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实无所“待”,人生方得真自在

05.实无所“待”,人生方得真自在

00:00
19:15

不汲汲于福禄,淡泊名利,就是自在吗?气血起起落落,外在得得失失,安宁依然在心中?不必挑条件的自在,才是真正的自在。致力于修行者,以显现本性为主轴,庄子用一个“待”字,指出人生真正目标…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以下,庄子再举另外一个有名的修行人为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泠然”就是很轻飘、很美好的样子。“旬”是十天左右。旬有五日就是半个月。说这个列子他的修为已经出神入化,他已经能够驾着风飞驰而行,真是非常非常的轻盈美好。他驾着风出去,能够连续飞行十五天,然后再回来。能够驾着风飞十五天,你知道他可以飞多远吗?是很远很远,比你现在开车还快。这一段的意思是表示列子在他修行过程中小有所得,有点神通法术之类,很高杆的意思。这个用意是要突显跟上一段“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来比,更为高杆的意思。至于这一些才德者,前面这一段,好虽好未尽善尽美,意思是庄子用口气已经表达出来了。现在再用列子这一段比较说,你们以为我要告诉你们什么?例如这个人列子,像他是这样,这样又怎么样?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边又提到一个“未数数然”,未汲汲营求,列子这个人对于人间的福禄,从不汲汲营求。“致福”就是追求福禄,“未数数然”从不汲汲营求。这个未数数然容易吗?其实不容易的,读比较容易,要做很难。我年轻的时候曾发誓说,我的存款只要一百万就满足。然后,当有了第一个一百万,我说“不,人生要往高处走,水才往低处流”。所以我们又设定第二个目标一百万,第二个一百万拿到了,你会一直设定三百万、四百万,你会一直设定,没完没了。实际上是不可能满足的!有时候你会问他,多久才会满足?你自己又答不出来。就算你答得出来是假的,因为拿到的时候是不会满足的,那就是对于福禄的数数然。想想世上有哪一个人不于福禄数数然?很少很少!一走进庙里,手里拿着香,你所说的、所祈求的到底是什么?你在那里数数然的是什么?(台语:保佑我丈夫會做大官,保佑我兒子考上台灣大學,對不對。我的身體若能夠好起來,這樣就好)其实你数的就是数数然,做一点善事就想到下半辈子或下辈子能够享受多少的福禄,这个就是数数然的意思。列子能于福禄毫不动心,淡泊名利,真是不容易。他不仅有德,而且又有那么高的法术、超能力,这更是不容易。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到底他要对列子要褒还是要贬?我们要继续看下去才知道。“待”是等待的意思,还得等待着靠着某一个本性外的东西、本性外的条件来配合才能够达成他能够御风而行、能够如何如何……列子虽然能够免除了行走的劳苦,但依然还得依赖着某个本性以外的东西才能够御风而行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要有风。他的死门就是什么?风停了之后,就是他的死门。庄子先称赞列子难能可贵,但话锋一转说出个“虽”字,虽然如此,还犹有所待,还要待个东西,立即显露出列子虽然如此厉害,但仍有不足,仍非得到真正的究竟解脱之意。不是真正的自在,不是从心所欲,他的厉害是凭借某个东西出现他才能够呈现。

好比古代的五遁,学土遁的没有碰到土他就死门,学水遁的没有水的时候碰到土遁不下去。学土遁的抓住他千万不能放在地上,一放在地上给他吸到土气就完了,你最好给他放到床上、给他放到椅子上,千千万万不能给他放到地上,他有个死门。列子就是风一停的时候,他就飞不起来了,好比风筝一般,必须等到有风的时候才会飞得自在,没有风的时候就跟一张废纸是没有什么两样。

这个是在说明,列子虽有这项特殊的能力,但在没有风的时候,依然与凡夫的受限没有什么差别。真正的自在是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的存在,若我的自在必须依赖某种东西的存在,这并非真正的自在,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当那个东西不存在的时候,你将会立即感到受限和不自在。例如谈恋爱的时候总是美好的,但这个恋爱其实是有所待的。有朝一日当另外一半失去了,人们立即感受到满怀的失落。谈恋爱是很快乐的,而快乐是什么?有所待。必须他存在,他不存在你可愁云惨雾了。这个都是将我们的自在与解脱寄托在某个外物上,必须等待某一个外在条件的配合,因此不能说是真正的究竟。

