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带一路必读书,丝绸之路背后的秘密

7.《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一带一路必读书,丝绸之路背后的秘密

00:00
18:26



音频正文:



你好,我是邱震海,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你在历史书上一定学过,它给我们神秘而辽远的印象。而这部全新的世界史不像普通历史书那样传统、刻板,作者在披阅了世界知名图书馆1000多本文献之后,以丝绸之路作为全新视角,写下了这条亚欧经济大动脉血肉丰满、包罗万象的历史。从古丝路的文明古国,三大宗教的兴起,到波斯帝国、罗马帝国的建立,再到欧洲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纳粹、冷战、恐怖主义等这些我们现在熟知的词汇。书中谈到了成吉思汗横扫欧洲,谈到了金瓶梅,也谈到了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


作者彼得•弗兰科潘是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一位颜值颇高的中年型男。他在中文版序言中谦虚又自信地说:“我并没打算写一本可能引发争议或哗众取宠的书,我愿意关注以前被人忽略的那些方面,试图解释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从古至今的起落兴衰,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今时代。”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部书是颠覆性的,与传统的西方世界史观大相径庭。在2015年出版以来,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长期排名亚马逊历史地理类图书榜第一名,这也证明了作者研究的价值。


那么,彼得•弗兰科潘这位视角独特的历史“牛人”,到底是如何来写这部全新世界史的?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第一个角度:2000年前的中国是那个打开丝绸之路大门的人,却不是世界的中心。很长时间里,中东才是世界的中心。

第二个角度: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让世界权利的中心逐渐转向欧洲。

第三个角度:丝绸之路是一条战争之路,是世界强国的必争之地。直到今天,这条路上还存在着石油资源的争夺、宗教纷争、恐怖主义等世界难题。这条路上的权力和财富争夺,决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详细聊聊这部书。





首先来说第一个角度,中国打开了丝绸之路的大门,但并不是丝绸之路和世界的中心,中东才是这个中心。





在我们的认识里,觉得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开辟的。我们的历史书上说,西汉张骞和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


从我们历史观来看,这样说没有问题。不过,在作者的概念里, 丝绸之路的目标和范畴比我们的传统认识要大上百倍。它是指生活在这条路两端、沿线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同时是一条毛皮之路、香料之路,中国只是那个打开丝绸之路大门的人。当年强大的西汉王朝打跑了游牧民族,将疆域向西扩张,翻越帕米尔高原,将整个亚洲连在了一起。


丝绸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因为丝绸作为奢侈品,价值高、易于保存,成了当时通用的国际货币。到后期,丝绸在地中海供应量增加,每年能花掉罗马造币总数的一半,以至于凯撒大帝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自由买卖。因为他说丝绸太奢侈了,而且还太性感,有伤风化。但到最后,凯撒大帝也忍不住穿上了丝绸,可见丝绸文明的影响力。


由此可以看出,丝绸之路上商贸是非常发达的,西汉还为域外的商人专门制定了贸易规则和管理体系。


丝绸之路既然是贸易的天堂,也必然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空间。所以作者说,世界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丝绸之路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中国是那个打开丝绸之路和全球化大门的人,但中国不是丝绸之路的中心,也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国之于丝绸之路,主要还是一个参与贸易的角色。在帕米尔高原的另一边,亚历山大的征战、罗马帝国的崛起、十字军东征、三大宗教的兴起,与我们的关系都不大。看吧,这就是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存在,


那么,哪里才是丝绸之路的中心呢?


