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讲 《付嘱品》讲法密匙:圆寂前的嘱托(上)

第五十三讲 《付嘱品》讲法密匙:圆寂前的嘱托(上)

00:00
09:08

      原文: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

        喜马拉雅的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永嘉学派普通话又来给你们讲故事啦!

        《坛经》已经讲完了九品,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一品《行由品》是惠能讲自己得道成佛的经历,此后的第二品《般若品》、第三品《疑问品》、第四品《定慧品》、第五品《坐禅品》、第六品《忏悔品》主要是就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以及当前佛教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释,第七品《机缘品》、第八品《顿渐品》主要介绍了他的弟子们得道成佛的一些事迹,第九品《护法品》是讲他与朝廷的关系,接下来要讲的第十品《付嘱品》是《坛经》的最后一品。付,就是吩咐,或者这里也可以理解为给,付嘱就是给学生们一个嘱咐,一个交代。因为惠能快要走了,所以他在走之前,肯定还会有很多话要向弟子们交代,还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这一品讲的就是这些。

        有一天,惠能把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弟子叫到身边。这里只举了十个弟子,可能他们都是惠能最心爱、最欢喜的。这十个徒弟当中,法海排在最前面,这倒不一定是说他是水平最高、师父最喜欢的那个。大家还记得吗?法海就是《坛经》的记录员,平常师父的文章都是他整理的,所以他在这里就很自然地把自己排在了最前面。志诚,就是被神秀大师派去当间谍,后来弃暗投明留下来的那一个。法达,是念三千部《法华经》,叩头叩不到地的那一个。智通与法达很像,他是读了《楞伽经》一千多遍不得其解,跑来惠能这里求教,但没有像法达那样傲慢。读经无数不得要领的,还有一位叫志道,自出家十多年来,一直通览《涅槃经》,但还是未明大意。神会,就是那个学人说话、拾人牙慧、同惠能互相打机锋、很顽皮的13岁小沙弥。智常,就是少年出家立志成佛,学了半天不得要领最后跑来求助的那位。志彻,是来刺杀惠能不成,后来出家的那位。这八个人在第七品《机缘品》和第八品《顿渐品》里面都提到过,最后出场的法珍和法如却没有记录,估计没什么特色,法海就略过去了。

        

把这最得意的十个弟子叫过来干什么呢?下面说了:“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是因为你们这几个人,与其他的人不一样,将来有一番不可思议的成就,在我“灭度”,也就是圆寂之后,都会成为一方的教化老师。这句话,暗示着惠能有预见未来的神通。所以,惠能说在他灭度之前,“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我告诉你们日后怎么样把老师当好,怎么样把佛法弘扬好,以便你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太偏离我平常说的禅法。

        惠能继续说,其实,我要说的也很简单,你们听好了:“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这句是说,日后你们不管碰到什么情况,说法一定要以三科法门为根本,用三十六对法来应对,说话要“出没”两边,出没就是一出一入,一来一回,对一件事情的理解要灵活,不能太执着,不能说这东西好看就是好看了,那东西不好看就是不好看了,千万不能这样,一定要从两方面来看。总之,你们一定要知道,在说法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自性,不要离开自性说法。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的面目清净寂灭,空空如也,大千世界都包容在里面,是怎么样都可以的无可而无不可的一种状态。抓住了这一点,那么你回答问题,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

        假如有人来问你对佛法的理解,务必要“出语尽双”,就是说话不能说绝了,留有余地,要带双关语,两边都顾及。若是只顾到一边,那就不对了。例如,你认为这个是对的,我认为这是错的,对错由谁来定呢?什么叫绝对呢?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有绝对的东西的。就拿科学来讲,现在认为是科学的东西,若干年以后就不一定是科学的了,而现在认为是不科学的东西,若干年以后也许就会认为是非常科学的了。比如一千年前,如果当时有人说空气、电场、磁场之类的,肯定会有人说你是在开玩笑,可是我们现在觉得空气的存在太有价值了,没有电场、电磁,我们怎么生活啊?科技发展到今天,不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整个世界的5%吗?也许你现在不相信,但是很快将会有科学来一一做出论证。我们的未知世界还有很多,多到难以想象。所以,不知道的,就不能说绝对就是没有、不存在。其实,这个世界的发展,社会的演进,千百年来,大体都是如此。

        不要把话说绝对了,两边都要顾及,最好的办法就是“皆取对法”。对法,就是说话要采取成对的概念和范畴,以此来表明事物的两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用这么一种讲话方式来应付对方,因为“来去相因”,一件事有来就有去,有去就有来,来是去的因,去是来的果,它们是相因相循,彼此相依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二法”是指生死、生灭、有无等相对的两方面。因为已经做到了“出语尽双,皆取对法”,那么对那些美丑、是非、高低、上下以及生死、有无这些概念的看法,就会全部消除掉了,那个时候,在你的眼里,没有什么美的,也没有什么丑的,无所谓生了,也无所谓死了,一切自然而然,“更无去处”,即再没有什么可去之处了。

        刚才我讲的这些,仅仅只是惠能对他这十位弟子们日后怎么样把老师当好,怎么样把佛法弘扬好开了一个头,下面就具体展开来讲了。这个好像我们写一篇文章一样,先“盖一个帽子”,下面再详细展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3747lhpv

    还耍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