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吴钩 | 宋朝也有“经济特区”?(原声)

6.10 吴钩 | 宋朝也有“经济特区”?(原声)

00:00
12:28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共同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是吴钩,由我为你主讲宋朝的历史大变局。


在前面几讲中,我们介绍了宋朝女性的财产权与离婚权,宋朝人可以读到的新闻报纸,宋朝贫困人口可以享有的社会福利,都是关于宋朝社会制度的内容。接下来的几讲,我会重点说一说宋代的商品经济。我们都知道,宋朝有别于其他王朝的一个特点,就是政府非常重视经济建设,工商业很繁华,在财政收入结构中,工商税与官营企业的营利性收入首次超过了农业税,占70%以上。那么宋朝的商品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今天,许多地方都会成立“经济开发区”,由某个地方政府规划出一个专门的区域,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或者是成立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区的经济建设。但我们未必知道,宋朝也有它自己的“经济开发区”。当然,宋朝的“经济开发区”与我们现在的经济开发区是两码事,定义不同,我们只是借用了“开发区”的说法而已,这是我要先声明的。


宋朝的这类“经济开发区”,宋朝人自己称为“监”。太监的监。监有两个读音,读jiān的时候,是动词,比如监察、监督;读jiàn的时候,是名词,指古代的衙门,比如国子监,是古代的教育主管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再比如内十二监,是明代的内廷机构,内十二监的工作人员,就是太监。用“监”来命名行政区,则是宋代独有的现象,其他王朝是没有的。


宋朝政府会在一些特殊的地区成立“监”。那么什么地方可以成立“监”呢?通常来说是盛产矿盐、金属矿的地区。假如有这么一个地方,地下蕴藏着大量的铜矿,可以长时间地开采,那么宋朝政府通常就会在这里设立一个“监”,来管辖这片区域,相当于宋朝政府将这一片产铜区划为“经济开发区”。


这样的“监”,首先是一个行政区,因为在“监”这个区域里面,不仅地下有丰富的矿藏[cáng],而且地面上还有田地、有房屋、有村落、有城市,还生活着很多人口,这些人口都归“监”来管辖。所以,“监”设有行政长官以及其他的公职人员,组成一级政府,负责管理辖区内的民政、财政、司法等公共事务。


其次,“监”也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比如设在产铜区的监,需要成立一个“矿务公司”来开采地下的铜矿,然后,从开采出来的铜矿提炼出铜,再用铜来铸造铜钱。这个“监”的经济职能,概括地说,就是组织采矿—炼铜—铸币。等到地下的矿藏开采得差不多了,“监”的设置往往会被撤销,变成一个普通的行政区,或者是并入附近的行政区。


其实,这种建立在矿产基础上的行政区,在现代中国是比较常见的。比如黑龙江的大庆,就是从石油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的大同,是从煤矿开发发展起来的城市。宋朝也有一些城市,是从铜矿、盐矿的开采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就是宋朝的“监”。


宋王朝先后成立了四十多个以“监”命名的行政区。换句话说,就是先后成立了四十多个“经济开发区”。按行政级别来分的话,宋朝的“监”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州平级的“监”,大致来说,相当于现在市一级的经济开发区,下面通常辖有几个县;一类是与县平级的“监”,相当于现在县一级的开发区[①]


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大量隶属于县的“监”,它们实际上是县政府管辖的矿场,规模都比较小,不算是独立的行政区。


宋朝之前,并没有行政区性质的“监”,只有“国子监”、“司天监”等等,它们都是中央政府机构;宋朝之后,作为行政区的监也被废弃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与不同王朝对待矿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态度差异有关。比如说,在明朝,一个地方如果被发现储藏有大量的金属矿,比如金矿、银矿、铜矿等等,明朝政府会怎么办呢?往往会将这个地方的矿坑封掉,不准开采。因为明朝皇帝会认为,矿产开发会吸引大量的农民脱离了农业生产,加入到采矿队伍当中,荒废了农业生产。而且,一个地方聚集了大量采矿的游民,也会对当地的社会秩序也会造成破坏和威胁。这是明朝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但宋朝政府的态度与明朝截然不同。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在宋朝,如果一个地方被勘查到丰富的矿藏,政府往往会将这片区域设立一个“监”,来负责开发矿产。宋政府对矿产开发非常地积极,非常地热情,因为开采出来的金、银、铜、铁,全都是财富。不采白不采,采了不白采。