前一则“知效一官”那些德者,是在比喻世上那一些自满于小小德行的人,而这一则御风而行则是比喻世上那些被小小成就或小小法术迷惑了我们眼睛的那一些外道而言,术流动静而言。这两者虽然很难得,但都未掌握到自身性命的根本,都还未找到究竟之道。要往何处去寻找才能找到究竟的道路?下面就写了这一段。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乘”顺应者叫做乘,像火车在走,我们就搭在它的上面,它去哪里我们就能够跟它去哪里叫做乘,顺应的意思。跟“御六气之辩”的“御”也是一样,是顺在上面、顺着它性一样的意思。“天地之正”是天地之间自然的造化之理,叫做天地之正。“六气”阴阳的起伏冷热快慢松紧等等变化就叫做六气,六气其实就是一个就是气。气会各种变化,我们就称它为六气。“之辩”是认清它的实相就叫辩。不论辩论的辩、分辨的辨,古字同音大都有意义想通,都是辨明它的真相的意思。“无穷”,穷就是死角,逼到死角就叫做穷,再也没有路可以走。无穷就是永远没有死角,比喻无挂无碍自由自在,不需要等待任何东西。等待任何东西出来才自在才解脱那个就是有穷,不叫做无穷。若是能够顺应着天地的自然造化,顺应气机自然实相的变化而游于任何变化都无挂无碍的自在领域的人。彼且恶乎待哉!这样的人何必等待任何条件的出现才能够得到自在跟解脱呢?彼且恶乎待哉,为什么要等待什么东西呢?不需要等待什么东西了,这个也是前面所说的顺应着天地自然之道,就是说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人不需要再等待别的。六气的变化可指天地,也可以指于一身之内,不论身内或身外。六气总是有起有落,有时候聚有时候散,有时候冷有时候热,就像天边的云一样时聚时散,这些虽然都是必然的现象,然而当我们身内的气机掀起了各种变化的时候,我们一向都是被这些变化所深深控制着、所挂碍着。外面的六气不论怎么变化,天边的彩云怎么变化,关我们是没什么事的。管他是六气还是十二气,随便它了。不过我们身中的喜怒哀乐在变化的时候,七情在变化的时候,只要内在的气一变动,我们的心情马上跟着变动。我们深受内在的气所牵动,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例如当内在的气血很热很快很浮躁的时候,那个人讲话就慢不下来,弹性就不见了,被控制住了,他动作会加速,骂人会很有力,这个就是六气驾驭着这个人的当下。

唯有懂得观照六气清真实相,顺应气机自然变化的人,乘着在上面顺着他,才能在各种气机变化中,依然得到无挂无碍的自在跟解脱,这个用念的比较快,但是要时习得来,禅修你一直参加十遍二十遍不一定能了解,我们黄庭禅专门就在教这个东西。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常常正在等待着什么条件出现,才能够握有你的自由和快乐?很浮躁的感觉不见了,而那个轻盈的感觉跑出来,然后你才清静。你在等个什么东西?换言之如果现在很浮躁的感觉充斥在你的胸膛,你一秒钟都快乐不起来。你在等,等什么?等那个东西消化掉,等他退下去,等一个可以让我快乐的东西跑上来,这就是有所待。那个条件有可能是一支烟,有可能是一颗槟榔,有可能是一件美丽的衣服,一个名牌的包包,或一个人或一碗美食,一句赞美的话,或一份厚厚的薪水,什么都可以,就会让你很快乐。当你能够握有它的时候人生就太美满了,但是如果期盼中那个条件一直不能够出现,或出现不久又消失,而那一份幸福跟满足感立即就会变为不安跟失落。你的幸福安宁是建立在某个东西要出现,很可惜那个东西一直在变,而且常常不出现。这就是我们不得安宁的原因。依靠外在人事物的条件而存在的幸福,并非真正的幸福跟安宁。

彼且恶乎待哉!这个话是说幸福与自在不必等待,因为他的气血起也自在,气血落也是自在的,他不必等,他外物得的时候也自在,外物失的时候也自在,他在里面充满喜悦、温暖、感动的时候逍遥自在,他在里面非常浮躁的气机呈现的时候还是安宁在其中,他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论语 里仁篇),他在流离失所的时候也自在,在荣华富贵的时候也自在。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 十四章)他不需要依赖某种外物,也不需要依赖某种形态的胸中的感受,不挑感受,他就能够自在。不必挑条件的自在才是正真的自在,才是究竟的一种自在。所以庄子很聪明的用“待”这个字突显出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的目标,他的主轴所在。你所期待的东西,你所经营的东西到底等待个什么?等他出来你才觉得完美。可是一出来,不出来还好,一出来就怕失去。那个不安还是依然在。

一个获得本性安宁的人不必等到外物安排妥妥当当,不必等到你调息调到心平气和,他就已经自在于其中。所以任天地六气去变化,只是顺应他观照他的实相,学习不与气血挂碍,这样的人他的自在随时都在内在发生。不必等到他能够“知效一官”才获得。不必等到“行比一乡”获得。“德合一君”才获得。不必等到像列子能够御风而行才获得。不必等到多久多久以后,或修到什么高深的程度才获得。真正的自在它不必依赖任何条件,现在就可以得而不必待,无所待。因为这个清静的自在源于当下每个人都具足的清真的本性。懂得观照它,不必等待任何时刻。所有除了本性以外,凡有条件的都叫做待,都不叫无穷。有待就有穷,就不会是无穷。

