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史15 | 昝涛:从强劲到衰落,帝国禁卫军及其变质

土耳其史15 | 昝涛:从强劲到衰落,帝国禁卫军及其变质

00:00
24:23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课程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上一讲,我们说了“包税制”。简单回顾一下,就是一种由国家把土地的收税权拍卖出去的制度。这个制度不单纯是一个财政问题那么简单。我们说到过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也就是世界历史范围内,在大航海之后,尤其是由于美洲金银大量流入国际市场,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这对世界各地造成了普遍的重要影响,然后,就是战争技术(火器)和战争方式(长期战)的发展和变化,导致了那些只能在特定季节参战的、分封制下的骑兵,越来越不重要了。


这一切,也就导致对步兵常备军的更大需求,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就是,要有更多的钱来养这些常备军,这当然就要扩大税源,来应对更多的财政开支。这些都是包税制度发展起来的背景和原因。这个制度,尤其是终身包税制的发展,也如我们所说,造成了土地和财富的进一步集中,地方上出现了咱们说的所谓“阿扬”阶层,就是地方实力派。


以上,就是对咱们上一讲内容的小结。接着上面的问题,我们来专门地、进一步地讨论一下禁卫军的问题。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后面我们要说奥斯曼人的衰落,其实主要就是表现为禁卫军的腐化和堕落,再往后的改革,主要地也是遭到了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禁卫军的反对。所以,禁卫军这个因素,是及其重要的。奥斯曼帝国的真正有成效的改革,是在19世纪前期消灭了禁卫军之后才得以进行的,而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错过了最好的历史时机。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一下,就是在这门课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陆军常备军中的禁卫军,我们把陆军常备军中的那个“新军”(也就是苏丹的亲兵)叫做禁卫军,因为,他们是常备军中的主力,也是奥斯曼苏丹最为倚重和信任的部队。奥斯曼帝国的陆军常备军,整体上叫kapıkulu,意思是“门的仆人”,这个“门”当然是指苏丹的门。kapıkulu主要分为三块:禁卫军【新军】、炮兵部队和骑兵。显然,这里面的禁卫军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之前,或多或少涉及到了常备军的问题,比如,我们在说草原传统的时候,在我们讨论奴官制的时候,还是以比较大的篇幅讨论了禁卫军这个问题。奴官制毕竟曾经是禁卫军的主要来源。常备军就是一种新形式的军队,它是奥斯曼苏丹的亲兵,是私家军和卫队。一般认为,它是在14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最初是依赖战俘。


下面,我们要具体地讲一下奥斯曼帝国常备军本身的特点。我们主要根据斯坦福·肖的著作来讲述这个问题。


接着上面说的,奥斯曼帝国陆军常备军分为三块。

第一个就是叫“新军”的主力,也就是禁卫军。他们是陆军常备军中最重要的部队。禁卫军分工不同,有一百多个连队,其中包括苏丹的私人卫队(seğban)。在苏雷曼大帝时期,人数也就1万多人。


 


还有一个与禁卫军联合在一起的bektaşi教团,它是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教团,教团的领导是军队的顾问,主持军队士兵的宗教活动,充当行军牧师等。16世纪晚期,bektaşi教团的人就成为禁卫军的有机组成部分。


禁卫军在早期深得苏丹信任,享有较大特权,以确保其对苏丹本人的忠诚。


禁卫军因为是常备军,因此要能够随时参战。所以,纪律非常严格,士兵服役期间不能结婚,要住在兵营,坚持常规训练。不得蓄胡子。不能从事手工业。【当然,这些后来又变了】。


在成立之初,禁卫军是一支步弓手部队,少数人装备有剑。从穆拉德二世开始,奥斯曼禁卫军采用了火枪、火炮作为主要武器。它规模不是很大,但组织、纪律、训练最好,武器配备也好,直到17世纪初,都是很有战斗力的。


禁卫军有专职的工兵、伙夫。还有专门的部队来供应和运输武器弹药。此外,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医生,是他们的随军医疗队。


不打仗的时候,他们负责帝国国内关键地方的治安,比如,在伊斯坦布尔,守卫皇宫、国务会议,当警察和消防员。轮流守卫城市的主门,城镇、要塞。还要派驻地方上,承担警察功能。


