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 下一个10年,将造就一批富翁(上)

魏杰: 下一个10年,将造就一批富翁(上)

00:00
09:19

更新提醒 

 

加入VIP畅听整张专辑,每周更新五期

点击右上角免费订阅↑↑↑

 

本期原文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三季度GDP数据——同比增长6.0%


很多人对此感觉压力很大,但清华大学魏杰认为,这是可以预想到的数据。魏杰判断,由于投资力度加大,第4季度GDP增速将会小幅上升。


而且,未来10年,将会是中国百年不遇的机遇期,将造就一批新富翁。


转型过渡期,一场大洗牌


GDP增速减缓,并不一定反映经济衰退。从规律上来讲,经济达到一定规模以后,GDP规模与增速成反比,GDP的规模越大增速越低。这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并不反映经济衰退。


现在中国经济的状态是,没有太差,也没有很好。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过渡期,正在推动大规模结构调整。


实际上就是调整支柱型产业。过去有三个支柱产业:1、传统制造业;2、建筑业;3、房地产业。


随着发展,这三个产业已经不再是支柱了。传统制造业,今年汽车开始出问题;建筑业,随着基础设施任务的不断完成,贡献也开始下降;房地产业更可想而知,对经济贡献正大幅度下降。


此外,中国城市化尚未完成,人口阶层正在调整,小镇青年还在往大城市迁移,但较高的房价限制了他们。虽然有4亿中产人群,但大部分消费已经饱和,新中产还未产生,还需要一段时间。


最重要的是,我们真正的短板尚待解决,我对出口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他们最大的担忧不是美国不进口他们的产品,而是设备和技术都来自欧美。


结构调整期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我的估计是5-10年。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这几个产业逐渐平稳着陆,别因为它们的收缩而引发失业、引发呆坏帐,同时大力推动新的支柱型产业发展。


过渡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家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不应该幻想可以有过去那样高的增长。


未来10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


我认为,未来10年,是百年不遇的一次大变局。


现在国内的个别富翁可能会没落,明年房地产企业继续优胜劣汰,整体上进入富翁群体的调整期。此外,第二次全球化结束,第三次全球化开始后,又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动。未来10年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也是机会最多的时代。


我曾经说,第三次造富时代将至。


中国的造富分了几个阶段:


阶段一,体制造富。体制内、体制外差异很大,有些体制内的人胆子大,冲到体制外,获得了财富。


阶段二,产业造富。主要是房地产和信息产业。我们国家的富翁基本都产生在2010年以前,2010年后就停止造富了,因为产业已经饱和。


阶段三,技术造富。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人将变成富翁。


未来谁拥有技术谁就可以获得庞大的收益,未来拥有技术的人将可能成为中国的富翁。


技术造富与互联网造富最大的区别是:


互联网时代造就的是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者。比如,马云是不懂技术的,他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造的财富,他对技术本身没有贡献。但是这个时代已经结束,再想利用它已经不可能了。


这就需要真正的技术创新,比如芯片,如果不在这方面努力,我们的芯片永远发展不起来,永远受制于人。


芯片之所以发展不起来,是受制于芯片技术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科研人员的投入,如果没有这种精神,都想着赚快钱,等着使用技术带来收益,我们的短板是补不了的。


技术造富是在修改知识产权制度的条件下才会发生的,如果技术都是国家和机构的,就无法造富。只有技术研发人员能够享受他所研发的知识产权的经济收益才行。


如果技术研究人员获得很大的经济收益,这个人群会越来越多,我的估计是到2023年这个现象会非常明显。因为,2023年左右,战略新兴产业可能逐渐取得突破。


我估计要不了三、五年会爆发一批因为技术而产生的富翁。


未来10年,是一个不稳定的时代,富翁洗牌势不可免。但也是机会最多的时代,未来的富翁将更多出自科技工作者。


赚快钱的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过去是时代支持人们赚快钱。在2014年时,一夜之间就可以冒出很多新风口。


因为市场有需求,过去的企业只要做实业,就能赚钱。但现在市场饱和了、实业难做了,而需要技术的我们又做不了,不需要技术的都已经饱和了,就产生了这几年盲目扩张投资的状态。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补足短板,短板就是技术。


如果所有人的日子都很好,都能赚到快钱,就没人做科技研发了。现在赚不到快钱了,很多人就开始投资技术创新。比如医药行业,已经赚了的钱就得用于新药的研发,逐渐把人推向所谓的理性和冷静。


我估计2018-2020年这三年过后,很多人会受到教训,明白了要理性,不能存在幻想,经济不能存在幻想。


但是,技术不仅仅是钱能砸出来的,钱的作用是调动真正做事的人的积极性。我们并不缺资本,比如贾跃亭,2000亿投到FF汽车上,那是没用的。真正的技术还没做到那个程度,怎么可能做得出来。


过去资本没有给到真正在做科研创新的人,这叫资本活动与科研活动的分离。只有资本真正给到技术人力的时候,他们才有积极性,才能产出技术。如果资本没有投入到技术领域,很可能只是扩大了规模。


比如说产业政策,我做过研究,专门写了文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是可以的,能产生正面效益,但是政府投资应用技术的情况,效果有限。


所以说,建议政府不要直接投资技术,而是应该投资基础研究。


之前时候,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应用技术,出过个别问题,比如水氢能源汽车,等等。所以,建议政府的产业基金最好不要投向和经济直接挂钩的技术。


但是,基础研究有时很难划分。就像中国一开始研究高铁,并不是为了生产高铁而是先突破技术。因为当时没有技术,只能从数据、实验等开始研究。技术突破之后,才造出高铁,与经济直接挂钩。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投资的成功在于对于基础研究的投资。


如果国家一开始直接投资造高铁,而不是投资于基础研究,大概率会是失败的。可能政府决定投资造高铁,就开始购买零部件,很快高铁就造好了,但是没有核心技术,不能长久。 


所以我们需要在制度设计上,把资本变为真正的技术推动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公子工作室

    胡说八道

  • 字游字在

    ?

  • 大龙_00

    我不就是没有升级5g套餐吗?用得着这么卡吗?

  • 大龙_00

    是我的网络太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