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近代外交史的必读书,依档案作实证研究,全面诠释“北洋修约史”。
添加微信【xmly1919】备注“听书”,限时免费加入【喜马讲书官方微信交流群】有优质伙伴共同交流,独家福利资源共享!
听书笔记
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租界等特权,中国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据统计,从1842年到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同西方列强共签订不平等条约达745个。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殖民主义的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
不平等条约承载了太多的辛酸记忆。因此,从条约签订那一刻起,就不断受到中国民众的抨击和抵制。“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近代中国反对殖民侵略最迫切的诉求。
和激荡人心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相比,北洋修约史则显得波澜不惊。它主要指中华民国成立后,从1912年到1928年,北洋政府依据国际,以和平谈判为主要方式,同各条约国进行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外交努力。
可是,长久以来,北洋修约史却不被人重视, 这和当时激进的政治语境有关。进入20世纪后,中国民族主义高涨,尤其是经历五四运动和五卅运动,“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最具号召力和鼓舞人心的政治口号。它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来彻底解决近代积累下来的一切问题。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愿景,这迎合了当时激进的社会风潮和民众的心理。
本书要揭示的,正是以往被忽视的北洋政府外交史。北洋政府通过艰难的外交谈判,希望实现中国的外交自主,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在近代外交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一阶段,从1912年到1918年。
这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转折时期,帝制终结,民国成立。中国外交开始萌发平等互惠的修约观念。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还有后来的北洋政府,为了获得列强的承认,宣布继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它们继续生效。
不过,在承认旧条约的同时,北洋政府专门设置了外交部条约研究会,开始萌发平等互惠的订约观念。当时的政府内阁就做出决议,要求不再签订清政府模式的条约,不再让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这样的不平等条目,出现在条约之中,也就是说,今后不再签订不平等条约。
这时期北京政府取得最大外交成果,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依据国际法,取消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华的特权,收回了天津和汉口的德租界。这是中国近代首次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外交上主动出击,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创举。
第二阶段,从1919年到1925年。
北洋政府在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上,主动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并为修约寻求国际法的依据。
第一次会议,是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北洋政府派出了一支52人的代表团参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会议将参会国划分为三等,第一等的是5个强国,英、法、美、日、意,各有5个代表席位;第二等国家各有3个席位;第三等是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各国只有2个代表席位。中国是弱国,被划分为第三等国家,这样中国5名代表不能全部出席会议,只能轮流替换。这明显的歧视深深刺痛了顾维钧,他决心拼尽所能,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努力展示外交新形象。
这次会议上,中国最关注的问题,是收回德国在山东一切特权,既然中国和德国在一战中敌对,那么为什么不像收回天津租界那样,在宣战时收回山东呢?原来,在对德宣战之后,同为协约国的日本,乘机出兵山东与德国交战,接手了德国在山东的利益。
由于时间仓促,北洋政府并未对山东问题有明确指示。顾维钧凭借敏锐的外交洞察力,事先就草拟了一份方案,将山东问题列在首项,为阐明中国的外交立场作了充分准备。西方列强为了平衡利益,最终仍然把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愤慨,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顾维钧忍无可忍,和代表团成员一致商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919年6月28日,当《凡尔赛合约》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中国代表用空椅子来强烈抗议会议的不公正。最终,中国成为27个参会国中唯一拒绝签字的国家。
巴黎和会上,中国虽然未能收回山东,但这是近代中国外交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重要转折。
