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复盘&答疑

30.复盘&答疑

00:00
28:23

这是我们系列的音频课程的最后一个内容。回答大家的提问。这些问题是由工作人员在后台收集的。我们来一一回答。


1、 关于烟囱的案例。

在反向形成中您讲到的这个最让你感到的案例,您具体是怎么向这位来访者解释她的反向形成,让她不再害怕烟囱的呢?

 

我回忆了一下,我实际上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让它做自由联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希望起的效果是在自由联想的状态下,那些被他压抑得很深的对烟囱的除了恐惧之外的情感,比如依恋,喜欢甚至是爱,慢慢的浮现出来。


第二是给他做一个面质。因为如果直接做他潜意识里面喜欢烟囱的面质。难度太大了一点,恐惧到喜欢距离太长,所以我面质的是一个中性的感受——烟囱对他的重要性。

因为对别人来说,烟囱可能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是对这个来访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重要的存在。我们先把恐惧转化成重要,然后在恰当的时间,把重要面质成喜欢。


第三件做的事情就是给她提出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她早年是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那么烟囱对她来说是不是还会是非常重要的?

我估计她可能会说不会。因为跟父母的关系会极大的分散她对父母之外的,比如烟囱,这样的课题的注意力或者是情感体验。

这样的提问,其实是在暗示她烟囱有可能只不过是父母的替代物。


需要说明一下。对反向形成的处理,经常是不能太快了的。这就相当于如果我们让一辆高速行进的车,突然转一个90度的或者是180度的弯一样的,会导致一些我们无法预料的结果。


所以在处理反向形成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我们自己的自恋。

这个自恋是我们通过我们的干预,能够迅速的改变来访者,来满足我们的自恋。

我们的目的是让来访者在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做出改变。

如果太快让来访者改变,就是野蛮分析。

 

2、 关于潜意识

 

如何确定潜意识意识化了呢?意识化之后还能够回到潜意识里面吗?

潜意识意识化的标准,有以下三个。


第一,自我意识范围扩大。

比如我本来只能够感觉到自己的需要,如果我也能同时感受到别人的需要的时候,自我意识范围就扩大了。

另外自我意识范围扩大之后,还可能有一些看起来很糟糕的反应。比如某种失控,钥匙掉了,或者是无法判断回家的方向,有的人参加了精神分析培训之后,一出门就会朝自己的家相反的方向走。这就是自我意识范围扩大的证据。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比如让一个县长突然的当了国家总理,他管的范围就大了。所以他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可能会出现失控的情况。我们的自我意识范围扩大,也相当于我们管辖范围扩大了,所以有可能会有短暂的失控。


第二,情绪的改变。

当我们以往的抑郁焦虑恐惧的情绪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的时候,就表示某些被我们压抑的东西已经浮现到了意识水平。

我们还是拿刚才烟囱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在对烟囱的喜爱这样的潜意识没有意识化的时候,来访者感受到的仅仅是恐惧。

但是当他把它压抑的对烟囱的喜爱浮现到意识层面之后,喜爱可以冲淡、稀释她的恐惧,他的恐惧就发生了改变。


第三,行为上的改变。

比如一个人他有很多的自我攻击的行为,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多的就是作息不规律、熬夜。

当他意识到这是一种自虐的行为,甚至是自杀的行为。而这种象征性的自杀行为,有可能是他向他人的攻击性没有办法释放出去之后,逆转了,向自己攻击的结果。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这种自我攻击就可能会减少。

当然从临床上来说,或者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有时候我们意识到某些行为之后的潜意识的内容之后,这些行为仍然不能够发生改变。


为什么?

就是因为行为它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不完全跟我们的认知和情感连接在一起,要改变这个问题,需要另外一套方法。

我曾经开玩笑说,有好多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但是好多行为仍然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心理医院应该附属一个监狱。监狱的意思就是强行的逼迫你行为上的改变。当然这仅仅是玩笑而已。


不过生活中间也的确是有很多人他们加入一些,比如说节食的训练营,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自愿被强迫的项目,让自己发生改变。

潜意识意识化之后会不会再重新回到潜意识?