作者认为,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中东地区既是丝绸之路的中心,也是世界的中心。两河文明孕育的古巴比伦王国曾经是人人向往的圣地,是财富流通的“黄金通道”。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一直是一个梦幻般的存在。阿拉伯商人闻名世界、智者得到人们的尊重。比如《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面的阿拉伯人大都以巴格达为生存背景,不是商人就是掮客,这说明当时中东地区商业的繁荣。就连伊斯兰教创始人,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穆罕默德,最初也是麦加城里一位受人尊重的商人。


除了文明和商业发达,宗教繁荣也是中东做为世界中心的标志。中东地区的枢纽耶路撒冷,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纽带,是往来丝绸之路人流和物流的交汇地。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这里碰撞,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出去,这是宗教诞生的重要前提。所以,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的发源地。


宗教诞生之初,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远远超过现在。比如佛教,很自然地借鉴其他宗教的做法,建立了自己的圣地,就连佛陀的形象,也是借鉴了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的形象,这让佛教很接地气,有利于传播。


对于伊斯兰教的繁衍和传播来看,中东地区的犹太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强化了与基督教的共识,《古兰经》里的摩西等神祗形象让基督徒也很亲切,因为两个教派都认同,“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不过伊斯兰教叫真主罢了。


伊斯兰教扩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一座新城崛起成为中东最大的城市,这就是巴格达。后来的公元十世纪学者,根据巴格达遗迹中浴室数量估算,说这个城市当时人口接近1个亿。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仍可以反映出当初中东的繁荣。


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基督教世界却低迷不振,在资源匮乏和灵魂被禁锢中停滞了足足1000年。一位士兵描述大不列颠,说那里是“冷漠、孤独和无望的代名词”。那时候世界的中心不是巴黎、伦敦,而是中东、是巴格达,是坎大哈,是大马士革


作者认为,在欧洲和美国为了资源、为了石油大动干戈,攫取这一地区的主导权之前,中东这片广袤的土地才是权力的象征、世界的中心,是野蛮欧洲人学习和朝拜的圣地。


接下来说第二角度:欧洲大航海时代,使世界的中心何时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


中国是打开丝绸之路大门的人,中东长期是丝绸之路和世界的中心。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欧洲走向了世界权利中心呢?


作者认为,是从大约500年前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的大航海时代开始,让欧洲一个又一个国家登上了世界权力和财富的顶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途中发生的一些偶然或荒谬的事件却可能起到决定作用。你很难想象,哥伦布开辟新航线的初衷,是为了逃避世界末日的到来,是为了到遍地黄金的东方去发财。



在古老日历预言世界末日发生的前一个月,149282日,哥伦布抢先出发了。为他的航行提供动力的,还有非洲西部的黄金。他们认为那里“金子像红萝卜一样从地里生长,日出之时就可以收获。”哥伦布崇拜马可·波罗,他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研究远在东方的大汗,并写下这样的笔记——“他拥有一座巨型宫殿,整个屋顶都是用黄金盖成。”


结果,哥伦布意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接下来,从哥伦布、达伽马到麦哲伦,欧洲的冒险家们前赴后继,一条条新航道的开辟,带去了屠杀和掠夺,大量的奴隶和黄金被运回了欧洲。


血腥的奴隶贸易令人发指。葡萄牙人曾记载在西非抓捕奴隶的一幕:当被俘者意识到必须"父子分离,夫妻诀别,兄弟永隔"的时候,他们的悲伤无以复加。一位参与者这样写道“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都无法忍受这样撕心裂肺的场景!”


然而,同情的声音抵不住欧洲人攫取财富的欲望,买卖双方都不太在意他们交易的是什么。在殖民者的眼里,奴隶不仅是额外的劳力,而且还是另一种收入渠道。


15世纪,是葡萄牙、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大航海时代,使得落后的欧洲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世界权力的中心从东方转向了西方。在接下来的300年里,世界霸主又变成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作者用史实告诉我们,这些掌控世界权利的西方国家,他们的崛起过程并不值得称道,根本不像西方世界史美化的那样,说他们是为了传播了先进的文明。他们留给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记忆,是杀戮、掠夺和殖民统治。我们国家也是受害者,我们的台湾、澳门与香港都被殖民者侵略过,澳门和香港,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最后几年,才得以重归祖国环抱。


