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家庭氛围】怎样避免原生家庭的伤痛传给下一代

34【家庭氛围】怎样避免原生家庭的伤痛传给下一代

00:00
08:32

【提示】

本课程是中英双语授课,您可以点击“专辑--节目”选择中文或英文课程进行收听,英文课程由简·尼尔森本人讲述,对应中文内容是由中国的正面管教导师甄颖完成。谢谢您的订阅,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音频中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简·尼尔森博士,我会和你分享更多的正面管教工具,帮助孩子培养自律、责任心、合作及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工具也会给大家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带来快乐。今天我和你讨论的是,如何避免把我们童年受到的伤害传递给孩子。在系列课程的前半部分,我曾和你讨论过孩子们如何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包括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他们怎么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或者当他们觉得没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如何做出补偿行为。


我敢肯定,你会发现你自己也做出这些决定,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你怎么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些决定形成你的生活蓝图,引领你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童年时你的父母对你的养育方式也会影响你的育儿方式。比如,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养育方式不公平、太过严厉,你可能会用完全相反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导致自己对待孩子太过和善。我们已经讨论过为什么对孩子太过和善没有好处,孩子会因为你的和善感到被爱,但却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感受不到价值感。又或者,你父母的育儿方式很宽松溺爱,但没有严格地教你为别人着想。比如有些人在跟我谈论在婚姻家庭、朋友关系和工作中遇到的麻烦,其实是因为朋友、伴侣、同事不愿意给他们特别照顾。而当别人不给他们特别照顾时,他们就没有归属感。


错误目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的错误观念如何导致了他们的挑战行为,通过这节课,大家将学到一些成年人的错误观念。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称为之“私人逻辑”:意思是,我们的决策是基于我们出于个人经验及对这些经验的认识,而形成的属于自己的内在信念,我们认为这些信念可以帮助我们融入以家庭为开始单位的社会关系中。有些信念对我们生活有用,另外一些则会对我们的健康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


儿童的私人逻辑可以理解为四个错误目标。成年人的私人逻辑可以通过我们所谓的优先生活方式或“顶牌(top card)”显示。顶牌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扑克牌游戏,就是我们打出的第一张牌,象征着我们在感到不安全或脆弱时所做的决定。


当我们陷入“只有怎样怎样,才怎样怎样”这样限制性思维去追寻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孩子会出现基于四个错误目标的行为,而成人则会出现基于四张顶牌的行为,这四张顶牌分别是取悦,安逸,控制,和领先。接下来要介绍的是潜意识里的私人逻辑,或者说是我们认为“只有怎样怎样,才怎样怎样”,用这样的方式去应对我们觉得没有安全感的时刻。


顶牌是“领先”的人认为,我最不想做无意义的事情,只有做有意义的事情时,我才有归属感;当我没有完成重要的事情,别人不赞同我对重要事情的意义时,我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顶牌是“取悦”的人最不想被拒绝。他们认为,只有别人喜欢我,认可我,我才有归属感。当别人不喜欢我为他们做的事,也不想办法让我高兴时,我就会觉得自己很受伤,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顶牌是“控制”的人最不想被批评或被羞辱。他们认为,只有当我可以控制自己、控制局面、或者控制他人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当我被批评、或者被命令、或者当我知道该做什么并付出努力,而别人却表现出憎恨或反抗时,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顶牌是“安逸”的人,最要避免的是压力。他们认为,只有呆在安全、熟悉的范围内,不做任何有压力的事情时,我才有归属感;当别人不愿跟我一起安逸,或者强迫我按照他们的安排做事,我会觉得没有安全感,并为此做出反应行为。


这节课还有一部分是关于“顶牌”也叫优先生活方式的课件,里面是每个不同顶牌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学习这个课件,你会对每个不同顶牌的挑战和力量更了解。关注自己的挑战行为可能让别人有什么反应,因为你的孩子可能就会做出类似的反应。比如,“领先”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卑,“控制”的挑战行为会让孩子们叛逆。“安逸”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讨厌或无聊;而“取悦”的挑战行为可能会让孩子在努力取悦你却得不到回应后,感到生气。


请注意,对自己的“顶牌”有意识,并不是说,我们用这个顶牌给自己贴标签。它只是帮你意识到自己可能的固有信念,在生活中怎么帮助你,或者这些信念也可能是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挑战。意识是改变的第一步,但改变通常不容易。现在有时候我自己都还能意识到我因为“领先”和“取悦”而出现的挑战行为,当然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觉得自卑,所以我尽最大努力给予他们鼓励,在自己犯错时承认并改正,这些都很有帮助。


大家也会注意到,自己同时拥有不同顶牌的力量和挑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当我们陷入“只有怎样怎样,才怎样怎样”这样限制思维时更加明显。你永远做不到完美,你的孩子也永远做不到完美,但是你们都会很好,并继续从错误中学习。


下节课,我们将讨论孩子们应该知道成年人的哪些事情,不应该知道哪些事情。期待下次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3489171

    点击购买专辑—节目,无法选择中英文,默认是尼尔森

  • 听友188837034

    课件在哪里能看到呢?

  • joanne_2s

    课件在哪里看?

  • 晶晶亮5650

    课件在哪看?

  • 1390079lgax

    請問課件在哪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