禁卫军的薪酬按季度发放。立功有额外的奖赏。退伍后享受津贴。死亡的禁卫军的财产,被军团所继承。禁卫军的人数随时间而增长,到苏雷曼一世时有1.2-1.3万人。不过,到后期,已经有十几万或数十万人【数据不详了】,主要是随着禁卫军的堕落与腐化,也包括进来很多非战斗人员。


奥斯曼的陆军中有炮兵部队。其实这是为了配合禁卫军的作战而设立的技术部队。到穆罕默德二世的时候,禁卫军步兵军团已经使用新式火器。


禁卫军成为火药部队后,还设立了专门的火器制造单位。还有专门的炮团【Topçu ocağı】是穆拉德二世组建的使用大炮的部队。炮团分为两个部门,也就是铸造大炮的和操作大炮的。炮车部队(top arabacı),负责运输大炮和弹药。此外,炮兵部队中还有工兵、迫击炮手等专业技术兵种。


陆军中除了作为主力的禁卫军、配合禁卫军的炮兵等技术兵种,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常备军(kapikulu)中的骑兵kapıkulu süvarileri),他们不同于行省那些分封的骑兵混淆,他们是领军饷的;跟地方上的分封了采邑的骑兵是不一样的。常备军骑兵有六个分队,可以说是“六军”,每一支的功能不一样。其实,奥斯曼帝国在骑兵方面,长期都非常依仗克里米亚汗国,这很类似于满清政府长期使用蒙古骑兵和东北其他少数民族的骑兵一样。


最后,我们需要重点说一下禁卫军的衰落这个问题。

我们说过,经过最初的使用战俘阶段之后,禁卫军就是通过奴官制devşirme 来征召的,然后经过训练,补充进去,而且在服役期间,是不能结婚的。这么做的话,当然确保了纪律和战斗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情况会改变。


16世纪,在苏雷曼大帝统治时,已经开始允许禁卫军娶妻生子,再往后,这个权利得到了普遍认可。有了后代,当然就会想方设法地将自身的地位和财产传承下去,这符合父权社会的特性,有了后代的禁卫军,当然也不例外。


随着禁卫军阶层的扩大,我们知道,这些人的数量是逐渐累积,他们这些人退役后也构成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开始成为一个政治集团和既得利益者,越来越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禁卫军在16世纪60年代获得了一个特权,是苏雷曼大帝的儿子塞里姆二世给他们的特权,就是能够把他们的后代列在军饷名册上,这样就可以得到补贴,这本身就是一个特权,在达到年龄之后,就能正式入伍,不管怎么样,其实很早就可以领军饷了。也就是说,到了塞利姆二世时代,禁卫军的职位开始了父传子。而这是几百年来严禁的。这其实就是禁卫军腐败的开始,纪律开始败坏。各种想骗取特权利益的人,都进了这个体制,这就跟清朝八旗兵的腐败可有一比。禁卫军越来越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实际上,文官领域也同时在腐败,大家族垄断了越来越多的权力,并最终腐蚀了苏丹的军队和朝廷。我们说奥斯曼帝国的衰败,首先就是体制的腐化。


17世纪开始,禁卫军名声越来越差,可谓“外战外行、内战内行”。自17世纪始,禁卫军还日益卷入宫廷政治。当时,年轻的素丹奥斯曼二世(Osman II)因为自己的改革立场而被禁卫军废黜并杀掉。从此以后,直到19世纪马哈茂德二世改革之前,共16位皇帝,竟然有8个是直接或间接被禁卫军废掉的。


禁卫军因为与苏菲教团的关系密切,因而学会了各种艺术、手艺和制造业技术,但这也使得禁卫军与城里手工业行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不清,到18世纪的时候,他们开始更多地介入手工业和贸易,这打破了另一个原本不得经商的规则。


越来越多的禁卫军离开了军营,结婚生子、置产置业、只保留军人身份,享受特殊的政策和待遇。遇到打仗,甚至会派人替自己出征。在地方上,还有人为了得到禁卫军的特权地位,通过行贿都非法手段进入了军团。这些都进一步削弱了其战斗力,加重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仗呢?