这是一个好玩的问题,我觉得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拿意识范围来举例子。当我的意识范围扩大之后,如果遭遇了重大的创伤,我就可能会退行。

退行就会导致意识范围的缩窄,也就意味着很多已经意识化的东西,又一次的回到了潜意识。


3、 关于梦。

 

如何理解一个梦反复出现呢?比如我常常梦到蛇、考试和牙齿掉了。

只要是反复出现的梦一定是有意义的。它可能象征着某种没有修通的情节,或者是没有处理好的创伤。


这是需要一对一的在咨询师里面跟你的分析师来谈的事情。这个问题提到了三个具体的梦,一个是关于蛇的梦,我们已经说过,在这就不啰嗦了。第二是关于考试的梦,我建议大家去看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这本书。


这本书应该是所有的精神分析文献中间最重要的。

因为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这门学问的建立。在这本书里面,弗洛伊德就提到了考试的梦的意义。


第三个,典型的梦就是梦见牙齿掉了,我对这个梦只做一个解释,牙是我们身上最具有攻击性的东西。梦见牙掉了,是因为你有一些需要对外释放的攻击性,但是你又担心这种攻击伤害了你所爱的客体。所以你的超我被激活,在梦里面呈现的就是你身上最具有攻击性的器官清除掉,这让你没有办法再实施最强有力的攻击了。


4、 关于同性恋。

 

陌生男子起冲突,为什么是压制同性恋的倾向呢?以及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同性恋的倾向呢?

我在某一节课程里面说,假如一个男性动不动跟另外的男性发生口角的,甚至是躯体的冲突,有可能是他在用这种方式满足他的同性恋的需要。

我觉得这好像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东西。因为口角冲突和身体的冲突,这时候都是高浓度的接触或者是高浓度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潜意识里没有跟同性亲近需要的话,他就不需要反复的跟其他人发生口角和躯体的冲突。同性之间的友谊,比如男人之间在一起打牌喝酒,甚至是干事业。 女性在一起聊天、逛街,这都是同性恋的欲望的升华。

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同性恋的倾向,这没有标准答案。


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第一是,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同时有雄激素和雌激素。那么这些激素可能会对应着我们的某种需要。


第二,从自恋这个角度来说,当一个人自恋到极致的时候,他可能也同时的爱自己的性别,而排斥另外的性别。比如我作为一个男性,我如果自恋到我只喜欢我自己的性别。对女性性别不感兴趣,我就表现出了同性恋的倾向。


第三,性爱也是建立在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基础之上的,或者换句话说,他是爱的一种。那就表示我们既爱同性,又爱异性,是一个比我只爱异性更普遍的情况。


还需要说一下,同性恋倾向跟同性恋行为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人人都有同性恋的倾向,但是不一定人人都有同性恋的行为。如果有的话,也是非常象征性的,可以忽略不计。


5、 关于双重关系。

 

您讲过人格的成长需要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而找心理咨询师是最安全的选择。心理咨询的设置里也有不发展咨询关系之外的关系。请问您怎么看弗洛伊德给自己的女儿作分析,艾瑞克森做催眠治疗的时候,也没有严格遵守这个设置。您是否会应用心理学来帮助到身边的亲友?


怎么样看待弗洛伊德对他女儿的分析,这肯定是严重的违反心理咨询的设置的,我们不敢想象现在。还有一个精神分析师对他自己的孩子或者是配偶作分析。

弗洛伊德既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又是精神分析的初学者,所以那个时候精神分析还处在试验性的阶段,大家都需要尝试一下。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精神分析到现在发展了一百多年了,我们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如果我们跟来访者发生双重关系,或者是跟我们的亲人发生双重关系,有可能导致非常糟糕的结果。


当然弗洛伊德还做过一些其它的违背设置的事情,甚至他做过很多的违背他自己的制定的设置的事情。

而艾瑞克森的确是没有遵守这些设置。但是艾瑞克森他搞的学派不一样,他做的是催眠。催眠对设置的要求,没有精神分析那么严格,而且艾瑞克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非常特殊的人,也许对他来说采取的某种方法,对来访者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如果换一个人,比如说换成曾瑞克森,他对来访者做艾瑞克森对来访者做的同样的事情,或者是同样的像艾瑞克森一样,违背基本的设置,那么效果有可能完全相反。


心理学怎么样帮助到身边的亲友?

我觉得我们能够为亲友提供的更最大的帮助,就是在我们学了心理学之后,增加了我们的耐心,这样能够给我们的亲友以更多的平静的陪伴。

我担心有很多想学了心理学之后去帮助自己的亲友的人,他们的潜意识并不是帮助,而是想改变亲友。


如果潜意识的这些内容没有被觉察的话,学了心理学之后,所谓的去帮助自己的亲友,有可能会制造跟亲友之间的更大的冲突。

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帮助亲友,还是在控制他们,或者是想改变他们,让自己舒服一些。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鉴别的方法就是你问一问这位亲友,你这样做,让他舒不舒服?

如果你对他做的让他不舒服,那就表示你肯定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想改变他。如果他觉得你这样做让他很舒服,让他很受益,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在帮助他。


6、 关于攻击性。

攻击性象征化不足的人,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那到底应该如何表达与升华攻击性?

