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中庸】一分为三的南方之强、北方之强、君子之强

065.【中庸】一分为三的南方之强、北方之强、君子之强

00:00
14:05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进入第十章。第十章很有意思,先引出孔子的学生子路来问老师什么叫做“强大”。


强大不仅个人喜欢、家族喜欢、民族喜欢,国家也喜欢,古今皆然。我们知道,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他来问这个强大问题,有他鲜明的目的性。


孔子教导子路,“强”有体力的强和精神力量的强,有南方的强北方的强。真正的“强”不是前者蛮力、暴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绝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强。


这段的原话是这样的: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什么意思呢?子路问老师什么叫强大?孔子反问到:是南方之强大呢?还是北方强大呢?还是你所认为的强大呢?用宽容、温柔的态度去感化、教化,对无礼的行为不施行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大,君子就属于这一类。头枕武器、盔甲睡觉,死不反悔,这是北方的强大,威猛强悍的人属于这一类。因此,君子要随和但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大;独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强大;国家政治清明,哪怕个人路途艰难也不改变志向;国家政治黑暗,至死不变节操,这才是强大。


这里有几个生僻的字要稍微梳理一下,“君子居之”,就是君子是属于这一类型的人。“衽金革”,“衽”,就是睡觉的席子。“金”,就是刀枪、武器。“革”,就是盔和甲。意思是说,用武器和盔甲作卧席,躺在上边枕戈待旦。这一部分,进一步强调坚守中庸之道不容易。相反,走偏锋、秀肌肉、秀权力、谈强权、讲霸权,往往会让人们感觉到偏离中心、偏离中庸。


究竟什么是强大呢?子路问孔子关于“强”,“强大”、“刚强”的问题——“子路问强”。孔子教学有方,回答是很有分析性和引导性。一开始,子路只问了一个“强”,孔子回答为有三个“强”。你问的是南方的那种刚强呢,还是北方那种刚强或强大呢,还是你自己说的那种刚强或强大呢?把问题一分为三,就是对问题的分殊和更加精细精准地把握,说明孔子对“强”的问题有理解上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多向性。把一个关于强、强大、刚强的问题一分为三,还运用了地缘政治和文化地理学来说明刚强、强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的文化氛围中有不同的含义。


来看看“宽柔以教”。宽柔、柔顺的去教诲别人,而不是声色俱厉、拍案而起、凶神恶煞。“不报无道”不报复那些无道的恶人,这很宽容。“南方之强也”,之所以“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就在于南方的空气湿润、地理环境良好,人的体格适中,脾气秉性也趋于中和,在这个氛围中形成的南方人的人格和秉性。“君子居之”,孔子把这种南方的强看作是君子所应该保持、持守的强。


那么北方之强呢?我们知道北方之塞北,华北平原以北,与作为中原的南方不一样,寒风凛冽、飞沙走石、风雪满天。北方和南方在水土、气候、地理、环境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区别。北方人豪爽,“衽金革”,把军事器械当成席子一样躺着,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呢?这是北方之强,北方人身材高大,怀抱着刀枪躺在铠甲上入睡,是一群雄赳赳的武夫,雄强至极,死而不厌,所以“强者居之”。这里没有提君子,说的是强者,他过了超过君子所居之强。


君子行中庸之道,而北方之强“衽金革,死而不厌”要过分——比强还要过分。所以“强者居之”,就是把这种视死如归看作是北方的人生准则,但不是君子所居之强。


孔子认为,南方的强在于宽厚、仁义的方法去教化人,即便对残暴的人也不要加以疯狂的报复,这就是南方人的强。而北方的强就在于勇毅、果敢、坚强,哪怕在金戈铁马的战场,面对强敌也能够勇往直前。孔子也赞赏这种强,但认为还不是君子之强。


那么,什么是“君子之强”?其实孔子就列出了第四种,第一种是南方强,第二种是北方强,第三种是子路你认为的强,第四种是“我”(孔子)认为的强。是什么呢?“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


什么意思呢?“和而不流”就是和和气气、融融恰恰,但不流俗、不低俗,这才是真强大、真刚强。“立定中道”把握中直的度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在国家有道需要人才的时候,不改初衷、不改初心、不改过去贫穷那些志向,努力报效国家。也就是说,国家有道出来做事儿,并不因为做大事而忘本,而是坚守自己过去那种穷的知识分子,在陋巷的美好情操和远大理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而国家处于无道的状态、灰暗的状态,处在满地都是小人的状态,那么君子到死都绝不同流合污,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宁死不变节,这才是真刚强。


通过“子路问强”,孔子传达出自己对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的看法,谈到了南方的强、北方的强和君子的强。当然,孔子没有挑明子路自己认为的强是什么,他欣赏的是“君子的强”,其中关键就在于“和而不流”。


有些人往往在社会中一团和气,但是慢慢地就同流合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没有把别人染红,反而自己染黑了,所以要“和而不流”,保持自己的精神独立性、人格的健全性和自己的原则的刚性。所以不流俗、不同流合污。“中立而不倚”,保持自己的中正立场,不被任何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或者是一味或者是改变初衷。当国家欣欣向荣的时候,不应该为自己雄才大略的施行而忘掉当初的志向。很多人出来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于是眼睛、地位、官位、金钱蒙蔽了自己的心灵,老百姓的话叫作“糊涂油蒙了心”。当初的初心变味了,于是懒、馋、占、贪、变,最后成为人民公敌。所以国有道,不变初衷;国无道,坚持节操,至死不改。这就是君子之道,这就是君子之强,这就是中庸之伟大之强。


“和而不流”是态度,不是一团和气。“不流”是不留俗,要保持自己的理念。中立就是不偏激、不偏不倚,但并不是逞强,而是有刚性的原则。国家有道,不忘其本;国家无道,死不变节,这难道还不够难吗?它在长年累月的岁月磨损中不变色,日久见人心。


真正的强,孔子认为不在于体力,不在于秀肌肉,不在于瞬间提起一座巨大的岩石,而在于精神的充沛和精神力量的强大。精神力量的强大体现为“和而不流”,体现为柔中有刚,体现为绵绵时间长河中永远不改变自己的初衷,体现为坚持到底的中庸之道,体现为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动摇,固守自己的高远志向和美好的操守。


孔子推崇“君子之强”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君子之强”的核心就是坚守中和之道、中庸之道,即便周边环境、整个世界的变化也绝不半途而废!


各位朋友,下一讲,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鱼之乐_JanKin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 RAINYMASTER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 何振兴0

    老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