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集05/南怀瑾详解楞严经(卷六)

第53集05/南怀瑾详解楞严经(卷六)

00:00
17:44
向哪里切断呢?断一切无明。一念无明断了,不起无明,下面都没有了。一念无明来就来了,这个动力,等于世界上物理的动力,这个动力机器一发动了,你就不能停了,就在转了,等于世界上这个电灯开关一样,走电了就不得了了,燃烧啊,可是你找到那个机关开关的话,一个指头就把它停掉了。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也是这样,找到了一念无明,根本一念无明一切断,就叫缘觉成道,得大阿罗汉,成罗汉道,缘觉。

可我们搞了半天就是这一念无明切不断哪,心中老是闭起眼睛打坐是一团无明,黑洞洞的看不见,睡在床上心思乱想,那个念头哎呀不要想了,已经学了《楞严经》,我也晓得是妄想,你停了吧,它不停啊,无明跟你俩个非常多情啊,这就是叫做有情叫做众生,所以众生也翻译成有情。菩提萨埵,得道的菩萨也是有情啊,所谓菩提,他悟道了,他有萨埵,萨埵就是梵文有情,他要来度众生,这是大多情。所以世界上谁是大众的情人啊?菩萨与诸佛都是大众的情人。他是菩提萨埵,他虽然悟了道,自己得了解脱,他一念能悲心慈心不能舍离众生,所以有一众生未成佛啊,自己永远不成佛,这就是大痴,贪嗔痴,佛是大痴啊;大贪,明知道一切众生度不完的,他要度尽一切众生才肯成佛,大贪心;大嗔心,拔开慧剑斩断情丝,那要多大的脾气啊!所以大嗔。大痴,要度一切众生,多情,要把那个小的转过来是大情。所以贪嗔痴并没有那么可怕,但是贪嗔痴哪里来呢?一念无明来。诸佛菩萨那个叫做无明吗?不叫做无明,那叫乘愿再来,非常好听,那个愿也是这一个作用,也叫做愿,也叫做普贤行愿。行愿就是这个作用来的,这就是菩提萨埵。

所以了解了这个佛学的道理,你说怎么样修行啊?你说那我念佛好啊?修密宗好啊?参禅好啊?事实上都不好,反正你学密也好,念咒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也好,这一念还是无明。谁会打坐啊?谁在念咒啊?南无阿弥陀佛谁在念啊?我在念啊,谁是我啊?我在哪里啊?在我没有以前你在哪里啊?莫知羊{闽南语,意为不知道},莫知羊这叫做无明,这一念无明没有切断以前,统统不是道。说你有功夫有道,必须要悟了这个从哪里来?断十二缘。所以若诸有学,有学是正在学的人,能够断了十二因缘,切断了,断惑证真小乘之道,断除了惑,见思惑,没有烦恼,证到了那个如如不动空,断十二因缘。

“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断了以后,缘断胜性这四个字怎么讲呢?一切因缘切断了一念不生了。所以我们有些古代的小说,自己的父母或者忽然入山去得道了,最后儿女跪在前面,笑一笑,孩子回去吧,叫你孩子已经很客气了,这是前生的事,这一切情都要切断,有一点情的吊住,都不能得其圣果,所以离情绝欲,要多大的决心!所以我们文学上形容啊,拔开慧剑,割断情丝。情就是最大的无明,这个情欲是最大的无明,要切断。

“缘断胜性”,对于自己本来清净光明的自性胜利了,情欲啊把它战败了,自性清净光明胜利了,一切因缘切断了,到了这个境界的人,那很舒服啊,一天到晚就想入定去了。所以你看大祖师们大罗汉们,你打天下,地球战争毁掉都不管,自己好清净啊,这一切众生凡夫活该。所以独坐大雄峰,气吞诸方啊,你看禅宗的祖师,象慧志法师在湖南衡山南岳不下山顶,独坐大雄峰,气吞诸方。中国的文学形容他,气吞诸方,就是这样,有人几十年都不下山,就是这样。

自己的“胜妙现圆”自性清净光明这个才是道,这个得成功的是妙不可思议。当然神通一切事情都前知,本来也不喜欢来救人,救你干什么呢?哎哟不对哟,你要救他一下,他病得快要死,把他救好了以后呢?以后还是要死,何必多此一救呢!你说众生造业,造业了你劝他不听,劝他不听该死,对呀,迟死早死总归死,既然是总归是死,还不如早死还早解脱,那么他就懒得动了,就没有菩萨心肠,胜妙现圆,自己在那个最殊胜最特殊的最玄妙圆满清净这个境界里。所谓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一念一定算不定一万年不出定,我们看起一万年很长,在入定的境界,胜妙现圆,不过刹那之间,一出定好象眼睛闭起来休息一下,一出定一看已经一万年了,就是这样,胜妙现圆。