小孩是在游戏中表达攻击性的。如果他们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我们知道小孩对游戏规则是非常在意的,那么他们的攻击性就已经象征化和已经升华了。


对于学生来说,表达攻击性的最好的方式,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别人都好。

当然一个人在学校里面也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也是升华自己的攻击性的很好的方式。还有一个更加象征化的表达攻击性的方式,就是文艺活动。体育更加直接,而文艺更加抽象一点。这些全部都是社会允许的。


对一个离开了学校参加了工作的人,你工作得比别人更加出色,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更多的报酬以及自恋的满足。这就表示你充分的而且象征化的表达了你的攻击性。


说简单一点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面,你越生猛越好。


7、 关于健康人格

被扭曲的人格,要怎么发扭曲呢?除了找精神分析之外,现实中还有什么具体可行的办法吗?以及怎么鉴定对方的人格是否充分成长?


如果是人格层面的轻度的问题,通过学习、交友等等方式,是可以有所改善的。但是如果人格扭曲到一定的程度,我是不相信在现实中能够做什么是人格得到改善的。


就说一个简单的例子,一般的小病自己在家里养一养,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还是应该去医院找医生的。这个道理是一回事儿。

有什么方法鉴定对方的人格是否充分成长?


从专业上来说,就是对这个人的人格进行评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间,我们如果对对方的人格做出评估的话,有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搞法。


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我们没有获得别人的允许去评估别人的人格,这是对别人的攻击。

第二,有可能是我们没办法自己评价自己的人格,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格方面的问题,所以就把目光投注到对方,这样子能够缓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的时候的痛苦。

我个人强烈的反对,日常生活中间用精神分析的方式来评估或者是改变他人的人格。

至于在一对一的治疗中间,如何评估对方的人格,这是一整套的学问。精神分析基本上就干这个的。


如果要把这个讲清楚,我估计可能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如果你对这个感兴趣,你可以去读一读精神分析方面的书,或者是参加一些正规的精神分析方面的培训。这样你就会掌握一种系统的评估你的来访者的人格的方法。


8、 关于亲子关系

为使孩子不觉得自己成长是背叛父母,我们做父母的要掌握什么大原则,才能在孩子“抛弃”父母之前,抢先“抛弃”孩子?

既然是说大原则,数量不应该很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我现在想到的是父母不应该把成长的压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应该让自己也成长。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亲在孩子面前呈现的是一个饱满的生命,一个不需要通过对孩子做出很多的牺牲,来证明自己存在的状态。

意思就是,我虽然是你父母,我们也是人,我们需要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完全是为了你活着。

这种姿态本身就在告诉孩子,你也可以过你自己的生活。

但是如果父母亲总是以一副牺牲的态度来跟孩子打交道。这种牺牲后面其实是包含了一种交易,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也需要用某种不成长来陪伴我。


我想这个内容我们在某一节音频课程里面是已经说过的,我们在这儿就不再做更多的啰嗦了。


9、 关于父亲角色

育儿的为什么基本都是给妈妈用的而不是给爸爸用的?60分的爸爸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关于父亲的角色,为什么育儿的那些知识基本上都是给妈妈的,而不是给爸爸用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现在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妈妈在孩子的人格成长过程中间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决定性的作用。

爸爸只不过是母婴关系的背景,但是这个背景也非常的重要。

爸爸是孩子眼中的第二个人。第一个人是妈妈,第二个人是爸爸。当孩子意识到爸爸的存在的时候,三角关系就建立了。这个三角关系意味着从二元关系的突破,这个本身就意味着成长。

60分的爸爸,没有这个说法。说合格的爸爸,他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使母婴关系不要那么融合。

但是很遗憾,在具体的临床的案例中,有好多出了问题的孩子,他们家庭里的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是因为母亲的强大的存在,让爸爸丧失了功能。

当然也有其它的情况,比如爸爸主动的离开了这个家庭。

所以有很多的家庭治疗的方式,就是要加强父亲在一个家庭中间的存在和权利。

简单的说,一个合格的爸爸,应该在家庭关系中间制造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不是允许母婴这样的两极关系的存在。


10、 关于霸凌

 

最近电影《少年的你》里面提到校园霸凌的事情,老师觉得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如何看待校园霸凌,以及作为家长、学校和孩子本身,该如何应对霸凌呢?

这部电影我没有看,但是我个人有亲身的经历,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家因为成分不好,所以曾经被霸凌过,我们作为男生,也曾经做过霸凌一些女生的事情,程度不是太严重,但是肯定是有过的。

我记得被我们最多的霸凌的女生,在我们毕业之后就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到现在还有联系。我没有感觉到,她仍然恨我们。但是我现在再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有强烈的内疚感。


从精神分析来说,未成年人因为他们对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太明确。他们内心里面有很多的没有足够象征化的攻击性,或者简单的说,他们要攻击下手的时候是不知道分寸的。所以从深层来说,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值得同情。那么怎么样解决校园霸凌的问题,就需要从制度上来解决。


