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中庸】中庸之道的最低纲领“费”和最高纲领“隐”

067.【中庸】中庸之道的最低纲领“费”和最高纲领“隐”

00:00
17:01

各位同仁,大家好!
前面几章通过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论述“中和”的概念,说明了弘扬中庸之道的难度、必要性及其重要性。孔子盛赞颜回对中庸之道的坚持,并以国家可均、爵禄可辞、白刃可蹈,来衬托中庸之道实施的相当难度。又通过“子路问强”的三种“强”,来说明真正的强者在于对中庸之道的坚持,并告诉我们,不做欺世盗名,半途而废的人,要做终身无悔中庸之道的君子! 


这样,我们就进入到了第十二章。十二章主要是用子思之言,以申明首章“道不可离”之意。也就是说,从本章开始到第二十章,都是在论述重点——“道不可须臾里离也”。


第十二章的中心论点,就是第一句话“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的每一章的命题都是对这一大命题展开的分论题和展开的讨论。可以说,“费”和“隐”二字贯穿全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这一章的前面部分,说的是君子中庸的道理,其效用广大无边,它本身却很微小,无处不有。平民百姓虽然愚昧,但是也可以实行中庸中的一些浅近道理。但要论及中庸非常高远深奥之处,恐怕圣人也不能完全理解、洞悉其中的精妙。“费”就是广大无涯,“隐”就是微小微妙。


君子之道既广大又微妙,换言之,君子的中庸之道既有“费”又有“隐”两个方面。我认为“费”就是最低纲领,而“隐”就是最高纲领。形而下者为“费”,形而上者为“隐”——形而上的哲学思辨超越性就是最高纲领。这两大纲领构成了君子行为的极限。行中庸之道者,就是君子。


做一个君子很不容易,因为孔子或者是儒家对“君子”有诸多规定和严格要求。我们来看看《论语》中所说的“君子”:


“君子群而不党”。“不党”不是说不参加党派,这个地方的“不党”指的是不偏私,出于公心,合群而不争斗,不拉帮结派。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因为别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也不因为某个人有了问题,就废除他曾经说过的正确的话。 


孔子还说:“君子不器”。一个器皿只有一个用途,君子具有开阔的眼光和广阔的学识,能够处理天下的大道、大事,不能仅仅局限于做某一方面的事情,更不能够用一个小的格局去要求他。


《论语》还说:“君子不忧不惧”。为什么?因为君子心中没有鬼,没有一些不好的念头,坦坦荡荡,无所畏惧,所以无忧无惧。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以话说得很满很多而行动却很少为耻,以言谈的高人和行动的矮子为耻辱。


“君子固穷”。君子虽然遭遇到穷困,但是能够坚持自己操守。更重要的是,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求差异性的和谐相处,而不寻求臭味相投的同流合污,始终保持个体精神的独立性和差异性。 


我们知道,“和”就是差异。音乐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音形成差异,所以形成的乐曲才会优美曲折,才会节奏鲜明,才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相反,什么叫做“同”?同一声音长达几分钟。比如说在哀悼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鸣笛——拉响了轮船上的汽笛三分钟,可以说触目惊心。所以君子的和谐产生与差异性之“和”,而小人却寻找相“同”——同一个声音延续就比较震撼人心,甚至可以说是难以忍受。


“君子谋道不谋食”。什么意思呢?君子坚守的大道,不会为了自己的衣食而过分操心。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地要求别人。换句话说,要求别人做到的,君子自己先要做到。自己都没达到,而要求别人达到,这不是君子之所为。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上达于天,上达于仁义。而小人下达于财,下达与利,下达于勾心斗角,下达于蜗角功名。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心中无鬼,做大事情,可以说是光明磊落。小人常戚戚,总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得失而提心吊胆,日夜操心。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与小人的精神之高低一目了然。所以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从来不为贫穷而担忧,而是为了大道不行而思虑。……


由此可知,在孔子的思想谱系中,要成为“君子”有诸多的要求,并非容易达到。君子在行动、言辞、名利关系、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都要高、大、远,才叫做广大。但如果一个人一个真理,高得神龙见首不见尾,庶民百姓都听不懂,而无法接受,那么这种广大就会失去意义。所以,哲学上一个人如果是个空想的理想主义者、空想的哲学家,无论他的思想有多深刻,人们都会一笑置之,转身就走。所以仅仅谈“大”还不够,还要强调“隐”“微”,具体之“费而隐”,相反相成。