第三个角度:从古到今,丝绸之路都是一条战争之路。这条路上的权力和财富争夺,决定着世界格局。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经历了亚历山大的征战,经历了波斯帝国、东西罗马帝国、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个个强大的帝国从称霸到覆灭,周而复始,似乎印证着盛极必衰的哲理。


上面我讲了,500年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了世界权利的中心。西方成为中心后,无论是哪个国家称霸,对于丝绸之路的觊觎和掠夺,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


在作者彼得∙弗兰科潘看来,几千年的时间里,丝绸之路始终是主宰人类文明世界的十字路口,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丝绸之路是一条战争之路。


举例说,你以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真的在欧洲吗?不是的。那都是西方国家在丝绸之路利益博弈失控的后果。


一战是因为俄国的扩张触犯了德国在中东的利益,英国人通过德国和俄国的矛盾,将俄国的注意力引向了欧洲大陆。于是就有了后来萨拉热窝的枪声。


二战是因为德国和苏联都对英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利益虎视眈眈,尤其是对中东的石油垂涎三尺。为了自己在东方的利益,英国与德国水火不容。可以说,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虽然不在丝绸之路上,但的确是为了争夺丝绸之路上的财富和利益而引发的。为了控制中东,大势已去的英国还在伊拉克埋下了一系列恐怖主义的种子,让伊拉克陷入宗教战争。


二战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拖垮苏联,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可是近几十年来,我们眼里的中东地区仍然不安宁,战乱、分裂、恐怖主义、宗教冲突如跗骨之蛆。美国畅销小说《追风筝的人》,写下了阿富汗连年动乱和战争,对人们心灵带来的深深创伤。


应该看到,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伊朗等国家发生的摩擦或国内斗争,背后都有美国势力的影响。


比如:伊朗危机是因为核开发打破了中东的能源稳定,伊朗试图将伊斯兰世界联合起来使中东摆脱强国的钳制。这才是美威胁、对伊动武的根本原因。


本书作者认为,世界霸主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是造成中东地区复杂矛盾的根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积累了数百年的财富、蕴藏了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人采取了出售军火的方式来控制中东,美国将购买石油花费的美元,通过出售军火再收回来;美国分别向中东的敌对势力输送武器,使中东各国打成一锅粥,最终都只能仰仗美国来调和。


所以,当你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之后,对今天中东乱局和恐怖主义有一个更深层次和高度的理解。


好了,今天聊的内容差不多了,让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作者的三个观点:


第一,我们中国只是打开丝绸之路大门的人,而中东才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是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第二,500年的大航海时代,欧洲人通过掠夺大量财富,使世界权利的中心转到了西方。

第三,丝绸之路是一条战争之路,世界强国对于这条路上财富和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止。直到今天,中东地区仍是世界霸主的必争之地。


在本书最后,作者还写到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并赞赏其“在重新唤起人们很久之前的繁荣回忆”。


与列强掠夺丝绸之路的资源不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和平崛起的战略,是多边共赢的战略。中国主张打通陆海战略通道,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最终目的是,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从根本上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


如今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重要的能源流通之路,不断发掘的地下能源正带动着中亚各国走向复兴。从亚洲最东端的中国直通德国杜伊斯堡,各国的航班线路也通往了全球各国,把中亚地区和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研究《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部书,有助于理解我们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明白为什么中国政府要以维护共同贸易和文化遗产的使命感,重金投资将自己与西方绑在一起的丝绸之路。


收听这部书,你会像坐上时光机,重温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金戈铁马、宗教传奇,领略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灿烂文明。最后,你会拨开迷雾,带着更为全面的世界观,从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去看待当今国际局势。


本书无论对历史爱好者、国家公务人员还是企业界人士、普通公民,都大有裨益。抛开宏大的国事天下事不说,本书崭新的世界史视角,对于个体事业和人生方向,也都会带来积极而理性的影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邱震海,下期读书会我们再一起解读精品好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沁阿新

    邱老师每期推荐读书 都是我的精神食粮 邱老师您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