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赔了夫人又折兵

44.赔了夫人又折兵

00:00
31:23

第四十四集  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设计,想用美色珍玩将刘备软禁于东吴,而后趁机攻取荆州。然而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却早已识破周瑜的计谋,反而用两个锦囊妙计让沉迷于享乐的刘备挽回了心意,并与孙夫人一起,突破重重阻拦,渡江脱了险。


此外,诸葛亮又设下埋伏,使得追赶刘备而来的周瑜损兵折将,仓皇而逃。那么,诸葛亮的这些连环妙计,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实施,从而令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呢?


吕范带刘备和孙夫人观看为他们新建的园林,问刘备是否称心。刘备对此赞不绝口。照理说,吕范是不应该这么问的。


因为万一引起刘备的怀疑——这当中是不是藏有什么计谋,那就弄巧成拙了。好在刘备当时没有这种警觉性,所以一问一答,就这么轻松地过去了。


刘备当时很单纯,好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与任务。他对新居声称很满意,简直就是个普通人,而不是那个胸怀大志,一心想匡扶汉室的刘皇叔。


可见,人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刘备如果有足够的警觉性,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不仅仅是来当新郎官的,还肩负巩固孙、刘两家联盟的大任,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刘备整日与孙夫人嬉戏,真是有点乐不思蜀。我们不能责怪孙夫人为了哥哥孙权而故意牺牲色相来使刘备意志消沉,因为她完全没有那方面的歪心思。


只是她现在的角色是刘备的妻子,在闺房之内,她当然应该让刘备尽量不要操心外面的事,过一种愉悦的生活。


最主要的原因在刘备这里,是他自己对孙夫人欲罢不能。他这个时候完全沉浸在浓情蜜意之中,却没有考虑如果放弃了建功立业的志向,如何向关羽和张飞交代?


三顾茅庐把孔明请下山来,现在自己为了女人而乐不思荆州,又该如何面对孔明?


刘备在东吴沉迷于享乐之时,远在荆州的张飞,却按捺不住,深夜跑来询问孔明。以张飞的个性,他恨不得马上拿根麻绳去东吴把刘备捆回来,可想到刘备几次教导他不可以鲁莽行事,他只能作罢。


而张飞想到孔明身为军师,全权代理一切军政大事,况且刘备还是他送过去的,过了这么久刘备还没有回来,孔明当然要负责任,所以张飞决定向孔明要人,这是张飞很可爱的一面。


相对于张飞而言,关羽就比较慎重了。张飞示意他去问孔明,可他觉得这种事情还是由张飞来问比较好,自己不便去问。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怎么能怪孔明呢?


张飞忍不住开门见山地问孔明,说大哥一走已数十日,怎么还没有音讯呢?孔明悠然自得地告诉关、张二人,说刘备很快就会回来了。


可张飞还是不放过他——很快,快到什么时候?孔明说,若年底不回,则年初定会回来。孔明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因为在刘备去东吴之前,他就算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已将锦囊妙计交给了赵云。


赵云虽然随刘备在东吴,却并未跟刘备一起搬入孙权为刘备新建的住所,现在眼看年关已近,赵云去见刘备,商量回荆州之事,却被刘备拒之门外。


赵云的武功和对刘备的贡献都不在关、张二人之下,而且他的职务是将军兼管家,直接管到了刘备的私生活,正因为如此,他始终都很委屈。


俗话讲,管家三年,连狗都嫌,更何况是人呢?难怪刘备每次看到赵云,总有种怪怪的感觉,搞得赵云也不知所措。


其实刘备最尊重的还是关羽,其次是张飞,他对赵云很欣赏,可总感觉有点距离。所以除非万不得已,干部还是尽量少参与老板的家事为好。


可为什么每次有这类事情,孔明都会派赵云去呢?因为赵云的个性比较随和,很适合完成这种任务。而关羽宁肯去打仗,也不愿承担这种任务,张飞就更不必说。当然,赵云也未必愿意接受这种任务,只是他推不掉而已。


刘备不肯见他,他总不能破门而入吧?正感到束手无策之时,赵云想到了临走前孔明给他的锦囊妙计,于是拆开第二个一看,立即豁然开朗。


原来孔明在锦囊中授计,让赵云称曹操举五十万精兵来犯荆州,请刘备速回。孔明的确是料事如神。这个“如”字很重要,意即只是像神,而不是神,孔明只是能够把未来的事情推算得很清楚而已。


