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讲 《付嘱品》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下)

第五十五讲 《付嘱品》顿悟法门:“不立文字”(下)

00:00
09:26

        原文: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与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

      惠能这里说的,也是在告诉我们一种最高明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刚才我说了,不论什么事情,从不同的角度讲都有它的道理。人家说东,你偏要说西,这不是在抬杠,也不是偏执,更不是打哈哈。其实,你是在告诉对方,看问题不能太绝对,不能只看一面,还要看另一面。有时候,对于别人的问题,也可以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模棱两可是说不清楚的,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什么都可以,也什么都不可以,所谓“无可而无不可”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在描述完惠能对弟子们的一番叮嘱之后,《坛经》的编篡者法海和尚把大家的思路引到了惠能对身后事的交代上。

      “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这是公元712年,当时的皇帝虽然还是唐睿宗,但他在一个月之后就让位给儿子李隆基了。这一年的七月,惠能就“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因为之前武则天给了他一笔钱,除了修缮宝林寺和捐出去的那部分之外,还剩余了一些,他就叫一个弟子到他出生的新州去,把自己从小住过的老宅翻新加固一下,旁边造一个塔,准备在他死了之后,把身体放到塔里。这个老宅,之前已经被武则天赐名为国恩寺。估计他觉得自己已时日不多,快要走了,所以这里说“仍令促工”,才派出弟子,专门去新州监工。在这位弟子的敦促下,惠能的旧宅在第二年夏天就完工了。第二年七月一日那天,惠能就把所有的弟子都叫过来做最后的叮嘱。按照《坛经》中说的,这应该是惠能在宝林寺最后两次讲话的其中一次。说的什么呢?惠能说,八月份我就要离开世间了,你们若是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的,赶紧来问吧,以便我为你们答疑解惑。现在要是不抓紧问的话,待我走后,就没有人再教你们了。

      惠能说完后,“法海等闻,悉皆涕泣”。在惠能众多弟子中,法海相当于他的机要秘书,地位很特殊,所以这里法海代表了所有弟子。他们听说师父一个月以后就要走了,都很伤心,个个都痛哭不已。但奇怪是,唯有神会不为眼前的情形所动,大家都在那里哭,就他一个人毫无表情。你们可能会说,神会还是一个小孩子,人世间的离别他还不懂得。神会十三岁到惠能身边,中间离开过一段时间,后来在惠能去世前三年又回到了惠能身边,在惠能去世的这一年,神会应该也有二十来岁了,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生离死别的伤感事呢?我觉得这是神会修为高的表现,他的定力太强大了,肯定已经具有了不动心的功夫。在第八品《顿渐品》里,神会是最后出场的一位弟子。惠能一派的禅宗之所以能发扬光大,神会起了顶梁柱的作用。惠能在世的时候他的名气是不大的,神秀在北边有武则天支持,所以神秀的名气要远远大过惠能。神秀圆寂后,北宗就衰落下来。虽然衰落了,但当时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政治势力支持,他的学生们就开始出来说,五祖弘忍的正宗禅法在神秀这边,绝对不是在南方,南方的那个“獦獠”,是野路子的。惠能这边的神会听了之后,觉得事情不是那样的,为了向社会澄清真相,他就一个人在“无遮大会”上,公开向神秀的弟子们挑战。神会的这个做法使我想起,当年玄奘法师在印度留学的时候,也是凭一人之力在辩经大会上打败了当时由二十多国的国王率领的各自国家的高僧、婆罗门、官员及兵士。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真是至高无上。惠能的禅法之所以能在历史上这么厉害,跟神会的这一战有绝对的关系。

      现在惠能说自己快要圆寂了,其他的弟子都在那里哭哭啼啼,唯有神会既不哭也不闹,安静地站在那里,如同从没听到过一般。也许当时也只有惠能知道神会为什么会没有哭闹。看着其他弟子为自己即将离去而悲伤的样子,为了点化开导他们,抑或是对神会的赞许,他就开始说了,叫了声“神会小师”。怎么叫小师呢?受具足戒未满十年的僧人,都叫小师,也叫下座。受具足戒十年到二十年的,叫中座。受具足戒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叫上座。神会来惠能这里的时候,受戒还不到十年,所以惠能称他为小师。这个神会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修为却已经很不一般了。为什么呢?惠能说神会已经“得善不善等”了,已经平等无差别地对待善与不善了,也就是说在思想上已经超越了一切的差别对立,好的、不好的都一样了。因为神会没有了差别的观念,所以他就能做到“毁誉不动,哀乐不生”。“毁”就是毁谤,“誉”就是表扬,“哀”就是苦难,“乐”就是欢喜。佛家有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的“八风”说法,这里虽然只是说神会已经可以抵挡住毁、誉、苦、乐这四风的袭击,但惠能可能是省略了其他的四风。一个人在哀哭与欢喜来临之时,始终如如不动,不卑不亢,说着容易,真正做到还是非常难的,要不是真没有了分别心,是断断不可以有这番修为的。神会小小年纪,就已经修到了这番无分别心的境地,这就是“转识成智”成功了。

      惠能说这几句话来赞赏神会,其实也是说给在场其他弟子听的。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哭哭啼啼了,看看你们的小师弟神会站在那里多安静。我告诉你们,神会已经掌握了三十六对的妙用。我都要走了,他都没有感觉,他在遇到高兴的事情时,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你们应该多向他学习。神会年纪虽小,来我这里也没几年,就已经把佛法学得这么好了。而你们呢,年龄比神会都要大,在我这里又待了那么长时间,现在一听我说圆寂,个个都没有了定力,还在这里哭哭啼啼,都修得是什么道呢。惠能当时是以这么一种半责骂的口吻来说的。

      他是怎么来责骂身边其他弟子的呢?要想知道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