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篇01:根据不同地形排兵布阵

行军篇01:根据不同地形排兵布阵

00:00
17:3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在本篇中,孙子围绕着行军作战详细论述了“处军相敌”之法,即在行军作战过程中,如何选择地形部署军队和如何观察判断敌情。这些方法,都是根据作战经验而总结的具体方法,属于战术层面,可操作性很强。


所谓“处军”,就是回答军队根据当时的地形状况应该朝哪个方向走、应该怎样走以及如何部署等问题。就现实而言,孙子所说的这些“处军”方法有其古代作战的局限性,应用的价值不太大了。


但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去领会孙子的“以迂为直”、“避实击虚”、“兵以利动”的战略思想。对于孙子观察问题的方法,如“相敌32法”中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方法,我们应当借鉴;对于孙子“兵非多益”和“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的用兵治军思想,我们应当汲取。由现象观察本质,走精兵之路,掌握“文武之道”,都是现代战略领域特别强调的一些内容。


本篇孙子的第一段话,主要是讲根据地形驻扎部署军队的四种方法,也称之四军之利。我们下面分别说一下。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


这是孙子说的第一种方法,是遇到山地的方法。先解释一下其中费解的词语。“绝山依谷”的“绝”是指“通过”。“视生处高”的“生”指向阳地带。曹操注:“生者,阳也”。“战隆无登”的“隆”是指高地,“无登”是指不要自下而上仰攻。


用现在的话,孙子的意思是:凡在不同地形上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在通过山地时一定要找有水草的溪谷穿行,要在居高向阳的地方驻扎,不要去仰攻敌人占领的高地,这就是在山地部署军队的方法。


孙子说:

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这是孙子说的第二种方法。是遇到水网地带的方法。

用现在的话说,孙子的意思是:我横渡江河,应当远离水流驻扎,如果离水流太近,一是容易暴露,也会受到水患的影响。当敌人的渡水来战,不要在水中迎击,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敌人有一半的战斗力发挥不了作用,敌人在这种时候进退两难,队形混乱,最好打。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一般情况下,不要紧靠水边列阵;在江河地带扎营,也要居高向阳,切不可处于敌人的下游。这就是在水网地带部署军队的方法。


孙子说: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这是孙子说的第三种方法,是遇到盐碱沼泽地的方法。这里说的“斥泽”就是指盐碱沼泽之地。用现在的话说,孙子的意思是:路经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通过,不要逗留;如果在这种地方同敌军遭遇,必须在靠近水草地方,在背靠树林地方部署兵力,因为这些地方有利于军队生存,也便于军队隐蔽。这就是在盐碱沼泽地带上部署军队的方法。


孙子说:

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


这是孙子说的第四种方法,是遇到平原地带的方法。依照大多版本的通常解释,孙子的意思是:在平原上应占领开阔地域,而主要翼侧要依托高地,前低后高。这就是在平原地带部署军队的方法。


说到孙子这句话,看起来很好理解,其实却有难度,许多版本的解释,看起来能说通,但在实际作战中,又难以说通。我认为,孙子说的“平陆处易”,不单指占领开阔地的意思,有在平缓地带安营扎寨比较方便容易的意思。孙子说的“前死后生”,不单指“前低后高”的意思,在平原地带,一马平川,有时候这种部署配置很难做到,在实际作战中,特别是在没有高地的地形中,军队配置有掩护阵地和核心阵地的做法,这种做法,也能够反映出孙子“前死后生”的意思。


孙子最后总结说:

凡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这是孙子在说完四种方法之后的一句总结性的话。孙子说:以上四种根据地形部署军队的方法,会为军队行动带来很多有利条件,这就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说到黄帝,大家不陌生,“黄帝”,是我国中上古时代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与炎帝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但说到“四帝”,大家可能会有些不解。对“四帝”的解释,有许多的版本,有的说是指周边部族的首领,也有的说是指炎帝、蚩尤,因为历史上黄帝打过两次大战,一是胜炎帝于阪泉,二是胜蚩尤于涿鹿。到底孙子的“四帝”指的是谁?很难回答,可以当作一种泛指来理解,所谓“四帝”,是指与黄帝交过手的那些帝王。