中国人最仰望得道高人,而所谓的得道高人,说通俗点,就是智慧开了的人,这种人能够很清楚地预知未来的变化。一个人能把事情做得很好,我们只说他很专业,并不会说他是得道高人;


一个人很会讲话,我们也只会说他能说会道,并不会很佩服。而孔明对未来的事情了如指掌,是因为他很会推理,知道事情的发展总离不开“理所当然,势所必然”这八字定律,相当值得我们敬佩。


赵云依照孔明的计策,让人前去通报刘备。刘备当然不会娶了妻子就忘了一切,他只是暂时性地迷糊了一下。现在刘备一听,连根据地都快不保了,自己还好意思留在东吴吗?


所以急着想赶紧回去。可见孔明的这个妙计是非常有效的,正好刺中了刘备最担心之处。


在刘备看来,如果荆州没事,他根本没必要急着回去,完全可以在东吴多度几个月的蜜月;如果军情不紧急,孔明就可以做主处理,何必非要自己着急回去呢?


现在就连孔明都说军情紧急了,可见荆州那边的事情非同小可,所以他才想速速回荆州。可是刘备刚刚新婚,跟孙夫人的感情也很好,他不忍一个人偷偷溜走,表示要先跟孙夫人商量一番。


赵云劝刘备瞒下此事,一再催促刘备马上回荆州,确实惹得刘备有些不高兴,可见家务事难管。


尤其是牵扯到感情,基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那是相当情绪化的事情。刘备心想:你赵云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此刻的心情?再急也要给我时间准备,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但他不方便这样直言,于是干脆就对赵云说,不必多言!要是在以前,刘备是绝不会跟赵云讲这种话的,因为那时候没有感情因素在里面。


但现在,刘备生怕节外生枝,闹得将来不可收拾,所以他想走得漂漂亮亮的,至少也要保证孙夫人的安全,这一点是赵云无法顾虑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都有自己的苦衷。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赵云而言,他现在最难念的经就是如何将刘备安全地送回荆州。


可刘备不一样,他现在是东吴的女婿,不能说走就走,那样传出去也不像话,可是如果他跟孙权明言自己要走的话,孙权又不会放过他,所以如何处理好家务事之余,又能安全地离开,是刘备当前最难念的经。


刘备回去告诉孙夫人荆州之事,孙夫人表示一切唯刘备是从。孙夫人有很好的教养,她从来不过问政治,对政治也不敏感,否则一结完婚就会主动提出跟刘备回荆州。


可见孙夫人缺乏政治细胞,而喜欢武艺也只是她的一个爱好,因此她不会主动问刘备何时回荆州,这也是刘备的一个大负担。


刘备没想到孙夫人这样通情达理,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刘备最擅长哭,现在他又拿出这招来感动孙夫人,使得孙夫人的心慢慢地从吴国太那边转移到他身上。


看到这里,我们就不会责怪刘备之前那样对赵云讲话了,因为他是要等时机成熟了再走。


刘备害怕吴国太和孙权不会让他二人一同离去。孙夫人说可以趁次日正月元旦拜贺之时,借口去江边拜祖,然后不辞而别。


刘备是个很用心的人,他没有告诉孙夫人,自己处境危急,孙权和周瑜一天到晚想杀他,自己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否则孙夫人没准会说,他们有什么好怕的,我去告诉母亲,叫他们无法伤害你。


那样的话,事情就越搞越复杂了。可见即使夫妻之间,也不能无话不谈。尤其是此时的刘备,确实不宜讲太多,但这跟欺骗无关。


周瑜据报赵云见过刘备,立即下令部署防务。周瑜也是战略专家了,脑筋转得非常快。


他听说刘备见过赵云,敏锐地感觉到事情可能要有变了,而且他之前吃过孔明不少亏,知道孔明可以在千里之外控制一切,于是赶紧派人密切注视刘备的动向,如有情况就急报孙权,并且下令水军密切注视江岸与江面,一有可疑船只就立即出动,这等于堵住了刘备逃走的所有关口。


其实周瑜这样做也是尽自己的本分,因为他要对东吴有所交代。一个军人能有如此重大的责任感,很值得我们学习。


吴国太同意刘备和孙夫人拜祖的请求,孙夫人谢过母亲,并要亲自替国太梳头。国太感觉很奇怪,心想:我这个女儿,从小只喜欢武艺,何曾给我梳过头?