接下来,曾参继续说道:“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夫妇就是指匹夫、平民百姓,而不是指一对夫妻。“及其至也”的“至”,就是最精妙的地方,也有所不能,也就是达不到。


这段话说明,平民百姓虽然不是高迈的贤人圣人,但一般也可以实行中庸的一些浅近的道理。但要行中庸之道的深奥高远的道理,恐怕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换言之,不太智慧的普通百姓,并非完全隔离于道之外,他们仍然可以理解中正、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并不是玄乎其玄,高深莫测,离人民很远。要达到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那些了不起的尧舜圣人,一些哲学家也不能完全把握。“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那些不太贤良的百姓是可以感受到去行中庸之道的道理。


孔子坚持了中庸之道的原则性,就是在最低层次上,人人皆可为之。而在最高境界上,圣人也不能完全达到和把握。他再次说明了中庸之道的难度,同时也有它的可行性和实践性。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天地高迈阔大,大到人所不能及,但是人类还是觉得天地不是完满的,还是有遗憾的。圣人君子说它大,大到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把天和地连接起来。这里比喻的是中庸之道,君子说中庸之道大,也就是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天下没有能够突破这一规律的,没有什么不在中庸之道之类的。


但是,要说它小,它的微,天下没有人可以分割它。中庸之道虽然小,但是天下没有一个人可以去忽略它。“故君子语大”,“语大”是说它的大处,或者往大了说,“天下莫能载焉”,即使天下也不能载得起它;“语小”,就是说到它小处,或者是往小了说,“天下莫能破焉”,“破”指的是剖析分析,天下也没有人能够剖析分析它。


接下来引用《诗经》,借以比喻君子之道就像鸢飞鱼跃一样,从上到下都显明昭著。这里举的“鸢飞鱼跃”是从物的世界来论述道德广大,而前面举的“夫妇圣人”,是从人的角度来论述道德广大。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可以说,大鸟飞到九天之上,鱼翔深水之渊——鸢和鱼在天和地之间那高远而深不可测的空间中遨游。他们对上上下下的空间都明察秋毫。


君子之道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换言之,君子之道的起源和基础,是广大的生活的领域。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却昭明着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和道德。从这一点上看,孔子的中庸之道确实是君子应该坚守的至高至大之道。


本章最后做总结:重申君子之道精微而又无处不在。它开始于夫妇,因为夫妇是普通的百姓匹夫匹妇,而最终明察于天地,一直延伸到天地万物万事之中。
《中庸》十二章提出了“君子之道费而隐”的重要论点,定下了“广大”“隐微”的尺度,表明宇宙之大都不能出于中庸之外。在中庸之道上,孔子列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对一个人来说,最低纲领是他成为一个君子的起码的入门渠道。设想一下,如果这种中庸之道对于君子来说都高不可攀,而能胜任者全世界又没有多少,很多人就会说我们成不了君子,我们也不想成为君子,我们成不了圣人,我们也不想成为圣人。这个天下就成为了侏儒小人的天下!所以孔子列出最低纲领,就是那些匹夫——普普通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领略到中庸之道,但并不会因此而小看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就其实是大道,它小到无极,大到无边无涯,永远贯穿于我们人类宇宙的生存过程当中。这一最高纲领,需要我们穷尽一生去领略它的辉煌!
各位朋友,下一讲,我们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头邵翁

    端把中庸诵一篇,眼前神物顿森然。 尘埃扫尽无他虑,尽管高楼自在眠

  • 邓增强

    不因中庸之大,而止于脚下。无悔而求之。

  • 赵潞苇

    从前年第一遍学习,到现在是第三遍了。发现自己才入了一点门。跟着老师的讲解学《中庸》,大道以它迷人的、圣者的光芒,令我受益无穷,引领我为之终生坚持。莫扎特曾讲过,没有人在作曲方面下过我这么大的功夫。我想自己也应以这样的精神深读《中庸》这本书。谢谢老师!!!

  • RAINYMASTER

    中庸之道就其实是大道,它小到无极,大到无边无涯,永远贯穿于我们人类宇宙的生存过程当中。

  • 光明磊落问心无愧

    传统文化之美!

  • chxlyq

    第二遍学习了,收获良多

  • 何振兴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