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正文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的金寿福。上一讲我们讲了尼罗河对埃及农业、交通的重要作用,这一讲我们来讲讲埃及第一个王权国家的诞生。
古埃及形成国家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统称为涅迦达文化。这一名词来自于上埃及尼罗河西岸的考古遗址涅迦达。这个文化遗址被发现后,考古学家便用这个术语来称呼整个上埃及史前的物质文化。
涅迦达在象形文字中的意思是“金子之城”,就是由黄金堆砌的城市。尼罗河对岸是哈玛玛特干河谷的入口,它通向矿石丰富的红海丘陵地区,让这一地区在黄金等珍贵物品的的基础上繁荣起来。
涅迦达文化的特征之一是扩张势力范围和扩大领土。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涅伽达成功地将上下埃及的领土纳入自己的控制下,建立了统一的领土国家。
在位于上埃及的提斯、涅迦达和希拉孔波利斯等众多古代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类似宫殿的痕迹。这一发现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古埃及史前的政治格局,古埃及史前起初向着同时期两河流域许多城邦共生并存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一趋势不久之后便中断了,因为其中的某些城市借助技术、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尼罗河便捷的水上通道把其他城市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考古发掘和文字材料都表明,在埃及第一王朝的法老那尔迈开启统一埃及的历史宏图之前,上埃及的这些权力中心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武力较量。这场为权力和领土而进行的战争由希拉孔波利斯的统治者发起。
虽然史前时期没有具体的文字记录,说明这场战争是如何发展和演变。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一些流传下来的器物里,去推测这个历史过程。
那尔迈调色板是学者们回答古埃及早期国家如何形成问题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器物,它出土于希拉孔波利斯的荷鲁斯神庙。制作该调色板的艺术家把调色板的正反两面分为定位四个和三个区域,以便把不同时间和空间发生的事件井然有序地加以表现。
在调色板反面的第一区,那尔迈的名字被刻写在象征宫殿的象形符号中间,宫殿图案两边是表现哈托女神的母牛头,意为那尔迈受到女神的保护。在第二区,国王戴着象征上埃及的白冠,左手握住敌人的头发,右手举起权标头准备击打敌人。
他面前的敌人跪在地上,呈投降姿势。学者们把这个跪着的敌人脑后的鱼叉和矩形看作是表意符号,表示被击打的敌人来自鱼叉地区,即尼罗河三角洲。
这个被征服的敌人的上方是荷鲁斯助那尔迈一臂之力的图案:象征荷鲁斯隼站在开了花的纸草丛上,隼用其爪子握住一根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拴在一个趴着的敌人的鼻子上,纸草丛仿佛长在这个敌人的后背上。
因为纸草是三角洲的典型植物,荷鲁斯神帮助那尔迈征服下埃及的意思跃然纸上。最下面的区域刻画的是两个仓皇逃跑的敌人,左边的敌人来自位孟菲斯北部、属于三角洲的一座城市,右边的敌人来自三角洲的另外一座城市塞斯。
调色板的正面被分成三个区域。与调色板的反面相同,在最上面的区域可以看到刻写了那尔迈名字的宫殿图案,两个表现哈托女神的母牛头位于宫殿图案两边。
第二区表现的是那尔迈视察战场的情景,他佩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后面有一位大臣手拿国王的凉鞋,其头衔由文字女神的玫瑰型饰物构成,因此,他可能是那尔迈的书记。
那尔迈前面是一位留着长发的男子,一般认为他是国王手下最高官吏维西尔。维西尔前面有四个举着旗帜的人,他们引导国王视察胜利场面:十个被斩首的俘虏分两排被整齐地摆在地面,其头颅均被放在各自的双腿之间。
在这些俘虏上方有一只小船,船上是握着鱼叉的隼,隼握着鱼叉表示那尔迈已经获得了对三角洲地区的控制权。在第三区域,我们能够看到两个长颈的怪兽,即所谓蛇豹,他们把脖子缠绕在一起,从那尔迈表达王权意念的角度说,两个猛兽合二为一表示上下埃及统一为完整的国家。
那尔迈调色板五分之四的区域关乎那尔迈的军事行动或者说带有暴力特征。公牛、怪兽和猛禽,战斗、征服和处决,这些场面都试图表明,国家的形成并非自然而然,也不是一蹴而就。
在调色板的反面,那尔迈仍然戴着白冠,表明他此时只拥有对上埃及的统治权,但在调色板的正面,他佩戴的不是白冠而是红冠,这顶代表下埃及的王冠意味着他已经成为整个埃及的合法统治者。
以母牛形式出现的哈托、从事征服活动的公牛和牵引战俘的隼都是表达国王与神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象征。
当然,古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的原因并没有如此简单,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和推动下完成的。
比如当时已经逐渐出现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层,精英阶层开始对经济和政治进行垄断,远距离贸易的兴起和由它催生的管理机制,与经济发展和强化权力相关联的文字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激发下,最终形成了国家。