到了第二次会议,也就是1921年底的华盛顿会议,列强为调整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再次聚首。对中国外交而言,它是解决巴黎和会遗留的山东问题悬案的机遇。中国代表团首先向大会提出十项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第一项原则,即“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完整及行政独立原则”。这是中国参加本次会议基本的外交原则。由于准备充分,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代表团大放异彩,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基础诞生了。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的废除各国在华特权的议案,除租借地问题外,都以签署条约、协议书的形式形成了文件,1922年2月6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8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这就是九国公约,其中,“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土地与行政的完整”的词句,也列入了条约文本,这是中国进一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基础。
2、巴黎和会上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终于解决了。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签订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日本不得不把德国旧租借地胶州交还中国,并且从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撤军,这样山东的主权总算收了回来。
总的来看,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北洋政府能够首次向列强宣示,要全面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某种程度上,真的是“弱国只能靠外交”,这是中国在无实力后盾的外交谈判中,一点一点把主权艰难地谈回来。除了这两次与列强的博弈,这一时期,北洋政府还利用国际关系的变化,签订了两份平等条约。
一份是1921年5月,和德国签订的《中德协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新条约,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以战胜国身份取得战争赔款的条约,获得了8400多万元的赔偿。
另一份,是和苏俄签订的条约。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主动向中国表示,愿意废除俄中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924年签订的《中苏协定》,让苏俄成为近代第一个主动放弃在华特权的国家。
北洋外交的第三阶段,也是北洋政府外交的重头戏。这段时期,从1925年开始,一直到1928年被国民政府取代。
1925年5月30日,上海各界群众在租界举行集会,强烈抗议日本纱厂镇压中国工人运动。英国巡捕竟向人群开枪射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中国的民族主义开始高涨,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呼声此起彼伏。
北洋政府借此机会,以民意为后盾,要求和列强集体修改不平等条约,但受到阻挠和拖延。作为应对,北洋政府决定改变外交策略,根据国际法原则,采取“到期修约”外交方针,先和条约期限届满的国家谈判,寻求重点出击,各个击破。
到了1926年,即将到期的条约,就有三个,分别涉及到法国、日本、比利时三个国家。
中比条约的处理:
《中比条约》,是清政府与比利时两国在1865年11月2日于北京签署,1866年10月2日由两国政府批准生效。比利时通过这个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协议关税权,设立租界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殖民特权。
条约规定十年期满修约,但每隔十年只有比利时有权提议修约。1926年,《中比条约》第六次届临十年期满。
在条约期满的半年前,北洋外交部照会比利时驻华公使,宣称中国政府决定终止旧条约,并愿重新谈判,签订平等互惠的新条约,建议用剩下来的六个月的时间,进行新约的谈判。比利时很快作出答复,同意签订新约,但坚持要中国政府保证在谈判期间,旧条约继续有效。考虑到比利时可能采用拖延的办法,造成旧条约继续生效的既成事实,中国方面没有同意比方的要求,双方僵持不下。
当时的比利时,没有震慑中国的军事实力,于是转而寻求英美的支持干涉。在英国的干预下,比利时威胁中方,若要到期废约,将上诉到海牙国际法庭。甚至恫吓中国,在特殊情况下,比利时将以《辛丑条约》和《华盛顿条约》签字国资格恢复旧条约的效力,包括向中国派驻军队、继续要求中国支付赔款等等事项。
此时,北洋政府内阁改组,顾维钧任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他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顶住西方列强的压力,和比利时进行最后的交涉。
条约期满的第二天,顾维钧同比利时公使华洛斯进行最后的较量,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谈判,双方唇枪舌剑,谈判长达四小时之久。一番较量下来,华洛斯惨败,但仍然蛮横的拒绝限期修约。
面对比利时的无理拖延,顾维钧当机立断,决定改变外交方针,将“到期修约”扩充为“期满作废”。1926年11月6日,北洋政府终于放大招,发布了由顾维钧起草宣言,宣布终止《中比条约》。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单方面宣布终止不平等条约。
政府明令废止中比条约,在国际外交界引起强烈震动。也为外交自主开了一个好的先例。1927年,中国和西班牙签订的《中西天津条约》即将到期。中国政府照会西班牙驻华使馆,希望在平等互惠原则上改订新约。但西班牙主张修约只限于商务税率方面的条款,其余条款一律不变。北京政府则主张全部废止,另订新约。双方难以协调,谈判无果。最后,北京政府就依据废除《中比条约》的成例,在1927年11月10日自行宣布废止《中西条约》。
废止《中比条约》和《中西条约》是中国外交史上的杰作,开创中国外交自主的先河,对后来修约、废约产生重大影响。
从北洋修约历史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北洋政府根据国际法,有理、有利、有节地完成了一系列谈判,扭转了晚清时期糟糕透顶的外交局面。
北洋修约成功的因素
1、国际格局变化:民国成立后不久,一战爆发,这场战争,让世界政治格局重新洗牌。战后,通过武力威胁弱国,已不再是外交的主流,在解决国际冲突时,国际法和公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公理战胜强权”为外交谈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外交开始变得对弱国有利了。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环境下,北洋政府可以提出修订条约了呢?