其实孙夫人是想借梳头告诉母亲,自己要离开一段时间,只是她不方便直言。可见女儿跟妈妈再亲,也有难言的时候。


如果孙夫人告诉国太,说她和刘备是想以祭祖为名,偷偷逃回荆州,国太舍不得孙夫人,也许会马上通知孙权,那样他们跑不掉不说,还可能丧命。


所以,有些事情时机未到就是不能说,但这绝不是欺骗,而是暂时的隐瞒,将来总有实情相告的一天。


东吴方面得知刘备一行人去往江边,而孙权却因昨夜酒醉未醒,众臣都不敢惊扰。后来张昭赶到,才上前叫醒孙权。我相信各位看到这里,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叫做老天爷。


一切都是老天爷的巧妙安排,让孙权偏偏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睡着。张昭敢于叫醒孙权,因为他是三朝元老有这个资格。


中国人有事情总喜欢推来推去,但我们不是盲目的拖拉,而是把事情推给最合理的人。此时张昭就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否则谁也不敢承担那严重的后果。


孙权一开始派陈武、潘璋前去捉拿刘备,可是程普深知,只要孙夫人一句“我是孙权的妹妹,你们怕周瑜,难道就不怕我吗”,他们两个就傻眼了。


于是孙权决定再派蒋钦、周泰带自己的宝剑前去捉拿刘备和孙夫人,并下令违抗者可拿此剑取其首级。孙权没有处理此类事件的经验,又忙中出错,事实证明,他们去了也是白搭。


孙权派出的追兵很快就赶了上来,同时周瑜也派出军队从前方赶来阻截。危急时刻,赵云想到孔明所给的锦囊,还剩最后一个,便赶紧交给刘备。


赵云给我们的印象是万人敌,为什么他此时却表现得跟以前大不一样,不像当年长坂坡救阿斗一样杀得敌军望而却步?


因为如果赵云只顾表现自己而导致主公丧命,那岂不贻笑于后世?况且孔明之所以派他前来,就是因为他做事谨慎,不会鲁莽,明白孙、刘两家是要长久地合作下去的,要维持友好的气氛,能不打尽量不打。自己的集团有这样智勇双全的人才,刘备应该感到庆幸。


刘备一看,果然不出孔明所料,当自己带着孙夫人离开东吴的时候,孙权和周瑜想方设法前来阻挠,而此时已是山穷水尽,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实情告知孙夫人,此时只有她能帮自己挡住吴军的追赶。


这时刘备对孙夫人告以实情。他说孙权以夫人为饵,要对我加以杀害。其实,刘备的内心还是希望这桩婚姻能有个圆满的结果的,一来自己能有个贤内助,二来也可以巩固孙、刘两家联盟,所以他一直没有把事情的丑陋真相告诉孙夫人。


现在身逢绝境,前有周瑜的大军,后有孙权的追兵,几乎无路可走,所以刘备只得按照孔明的计策,把孙权将她嫁给自己的意图告诉孙夫人。


孙夫人听后当然很生气,以前她还挺尊敬孙权这个哥哥的,可现在得知他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居然不择手段地把她这个妹妹当牺牲品,她心中是既痛苦又失望。


一个人在平常时期有平常时期的言行态度,非常时期有非常时期的紧急措施,这就叫做应变能力。如果刘备始终不肯将真相告知孙夫人,这个局就没办法解开了,最后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难逃死路一条。


我们还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刘备的高度配合,孔明的神机妙算也没有用武之地。同样,刘备这么谨慎小心的人,如果没有碰到孔明为他出谋划策,同样也会无能为力。


君臣之间只有取长补短,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单打独斗往往只会与敌同归于尽。


孙夫人决定不顾兄妹之情,要帮刘备脱困,便挺身而出,将周瑜派来拦截刘备的两员大将骂退。


照理说,孙权已经下了命令,就算孙夫人是他的亲妹妹,诸将也可以照杀不误。但实际上如果真的杀了她,回去却也不一定有好下场。


因为他们毕竟是亲兄妹,自古疏不间亲,历史上也有太多值得大家警惕的典故。所以诸将虽然奉了孙权的命令,可还是不敢对孙夫人下手。   


刘备等人逃至刘郎浦时,蒋钦和周泰追赶而来。孙夫人见他们有孙权的宝剑,知道自己已无能为力。刘备惊慌失措,感慨自己要死于刘郎浦。


中国人做什么都喜欢找理由,也很会找理由,再加上我们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资料库非常丰富,理由随便都是,因此我们是世界上有名的理由专家。


