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膝跳反射式的决策是好还是不好?

【198】膝跳反射式的决策是好还是不好?

00:00
05:05

大家好,我是姚余梁。欢迎来到我的《生活中的管理学》节目。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在职场上怎样才能做到让别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东吴的大将吕蒙。吕蒙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他的姐夫孙权征战各地,在赤壁大战中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吕蒙做上了偏将军,这时候他的年龄也不是很大。


因为年轻的时候一直到处打仗,他从来没有学习过文化知识。有一次孙权见到他,说:“你都身居要职了,为什么不去读读书?”吕蒙说:“你看我一天到晚军务这么繁忙,恐怕没有时间再读书了。”孙权就说:“你再忙,还能比我忙?我执政以来也经常看《史记》《汉书》《诗经》《尚书》,你也应该去读读书,读书有很大的益处,你打仗时会更加聪明。”

 

从那以后,吕蒙读了很多书。鲁肃接替周瑜掌管吴郡以后,有一天路过吕蒙的驻地,跟吕蒙喝酒聊天。以前鲁肃认为吕蒙有勇无谋,结果两人坐论天下的时候,吕蒙真知灼见,明显有很多文化知识,所以鲁肃就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在职场上,别人看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老样子,很长时间没有变化。为什么不能做到有一天让人家突然说:“你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你的学习、思维、想法和做事风格,都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这在认知学上叫作“保持现状的偏差”(Status Quo Bias)。

 

一、什么叫“保持现状的偏差”?

 

“保持现状的偏差”,是指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缺省值就是不要改变现状,也就是说,一般人有维持现状的强烈偏好。这种偏好并不是说现在这个偏好一定好,或者改变现状后未来的另一种状态就会好,而是不管现在状态好不好,也不管改变以后的状态好不好,反正就是对现状独有钟爱。

 

关于这种偏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同事做了专门的详细研究。他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假设加州的居民有6间电力公司a、b、c、d、e、f可以选择,有些供电公司供电比较稳定,价钱比较贵,有些供电质量稍差一些,价钱比较便宜。


实验人员找了两群参加者,告诉其中一群人他们正在使用的供电质量很好,但是也比较贵,比如说是公司a,然后问他们要不要转到其他电力公司,比如说公司f,公司f比较便宜,但供电质量稍微差一点。结果60%的人都选择了维持现状,只有5.7%的人转走了。也许你会想,公司a本身就好,那60%的人不走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实验人员告诉另一群人他们正在使用的供电质量稍微差一点,但是比较便宜,也就是公司f,问他们要不要转到供电质量较好但价格贵一点的公司a。结果非常有意思,同样有60%的人决定维持现状,只有5.8%的人愿意转到公司a。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绝大部分人实际上对公司是不在乎的,他们只是对现状在乎。60%的人就是不想改变现状,他们不管改变现状以后是变得更好了还是变得更坏。所以,在最基本的一个人性层面上,人们对现状有过于喜爱的偏好。

 

二、维持现状的偏差,会束缚职场发展

 

在职场上,我们每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打拼之后,会建立起自己的一个舒适圈(Comfort Zone)。在这个舒适圈里,我们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人和事物,所以我们觉得很轻松、很自在。

 

尽管跳出舒适圈以外可能会变好,但是因为马上要面对不熟悉的变化和挑战,很多人还是会感到不舒适,他们就想在自己熟悉的这个圈子里面生活和奋斗。这种舒适圈的想法,也就是维持现状的偏差,通常是束缚一个人在职场上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达到了一个舒适圈,那么说明他也到了一个瓶颈。如果他能够跳出这个舒适圈,开始去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不同的挑战,就像吕蒙似的,他打仗已经很容易了,但是学习文化知识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结果他进行了学习,变成了文武全才,让鲁肃“三日之别,当刮目相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怎样才能在职场上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怎样才能挑战自己?怎样才能强化自己不足的地方?做到这些,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有更大的飞跃。

 

三、思考题

 

下面我给大家留一道小小的思考题,供大家进一步地探讨和交流:

 

关于现状偏差,我主要讲了在职场上的意义,现状偏差在商业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启示,你能不能简单说一说,并举一个小例子?

 

今天就到这里,生活很精彩,管理学起来。

 

我是姚余梁,咱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