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庄子说梦论天理
 3600
试听180

30.庄子说梦论天理

00:00
16:00

是梦是醒?是幻是真?世上是非混淆,举世皆醉,自以为精明的人在梦中计较一辈子。庄子通过各种比喻来告诉我们,真理不在对待的语言之内,即使圣人也不得不用对待的名相而已了,所以全天下看到这些名相,执着这些对待,真如一场大梦!全天下都在等着那个东西来正了我们的知见,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天理!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闇。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晚上梦到他在喝酒的时候,是那么样的懊悔(台语,乾脆爽快,那麼的快樂),早上起来的时候又三餐斗米的事还要再面对,说不定一点点不如意的事就在那边哭,喜怒无常。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晚上梦见他在梦里哭的人,说不定早上起来的时候非常快乐的打猎,非常快乐。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到底哪一个才算是梦啊?梦境中里面那个才算是梦?还是醒来的才叫做梦?不知道。梦之中又占其梦焉,我们在做梦里面,又在解梦,又在是是非非,“占”就是推究.占卜的占,推究一个细微的事理叫做占。在梦中还要来不断的坚持你的是是非非,是是非非在梦中还自以为醒着,还帮别人在解梦,还在占梦。

      觉而后知其梦也,醒来的时候才知道,一切都是梦,在梦里面还很坚持,各位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现在不在一场梦中呢?我们现在所坚持的是什么?也许根本就错了。我们现在说梦这个字,就是说妄想,不是事实,在你的内心里面,本来那股清真无荣无辱,本来无得无失,而我们为着一点得失荣辱的感觉疲于奔命了一辈子,计计较较了一辈子,那不是在梦吗?在梦里面计较不就是梦中在梦嘛?有一天找到那个实相、原来那个清真,然后才知道说“哎呀,过去真是一场梦啊”!这是比喻世人是非无定,不断的坚持,可能还在纠正他人这个意思。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一定要碰到一个真觉的人,知一切真相的人,找到他。由他来给我们订定,到底我的哪一段算是梦?我有哪一段算醒的?请你告诉我,或者告诉你从来没醒过。而愚者自以为觉,而愚者却非常精明锐利的昭昭察察过一辈子。窃窃然知之,自以为最聪明,这是在讲世上真的有大觉的人很少,在这个世上的是非混肴,根本就是举世皆醉。

       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全天下都梦了,都在做梦。哪些人在做梦啊?历代以来的明君都在梦中,历代以来的名相,那些最高明的宰相也在梦中。“牧”就是帮人家牧羊的,就是相的意思。“固哉!丘也”,大家都太固执了,包含孔丘与女,以及你说你以为是很高妙的言论,你也在梦中。予谓女梦,亦梦也,而我现在给你讲这一长串的话,每一个字都是妄言,也都是一堆梦。这个为什么这样讲?这样一批批到很多人,但是你要知道,古代里面的君,古代里面的相,高人也很多,孔丘也非常高明,包含讲这些话这个话的人也很高明。为什么要一杆子把这些人都打翻呢?因为这些人所说的话都在对待里面。包含他目前所说的话也都在对待里面。所以说真理不在对待语言之内,即使圣人也不得不用对待的名相而已,全天下看到这些名相、执著这些对待,全天下真如一场大梦,除了少数的觉者、真觉之外,没有人能够外于这场梦的。所以修成的人叫做觉。觉醒的觉,觉悟的觉。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包含我刚刚所说的话那一段,也包含古圣先贤那些所说的话,那些经论。“其名为吊诡”,都是非常诡异的、非常怪异的、非常不正的。不过那正的是什么?你不要说,不要说真相就更隐晦了,我就勉强说说,不说也不行,要说也不行,真是难倒这堆圣贤,还是得说说。

       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万世以后,也许有一天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遇到一个大圣的人,知道这一切的真相要以什么为根本?是旦暮遇之也,“旦暮”就是偶然。意思就是说世上的真觉真是太少了,就算你在非常非常久远之后能够碰到一个真正的觉者,知道真正的答案,那真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就好像在这么长的时空里面,把它浓缩成一天一样,好像一天就碰到一样。总而言之,这段的意思影射的是说真觉的人是多还是少?少之又少还让你碰到,你真是太幸运了,就好像是一天一夜就让你碰到一样,你真是太幸运了,这个意思。有正确的见底的到底有几个呢?当然包含已经在讲经说法的有几个?已经著书立说的有真见的又有几个呢?