但是中国古代你们研究禅宗就要注意了,可是大乘菩萨的人,不要吹牛了,没有缘觉独觉的境界功夫都没有到,你说我是入世做菩萨道,你不要吹了。真菩萨入世的菩萨他一定有这个出世的功夫,他要定就定就走了。你看,所以那个禅宗祖师象夹山的教法,得了道叫你香炉古庙冷秋秋的去,到香炉古庙里头找个地方,山里头啊香炉古庙,找一个破锅里煮煮饭。一念万年一念之间就过了万年,一条白练去就是一片清清净净的去。这个样子,一念万年一条白练去,就是这样,这就是形容词,这就是缘觉境界、罗汉境界。

古人隐山禅师的那一首诗,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辩我,浮世穿凿不相关。我们古来很多中国的大禅师大祖师们在山里头,就是悟了道在山中住着了,那么后来给人发现了,他就提了一首诗在茅棚又走了,又找不到他,第二次去找不到了,他写了一首诗:三间茅屋蓬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辩我,浮世穿凿不相关。所谓叫他出来讲经弘法传道,他才不干呢,他看到人都厌烦的。这样的这些人小乘境界,所以缘觉“莫作是非来辩我,浮世穿凿不相关”,这些都是缘觉乘的境界。我们禅宗祖师这些境界很多啊。那么观音菩萨说象这一类的人,修持到这里,住在这种境界上,到家没有?还不算到家,不过了不起哟,大阿罗汉有道都是祖师的境界。那么大乘道叫他们担板汉,只看空的一面有的一面不管了,只晓得出世,跳出红尘,不敢入世,不圆满。

那么观音菩萨说:“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这个时候观音菩萨他现身缘觉身,你那个苦行算什么!他来一个人啊来一个头陀比你还更苦,跟你俩讨论谈论,告诉你这个境界还不是,还要放弃掉,放弃掉,所以现缘觉身而为说法。

这个如果你们研究禅宗,看那个夹山接洛甫的公案就知道了,等于说夹山禅师啊是观音菩萨了,现缘觉身而为说法,这个公案现在不是讲禅,就懒得说了,说了你们大家听了,我说这个公案还是说啊?所谓公案,就是我们中国禅宗里头学佛法的那些人修行修持的经过。我们中国禅宗所谓当唐末分为五个大宗派,最大的宗派临济宗,临济禅师,临济那是北方,所谓师父是南方人,可是他的道场在北方他的法缘。他有个弟子叫洛浦,这出家的代号,法名,洛浦禅师。这一段我们简单一点,洛浦当然青年才俊,出家人啊,临济的威风大得很,这位大祖师前面。所以有名的禅宗的做法,他的教法,德山棒,临济就喝,喝就是骂人,随时骂人,“呵”这个一句话一个字就把你吓瘪了,就吼下去。等于我们骂小孩一样,不要吵,他就下去了,就是这样,临济喝。德山棒,云门饼,赵洲茶,这是中国禅宗这些祖师的教育法的不同,不同点,有他的代表作。那么结果洛浦禅师年轻的时候自己在临济门下,临济是大师,当代的,那个时候是真正的大师,不象我们现在称大师啊,乱称的了,那个时候大师是真大,不容易,要头大。洛浦认为自己悟道了,临济不许可他,说还早。那么洛浦就告假了,所谓告假就是请长假走了,离开师父。临济就讲了,升堂等于说上堂上课的时候当着大众宣布,说我门下有一赤稍鲤鱼,赤稍就是尾巴红的鲤鱼,那么在黄河一带红尾巴的鲤鱼相传一跳龙门啊,就会化龙而去了,这是形容这个弟子是了不起啊。我门下有尾赤稍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而去,现在不听老师,摇头摆尾,自己认为了不起,形容得很好,摇头摆尾向南方而去,不知死在谁家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86144389

    (续)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主播师法布施。感恩、感恩!

  • 听友294661879

    感恩佛,感恩南师,感恩夏韵菩提主播,顶礼观世音菩萨。

  • 丑丑狗666

    🙏🙏🙏🌹🌹🌹

  • 慧宝8

    感恩南师和夏韵菩提

  • 君_pmf

    感恩

  • 责常

    🙏🙏🙏🌹🌹🌹

  • 不要随意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