国、法国之间的争端。那么在这次俄土战争中,克里米亚是一个焦点。故事讲到这里呢还不能终结,克里米亚作为俄国的南大门和俄国的软腹部,也是作为俄国眺望欧洲和亚洲的桥头堡,它的战略地位自不待言。在随后的日子里,在国际上,在俄罗斯国内,有关克里米亚的争端还在继续着。

1941-1942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占领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米亚大部分地区

德军攻城使用的巨型重炮——800毫米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设备"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之后,建立了苏联。从1918年到1954年,克里米亚一直是苏联境内的俄罗斯联邦的一个组成部分。1954年,根据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的提议,为了纪念和庆祝乌克兰回归俄罗斯300周年,苏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就是鉴于克里米亚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有着地域接近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就将克里米亚作为双方恒久友谊的象征,永远地赠与乌克兰。于是,从此克里米亚和克里米亚人在行政上就划入了乌克兰的境内。

1954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克里米亚州移交”的法令

2014年3月14日,克里米亚共和国就加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民公投


1991年底苏联解体之后,克里米亚成了乌克兰境内的唯一的一个自治共和国,也就是说它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但是,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居民的主体仍然是占有58%绝对比例的俄罗斯族人,而鞑靼人仅占有12%,乌克兰人也只占了居民的24.32%。2013年底,在乌克兰境内爆发了危机,随后,因为俄罗斯支持乌克兰的反对派势力,使得俄乌关系极度紧张。克里米亚共和国在俄军的控制之下,在2014年的3月16日举行了全民公投,其结果约97%的投票者支持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获得独立并加入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普京批准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且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作为一个联邦制主体写入了条文之中。但乌克兰政府立即宣布这场公投是非法的。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与克里米亚议会主席、塞瓦斯托波尔签署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罗斯的协议。

2014年5月9日,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庆祝加入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普京批准接纳克里米亚共和国加入俄罗斯,并且组建新的俄罗斯联邦主体的条约草案。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作为俄罗斯一个联邦主体写入了条文之中。随后,联合国特别会议专门讨论了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最后经表决以100票赞成,1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定,宣布克里米亚仍然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乌克兰领土。

2014年9月24日,普京视察黑海舰队

2008年为纪念黑海舰队建立 225周年,俄罗斯发行的纪念邮票


好的,我们做一下总结,这一讲我们谈到了克里米亚问题的前世与今生。它的前世与古希腊有关,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关。俄国为了争取出海口,在18世纪与土耳其数次开战,直至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才将克里米亚汗国收入囊中,并且终于夺取了黑海出海口。然而呢,一场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惨败,并充分地暴露了俄国的落后。到了21世纪,克里米亚问题再度袭来,成为当代的俄罗斯与当代的乌克兰之间的一个关系的死结。如果我们把克里米亚问题放在历史长河里看,它几乎是俄国霸权和野心的标志,是俄国综合国力的一块试金石。


18世纪初,彼得大帝时期,就想从土耳其手中夺来以获得南部的出海口,但是几次俄土战争,俄国都是失败而归。到了18世纪叶卡捷琳娜时期,俄国已成为地区性,甚至是欧洲的强国。因此拿下克里米亚只是时间问题。进入19世纪,尤其是到了19世纪中期,英法等国或者部分完成了工业革命,而俄国却是农奴制国家。于是在这场俄土战争中自然失败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数次表达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要求,但当时得俄罗斯尚处于政治和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无力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到了2014年,乌克兰国内大乱,而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相对恢复,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克里米亚就被纳入了俄罗斯的版图之中。因此我认为克里米亚问题,它是俄国综合国力的一块试金石。


下一讲的主题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与农奴制废除。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俄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被称作“解放者”的沙皇,这个称呼当然是对这位沙皇的褒奖。但是呢他最终还是死于革命党的暗杀行动之下。好的,这一讲就讲到这里,我是张建华,再见。

史称“解放者沙皇”的亚历山大二世(执政1855-1881)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