      即使我与若辩矣,是非无定,大家都无定,不是真的无定,是因为在梦中才无定,即使我跟你来辩论。若胜我,你辩论赢我了。我不若胜,我输给你了。若果是也?那表示你一定对吗?我果非也邪?那我辩输一定是错吗?各位有这个论调吗?辩赢的一定是对吗?没有。辩赢只表示赢,不表示对,各位对不对?我胜若,如果我辩赢你了,若不吾胜,你输给我了,我果是也,那我一定对吗?而果非也邪,“而”就是你,“若”也是你。那你一定错吗?不一定的。


      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或者我们两个辩论里面虽然我赢虽然你输,但偶尔输的也有赢,偶尔赢的也有输,“其或是也”也许偶尔对的。“其或非也”,也许偶尔错的。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或者虽然辩论有输赢,但是两个都是对的,或者可能虽然有输赢,两个都是错的。他刚刚讲的这些绝对不是无稽之谈,那些是事实生活上就是这样,辩论有输赢,赢得不一定对。我与若不能相知也,辩论到最后到底我已经赢了你也输了,或者你也赢了我也输了,到底我们两个谁才是对的?坦白讲你跟我都还不知道,因为什么?因为是非无定。不是真的无定,真觉者站出来他就知道谁在梦中,哪一个在觉中、或者两个都在梦中、或者两个都在觉中都有可能,但他说出来的一段话都是梦,他内在是真觉说出来的一段话都是梦。


      则人固受其黮闇,“黮”跟“闇”都是灰蒙蒙、黑压压、一片黑的意思、昏暗的意思。辩了半天虽然有输赢,我们两个都还不知道谁对谁错,那在旁边听,在旁边看的人不受我们的愚蒙愚惑有可能吗?那就太难了吧。两个政党为了一个议题争争争,争锋相对,这样辩论半天,然后过了几年事实已经出来,也有可能那个对的,也有可能这个对的,也有可能两个都错,那旁边看的人呢?电视打开整天热血跟着他们飞扬,我们跟着骂,跟着破口大骂,事情答案最后只有一个,当时的争吵是是非非不是像个梦吗?只有看到那个根据这样演化下去会怎么样,被他料准的那一个才有看到真相。其余的都是在做梦,在梦中辩论。


       吾谁使正之,到底我们要找谁才能够主持一个公道,到底真相是什么?谁对谁错嘛?使同乎若者正之,找一个站在你的立场的人来做公正,既与若同矣,他一定是说你的话,恶能正之,那他哪能够当公正人呢?使同乎我者正之,找一个站在我立场上的人来主持公道,那糟糕了!他一定说我这一边的话。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哪能够做公道啊?这很像我们现在的社会“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你看政党最像了,支持国民党的就永远说国民党好,再怎么议案都是好的。支持民进党的,再怎么烂的议案也都是好的。(台语,硬強辯,大家都各持已見,所以台灣都切成兩半了),切成两半了,真相在哪里?事实会怎么样?现在派一个人出来当阁员,就开始有人批他,新瓶装旧酒,什么什么什么,现在批斗还太早了,干了之后究竟会不会有一天,说不定人家人人称赞,做的业绩好的很,然后你前面批的那又算什么?那不是像梦里面吗?梦还要占梦,很讨厌了,也有可能是这样,那个人还没干就被料中了,因为他的习性下去,他的能力下去,我们看得到底了,也有可能大家都看不到真相,谁也没把握,都是在乱批,“孰能正之”?

