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命丧落凤坡

50.命丧落凤坡

00:00
28:35

第五十集 命丧落凤坡

 

在攻打西川的初期,刘备的军师庞统显示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军事才能和权谋机变,他劝解刘备暂且放下仁义道德,献上中下三计,智取涪关。


然而在围攻成都最终屏障——雒城的途中,庞统不幸中计,惨死于乱箭之下。庞统智慧过人,行事谨慎,与诸葛亮齐名,并称卧龙凤雏,为何却落得中伏而亡的下场?


刘备准备攻打刘璋,便问计于庞统,庞统提出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直接攻打成都。刘备当然不会同意,要是他有这个心思,老早就做了;


中策是假装回荆州,借道涪关,等守将出迎的时候趁机杀掉他们,然后再打到成都,这叫神不知鬼不觉,使得刘璋没有防备;


下策很简单,打道回府,直接回荆州,夺取西川的事以后再说。刘备斟酌再三,觉得中策可行。


有人认为中庸就是走中间路线,其实这是对中庸的一种误解。中庸是选最合理的,而不是选中间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都理解错了。


刘备认为上策太急,下策太缓,中间一策不急不缓,正合适。这说明刘备不是个很有魄力的人,表面看起来很好,但到了紧要关头却魄力不足,不像是足以担当国家大事的人。


刘备依庞统中策,兵不血刃拿下涪水关,庞统欲立即进军雒城。孔明闻讯,看出庞统急功近利,恐有不测,于是修书刘备,暗示此次行军凶多吉少,以阻止庞统的冒进之举。孔明不放心,也有他的道理。


我们经常讲,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现在庞统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他一心想拿下西川,并没有注意到其他异常的征兆,否则也无需孔明那么远写信来提醒。


孔明既然已料到庞统可能会出事,如果不提醒一下,肯定也于心不安,所以才做了这件事情。


庞统得知孔明的来信后,不以为意,反说用兵贵在乘时得势,若坐失良机,则千载难觅。这更加证明,一个现象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一句话说出来,十个人听,会有十种不同的感觉。


如果这话是庞统自己说的,他会坚持,而现在是孔明说的,庞统认为自己与孔明齐名,自然会不以为然。


中国人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你讲东我就讲西,你讲西我就讲东,你讲阳我就想到阴,你讲阴我就想到阳。


深夜,庞统再次去见刘备,建议趁着双七佳节进攻雒城。庞统夜深不睡觉,说明他心里很乱。一个人如果有什么企图,心里不可能平静得下来,而心乱了以后,所做的决定也往往会忙中出错。


而刘备仍旧担忧孔明之言,又不便拒绝庞统,于是请法正同来谋划。法正之计正合庞统所言,刘备便同意了攻雒城。


然而却在谁走大路的问题上互相谦让,庞统欲立奇功,执意让刘备走大路,自己行小路。刘备虽然心有疑虑,无奈推辞不过,只好答应。


上天有好生之德,一旦出现异常的风吹草动,就是老天在发出警告,提醒大家要小心。只不过现在的人都很大意,认为风吹草动而已,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要不就是把老天当做迷信,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老天对每个人都很照顾,天理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好好地生活。很可惜,现在大家都不懂这个道理,自我欲望膨胀,为所欲为。


庞统跟刘备何必让来让去?他们让一次就应该提高警觉才对。但他们都没有,这一点我们不能怪刘备。刘备是个统帅,在这方面的警觉性本来就比较差,而庞统身为谋臣,应该很敏感才对,怎么也这么糊涂呢?


次日正要发兵,庞统的坐骑嘶鸣扬蹄,将庞统掀于马下。这是老天在给他最后的警告——你要小心,你要好好调整。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敬天,其实天即自然规律,连自然规律都不尊重的人,那他还能尊重什么?


譬如说,白天要有精神,晚上要使自己冷静下来。白天要阳,晚上要阴,连这种规律都不尊重的话,身体当然不会好。


现在有些年轻人越到晚上精神越好,这就要小心了,因为这是身体出现的异常现象,是老天在提醒你应该调整了,要回归天道。


现在庞统已经高度危险了,老天在警告他:你要再不冷静,就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可他根本不在意,连自己从马上摔下来都认为是意外。天底下的事情,意外很少,偶然很少,大部分都是必然的。


刘备见状,将自己珍爱的的卢马让与庞统,庞统感激涕零,踌躇满志地出发了。刘备为什么把的卢换给庞统,这样做合适吗?


如果刘备是存心的,那不但不合适,而且简直是可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卢马妨主,他故意让给庞统,居心何在?