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个非常著名的外交术语,就是“情势变迁”原则。
“情势变迁原则”,是一项古老的国际习惯法。简单地说,就是时过境迁原则。这个原则认为,签订条约时,缔结国是以某些根本情势的继续存在为前提的,一旦这种根本情势发生变化,缔约国就可以根据该条款废除条约。情势变迁原则”在西方有强大的传统基础,西方人一般都愿意恪守这种原则。
一战后,中国政府早已经不是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国,在形式上已经是文明国家,而且还站到了获胜的协约国一边,这个情势变化相当大。中国方面也就有意识地运用情势变迁这一原则,在巴黎和华盛顿的会议上主动提出,不平等条约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应当解决。
2、靠灵活的外交策略。刚开始,北洋政府要求和所有列强“集体谈判,总体修约”,但这种急功求利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受到列强的集体抵制。
北洋政府随后做出重大调整和改变,确立了“到期修约,期满作废”的外交方针,由全面出击到各个击破,趁旧约满期之机,宣布失效,另订平等新约,果然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显著成果。
3、拥有世界一流的职业外交家团队。
中国的职业外交家,诞生在辛亥前后,以欧美留学生为主体。这些人多出生于书香世家或传教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外交履历。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除了以上所说的顾维钧、施肈基、王宠惠等人,还有陆征祥和颜惠庆。
外交部的相对独立:1912年3月30日,陆征祥成为第一届内阁的外交总长。陆当时在国外,向大总统袁世凯提出三项就职条件:一、任命擅长英文的人为外交次长;二、保证外交人员专业化,不得向外交部荐人;三、外交部相对独立,总统不得任意干涉外交部内务。袁全部同意后,陆征祥才回国就职。这些原则对民国前半期的外交行动,影响深远。
陆征祥上任后,决心按照西方国家外交部的模式,来改组外交部。制定新的外交部组织法,将驻外使、领馆改为专业机构,从事外交的人员为职业外交官。他还要求所有外交官员必须学会一门外语,外交官选拔,全国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由于陆征祥体弱多病,经常请假。实际主持外交部工作的,就是外交次长颜惠庆。
当时的职业外交家相对比较独立,超然于政党和派系之争。虽然北洋时期政局纷乱,政府运转经常停摆,但是外交方面却是平稳推进,对比鲜明。以至于当时各路军阀,对外交家集团都比较尊重。大总统曹锟曾说过:“外交咱不懂,一切听少川的。”少川就是顾维钧。北洋末代元首张作霖虽出身土匪,却非常尊重外交人才,一般不过分干涉外交事务,这样一来,外交总长就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在制定外交政策时有更多的主动权。
解读 | 王雷
播音 | 张煜
策划编辑 | 袁博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这些历史应该被大家知晓!非常感谢您!
对北洋政府有新的认识,认识和感受了顾维筠引领的外交时代,这是历史书上的历史达不到的角度和深度,应该多解读些这方面的书,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激活我们深邃的民族自豪感。谢谢喜马讲书,选的书有角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
没有先辈的拼搏,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致敬所有热爱祖国、热爱同胞的人们。只有自己的国家强大了,国人才能挺直脊梁。
177年前的今天,中国签下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史。 编辑有心了,在今天分享了这本书,感谢! 回首百年,在血泪和屈辱中又有多少让我们感动和震撼的时刻: 奋不顾身撞向敌舰的致远号;一•二八孤立无援仍奋勇抵抗的十九路军;坚持抗战八年的最可爱的人;战火中的西南联大;战乱中收养孤儿的善良穷人;还有为中华外交呕心沥血的顾维钧、周恩来们… 是他们曾经的付出和牺牲才换来了美好的今天。 真想对抗战的英雄们说一句“山河依在,国泰民安!”真想对乱世的百姓说一句“国家强盛,四海升平!”真想对那些鞠躬尽瘁的外交家们说一句“举世瞩目,纵横捭阖!” 也希望我们所有的后来人继续努力向前!
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一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近代视角。过去由于不自信,对于近代百年屈辱总是有一些全盘否定的趋势。清政府基于自身的努力改良,北洋政府基于军阀的实力提升,国民党政府基于理念的纵横捭阖,这些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们是我们国家从封建帝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各个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华夏儿女都在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试图去让国家变得更强大,虽然其中的理念有分歧,能力有差距,结果有不同,但是都在一定层面体现了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和不断复兴的基础。因此,更加客观地看待近代史,发掘并保持民族自信,为将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真是伟大的前辈啊,我们后辈们一定不能忘记西方和日本的丑恶嘴脸
与前辈相比现在的外交家只会用钱砸
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干,这才是正办。👍
中國經歷了太多的滄桑磨難,有無數有志之士為之努力,我們應該銘記他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好好珍惜!
本来想听着睡觉的,最后听的热血沸腾的,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