     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找一个都不赞同我们两个立场的来主持公道,既异乎我与若矣,那他说出来的答案一定跟我们两个不一样吗。恶能正之,那哪能够主持公道?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找一个都认同我们两个说法的来,“既同乎我与若矣”,他说出来的,判别出来的一定跟我们同样立场,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到底谁能够帮我主持公道?实相是什么?真相是什么?到底我对不对?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所以搞了半天,我们辩论了半天也有输赢,并且也找到公正人,也许我本来就是在梦中,你也在梦中,来做公正人的也在梦中,有没有可能?事实上就是这样。不过太阳还是要起来,还是要下去。它还是照着它的大不断的往前推进。在梦中的是谁,就我们这群人,搞得乌烟瘴气。


      而待彼也邪?难道我们都无法知道真相了吗?总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等个东西吧,等待那个东西,全天下都等待那个东西来正了我们的知见,来告诉我们真相,所以这个彼,当然可以指一个觉者了,但觉者之所以称为觉是为什么?是因为见到内在的清真,持守的住心性内的一股清真,所以这个彼指的是天地不变的正理,宇宙的真宰,就那股气,在我们心内就是真心,在身中就是那个气,在身中流行的那股能量,那股气未攀附贪嗔之前的实相,就是彼的意思。在修行常常说,不离这个就是“此”。


      《道德经》里面常常用“此”。不离那个就是“彼”。那“这个”“那个”是什么?同一个,不是两个,经典从不讲两个,就一个。一个什么?很多的古代的名师开悟都怎么样呢?在问他师父,很多这种公案,问他师父什么什么,然后他师父没答叫他走,叫他走的时候忽然大声的喊他一下。啊!转过来!师父说里面是什么?忽然开悟。这种禅宗公案很多,都是吓一跳开悟的。各位你吓一跳时候里面是什么?动荡的气,没有意义的气,你一定要观察到它没有意义。如果我们拿着一把空气枪对着脸盆,砰,打一下,脸盆的水怎么样?震荡,无意识有震荡。你观照你的身中,包含你在喜怒哀乐、爱恶欲憎迸发的时候,你可以那么样的看着内在气机有震荡无意义,就是所有我们刚刚讲了半天的这些的答案。你知道了一个事情你有欣喜,你看着里面气的震荡,那你到底要说知还是不知?凡人的知是那个欣喜若狂、是那个得意洋洋。而我们在这个知里面是如此的清真自在,你到底要说知还是不知?所以说“吾恶乎知之”,我哪知道。你知道天下不变的价值观吗?“吾恶乎知之”。难道你不知道利害吗?“吾恶乎知之”。你知道你刚刚说你不知道的是什么吗?“吾恶乎知之”。


     各位他告诉你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知道吗?我早就知道了,我十年前就知道了。他知道个什么?得意洋洋。本无意义的气!得意洋洋。所以“而待彼也邪?”“彼”是什么呢?道!道是什么呢?气!气在哪里呢?在你身中。大家都知道道在你身中,在哪里呢?各位你吓一跳的时候里面是什么?动荡的气,没有意义的气。你一定要观察到它没有意义。那个是什么?气。感觉一下就有,随时都有。在上面的文章里面说随其成心而师之,那就是彼,说小一点,气是全身的,气里面的中枢叫做心,感应最敏锐那点叫做心,所以叫做随其成心而师之,成心就是这个彼。那接下来的文章里面所谈到的是天倪,天倪就是这个彼。


      我们就看下一段。刚刚我们这样讲庄子很厉害的用一大串的文章跟好多的比喻,说你犹存乎蓬艾之间。为什么你不容纳它呢?到底要容纳什么呢?那个东西还没说之前我先来告诉你那个真相是什么,谁知道呢?没有人知道,全天下都醉了谁能够知道,我看是等一个东西吧,那东西是什么呢?天倪。

精选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其他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谢张讲师!20210907再来一遍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心安既是归处876

    现在发现“人生如梦”真不是说着玩的,自己常常无明,梦中也浑浑噩噩的,真是渴望有“明”,过清醒的人生,感觉经典带来了一线光明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132226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 唯希自强

    感谢张老师,听音留痕2023年6月19日06:40

  • 笨笨的素素

    而待彼也邪?,里面的“彼” 道德经里面的去彼取此的“此” 随其成心而师之的“成心” 后面的“天倪” ——这些都是指一股气,未攀附对待之前的一股气,在我们身内充盈着,而其中最敏锐的就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