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千年的难题你觉得谁好

推敲千年的难题你觉得谁好

00:00
09:48

“走进古典诗歌,探寻艺术奥秘”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孙绍振。

 

我们的诗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精神,关于这种精神,他可能是散文,他可以写论文。但是最关键在诗,它要成为诗,它非常讲究语言,很有名的故事叫推敲,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推敲的故事自唐朝两个诗人之间的故事,且成为我们的口语,“推敲”,那说明什么,这个诗已经进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了。

比如刚才我们讲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的丹心、同心,会发出光辉来,照耀着历史,这个“照”字用的好,推敲也是这样,所以中国的诗人往往遇到一个字,推敲琢磨甚至上千年,中国是讲究炼字的,是吧!

杜甫讲过:“语不惊人死不休。”有时候就是因为他语不惊人,有时候一个人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呢,就是因为他写了一句诗,这个诗里面有一个字非常精彩,他就流芳千古了。

我举一个例子,北宋有个文人叫宋祁,其实这个人也做官,而且呢他是大学问家,写过本历史,写过《新唐书》,你想想看,为唐朝写过历史多难啊,学问很大。但是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宋祁啊?但是宋祁这个名字跟他的诗里的一句话,在历史上留下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因为这个闹字,后来就被人家称为红杏尚书,连皇帝都知道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着意闹字而境界全出,就因为这个闹字,境界就出来了。但是有人就不赞成,就不理解,这个闹字好在哪里,这个红杏枝头春,怎么会闹呢?比如说清朝有一个诗人,评论家,戏剧家,叫李云,他就不赞成。春意怎么会闹呢?红杏怎么会闹呢?如果红杏春意会闹,那打也可以,斗也可以,春意打,春意闹,春意斗,就不通了嘛。

那我有个解释,为什么闹可以。因为红杏嘛,红就有联想,联想到火,火就联想到什么,热,热联想到什么?闹,热闹。很简单嘛。那红能联想到打吗?红打,红斗,就不通了嘛。所以说,争论了一千年,没有结论,鄙人得了一个结论,但愿大家都能同意。争论的一久啊,这个人的名声就有点大,到后来这个宋祁,干脆就被称为红杏尚书,连皇帝都知道。

还有一个词人叫张先,先后的先,这个人也做过很多官员,写了一句诗:“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后来被《西厢记》崔莺莺偷去了,这个破字,这个弄字,非常精彩,那么云是不是像丝绸一样破了?花怎么会弄啊?因为这个弄字啊,在古代,弄,有音乐的意思,弹奏的意思,《梅花三弄》嘛,所以这里面充满了非常诗意的联想,所以张先最后就是花弄影郎中了。

所以中国的诗人呢,实在是太伟大了,他不仅是以生命为诗,而且以生命去追求语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了一句话两句话搞了三年,贾岛的那个苦吟派的。所以说这个非常正常的,为了一个词,为了一个字,为了两个字,那么推敲之类的故事,往往就是要争论上千年,没有结论。

你们知道推敲的故事吗?我来跟你们讲,好不好?

贾岛刚刚到京师的时候,骑了头驴,他骑驴是比较穷困的,骑马当然就比较豪华了是吧。骑着驴他就出神了,为什么呢?他在推敲他这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会儿觉得应该是僧推月下门好,他就走神了,迷糊了。他不知道他这个驴啊,跟那个当时京师的行政长官叫京兆伊韩愈的仪仗队碰上了,就被抓起来了,韩愈问他说你干嘛?他说我在吟诗啊,韩愈是诗人啊,他说你吟什么诗啊?他说我现在就委决不下,“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还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哪个好,我现在还委决不下。韩愈一听也忘了神了,也忘掉了他违反了交通规则了。因为官员出来有一个仪仗队,前面要回避的,想了半天,忘掉了自己的威仪,最后说敲字佳,敲字比较好,就成为结论。那么这是唐朝的史实,这事没完,一直争论。但我觉得唐朝是属于这样讲了,虽然有人争论,我起初觉得韩愈还是有一点道理的,“鸟宿池边树”是天黑了嘛, 鸟都回巢了,是不是?很宁静嘛对不对?“僧推月下门”也很宁静,对不对?推一下就进去了,也没声音。但敲月下门呢就有点声音,有一点声音有什么好处呢?显得更宁静。和尚敲门的声音你都听到了,说明你这个都非常宁静了是吧,有声来衬托无声,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技巧。所以说有“蝉噪林逾静“,蝉在树上叫很闹啊,那么闹,反到显得森林里很宁静,特别是“鸟鸣山更幽”,这山里面有一阵鸟叫,你都听到了,说明是非常幽静的,如果山里大风呼啸,根本就听不到。所以说中国古典诗人对人的感觉,对诗的语言的推敲,是不惜生命的,花上几年的时间去推敲一两行诗,花上千年的时间去研究哪一个字更好。

王维也有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写春山空,实际上是心里很空,心里把一切人生的负担都放下了。你想想看,桂花那么小对不对?那么小的桂花掉下来,他都会听到感觉到,那说明他多闲,心里都空了,是吧。后面“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你在大山里面,居然一只鸟叫起来,而且是断断续续地叫,不是一直叫,居然听到了,就显得很宁静,而且说明心里多么安宁。

关于这个推敲啊,一直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也发表言论,我后来不是在课堂上,我在他书里看到,他认为韩愈也不一定对,“僧敲月下门“韩愈说很好,是为什么呢?他说如果是僧敲月下门就应该是外来的和尚,他敲门进去,是吧,野和尚,是不是,心里很急,没地方去睡了,赶快敲门,是不是?就破坏了宁静的氛围。他觉得这样的跟鸟宿池边树这样安宁的环境不统一。如果是僧推月下门呢,就是家和尚,自己的庙门,我出去散散步回来了,轻轻地推进去,鸟回巢了,我也回家了。我觉得我的老师的意见也对,但是我觉得我们再研究一下,这争论了一千年,双方都有道理,我们以虔诚的心态去再研究的话,其实还有可研究的余地。在我看来,还是韩愈更好,那么这个事情呢我以后讲到意境的时候再讲。

你看,为了这两个字,古人就争论了一千多年,到现在还没完,所以啊,我们对于中国古典诗歌要用非常虔诚的心态,去探寻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的艺术奥秘。

 

我是孙绍振,我们下次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艾蜜尔2016

    文本有错误啊,是“宋祁”不是“宋琪”,“红杏尚书”不是“红杏上树”,哈哈。

    海峡喜马拉雅 回复 @艾蜜尔2016: 感谢您的指正,经查询与验证的确如您所说,希望您继续关注孙绍振教授的讲授,也欢迎您继续踊跃发言

  • 第三只螃蟹

    应该是李渔

  • 听友374899158

    孙老师真的牛啊!!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