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21章讲解解读帛书版

老子道德经第21章讲解解读帛书版

00:00
06:00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容:动。

大德的运动,是完全按照“道”的规律去运转的。

“道”是“德”的内在动力,“德”是“道”的具体表现。

“道”是领导者应该遵守的,“德”是领导者和所有员工都应该学习的。

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少了计较,就多了圆融。

 

道之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 

望:辽远没有边界。

沕:深远微妙。

象:表现,样子。

“道”生养万物,却辽远微妙没有固定形态。虽然“道”辽远微妙没有固定形态,但其中却有形象。

 

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辽远微妙的“道”,其中有实质的物质;深远难以捉摸的“道”,其中有精;精是真实存在的,其中有不变的规律。

精:万物生长发育的根本。

我们要敬畏“天之道”,以此为标准来模仿执行圣人之道。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fǔ)。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父:同“甫”,开始,开端。

从今天到古代,“道”的规律没有改变过,在万物开始生成的时候都有道的规律的影子。我是怎么知道万物的成长的规律呢?因为我知道了“道”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事物,体悟到天之道的规律。

 

【解析】

这一章里,老子阐述了“道”和“德”的关系,“道”是“德”的内在动力,“德”是“道”的具体表现。老子所说的道,既有虚无的一面,也有现实的一面。道虚无缥缈,却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是因为“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因此,道无所不在,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这里,“道”显现于物的功能,老子把它称为“德”,“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老子眼中真正的修德就是悟道,只有遵照道,才能体悟真正的德。

 

【引申】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是由“道”衍生而出的。只有符合于“道”的“德”,才能称为“德”,只有符合于“道”的行为,才能称为“有德”。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成为错误的守卫者、牺牲者,至死都以为自己是有德的。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自然之道》的文章,几位旅行者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去旅行,顺便观察海岛上的海龟离巢进入大海的活动。当他们看到最先出现的小海龟,惨遭食肉海鸟啄食后,心中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帮助这些小海龟进入了大海。可是接下来出现的一幕,惊呆了所有的人,无数的小海龟从藏身的沙滩中涌出来,向大海爬去,等在周围的鸟类蜂拥而上,失云庇护的小海龟惨遭杀戮。

 

原来,最开始出现的那些小海龟是“侦察兵”,外面危险多的话它们就会返回巢穴,从而警告海龟群,还未到全面出行的时机。但因为旅游者的怜悯之心,使海龟群得到了错误的信号,以为外面的危险都不存在了。他们本想做好事,帮助小海龟,却造成了一个愚蠢的后果,导致成千上万的海龟丧生鸟口。

 

商朝末年,帝辛无道,骄奢淫逸,残害百姓,国中很多大臣见到国君如此,纷纷逃亡,就连帝辛的哥哥微子都投奔了周。而有一对父子却对纣王忠心耿耿,就是飞廉、恶来。据记载,他们两人都具有勇力、行动敏捷。在商朝败亡时恶来力战而死,飞廉当时不在朝歌,当他听闻了纣王已死的消息后痛不欲生,自杀殉国。

 

飞廉、恶来对于商朝来说,称得上忠心耿耿了,但即使提倡忠君思想的儒家,也将他们看为是乱臣贼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虽然符合丁“忠”的德,却不符合“道”。

 

这两个故事看似无关,却都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德”应该顺从于“道”,这样才能称为德,否则讲“道德”就会成为无根之水。旅行者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纵容怜悯之心,造就了一场小海龟 的灾难;飞廉、恶来违背了“国以民为本”之道,将忠诚奉献给-一个暴君,最终留下了千古骂名。

 

世界就是这样的,它有自己的规律--即“道”,很多人类却没能认识到这点,他们从“仁义礼智”出发,总是想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所谓的圣人之国,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反而给世界、给自己造成伤害。所以说,“德 ”定要先符合“道”,即自然规律才能施行,不知“道”,一味地讲“德”,就会变成乱德、害德。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近来可好_7h

    你在家吗?今天早上起来看到自己以前的照片

  • 听友292889760

    老师传的道是道法自然。

  • 听友292889760

    小海龟的列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