但很多时候,我们找理由是为了把责任推出去,以表示自己很无奈,并不是自己的错。刘备现在就是如此。


他看到“刘郎浦”三个字,觉得难怪自己会倒霉,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其实这仅仅是巧合而已,只是刘备当时惊慌失措,怕会死于此地,因此才会说出这番理由来。


正在此时,孔明随船队赶来接应,赵云远远望去,却不知是孔明前来。这就是孔明的高明之处。


孔明只在第三个锦囊妙计里告诉刘备要将真相告知孙夫人,却并没有讲自己会亲自来接。如果他将这一点加注在第三个锦囊妙计里面,刘备和赵云就会完全松懈下来,很可能在援军未到之前就被追兵追上杀光了。


另外,孔明也是想趁机让刘备知道——你每次能够死里逃生,都是大家绞尽脑汁算计的,你不要不以为然。对刘备而言,这种机会教育是很必要的,否则他总是有恃无恐,指望着孔明来救自己,以后的日子会更难过。


孔明及时来救刘备,他是不是算得很准?如果真是孔明算得准的话,他为什么不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呢?孔明是会算,但他无法算得百分之百精确。


气象台的仪器如此精密,人员如此用心,可还是经常测不准,因为测完以后天气还会继续变化。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老天永远不会让你测得那么准。


如果我们借助科学就能掌握一切,还要老天干什么呢?如果人类是主宰,天底下的人那么多,到底要听谁的呢?所以,科学固然很重要,但有些事情还是交给老天爷比较愉快。


孔明将船靠岸,刘备见到孔明惊喜不已。此时周瑜闻讯赶来,却见刘备与孔明已乘船到了对岸,他便率兵追赶过去,不料不但没追上,反而中了孔明的埋伏。


经过厮杀,周瑜好不容易逃回船上,非常愤怒。其实,周瑜也算得很准。每次孔明要做什么,周瑜都算得到,只是他总是慢半拍、迟一步而已。可见料得准也一定要提前才能有效,那就是要恰到好处。


周瑜为什么生气?周瑜心想自己料得这么准,居然还是慢了半拍,说明孔明比他算得更准,所以周瑜当然会生气。


如果你很准,而我不准,那我服你,可事实是,孔明只是比他更准。既然如此,周瑜为什么总是跟孔明格格不入,而不谦虚一点、度量宽大一点呢?


跟一个比自己高明的人合作不是更能学到东西吗?但周瑜就是做不到,因为他认为自己只比孔明差一点点,并没有输给孔明。


日本人对中国人,跟周瑜对孔明的情形很像。日本人之所以总是挑衅中国,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并没有比他们厉害很多,了不起就是比他们早发展一千年而已。


日本从唐朝开始学我们,所以认为不就是前面那一千年不如中国吗?为什么老是赶不上呢?他们很难咽下这口气。如果日本人能够了解一千年就是一千年,这个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从而谦虚一点,有什么不好呢?


周瑜刚逃回船上,孔明安排的人马便追到了岸边,他们按照孔明吩咐,向周瑜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之所以脍炙人口,能在华人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就是因为其中的很多典故根深蒂固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随时可以拿来运用。


像周瑜的这次遭遇,就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和教训,因此“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句话一直到现在都很流行。


如果你觉得孔明让军士对着吴军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太过分,那你的平衡点就有点倾斜了。


孔明起码还没有动杀周瑜的心思,可是周瑜在合作之初就处心积虑地想杀死孔明,难道他就不过分吗?其实,这也是老天给周瑜的最后一次警告——你要改变自己,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总是戴着有色眼镜。


可惜周瑜并没有觉悟到这是老天在提醒他,否则他会改变心态,告诉刘备说自己并不是来追杀他的,只是想好好地欢送他回去。


这样不管是真是假,起码会让双方的敌对心理减弱一点。然后再慢慢调整,逐渐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相信会对双方大有益处。


可是周瑜只知道生气,而且盛怒之下还昏倒在了船板上,可见他以后的日子注定会更不好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28989nvxs

    周瑜就是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 东山桥海

    周郎设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处心积虑杀孔明,孔明提醒团周郎。 计杀他人多蹉跎,天意难违应觉悟。 望江兴叹气量短,潇洒周郎空自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