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详解】孔子对简朴的追求(《论语》7.36;7.37;7.38)

【论语详解】孔子对简朴的追求(《论语》7.36;7.37;7.38)

00:00
06:19

高老师“钉钉”APP线上直播课开播,喜欢者可加“钉钉”好友15164529901,进群听课。内容涵盖五大板块:

1.《古文观止》研读

以《古文观止》所选篇目为研读对象,重视对文章历史背景的考察,重视对具体文言语词、句法和翻译的讲解,重视对文章思想的提炼。

2. 中国文化趣谈

以古代相关文献为基础材料,抓取具有价值且富有趣味的问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以高老师行旅为核心,讲授他在文化圣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结合经典作品,讲授行旅中的文化攻略。

4.经典名著导读

以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为研读对象,宏观上研究其成书过程、思想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微观上将对其重要文本进行深入解读。

5.中国作家专题讲座

以中国文学史第一流作家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十四史”中的相关传记,讲授作家生平经历、思想特征,并重点研读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论语》第篇还有三章没有讲,我们今天把它讲完。首先我们看一下第篇的三十六章,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这里有个通假字,“孙”通“逊”,就是谦逊的意思。孔子举了两类人,第个就是奢侈的人,第类就是简朴的人。奢侈的人的特点就是骄傲不谦逊,而简朴的人又过于固执。孔子接着说了,如果让我做这两种人的话,“与其不孙也,宁固”,我与其做一个骄傲的、不谦逊的奢侈的人,我宁愿做一个固执的简朴的人。这是孔子对奢侈和简朴的态度。当然我们说过度的奢侈或过度的简朴都是不对的,这不符合儒家的中庸的思想,但是面对奢侈和简朴,孔子是很鲜明的选择了简朴。


前面我们也能找到这样根据。放,这是一个鲁国人,他曾经问过孔子说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首先表扬了他一下,说“大哉问”,你问好。接着说了,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说礼仪与其奢侈的话,我宁愿简朴一些;说丧礼的话,与其铺张浪费仪式隆重的话,我宁愿悲伤一些。这是孔子对“简”的态度。所以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孔子给他的女儿、给他的儿子举办婚礼的话,一定不会大操大办的。


孔子说奢侈人,是一种骄傲的心态,而简朴人是固执的性格,这个后世中我能够找到大把的例证,其实就是生活的经验。比如说“奢则不逊”,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有一篇叫《汰侈》,“汰侈”其实就是奢侈的意思。里边记载了两个人争,一个叫石崇,一个叫王恺。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武帝就偷偷帮助他的舅舅,有一次给王恺一个珊瑚树,王恺就把它拿到石崇面前来显富,说你看看我的珊瑚树有两尺高,多么的漂亮。


石崇拿着个铁如意,啪一下,把这珊瑚树给打碎了。王恺特别惋惜,然后就大怒说,你看你把我的给打碎了,这是皇帝给我的。石崇就说了,说这不足以遗憾,我给你一个。然后命他手下人把珊瑚树拿来了,有三尺的,有四尺的,非常的光彩夺目,说你随便挑,每一个都比王恺的好。王恺很羞愧,这就是两人争富的例子。


你看这两个人互相斗富都非常奢侈,彼此都非常不谦逊,这是历史中的例子。现实中也是这样的,一个追求奢侈的人往往是很骄傲的,因为有钱,但是简朴的人又很固执。像《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但是他生病不行了,临去世的时候就伸着两个手指头,久久的不咽最后一口气。他的侄儿和家人都涌到身边,有人说是两件事,有人说是两处田,众说不一。但是只有他的妻子赵氏走上前来说,哎呀,我知道你的心事,是不是咱家那盏灯里的灯草有两根,你不放心,恐费了油,我今天去掉一根就算了。把灯草剪断一根,严监生才能安然地闭上眼睛,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你看这个人固执到什么程度,连灯草多了一根费点灯油,他都放心不下,这就是“俭则固”的例子。


我们今天不要做一个奢侈的人,当然也不要做一个像严监生这样过度简朴的人。儒家的中庸,我们该用、该正常生活,这是没有问题的,不要浪费,但是也不要过度的固执性的俭朴,这都是不对的。这是第篇的三十六章。


我们看三十七章,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坦荡荡”心胸宽广,“长戚戚”,局促忧愁。也就说君子是心胸宽广的,而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我们说过多次,君子是指地位高的人或者道德高的人,而小人跟他相反,是地位低的人或者道德低的人。这里我们判断可能更多的跟一个人的道德有关系。一个人不太过度的关注自己、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可能内心就会坦荡荡,而一个人若过度的关心自己的得失,经常的局促忧愁。这就是君子和小人区别。


篇的第三十八章,“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是说了孔子的三种截然相反的表现。“温”是温和,“厉”是严厉,孔子是温和但是又严厉。“威”是有威严、威仪,但是却不凶猛。“恭而安”,恭是恭敬别人,显得很庄重,但是内心又很安详。这三种行为俩俩是相反的,往往一个人温和就很难表现出严厉,而一个严厉的人又很难体现出温和的态度。“威”和“不猛”,“恭”和“安”也是一样的。比如说你恭敬一个人的话,你在他面前可能会局促不安,但是如果说你要太安闲的话,你可能又在别人面前体现出不恭敬态度。但是孔子这三种方式都有、都具备,这就说明孔子本身是一个有非常成熟的心态、外在表现是非常为人所认可的。无论是做事、制礼、作乐,或者在整个中国文化当中,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但是却很难集中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孔子在这里就做到了。 (1798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文字转换:陈妍竹妈妈

文字一校:毕淑萍 

文字二校:滕亚慧

工作协调:朱明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2381xpaq

    老师讲的详细,还有小故事更便于理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