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斯特鲁普效应:在管理上如何使用抓间谍的办法?

【200】斯特鲁普效应:在管理上如何使用抓间谍的办法?

00:00
06:40

大家好,我是姚余梁,欢迎来到我的《生活中的管理学》节目。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回家的路总是很短?

 

我经常有这样的经历,相信很多朋友一定也有过,那就是:有时候我们去别的地方玩,比如去朋友家做客,这个地方我们不太熟悉,开车过去或打的过去,我们会觉得走了很长时间还没到。等回到家的时候,感觉比去的时候快很多。

 

还有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在内会经常出去度假,第1天、第2天我们觉得过得挺慢的,等到最后第5天、第6天的时候觉得时间唰地就过去了,这是什么原因?

 

这就叫作“熟悉路线效应”(Well-Travelled Road Effect)。

 

所以我们平时觉得去什么地方时间长,回来时间短,这实际上是有科学根据的,这是一种心理认知的偏差。

 

一、什么是“熟悉路线效应”?


熟悉路线效应是说一个人在走不同的路的时候,对于一条自己经常走的路,他往往会低估自己在这条路上要花的时间;但如果是一条不经常走的路,是一条完全陌生的路线的话,他往往会高估他在这条路上要花的时间。


从理论上来讲,对于一条经常走的路,一个人开车或走路或跑步经过这条路的时候,路上有很多场景,有这个那个商店、红绿灯和一些地标性的事物,那么他就不会再花自己的精力去把它记住和进行识别。


因为这条路已经走过很多遍,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场景都已经看过了,他闭着眼睛都能走下来。这时候人的大脑就会不自觉地封闭了你对这些地标进行处理的这部分功能。当然,可能也不是完全封闭,就是减小了这部分功能。那么你就花了很少的精力来处理这些图像、地标等新信息。

 

虽然你开车也是一个小时,但去的时候你的大脑在不停地运转,不停地处理不同的地标、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图像,而回来的时候,你就减少了这部分工作。那么就相当于去的时候,你可能负重了20公斤,回来的时候,你只负重了10公斤。在大脑工作的层面上,你实际上没有付出那么多,所以你就觉得很轻松。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通常会低估回来时在这段路上花费的时间。实际上和去时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

 

二、“熟悉路线效应”在管理学中的体现

 

这个熟悉路线效应在管理学中也有很大的应用。

 

你想一想,如果你对项目管理比较熟悉的话,一旦我们把一个项目的时间定好了以后,比如计划要12个月以后把这个项目做完,那我可以告诉你,这个项目延期的可能性是99%甚至99.99%。虽然99.99%可能是有点夸张,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或那个项目延期了,又或是原定一年完成的任务,结果拖了一年半才完成。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原来设计完了以后,计划在1963年建设完成,结果1973年悉尼歌剧院才开门,才迎来第一批顾客,整整晚了10年。

 

盖一个房子或建一个歌剧院,这其中很多东西都是从业者很熟悉的东西,无非是添砖加瓦,把钢筋、混凝土摞在一起。当然了,建设悉尼歌剧院可能有一些难题,但是大部分任务还是他们经常做的。对经常干的事情进行估计的时候,往往我们就会低估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前那些信息系统咨询公司,他们做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信息系统项目都延期的原因。


比如某个公司要做SAP安装,信息系统咨询公司说3个月完成,结果3个月时间里没完成,变成要4个月、5个月、6个月才能完成。那些咨询公司一天到晚都做这个事情,所以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其实他们就是低估了到底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才可以完成自己熟悉的东西。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是做不熟悉的东西,人们经常会高估所需时间。我们做一个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东西,比如开发一个新型的宇宙飞船,用来把人送到火星或木星上去,你会发现,原本估计可能要用10年、20年时间,最后提前两年干完了。

 

总而言之,在管理上面,熟悉路线效应是广泛存在的。人们对熟悉的东西,通常会低估花费时间;对不熟悉的东西,通常会高估花费时间。

 

三、思考题

 

下面我给大家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供大家进一步地探讨和交流:

 

你能不能举一个你工作中发生熟悉路线效应的例子?你是低估了项目的完成时间还是高估了?为什么?

 

今天就到这里,生活很精彩,管理学起来。

 

我是姚余梁,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