除了类似于经济开发区的“监”之外,宋朝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还设立了不少负责管理经济事物的部门,我们称为“经济部门”,宋朝人通常用“务”来命名这一类经济部门。务,就是任务的务。


宋朝政府设立的务[②],有商税务,负责征收商税;有酒务,负责销售商品酒与征收酒税;有交子务、会子务,是发行纸币的机构;有便钱务,就是提供金融汇兑服务的机构;有市舶务,是征收关税的机构,类似海关下属的机构;有造船务,就是官营的造船厂;有楼店务、店宅务,是公共租赁房的管理机构。还有其他的务,非常得多,我们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宋代的每一个州县衙门,都少不了要设立几个“务”,来管理当地的经济事务。


这些“务”都配有专职的经济官员。许多我们都听说过的宋朝名人,比如写“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写《爱莲说》的周敦颐,还有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以及苏东坡的几个好朋友,比如像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等,他们都当过征收盐税、商税、酒税的经济官。


宋朝政府每年对经济官都要考核,考核的内容是什么呢?主要是考核他们的经济绩效。比如对酒务的官员,会考核他们一年卖酒多少钱,卖出了多少酒,与去年相比是增长了百分之几,或者是亏损了百分之几,总之有一套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如果超额完成年度指标,酒务的官员与工作人员,就会获得物质奖励,比如将超额完成的那一部分收入,拿出1%来奖励给酒务官员,拿出0.5%奖励给一般工作人员。


许多朋友可能会说,宋朝的行政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冗政冗官。确实,他们说的有道理,因为宋代的政府人员配置确实要多于其他王朝,但这里既有冗官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清时期的县衙,正式的朝廷命官往往只有一个,就是知县。至于知县的副手与属官,比如说县丞、主薄等等,很多时候并不配齐,也不设立什么经济官员。因此,明清的衙门看起来是非常精简;而宋代的县衙则不一样,除了有知县以及知县的副手之外,除了有知县以及知县的副手之外,还要配几名经济官员,负责来征收当地的商税、酒税、经营官办的企业。我们与其说这是冗官的体现,倒不如说宋朝政府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比较强烈。


从将盛产金属矿、盐矿的地区划为“经济开发区”,到各个州县衙门都设立了经济部门、配置了经济官员,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宋朝的重商色彩:政府积极地开发矿产、经营企业、开拓市场,将征税的重点从农业税转移到工商税上来,这些都体现了宋朝政府的重商色彩。


那么为什么宋王朝会这么热衷于设立“经济开发区”,热衷于设立经济部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出于财政的压力。因为宋王朝的财政开支是非常庞大的,养兵需要钱,宋朝的兵是募兵,是募来的,是要给那些士兵发工资的;还有政府购买物资也需要钱;国家雇佣劳动力也需要钱;发展社会福利更需要钱。如果仅靠传统的农业税,是不足以维持的,政府必须将征税的重点转到非农业税上来。为此,宋政府需要积极地去开发矿业,大力发展工商业,发行纸币与其他的金融证券,鼓励海外贸易,成立官办企业。宋朝工商业蓬勃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正来源于此。


宋朝之后的明清时期,政府不再对建立“经济开发区”与成立经济部门持有多大的热情,为什么会这样呢?简单地说,因为明清时期政府职能退化,财政开支比较少,靠农业税就可以维持,财政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对开征工商税的动力不足。直到晚清,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陆续爆发出来,导致清政府的财政压力山大,才不得不开征厘金,厘金就是商税,兴办洋务,设立大量的经济部门,开设官办企业,发展工商业与金融业。而晚清时候的近代化,就是这样被迫拉开序幕的。这一点是跟宋代不一样的,宋代的近代化是主动开始的,晚清的近代化是被动的。


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要来谈一谈宋朝的海商是如何把生意做到非洲的。感谢您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


比起主要靠农业税的明清,宋朝的财政收入是非常高的,但为什么还会有“积贫积弱”的评价呢?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们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起来统一给大家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中统一推送哦~~



[①]《宋史·职官志七》载:“诸府置知府一人,州、军、监也如之”。监,属特别行政区划,于坑冶、铸钱、牧马、产盐等地区设置。有两种级别,一种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一种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

[②]见载《宋会要辑稿·食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和_vvv

    宋朝的发达经济。

  • n8k8mwyv0c5aogp0spcc

    一个字: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