故曰:至人无己。所以第一等的人没有我的执着存在,“无己”不是真的我不见了,而是对于内在自然产生的气机起伏逆来顺受,对这些感受无所挂碍,不与身中的大自然去抗衡,只是顺应他任其自在。对这些气机感受没有我喜欢或我不喜欢的分别的知见去存在,只是一任天真。这样讲很困难,你说我里面有一个气上来,我说这明明就很浮躁我很不舒服,你怎么叫做不浮躁?其实就像天边的云,有时候浓一点有时候淡一点,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对太虚的定义上没有所谓浮躁。没有说浓浓的叫做沉闷,没有这个意义。只是去经验它,当你身中升起一种感受或一种变化,只是看着它升起不跟它抗衡;或是对着一个正在消散的气血,就只是看着他消散而去,不必勉强去留住他,也不必贪念。看着气机变化就像看着火自己在烧,又像看着水自己在流,期间没有我执的存在,所以叫无己,圣人无己。

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吸毒,想抽烟,因为他想要用手段去创造一个或是留住一个什么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很HIGH的感受、气血,我一直讲的气机。吸一口烟进去,是不是马上有个感觉?没有吸过烟的人,你起码吃过一个很好吃的东西,吃第一口你就会呱呱叫,就是有一个很好的感觉,一个很HIGH、很兴奋的感觉,想去留住那个气血的感受。想将这个感受长期占为己有,因为他对这种感受有所贪求,有我的欲望跟执着卡在这个气的里面,所以称为凡夫,就不称为圣人,圣人无己。

神人无功,“功”就是用努力去做叫做功,人为的造作之意。我们如果单独只看这个字是好意。神人无功,前面加个无你就知道这个功不是好意,是坏的意思。“无功”就是不造作、不营求、不助长、不抗衡的意思,不用你的一点点力量,没有你个人的力量存在,它是自然发生的,无功。什么样的人对于他的修为不假一点的人为造作,也不给予任何的助长,只是顺应天地之本然的造化,就是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名”一切对待的名相叫做名。“无名”是不堕名相,而不是真正没有名称。名称是随便我们取的,我讲了一个名称其实我很自在,这个就叫做无名,我虽然没有讲任何名称,可是里面很挂碍,其实就是堕入了对待。圣人往内觉观,只见到清真的气机在消长起伏而不给它任何名称,上面没有喜欢讨厌,没有尊贵或卑贱,没有光荣或侮辱,没有被宠爱也没有被抛弃,这种名称都没有。还没有失落没有孤独,只有气机不停地消长来消长去,就是这样而已。你曾经有过很孤独的感觉吗?那个孤独的感觉是凡夫的解读,圣人的解读就是一朵云;你曾经很失落吗?那是凡夫的解读,对圣人来说一朵云。不同的云,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浓度,只是这样解读它。

当然这一段也可以往外解,比如解释成圣人不固执己见、不贪功、不贪名等等。我们用这样来解释也无不可。然而这个与上文的“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词连接有困难。因此必须把“无己无功无名”往内解释,要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有关,这个文才能够串联得起来。这样才符合经文主讲心性的一个连贯性,这个是解释经典的人所必须要顾虑的,你读经典你一定要顾虑这一点。它要能够和上下文串联,前面已经讲过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的那些德者,其实还不怎么样。最好的人是圣人是神人,他应该如何呢?他绝对不止是不好功不好名,如果只是这样解释的话,那么后面的这三个其实和前面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的人没有高明到哪里去,突显不出来。后面的主角是在讲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所以必须往内解。

这整段的大意是告诉我们,一个致力于修为的人应以显现内在本性为其主轴,而不是像蜩与学鸠一般,以为学一些善言善行便自以为是修行的极致,能够跳到榆枋上面,一下来能控制一片小山丘,他就满足了。然而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这么样的肤浅,如果我们以做一些善行、做一些善事、做一些环保、捐一些钱就视为修行的极致,那就把这个修行看得有一点浅了,他必须与内在的性理要有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水林木

    有书吗?

    黄庭心学 回复 @水水林木: 您好 欢迎您添加黄庭书院志工微信htzchina,进入相关经典学习交流群,一起学习探讨。 黄庭书院志工敬上

  • lucky_尚谦

    真正的自在是不必依赖外面的事物的,本性的自在才是隽永的自在,真想好好探究一下

  • 温婉_2n

    大鹏也有所待,等到六月息者也,才能飞到九万里高空,那大鹏也没有得到绝对的自在了。

    gh0001 回复 @温婉_2n: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知道庄子想表达的意思就好,不必计较

  • 1519957mvok

    感恩顶礼感恩启示人生护持本心本性的主轴根本

  • 听友97642719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人间何处觅逍遥?张庆祥讲庄子故事,幽默中深藏着智慧~

  • 潇凡666

    不必等待任何时刻,有待就有穷!一任天真,只是去经验它,不抗衡……

  • 15825540grh

    在讲到无己无功无名时,老师从内解和外解两个角度去解释,很透彻。谢谢老师的讲授和分享。

  • 格物致知_bd

    讲得太好了

  • 温婉_2n

    无己就无所待,无名无功亦如是。无所待则无挂碍,无挂碍就可以逍遥游了。

  • 梁新兰

    一个“待”字,道出了心性的束缚,为了获得或名或利或福或禄,而受到外界的干扰不得清静,当我们做到无所待无所倚,我们的心性才能游于无穷,听讲师的解读真的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