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复原》:学会治愈三步法,帮你走出心理的阴霾

《创伤与复原》:学会治愈三步法,帮你走出心理的阴霾

00:00
19:31

《创伤与复原》:学会治愈三步法,帮你走出心理的阴霾

你好,本期音频为你领读的书是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我是领读者晓婷。

在这个医疗发达的时代,如果身体遭受了什么创伤,比如骨折了、皮肤划破了,人们大都会选择立即就医,该住院就住院,该吃药就吃药。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心理创伤,人们的反应却没这么机敏。有些有心理创伤的人会选择逃避,甚至极力否认自己有心理疾病,以免遭众人异样的眼光,但是,如果持续地忽略这种痛苦,且得不到心理上的救助,这些人最终很可能无法正常生活。

现在讲的这本《创伤与复原》给出的就是我们走出心理创伤的具体方法。书中,作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描述并介绍了心理创伤的具体症状和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告诉了人们该如何科学地、一步步地走出心理创伤的阴霾。只有彻底地正视心理创伤、认清心理创伤的严重后果,才能勇敢地出发,迈向康复之路。

本书作者朱迪斯·赫尔曼是美国顶级心理创伤专家。在1996年,她就获得了国际创伤应激研究学会的终身成就奖。她在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系任临床教授,担任剑桥医院暴力受害者课程的培训主管,另外,她也是位于马萨诸塞的妇女心理健康联盟的创立者。

接下来,我就为你讲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我要讲讲“心理创伤”会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心理创伤的痛苦来源于一种“无力感”。在遭受创伤的那一刻,受害者会觉得自己被巨大的力量笼罩着,完全无力抵抗。这种无法抵御的力量可能是大自然或一些不可抗力,我们称之为“天灾”,比如地震、洪水、流行疾病等;也可能是人为的“暴行”,比如战争、虐待、殴打等等。

这些天灾和人祸摧毁了受害者的正常生活,击碎了人们过往慢慢积累的安全感,也扰乱了以往的价值观。一般来说,受害者所遭遇的创伤会带来三个主要的心理症状:过度警觉、记忆侵扰和禁闭畏缩。单听这几个词,你是不是感觉太专业、不明白?别担心,下面我就来具体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过度警觉”呢?大部分有过创伤经历的人,总是处于一种高度警戒的状态,时刻觉得危险随时可能会来临,他们非常容易受到惊吓,一点儿小小的刺激都可能让他们暴躁不安。许多参战退伍的军人身上就会有这样的症状。

比如书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位医生对曾参加过越战的退伍军人做了试验,结果发现,只要他一播放战场上的音乐给退伍军人听,那些有心理创伤的人的心跳和血压就会急剧上升,严重的人还会要求立即停止播放音乐。而且,不论第几次播放这样的音乐,那些创伤患者的反应都是一样的惊恐、害怕,但那些没有心理创伤的退伍军人就不会有任何异常反应。

由此可见,意外刺激会让患者极度惊恐,而那些与曾经的创伤有关的刺激,则会造成患者更激烈的反应。而且,哪怕他们每一次受到的刺激都是一样的,感受到的恐惧也不会因为习惯而衰减。不论早晚,他们都像惊弓之鸟一样害怕着危险的到来,因此很多人都会有睡眠障碍,他们难以入眠,对声音也特别敏感,在夜里常常因为一点点的响动就醒来,这些都严重扰乱着受创者的精神系统。

除了这种“过度警觉”的心理症状,受创者还常常遭受“记忆侵扰”,“侵犯”的“侵”,“打扰”的“扰”。这是说就算危险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的脑海中还是会不断浮现当时的情况,就好像它发生在眼前一样。这些反复重现的记忆侵袭着受创者的意识,让他们难以返回原来的生活轨道。

而且,由于被当时的愤怒和恐惧情绪笼罩,受创者事后记住的并不是前后连贯的、完整的事件,而是一些记忆碎片,就好像电影里一个个镜头一样。但这些没有什么前因后果的“镜头”,反而更加逼真,有种如临现场的感觉,更让人恐惧、害怕。

比如一位退伍军人就这样描述了他的创伤记忆:“我记得断臂的白骨,我记得皮肤的碎片,还有一些湿湿的、黄黄的东西,我想那一定是肠子。我身边到处是可怕的血迹。我记得我们将尸块丢入坑中。”这些感官的记忆如同一幕幕可怖的影像,不断重演,而受创者的脑海中每浮现一次这样的记忆,就会重新体验一次当时的创伤。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产生这种反复的“记忆侵扰”的原因是受创者无法和过去和解。那些受创的经历就像他们心里的一个死结,他们无法理解它、吸收它,一直耿耿于怀,但越是这样,受创者就越会产生本能的生理倾向,也就是总想要把这些重现出来。只有受创者真正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还有一个典型症状叫做“禁闭畏缩”,它指的是人进入一种屈服放弃的状态,对什么都超然冷静,甚至麻木无感。就像被捕的动物遇到了危险就会“静止不动”一样,受创者也会有猎物一样的反应,而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就是受创者觉得任何反抗都是毫无意义的,觉得麻痹自己、让自己在精神上麻木无感是一种解脱的方法。