解读完孙子上面所说的四种方法,我想特别提醒爱好户外游的朋友们,当你自驾出去,当你带着房车出去,当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出去,在宿营的时候,一定要按孙子说的办,要选择地势高的地方,要选择有阳光的地方,要选择有水草的地方,要选择背靠树林的地方。


北京的朋友,可以去涿鹿,这个地方并不远,有北京7环路的说法,路也很好走,在黄帝打过仗的地方,再体会孙子的这段话,会另有一番味道。


言归正传。孙子在这里谈到的四个“处军”之法,是根据以往作战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这些方法,有些可能是他本人总结的,也有的可能是他的前人总结的。


孙子告诉我们,用兵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形而采取不同的部署方法,这与他在前面强调的意思一样,即“因地而变”。对于现代军队来说,与古代军队相比,地形的影响虽然要小得多,但毕竟还是存在的,在用兵作战中也不能不加以考虑。


至于地形对作战的影响,现代出版的各种军事地形学的著作中,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地形学,仍然是现代作战的必修课程。过去许多年了,我仍然记得“地形”、“地貌”、“等高线”、“方位物”、“坐标”等这些军事地形学专用的术语。我刚参军的第一年,就被配属到一支军事测绘大队,在北部战区转了一个多月,绘制1比1万的军用地图。当时的场景,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尤新。


尽管现代作战对地形的认识与古代不同,我们在这里关键要掌握孙子如何因地而取利的思想,这就是一定要把地形分析透,要把各种地形对作战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分析透,然后找出最为有利的部署军队的方法。


孙子这里讲的“处军”方法只是一般性方法,千万不能绝对化。所以,我们在理解孙子“处军”的思想时,千万要记住孙子一再强调的“变”字,一定要用活,千万不能机械照搬。例如,中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因为马谡把兵力部署在“居高”之处,使作战要地街亭失守,导致整个作战失败。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兵攻吴,在背靠山林的高地结阵,结果反被吴将陆逊“火烧连营”。


用一个现代战例来说,在我解放战争时期,蒋军王牌部队第74师,错误地选择孟良崮防御,无水无粮,重装备难以发挥作用,结果弹尽粮绝,扬短避长,被我军歼灭。我们去孟良崮进行孙子兵法的现地体验教学,同学们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山上全是一些巨大的石头,没有水源,没法构筑工事,我军一颗炮弹打过来,不仅弹片横飞,连带着石头的碎片也跟着横飞,结果没有工事掩护的国民党士兵顿时死伤一片。有数据统计,敌74师的伤亡,大部分是我军炮火造成的。


对于聪明的将帅来说,地形的利弊是可以转化的。他能够观察到常人所不能观察到的地形之利或之弊,将生地变为死地,或将死地变为生地。有些在常人眼中的地形之利,有时候在他的眼中则是弊;而有些在常人眼中的地形之弊,有时候在他的眼中则是利。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苏军将领朱可夫就是利用沼泽地迂回到德军的侧后,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再如,我军“智取华山”,敌军自认为借地形之利无懈可击,疏于防备,结果被我奇兵偷袭,束手待毙。


关于因地“处军”的辩证法很有意思,有些被视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最不安全,有些被视为最不安全的地方,往往却最安全。有许多聪明的将帅,就是取地形之弊,获出其不意之效,或者说,就是巧用地形之小弊,而获作战之大利。


在下一集,孙子还是讲处军,还是讲如何根据地形部署军队,但与本集相比,说得更具体,更贴近军队行军宿营的实际。好,我们下一集见。


本集结束,送给你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常用法则,对手也会知道,战略高手高就高在,不仅因地制宜,而且因敌制宜,巧妙地运用这些法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16859vuoj

    文字与声音错乱,牛头不对马嘴!

    月亮晒黑 回复 @1316859vuoj: 确实

  • 月亮晒黑

    想到了原神,九条在海边与反抗军进行战斗。 然后打着打着海上来了舰船,出现了大量的增援,把9条给打的只能撤退。

  • 听友198217757

    老师讲得挺好

  • 和_vvv

    山水泽陆,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