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5.《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为什么你“越忙越穷”?

00:00
26:13

音频原文:


不知道各位听众朋友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忙碌,夜里加班到很晚,学习到很晚,一刻也停不下来,却一点长进也没有呢?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勤快、那么认真做事,事情却永远也做不完呢?再比如,你身边会不会有一个工资很低,但是花钱却总是大手大脚的朋友、同学或者同事?他们好像一直处于“贫穷”的状态,而且一直无法走出贫穷。为什么一个忙碌的人将永远忙碌下去?而那些贫穷的人始终贫穷呢?


你可能觉得,这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知识水平不够,甚至是智商不够。诚然,这些因素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稀缺》这本书中,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沙菲尔,在长期的研究和扶贫的经历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


我们以前认为这种差距是因为富人有多余的钱来投资,他们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所处的平台、人际资源、视野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不一样,是因为种种外部原因导致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但是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一大笔钱,按照他们的运用方式,也会导致最后面临破产,从长期来看,他们依然是贫困的。


这里所说的穷,不单是指的缺钱,也指缺时间,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缺少知识和技能。有的人是缺钱,有的人是缺时间和缺知识,只要是对资源感觉到匮乏的状态,这些都可以叫穷。


作者发现长期的穷困会让人进入一种稀缺心态,这种稀缺心态才是导致穷人更穷、忙人更忙的根本原因。


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学习这本书去摆脱“稀缺心态”,摆脱贫穷和忙碌,过上富裕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本《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首先,在本书的开篇,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原来这些现象看似互不相关,却有着相同的心理学原因——稀缺心态。那么,第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稀缺呢?稀缺就是一种“未得到”的感觉状态。一旦有了这种状态,我们的思想就会自动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比如下个月的房租要交了,但是你的钱还没凑够,越是赶着交房租就越着急,就会四处筹钱,交房租的这个事儿现在对你来说是最紧急的事情,和这个事情相比,其它的事情全不重要了,这就是进入了稀缺心态。


再比如说你周五就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到周四还有很多,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心急火燎的,就开始全神贯注地工作,任何事都打扰不到你,因为这个时候完成任务变成了最紧急的事儿,其他的事都和这个相比可以推掉,你会进入到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只关注手里的工作,这时候也进入了稀缺的状态。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了:这两个例子听完后,我感觉好像稀缺状态是好事啊,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去完成任务。


实际上呢它确实有好处,它能带来专注的红利,就是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的工作。


我们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经验,就是时间越紧迫,你效率会越高。这样的专注虽然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时间如果处在这种稀缺状态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因为他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讲到稀缺心态会带来的一种效应,就叫“管窥效应”。


管窥就是通过管子去看,只能看到一个管口的东西,管子外面有什么你都看不到了。它是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和狭窄,一旦我们开启了稀缺心态,我们就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上,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能够把我们从贫困中拉出来的重要的事儿。


举个例子,比如说消防员,他们就会经常进入一些紧急状态,有火警的时候,消防员会按要求60秒内穿好裤子、外套、鞋子,并且拿上该带的东西跳上车。


然而这样的状态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根据统计,美国的消防人员将近一半以上不是死在火灾现场,而是死在去火场的路上,其中有一些是消防车和其他的车相撞发生的交通事故。但是最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没有系安全带,在急转弯的时候被甩出车外殉职的。


这听起来好像感觉不可思议啊!消防员平时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什么都准备好了的,怎么这么简单重要的事儿能够忽略呢?


在这里就可以用管窥效应来解释了,当消防员接到火警的时候,他们就会进入到时间稀缺状态,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做好准备,并且在路上设定一些消防策略,研究火场的结构,要计算水龙头的数量,火势的大小……这些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但稀松平常的事情被疏忽,其中就包括系安全带。


管窥效应会改变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比如说你平时早上可能习惯性的去跑跑步,但是因为手头的活太紧,所以你就告诉自己少跑一两天也没什么影响。


你会发现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就是由于他们让一些紧急的事儿替代了自己必须要做的重要的事情,虽然从短期看这些事并不急,然而从长期来看,对身体的投资显然是最重要的。


包括学习也是这样,生活中的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却有时间晚上去酒吧喝一杯。实际上不是他没有时间,而是一种时间稀缺的心态,让人们做出了一个损害长期价值的一个决定。


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抑制,就是对一个事物的过度专注,会抑制竞争意识。这就好像一个人让你很生气,你越想越气,结果呢平时他对你的好,你都想不起来了。


所以稀缺会导致管窥效应,让我们只关注眼前狭窄的范围内紧急的事情,管子之外,再重要的事,你也不会去关注,也会被抑制,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


上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作者在书中把稀缺界定为一个心理问题,而不是资源问题。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的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这种匮乏会给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利影响。那么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我们贫穷和忙碌的呢?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稀缺心态之所以导致我们陷入贫穷和忙碌,就是在于稀缺心态会产生“借用”作用。也就是会让一个人习惯性地透支未来的资源。


比如说信用卡,我想很多朋友都有体会,信用卡简直就是个无底洞,你自从透支过一次之后,而且是超支之后,那你手上就基本不会再有现金了,每个月的收入还没到手就得还账,还得拆东墙补西墙,这样就使自己一直处在稀缺的状态。


《稀缺》的作者通过研究就发现了,越是经济状况差的人,他越喜欢借高利贷,而且他们喜欢即时满足,这样的一个人基本离破产已经不远了。


你说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财务状况很糟糕吗?这些人当然知道,但是和当下他们面对的紧急事情相比,那些都是以后的事儿了。他们会想,以后说不定有什么转机呢!通常他们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借用的。