而这种“禁闭畏缩”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受创者当下的生活,还会严重干扰他们对未来的计划。比如一位曾经遭遇绑架的孩子,之后被问及对未来的规划时,他可能会说从来不去想什么未来,对未来也没什么计划,因为他觉得任何事都和自己无关。而许多人从不去想象未来,也不为未来做计划,其实是因为他们早已悲观地预期自己等不到未来,和未来无关。

第二部分,我再说说心理创伤会带来哪些深远的负面影响。

心理创伤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受创者会丧失基本的“自我感”。一个人在正常的成长轨迹中,会发展出独立、自主、自尊的能力,但创伤事件会破坏、甚至摧毁这些能力。大部分的创伤事件都涉及到身体的被侵犯、被伤害、被玷污,而人们在被伤害的过程中,无论本人多么勇敢,此刻都完全无能为力,任何自主性的抗击好像都是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被这样的创伤事件践踏了独立和自尊后,有些受创者会失去自我,失去发表自主观点和积极进取的能力。

比如一个遭遇过绑架的受创者就描述了这种“自我感”的丢失:“我觉得我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我了,从前的我在被绑架的那天就死掉了。我再也不会和朋友高谈阔论,再也说不出任何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看法了。我现在每天就是机械地做事情,就好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那样,只做别人吩咐我做的事情。如果哪天别人不安排我做事了,我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

心理创伤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对人际关系的损害。受创者可能会很难与他人友好相处。在书中,一位返乡军人提到了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不稳定又暴躁,我觉得自己的行为真的坏透了。我想离群索居,却又咒骂朋友们不愿亲近我……我对一向敬畏我的儿子咆哮,还总找我老婆的茬。”

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的参战退伍军人很难与他人建立友好、亲密的关系,而那些在战争中深受心理创伤的单身男性,甚至从此以后都不可能结婚,就算结婚了,也大多会发生各种婚姻问题,最终婚姻破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创伤事件中的残暴行为严重破坏了他们对别人的信赖感,让他们觉得人性丑恶。同时,他们自己内在的各类负面情绪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会变得暴躁不安,充满攻击性,也因此无法再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此外,那些长期受心理创伤折磨的人,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身体健康问题。普遍的状况有紧绷欲裂的头痛、肠胃的毛病、腹部和背部的疼痛,严重的还会时常出现癫痫和呼吸不畅。而这些糟糕的身体状态,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原因,都是糟糕的心理状态造成的。

比如一位创伤患者是这样描述她糟糕的身体状况的:“我常常感到不能呼吸,当我试图吞咽食物时,我会痉挛,我的心在胸口敲个不停。我有偏头痛,而且右眼的血管紧绷,以至于我不能闭上那只眼睛。”这位患者是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那些曾经被父母操纵和苛责的恐惧不仅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还损害了她的健康。

现在有很多新的医学研究都表明,人的心理状态会对身体状态有所影响。如果你正处在一个紧张的环境中,甚至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那不妨先找一找心理方面的原因,让自己放松下来。如果心理创伤比较严重,那就应该主动寻求帮助、接受治疗,这样才能让自己尽快地过上正常的生活。

说完了创伤的表现和影响,第三部分,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三大阶段疗法,逐渐走向康复之路。

朱迪恩将心理创伤的复原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三个任务不能调换。不过人心是非常复杂的,书中也说这个复原的步骤只能作为参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复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创伤患者的安全感,这是最优先的任务,因为如果没有充分的安全,其他的治疗也是徒劳无功的。要想重建这种安全感,就要先让受创者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安全无恙的,这也就意味着受创者要尝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的身体状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玛丽莲有严重的慢性背痛,她先后做了两次手术,但都失败了。之后她不得已进行了心理治疗,结果发现,除了生理原因,自己的背痛还和曾经遭受的家庭虐待有关,是长期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她的健康。

后来,在治疗师的建议下,她开始每天写日志,记录自己的活动、精神状态和身体的疼痛。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背痛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她发怒的时候,背痛会加剧;而背一痛,她还会变本加厉地从事让背痛恶化的活动,但这些她之前从来都没有意识到。于是,她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日常活动和情绪,慢慢地,她的背痛症状也消退了。

