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从认知升级到掌握方法论

15-从认知升级到掌握方法论

00:00
14:38

15从认知升级到掌握方法论


前面两个章节,我用了大量的篇幅举了几个案例,来让你体验在分析问题或决策时如何做到认知升级。但这种升级依然是处于“术”的层面的认知升级,今天我来分享“从认知升级到掌握方法论”。


方法论,简单的说就是研究方法的方法,可理解为介于方法和规律之间的产物。当我们有了方法论后,遇到问题就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反之,如果我们有很多的方法,并且善于找方法时,你离拥有方法论也不远了。但残酷的现实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方法论可能是一种奢望。


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找到现成的优质方法论,为自己所用,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保证方法论的靠谱程度。


先从习主席经济工作六条方法论入手,我们来体会方法论的魔力。


中国国家主席应该是全球最高难度的一个岗位,要管理近百万亿GDP规模的经济体,还有14亿人口。而作为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钥匙”,习主席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只有六条,分别是:


1、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须进取。


2、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4、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5、大型调查研究之风。


6、一张蓝图绘到底。


怎么理解呢?


我们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战役中来体会。


1、该稳的要稳住,该进的须进取。


随着疫情防控初见成效,全国疫情已经控制住了,但湖北疫情还不能松懈,需稳扎稳打,但其他各省市可以考虑陆续复工、复学。工厂企业先复工,学生后返校,也是稳住和进取的有机结合。


2、尽锐出战,精准施策。


全国调集300多支医疗队伍,4万名医护人员,尽遣精锐之师支援湖化。习主席主持召开了破纪录的,县团级以上人员,17万人参加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以县域为单位,制定抗击疫情政策,做到精准施策。


3、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一切决策要以数据为基准,准确把握信息,严格按照传染病传播规律做事,制定相应对策,是本次抗击疫情得到控制的根本体现。


4、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包括军队,为防疫抗疫,提供人员及物资支援。无法做到全国的隔离,就做到重点区域的隔离;不能全国封城,就在重点区域封城。尽一切力量战胜疫情。


5、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全国上下各级组织,都是把调查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特定信息来进行实时决策,针对性决策。全国人民绝大多数都能不信谣,不传谣,以事实为依据,保证了全国的稳定大局。


6、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简称“中国梦“,就是习主席为中国绘制的一张蓝图。不会因为这一次的疫情而影响我们的蓝图,这里就包括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


现在,你对方法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了吗?


就这六句方法论,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我们再来看看李克强总理的方法论,我们也称为克强指数。就是李克强同志2007在辽宁任省委书记时,提出的三个关注经济运行情况的指标,分别是: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企业贷款发放量。


这三个指标被西方的经济学家称为克强指数,后来李克强任总理后,又被升级为克强经济学。这也可以称为李克强总理的方法论。具体我就不阐述了,我想你应该大致理解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思想了。


主席和总理都有方法论,可能还不止一个。我们普通人怎么能有自己的方法论呢?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学习别人成熟的方法论,今天我就分享一个牛人的方法论,就是那个说出“我思故我在”的伟大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尔先生。


这个方法论就四条,我简化一下,就是十六个字:怀疑一切、由大化小、由简入繁、亲自验证。


怎么理解?


接下来的内容,也希望大家能看着文稿,对照来听,否则不容易理解。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小案例,如图:


直角三角形ABC,底边AB的长度为10厘米,高CD的高度为6厘米,请问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问题简单吗?


思考一下,请说出你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到!


我猜一下,你的答案大概率是30平方厘米。


如果你的答案与我猜的一致,恭喜你,证明你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很熟,面积=底×高,再除以2


但很遗憾,就是因为你对这个公式太熟了,导致你很快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什么?这是什么逻辑。


你没有听错,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请看下面文稿中的图片。


如果我选取AB的中点E,连接CE,你猜CE的长度是多少?


如果你不太确定,我们再以E为圆心,以AB为直径做一个圆,是不是CE刚好是圆的半径,既然直径是10厘米,现在你可以确信CE的长度是5厘米。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小直角三角形CDE,斜边的长度是5厘米,直角边的长度却是6厘米,明显是矛盾的。


问题出在哪呢?


没错,我一开始给你的数据就是错的,要么高6厘米是错的,要么底边长度10厘米是错的。


可问题是,到现在你才知道数据有问题。


如果我没有提醒呢?我相信你对自己的结论深信不疑。


我想说的是,这仅仅是一个最简单的测试,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工作中犯的错误,大多都是类似这样的错误,事情都做完了,你还不知道哪里错了,关键是你不知道哪里错了,你的上司也不知道哪里错了,甚至你的老板也不知道哪里错了。反正,公司已经埋单了。这就是企业的隐性成本,包括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


当然,这个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同样也会像上一节中,由决策失误造成。你的每一次决策失误,都会造成隐形成本,失误越大,隐性成本也会越高。


关于两个隐形成本,你可以参考我在文稿中的图片。


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怀疑,就得出了错误答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笛卡尔的方法论第一条:“怀疑一切。”


我们为什么不能怀疑一切呢?这很好理解,因为罗素就说过:愚蠢的人自信满满,而有智慧的总是充满疑问。


你看,仅仅就这一条方法论,就有如此大的威力和价值。如果是四条方法论你都掌握了呢?实际上笛卡尔的第二条方法论我在上一节音频中已经告诉你了,对!就是“由大化小”。


第三条方法论由简入繁和第四条方法论亲自验证,请你对照文稿中的图片,大家理解。


我想提示一下,对于笛卡尔方法论,你千万不要当做是一维的工具。那么怎么升维呢?如果你已经从开始完整的收听了15节的音频,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难不住你。因为你的认知应该已经升级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了,或者说你思考问题应该至少在二维层面了。


我想告诉你一个数据,如果你能真正的掌握笛卡尔方法论,你应该可以解决工作中90%以上的难题,实际上你可能已经成为了不超过1%的牛人。这就是方法论的魅力。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第三部分的5个章节中,我主要分享了认知升级,用案例引导你体验认知升级的魅力。为什么讲认知升级,是因为我们没办法一下子达到圣人的境界,就是良知光明,就是知行合一。但让自己的认知升级还是相对容易些,如果你真的认知升级了,那么你一定可以快速的实现职场的飞跃。


在本专辑的第四部分,我会分享更深入的话题,助你一步步的认知升级,可以帮助你从平庸的80%到优秀的20%,再从优秀的20%到卓越的4%,再从卓越的4%到不超过1%的牛人。再进一步,你可以达到自知之明的境界,那时,你会发现,你已经远离了执迷不悟,到了拨云见日的境界。你更不用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可能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因为你已经良知呈现了。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