这里说的借用不只是钱,很多忙碌的人在时间上也会经常借用。


比如说这周的工作没有做完,拖到下一周,那下周的事儿要拖到下下周,就这么一直拖着,长期处在时间稀缺的状态。这种状态会让自己总感觉有很多事儿好像没有完成,有很多事情在那等着自己去处理。


人们为什么说心亡为忙呢?就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一定是时间管理不好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效率一定会有问题的。因为当你总感觉有很多事情等待自己去处理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对我们生活,对我们的生意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往往就会忽略了。所以长期来看,“借用”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


稀缺心态会形成时间和金钱的借用,而借用又会造成恶性循环,让一个人进入更加匮乏更加稀缺的心态。


时间和金钱被借用了,就会造成一种后果,那就是没有空闲,也就是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人会感觉生活特别累?就是因为他在很多小事上花的权衡的时间权衡的思维过多。


比如你要去旅行,你先把需要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大箱子里,发现还有些空间,这时你觉得这个是不空间太大了。所以你又换一个更小的箱子,这个时候再往里放东西的时候就开始反复权衡,反复比较,然后还要考虑这个东西要不要带呢?这样反复装了很长时间才把箱子塞得满满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了:“你看,这样看起来好像更加节约空间了吧!”那你知道这个过程里消耗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吗?


作者说:“穷人为什么感觉生活特别累呢,就是这种权衡的思维过程太多,这种思维看起来很高效,其实会让一个人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这些负担会消耗注意力,消耗一个人的精力,进一步就产生了管窥效应,所以都要留有余闲。”


忙且穷的人只关注紧急的事情,不去关注长期来说很重要的事儿了,这样进入了每天都会为生计焦头烂额的怪圈:这里要怎么省钱啊?那个东西要不要有特价呀?明天要交任务的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


简单的说,他们的心被占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余闲去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知识储备的不足会引起他们认知能力的下降,又不愿花时间学习提升认知能力,导致恶性循环。


了解了稀缺心态是如何导致我们贫穷和忙碌,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的。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如何摆脱稀缺心态了。那么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稀缺,使我们从稀缺走向富足?


作者给我们支了三招:节约带宽,留有余闲和设置提醒。


我们先看第一招,节约带宽,


什么是带宽?所谓带宽就是我们每个人计算的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从日常事务的处理,到生活中、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都需要带宽。你可以把带宽想象成是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呢有一定的宽度,我们一般见到的都是三车道、四车道,因为并行行驶的车数量是有限的,最多有七车道。也就是这条公路所能承受的一个临界点是7,当超过这个数字,一般人就会产生严重的带宽负担,这时候就会感觉精力不够用。


如果进入到稀缺状态,带宽就会进一步的缩小。相当于高速公路变窄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进入专注状态,只关注一件紧急的事情。


节约带宽就是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琐事。在生活中需要权衡的思维越少越好,至少不要为了几块钱斤斤计较,也不要为了省几块钱去浪费大把的时间。不要老想着自己缺的东西,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的值得的事情上,真正有价值的目标上,集中在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上,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带宽在重要的事情上,他也是摆脱稀缺心态的重要方法。


这里就可以使用“二八原则”。不要企图把每件事都做好,20%的事就可以带来80%的效用和效率。抓住这20%的事情,把它做好,就足够了。


这样,你才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和家人相处。如果你勉强从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拿出一小块的时间来陪伴家人,是无法完全投入,真正体会其中的乐趣,因为你的心思还在未完成的工作上。


同时,你也可以选择在带宽充裕时行动。比如,每一个家庭都会储存一笔钱应对突发情况。对带宽加以利用,不仅需要对各项任务的执行时间进行安排,而且也需要设置最佳顺序。


那第二招叫留有余闲,就是再没有钱也要留很少的一部分用来投资。


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为了养成一种习惯,在钱不多的时候,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就是投资在学习上,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经济上尽量不要透支,不要借用;时间上再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当天的事儿当天要完成。时刻要记得未来还有未来的事情要做。


还有就是别把自己工作排得太满,按时的休息。可以定期让自己放空一会儿,这不是浪费时间,它会拓宽带宽。


第三个叫设置提醒,穷人通常带宽负担太重,常常忽视了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儿。


比如像学习,学习很重要,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大多人会觉得它好像并不急,所以就会忽略,然后就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但是长期下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投资自己大脑的话,那他的生活是很难真正的改变的。


因此设置提醒就非常重要了,它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让你引起重视。就像我们说的学习和健身,你要设置好时间,定时提醒,这样就能自动的让生活慢慢的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结一下,想跳出稀缺的怪圈,有三个方法:节约带宽,就是减少权衡式的思维;留有余闲,就是让自己的效率更高;设置提醒,就是让重要的事情及时出现在视野当中。


说到底,稀缺是一种心态,人和人之间拉开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对资源的运用和对自身能力的高低的区别。有时候一点点心态的改变,生活的节奏就会一点点调整,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效应。


到这里,这本《稀缺》的重点部分就讲完了,我们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第一,稀缺就是一种“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状态。一旦有了这种状态,我们的思想就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所有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要俘获了我们的大脑,成了我们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事情。


第二,稀缺心态会形成时间和金钱的借用,而借用又会造成恶性循环,让一个人进入更加匮乏更加稀缺的心态。


第三,如果我们想摆脱稀缺,有三个方法:节约带宽、留有余闲和设置提醒。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这样说到: “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搏,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本书之所以是《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以及是怎样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而且也给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增加我们的“带宽”。只要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稀缺问题迎刃而解,那么贫穷和忙碌以及其它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亨利·大卫·梭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所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学会拜托“稀缺”心态,管理好我们的“带宽”,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也可以轻松应对很多我们原本认为很难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沁阿新

    真的是越忙越穷

  • 听友78890156

    这本书我看过,讲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