我先说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从学校的管理,我们需要从制度上定一些条款,并且反复的告知每一个学生,如果你对他人做了什么违背了我们的条款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受到学校的惩罚,以及如果你被别人做了什么糟糕的事情的时候,你需要告知学校,由学校来出面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对在校的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学的教育,要扩大我们的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范围,要他们在享受攻击的乐趣的时候,同时也能够共情被攻击者的痛苦。

比如我是一个曾经霸凌过其他的男生女生的人,但是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如果我能够体会一点点被我霸凌的那些人的痛苦,给他们导致的创伤,以及对他们以后成长的影响的时候,我的自我意识范围就扩大了。

然后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攻击性就可能会有所收敛。我们每个人都是慢慢长大的,我们需要学习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共情他人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11、 关于死亡焦虑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熬夜,并且越熬越清醒,即使睡着了,心里好像也再说快起来,去干活。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呢?

 

这个问题是说他天天都熬夜,也跟我一样,我自己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尝试理解一下,怎么样解决死亡焦虑,我觉得我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我给一个解释。看起来你再通过提问,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你潜意识层面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刚才说过,如果我们真正的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行动是可以跟上去的。如果行动跟不上去的话,就表示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想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再说抽象一点,死亡焦虑这个问题是不可以被解决的,只可以被缓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建功立业,生很多的孩子等等这种方式来缓解死亡焦虑。

因为建功立业就意味着我即使死了,还有我的功业在这个世界上留着,某种程度上象征性地表示我并没有离去。如果我生很多孩子,我个人死了,还有我的基因,继续繁衍在这个星球上。这可以部分地缓解自己的死亡焦虑。


也许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死亡焦虑变得稍微少一点。现在有很多的新闻都在报道,有可能在我们有生之年,至少是在我们下一代的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人类的永生。你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的新闻。


12、 关于投射

消除投射的方法是增加交流,如果两个人都在不停投射对方,他们的交流会让彼此更确信自己的投射,这样是不是就无解了?

的确是无解了。

尤其是在夫妻争吵的时候,相方都在投射对方。这种争吵,只有通过暂停,我们现在不吵了,我们先各自回避一下,睡一觉起来再说。可能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够消除这种投射。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每个人各自去找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做个人成长,一个人成长的越好,他就越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他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别人的身上。


13、 关于续集

特别喜欢老师的课,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老师是不是可以考虑出第二季,或者给我们来一门精神分析入门课呢?

我想暂时不会。


因为做这个课张力还是比较大的。我在想我很多的同学,还有我听说过的一些年纪跟我差不多大的人都已经退休了,我也希望能够更加轻松地活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很多比我年轻的人,年轻的专业人员,他们成长得非常迅速,所以精神分析的普及这方面的工作,我想更多的应该由他们来做。

这涉及到我个人的对生活的向往,这我不太希望过于紧张的工作,而希望能够更多的享受轻松,享受阳光,享受与工作没有关系的那些事情。


但是非常谢谢你对这个课程的喜欢。因为这增加了我的健康的自恋。

好的,我们这个系列的音频课到这全部结束了。谢谢所有的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落日与蔷薇

    很棒的入门课哦!听完啦!

    看见心理 回复 @落日与蔷薇: 为你点赞

  • 某越zy

    老师讲的很精彩,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感觉也有受益的地方😊

  • 清意一心灵桃花源

    好,心理学,就应该这样简单、明了地把精华向大众传播。感谢,感恩曾老师!

  • Winnie_z3

    非常有启发,谢谢曾老师

  • 藏亦林

    所有课程都有道理,但没有解决之法,听完只会更惆怅,走不出,不如不听

  • 我是老大爷123

    别走,舍不得呀

  • 猪猪侠_ri

    这个课程太好听了,今天一口气全部听完。现在开始重新再听一遍。

  • 听友252370748

    深入浅出,给人更多的思考。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曾老师的课程非常适合。

  • 爱海如蓝

    恭祝曾老师安好!春节前买的课程,春节期间重复的听了几遍。祝您健康!还会关注您的课程。

  • 13107005ldp慢成

    潜意识意识化的标准:自我意识范围扩大,同时能够感受到别人的语言。情绪的改变,被压制的东西浮现。对自我攻击的行为的改变,比如熬夜、暴食不知饱。习惯还靠类监狱改造。 同性恋倾向≠同性恋行为,雌雄同体,爱他也爱她。 心理学怎么帮身边的人? 我们学了心理学之后,增加了我们耐心。这样能给我们的亲友以更多的平静的陪伴。 潜意识不能想改变亲友,这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冲突,你要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帮助?还是在控制?或者是想改变他们,让自己舒服一些。问一问他人,你这样做,让他舒不舒服? 表达攻击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面,你越生猛越好。 行动跟得上是想解决问题,行动跟不上是潜意识不想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