在谈到古埃及早期国家的形成,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的形成过程伴随着独特的王权观念逐步完善;而其中的领土国家概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学者们认为,上埃及地区的统一与扩张并非完全依靠武力,它与周边的贸易交流和文化交流为征服其他地区打下了有利的基础。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以陶器为主要商品的贸易活动,早在涅迦达权贵们为了扩张而采取军事行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武力征服是贸易交流和文化渗透遇到阻力时的最终手段。
了解了上埃及的权力争夺与统一,我们再来看看下埃及。
从目前可供分析研究的古代埃及文字和文物考量,埃及文明随着上埃及涅迦达文化的发源和发展而生成。涅迦达文化区域所展示的各种墓型,形状、颜色和工艺各不相同的陶器和其他器物,都证明从史前到历史时期的过渡是在这里完成的,而在下埃及则无法追寻这样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下埃及居民拥有更早和更容易与贸易繁盛的利凡特地区接触和交流的优势,但是他们没有或者说未能走向王权道路。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比上埃及晚的下埃及文化没有来得及开花结果就被更为成熟的涅迦达文化所取代。
在尼罗河三角洲史前遗址如敏沙特—阿布—奥马尔、托尔—易卜拉欣—阿瓦德、布托、托尔—艾尔—伊斯维德等地的发掘中,学者们并未发现任何被摧毁或烧毁的痕迹。
那尔迈调色板等器物上表现的血腥征战场面和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主要发生在文化发展和生产水平旗鼓相当的上埃及若干城市国家之间,而经济上相对落后的下埃及诸多村落则先后被同化。
在此过程中,带有涅迦达文化色彩的物品在下埃及得到广泛传播,这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地方诉诸武力显得很有必要,但是产品流通和技术传播加速了上下埃及的融合。
显然,古代埃及南北两部分在政治上的统一和文化上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融合先于统一,文化方面的融合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用来构建古代埃及早期历史的许多材料实际上反映了上埃及掌权者的国家观念。
他们把统一的国家解释为最有效的政权模式和埃及人最佳的生存方式,把武力征服下埃及标榜为符合神旨的行为,这其中既有描写功绩的成分,也有夸张的色彩。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把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在地理和水文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的地区合为一体彰显了权力和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并非是历史发展的使然,更不是轻而易举所能实现的。
统一的王权国家的诞生,是希拉孔波利斯地方权贵为了政治身份和荣誉,为了更多和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断扩张的结果,这一扩张过程以贸易和文化传播为主导,兼有打着神圣旗号的武力征服。
统一的王权是希拉孔波利斯权贵演绎的政治话语系统,它一方面宣扬血腥的征战和屠杀,另一方面强调合二为一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在象形文字中,“统一”一词结构很复杂,其寓意更加深刻。
肺和气管构成了人得以生存的根本,从此引申,代表下埃及的莎草和代表上埃及的荷花与连接肺的气管结在一起,象征埃及统一为整体。言外之意,埃及人只有在南北两部分统一的时候才具有生存的基础。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这一讲我们讲了古埃及第一王权国家诞生的过程,下一讲我们讲一讲,为什么尼罗河泛滥的埃及,从没有治水的故事。
我是复旦大学金寿福,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期再会。
真的应该放上地图和调色板图
谢谢。
编辑者如果能够将这些语音内容,认真整理成文字,那该多好。
西方历史特点,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好
孩子喜欢听
没有文字版吗?
“上下埃及乃埃及在前王朝时期,以孟斐斯为界,位处尼罗河上下游的两个各自独立政权。上游南方地区为上埃及,下游北方地区为下埃及。埃及的统一及由之而来的早王朝时期的开端,发生在前3100年左右。在那时之前,统治着上下埃及分别为两个不同的政权。”(百度百科)“纳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出土于埃及的赫拉康波里斯,高63厘米,两面雕刻着纪念国王纳尔迈统治的画面……调色板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百度百科)。既没有埃及地图,也没有调色板的图片,只能借助百度百科,否则就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