当患者重新开始照顾自己,并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他的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加,他会觉得对自己又多了一份掌控感,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认知。所以,照顾身体、重建安全感是修复心理创伤的首要步骤。

接着,恢复对自己身体的主导权之后,受创者还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只有找到一个安全的环境,受创者才能逐渐打开心门,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世界中。举个例子,15岁的珍妮是一个强暴罪行的创伤患者,攻击者是她的高中学长。受创后,珍妮非常害怕去学校,也很害怕与同学交往,她频频逃学,还经常躺在家里抱怨自己胃痛不想上学。在她服用过量的阿司匹林企图自杀后,她的家人终于决定为她寻求援助。

治疗师会见珍妮后发现,她害怕去学校是怕名誉受损、怕面对别人的嘲笑。很显然,学校的环境对她来说是十分不安全的。最后,珍妮搬去了姐姐家,也在那边找到了新的学校。在新的充满安全感的环境里,她不再逃学,心理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好了,完成了第一阶段“建立安全感”的艰巨任务后,受创者就要开启第二阶段的复原之路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顾与哀悼”。在这个阶段,创伤患者要尽量完整、详尽地还原出自己的“创伤故事”,和过去的创伤和解,把它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

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很多患者的创伤记忆都是琐碎的、片段化的,这些记忆没什么情感和故事情节,就好像一系列冷酷无情的快照一样。而完整地回顾过去,就像给这些快照加上应有的对白和音乐,让它变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只有这样,受创者才能真正地理解创伤,还原和理解当时的真相。

这里我们来看一个催眠治疗师通过记忆探索,帮助患者揭露创伤记忆的故事。丹妮丝因为受到内心的折磨而寻求心理治疗,她小的时候曾遭到过严重的虐待,所以她的记忆中都是那些恶劣的评语,比如你这个“坏胚子”、“小母狗”,还有抽打在她身上的皮带和施虐者对她的怒吼。因此,成年后她也一直很自卑、敏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通过对创伤的回顾,她把这些创伤记忆完整地串联了起来,理解了小时候的“受虐”并不是她的原因,也不是她本性恶劣,她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理解了这一真相后,丹妮丝也开始走向了恢复之路。

接着我们来说说“哀悼”。在我们的传统习俗里,亲人去世后都会有一场临终告别仪式,来表示我们的哀悼,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仪式上痛哭一场,让自己的悲痛情绪得到宣泄。但在面临创伤事件的时候,我们却缺乏这样的哀悼仪式。而实际上,只有创伤患者对自己所失去的一一哀悼后,才能重新发现自己坚不可摧的生命,重新振作起来。

书中还有这样一个例子。36岁的奥利维亚是一位童年严重受虐的受创者,成年后,她无法拥有任何正常、互动的人际关系,她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在寻求治疗的过程后,治疗师帮助她对 自己“丧失爱的能力”这件事进行了哀悼。她想到了自己童年是如何在没有关爱的环境下长大,却依然活了下来;想到了自己是如何的无助,并逐渐不再爱任何人;还想到了自己失去的种种……于是,她痛苦流涕,把心中所有的哀痛都一次宣泄了出来。结果,完成这个追悼过程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逐渐开始恢复社交的本能,并期望着会有友好关系的出现。

完成“回顾与哀悼”后,就到了复原的第三个阶段。患者已经有了安全的环境、重拾了对自己的主导权,也处理、追悼了过去的创伤,这时患者要面对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创未来,重建新的自我。如果一个人从前所拥有的人生信念被摧毁了,那么他就必须寻找新的信念;如果过去的那些理想丢失了,那么就必须重建对未来的期待。完成了这个重建自我的任务,创伤患者就会获得新生。”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主体内容,最后,我再为你做个小结。

第一部分,我们讲了“心理创伤”的三个主要症状,分别是“过度警觉”、“记忆侵扰”和“禁闭畏缩”。

第二部分讲的是心理创伤会给受创者带来哪些深远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使受创者丧失基本的“自我感”、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陷入糟糕的身体健康状态。

第三部分讲的是如何通过三大阶段疗法,逐渐走向康复之路。创伤患者可以通过“建立安全感”、“回顾与哀悼”和“重建新的自我”三个步骤实现心理创伤的复原。

《创伤与复原》这本书介绍了各类创伤形式,其中既包括针对男性的战争创伤,也包括针对女性的性和家庭暴力的创伤,还有针对儿童的虐待创伤,而且还对这些创伤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所以,这本书被很多心理治疗专家和专攻急性创伤的工作团队视作专业的参考书籍。译本引入中国以来,也成了中国心理治疗师们治疗心理创伤的福音,有着很高的社会意义和更深的专业意义。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感谢收听,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雷坚军

    讲的这么好,可是订阅的好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