而驻扎在伊斯坦布尔之外的禁卫军,往往在后期就同化到了当地社会中,在叙利亚、伊拉克、北非都出现过此类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禁卫军的来源也就是兵源在变化,原来主要是从奴官制devşirme来的,慢慢过渡到了禁卫军的后代以及其他的穆斯林家庭也能参军了。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新的战争需要扩大兵源,16世纪后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我们说的军事形态变了,火器的普遍采用和战争的规模的扩大,需要不断地扩大军队规模,所以,奥斯曼人为了应对外来威胁,在1570年代后,扩大了禁卫军的规模。这时候的训练就缩短了时间,征兵的平均年龄也从1490年代的13.5岁,变为1603年的16.6岁。说明奥斯曼人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迅速参战。在这种情况下,自由的穆斯林也可以参军了。这样,奴官制【devşirme】 也就越来越不重要了。到17世纪中期,奴官制就相当于废除了。


二是老百姓想给自己的后代进入特权阶层的机会,享受这个阶层的人享受到的那种经济和社会地位。这一群体不仅有军饷还可以免税,这种演变在后来还导致“吃空饷”日益普遍。


17世纪的时候,由于奥斯曼常备军需要的规模越来越大,禁卫军团的原本的严格的招募制度,就放松了。结果,我们看到,奴官制为基础的禁卫军制度就逐渐地失去了它的军事特征,经历了一个所谓的文官化或平民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成了一个政治上的进身之阶。


那么,我们怎么解释这个制度的腐败呢?上面我们说到苏丹对禁卫军纪律的一些松动。这个问题其实说起来,还是制度本身的问题。毕竟,那个主奴关系的制度,过于依赖苏丹的强大,也就是需要有强大的主子的控制和监督。但不能指望奥斯曼帝国每一代苏丹都那么牛,到苏雷曼大帝的时候,它运气已经够好了,拥有连续十代伟大苏丹,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了。


在苏雷曼大帝之后,奥斯曼帝国进入到庸庸碌碌的弱苏丹的时代(原因主要是苏雷曼统治时间过长,他杀掉了最能干的儿子,扩张也基本达到了顶峰,长男继承制出现后,王子挂职锻炼的制度也逐渐废除了,后宫集团开始出现),主子都没有精力或能力来监督底下人了,这就为底下的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苏丹的奴仆的变化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开始拉帮结派、操控政治,腐败随之蔓延到整个政治体制。苏雷曼大帝的儿子,塞里姆二世,在继承王位后,不但给禁卫军支付了所谓“登基费”,而且,还给他们加了津贴,但还是发生了禁卫军要挟苏丹再给更多赏赐的情况。你看,这些都证明,禁卫军已经成为宫廷政治的工具,而且越来越不听苏丹的话了。


随着禁卫军的腐化与败绩的增多,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奥斯曼帝国自然就不得不考虑革新军务了。


好了,我们这一讲主要说了奥斯曼帝国常备军中的禁卫军这个问题。回顾一下来看:早期是苏丹需要常备军确保自己的统治和安全,但封建骑兵还是主力,后来是需要更多的人使用火器,禁卫军规模不断扩大,但禁卫军主要还是通过奴官制征召的;但战争形态在变化,火器普遍使用、长期战的出现,等等,使得奴官制搞出来的兵不够用的,因为它要从青少年抓起,越来越多地需要扩大兵源,所以,一方面是征召年龄变大,训练周期变短,另一方面,奴官制出身的禁卫军阶层扩大了,变成了既得利益政治集团,成为国家的巨大负担,所以,这个奴官制就逐渐废弃了,国家有时候甚至觉得封建制下的士兵比腐化的禁卫军要好,另外,国家也让更多的穆斯林参军,希望能够冲淡腐化的禁卫军带来的危害,以及适应战争的需要。原本是让帝国强大的禁卫军,现在走向了反面,成了反噬这个体制的力量,成了改革的阻力。这个就是一个大致的变化过程。


禁卫军的腐化,也正是欧洲逐渐兴起的时期,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开始经历越来越多的失败。之后,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改革和调整政策,而禁卫军越来越成为改革的阻力。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说的问题。下一讲,我们要讲一下奥斯曼土耳其人早期的改革。


喜马拉雅的朋友,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65088vdnh

    连续出现十几位能干的苏丹真是个奇迹,这也是奥斯曼帝国曾经长期强大的原因吧。

  • 13761319bqo

    谢谢。

  • 车迷梁

    土耳其有突厥化斯拉夫人

  • 潇洒哥杰克

    奥斯曼帝国和大清很像啊

  • 听友195378008

  • 贺洲仙人

    包税制罗马共和国也有。之后的历史走向和奥斯曼却不一样。

    13768643zts 回复 @贺洲仙人: 罗马帝国是外战内行,内战也内行

  • 车迷梁

  • Qiang_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