可事实是,这匹马曾在檀溪救过刘备的命,因此刘备不但不觉得的卢马会妨主,反而觉得它是匹好马,会帮助主人,所以这才让给庞统。


有人认为刘备非常狡猾,把的卢马让给庞统,让对方一看是骑白马的,就误以为是刘备。


其实,刘备没有这么险恶的用心,他完全是出于好意,看到庞统从马上摔下来,诚心实意地把自己的马让给庞统。


为了抵挡刘备的进军,刘璋派大将张任,增援雒城。张任是蜀中大将,而且一开始就对刘备一百个不相信,他担任防务,特别谨慎。庞统没有想到碰到这样小心翼翼的人,他的第一关就困难重重。


张任兵分两路,严加防守,并且亲率三千弓弩手把守小路。见敌军来临,张任下令放过先锋部队,只等主帅,听人说刘备骑的是高头白马,便又下令看见骑白马者狠狠射杀。这是兵家常用之计。


如果攻击先锋部队,主帅所带领的主力部队就会跑掉。为了先锋而放弃主帅,岂不是因小失大?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先放过先锋部队,等主力过来,将其围困在中间。这样一来,前面跑不动,后面退不掉,就可以擒贼先擒王了。


此时庞统正迤逦前行,抬头见两山逼窄,直叹好险,得知此处叫“落凤坡”,心想此行不利。这是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做的事情,遇到事情总喜欢把责任往外推。


庞统一看糟糕,跑也跑不掉,忏悔也没有用,于是把一切归咎于落凤坡——怪不得我要死在这里,原来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命中注定如此。


但是这并不能成其理由,我们也不要相信这一套。庞统其实是后悔的,但为了保全自己的颜面,只好把责任推给“落凤坡”这三个字,我们也不要怪他。


正在踟蹰间,忽闻炮响,庞统随即命令撤军,可他躲避不及,被乱箭射中。临终前,十分后悔没听孔明的劝告,这当然太迟了。


人们开始后悔的时候通常都已经太迟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如果庞统能够早早醒悟,就能避免惨死的结局。当


初孔明写信来的时候,庞统就应提高警觉,重新审视一下计划,然后告诉刘备要小心,不妨先缓做打算,大家就会相安无事。


可他急于求功,急躁冒进,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建立丰功伟业,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应该留一些事情给子孙做才对。我们现在拼命地做事情,就是不相信后代子孙的表现。子孙自有子孙福,不要把子孙的事情全都做完。


对于庞统的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他活该,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有人说在这种乱世,早死早投胎,孔明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庞统应该庆幸解脱了;有人说死也不能这样死,起码要死得光彩一点……大家怎么讲都对,但是,这些观点都带有一定的成见。


每个人的观点都代表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人生观与价值观代表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因为它们会影响一个人的选择和行为,导致最后走出不同的路来。


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使刘备士气大挫,只得退守涪水关。同时派关平立即前往荆州报信,请诸葛亮统兵入川。


孔明知道刘备很为难,也知道整个集团面临着很大的难关,于是决定亲自带一部分兵力去帮助刘备继续攻取西川。


但荆襄的战略地位又十分重要——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根据地,因此一定要找一个可靠的人来镇守。孔明斟酌再三,觉得只有关羽能当此重任。


孔明为什么会选关羽?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无论选谁,既是帮了这个人,也是害了这个人,历史会为此作出证明。其实在孔明看来,此前刘备派关平来荆州请孔明等前去,是刘备有意让关羽父子镇守荆州。


试问,孔明为什么不选择张飞或是赵云?张飞就不用谈了,他冲锋陷阵鲜有敌手,可做一方镇守却难以胜任,这是有前例的。其余可以考虑的就只剩下赵云和关羽。


孔明的立场是倾向于关羽的,这样对刘备也好交代。因为关羽是老二,张飞不会表示异议,而且他们是自家兄弟,刘备也不会有疑虑。


相反,如果选择赵云来守荆州,张飞就不一定会服气,没准还会跟刘备讲孔明不怀好意,把他们三兄弟都推到西川,却指派赵云守荆州,想搞自己的小势力。如果那样就糟糕了。所以,孔明最后决定让关羽守荆州,用意不可谓不深。


关羽慨然领命。孔明交割印绶,并告诉关羽保守荆州之计——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并留下马良等人辅佐。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个策略,是孔明早在隆中对的时候,经过好几年的策划与研究,就制定好了的。


他告诉刘备:我们很难单独对抗曹操,一定要联合孙吴,将来把整个西川拿下后,跟东吴的疆域加起来就很宽,然后和孙吴夹击曹操,使得曹操左右没法兼顾,我们自然会赢。


这是孔明定下来的唯一策略。所以,孔明一再嘱咐关羽,其他的并没有多讲,因为时机未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_浅水流沙_

    东和孙权,北拒曹操

    曾仕强学堂 回复 @_浅水流沙_: 感谢您的留言和支持,有幸在这里遇到也是一种缘分,请多多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一起努力!祝元亨利贞!

  • 默尧

    刘备派关平过来送信用意在明显不过!因为刘备了解他的两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