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茶经》四之器2~原文及译文

005《茶经》四之器2~原文及译文

00:00
10:02
 《茶经》四之器原文: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

炭檛: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 镮以饰檛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薹勾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鍑(音辅,或作釜,或):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含拂末):以桔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

译文
筥,用竹子编制,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筥形的木箱,再用藤子编在外面,有六角形圆眼花纹要明显。底和盖像箱子的口,削光滑。

  炭挝,用六棱形的铁棒做,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那头套一个小环作为装饰,好象现在河陇地带的军人拿的‘木吾’。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

  火夹,又叫箸,就是平常用的火钳。用铁或熟铜制成。两叉股是圆直的。两股交叉的上半部,做成平顶就行,不用装饰葱台、勾鏁之类的东西。

  鍑(同‘釜’,即锅)。用生铁做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那铁是以用坏了的农具炼铸的。铸锅时,内面抹上泥,外面抹沙。内面抹上泥,锅面光滑,容易磨洗;外面抹上沙,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好伸展开。锅脐要长,使在中心。脐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茶沫易于上升;茶沫易于上升,茶水味道就醇美。洪州用瓷做锅,莱州用石做锅,瓷锅和石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说,还是铁好。

  交床,用十字交叉的木架,把中间挖凹些,用来支持锅。

  夹,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一头的一寸处有节,节以上剖开,用来夹着茶饼在火上烤,让那竹条在火上烤出竹计来,借它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炙茶,恐怕难以弄到这青竹。有的用好铁或熟铜制作,取其耐用的长处。

  纸袋,用两层又白又厚的剡藤纸做成。用来贮放烤好的茶,使香气不散失。

碾(拂末) 碾用橘木制成,其次用梨、桑、桐、柘木制成。碾,内圆外方,内圆便于运转,外方以防止倾倒。里面放一个堕,不使它留有空隙。堕,形如车轮(按即碾轮),不用辐,只装轴。轴长9寸,阔1寸7分。堕的直径3寸8分,中厚1寸,边厚半寸。轴的中间是方的,柄是圆的。拂末,用鸟的羽毛制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