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杂剧的扩大记忆

关于元杂剧的扩大记忆

00:00
19:09

课程金句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元杂剧。元杂剧有很多极其优秀的作品了,我前面讲了,《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窦娥冤》后面又带了《望江亭》和《救风尘》,这大家有印象了。


现在我讲扩大记忆,其实要选的内容应该是比较多的。我想讲这么几个戏,一个是《琵琶记》,这个已经不能叫元杂剧了,它虽然是元代,它是南戏,由南戏转过来的一种传奇的前身。第二个是《汉宫秋》,是马致远的。第三个是《灰阑记》,李潜夫的。第四个是《蝴蝶梦》。这几部,希望大家在扩大记忆范围里边了解一下。


《琵琶记》 

我先讲讲第一个,元代,一个我们浙江宁波人叫高则诚,也叫高明,他写的《琵琶记》,在中国戏剧史上影响很大。我觉得好像戏剧界也多次开会讨论这个戏的各种内容,讨论来讨论去的,牵涉到很多很多的思想冲突。其实不仅仅是现代了,在古代,已经有很多人做这样讨论了,包括明代,包括清代。


《琵琶记》写什么呢?就写一个叫蔡伯喈的人,喈,口字边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皆,他的妻子是赵五娘,蔡伯喈去考状元了。考了状元以后,所有的状元都要在京城婚配,好多人也是把他们当作选择的女婿,蔡伯喈,态度很好,说我虽然中了状元,我家乡还有妻子,他们说那没问题,家乡的妻子还可以承认,结果他就在这种条件下跟牛丞相的女儿牛小姐结婚了。


但是没想到,这个时候家里发生了大灾荒,蔡伯喈的爸爸妈妈完全没法过日子了,全部靠赵五娘来养着,最后他们两个都饿死了,结果赵五娘靠卖掉自己长长的头发,换来的丧葬费,葬了自己的公公婆婆,然后带着公公婆婆的画像,又带了个乐器,一路行乞,到京城,去见蔡伯喈,见自己的丈夫。当然由于牛小姐人不错,后来这个结局,总的说来是圆满的。就这样一个戏,叫《琵琶记》,她弹了琵琶,一路上过去。


这个戏是元代的,明代的那个皇帝朱元璋一看这个戏,他觉得好的不得了,这是对全国进行思想教育的典范,他就认为比四书五经还重要,全国推广《琵琶记》,这个戏影响就更大了。里边什么都有了,忠也有了,孝也有了,一切都平衡,特别是孝,一个儿媳妇,把公公婆婆的画像背在背上,弹着琵琶,一路行乞的那个过程,让全国都很感动。 


但是这个事情产生了一个大的问题,思想家李卓吾就提出一个反问,说,你尽管在京城和牛小姐结婚,你已经说清楚了,家乡有老婆,这个大家可以原谅你,但是你还是有一点不可原谅。你已经做了那么大的官了,你为什么不派一个信史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母亲,告诉自己的妻子呢,这是第一。第二,你在京城,你不可能不知道灾荒的消息,哪儿有大灾,你不可能不知道,既然有大灾的话,你为什么不派一个人去帮助一下。


后来清朝的戏剧家李渔,更补充,你即使不派大使者,你派个家里的仆人也好,去看一看父母亲,去看看妻子,带一点食品,或者带一点钱过去,解决一下困难,你这些都没做,说我已经给上面讲过了,我家里有妻子,这个好像你的责任就可以推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无论是李卓吾,无论是李渔,觉得蔡伯喈这个人还是不行。 


我们怎么来看呢?我们对这个戏正面评价,譬如我对这个戏还是有正面评价,不认为它是个最好的剧本,那个团圆的有点勉强,而且李卓吾和李渔所做的批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这个戏的好处在哪里呢?好处就是他没有把科举制度当中妻离子散的悲剧,投给一个负心汉的身上。我们过去好多戏,经常写到负心汉,他考中了状元,考中了一个等级以后,就不承认自己家里有妻子,不承认自己乡下还有父母,结果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以前的履历,这种人我们把他说成是负心汉。这种人应该问斩,包公也斩过,所以这个过去是这样写的。


但是到了高则诚这儿,把这个事情引向了深刻,责任真的不在于一两个负心汉,悲剧造成是体制性的造成,考生本身责任不大,他把考生的责任消解了。消解的有点过分,所以李卓吾、李渔有点意见,但是如果按照李卓吾、李渔的想法来写,也可以找几个其他理由,把他的责任消除,只要增加一点什么事情,譬如边界有点问题,他必须去打仗等等都可以,但是高则诚的好处是,把这个责任消解掉了。消解掉不是原谅他,是让大家看到整个体制所造成的大悲剧,因为高则诚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他尝过那个甜酸苦辣。这是我们扩大记忆的第一部。


《汉宫秋》 

扩大记忆的第二部是马致远写的一部杂剧,叫做《汉宫秋》。马致远在杂剧作家当中地位也放得很前面,他也很重要。大家都知道,马致远写的一首曲子,好多人都能够背了,是散曲当中的一个小令,叫《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在做这个讲课节目的时候,我也曾经当时对喜马拉雅的传播团队讲过,我一定要把中国文化说成是一个波涛滚滚的长河,而不能说成是枯藤老树昏鸦,因为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化领域过于复古,把中国文化,等于变成了枯藤、老树、昏鸦。尽管也很美,枯藤老树昏鸦也很美了,但是毕竟这是夕阳西下的事情,让人断肠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重新激起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力。这个我随口一讲,我借用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小令这里边的话。


现在要讲的马致远,我们不讲他所写的散曲了,我们讲他写的是元杂剧,他有一个《汉宫秋》。《汉宫秋》这个我只能讲两点,一个就是他讲的是王昭君,讲王昭君他非常大的感叹是,汉元帝最后才看到王昭君如此美丽,但是已经不能属于自己了,只能是远嫁和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面,汉元帝就有满肚子的难过了,就是说这么大的王朝,怎么只能靠个女子,用自己不平等的婚姻去解决边患,而自己真正的内部是一将难求。这个很能够表现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宋朝的灭亡的共同的感慨,马致远通过王昭君的故事,通过汉元帝的感叹讲出来了。


而且请大家注意,他非常强调《汉宫秋》的“汉”字,把“汉”字放在前面,就像纪君祥非常重视《赵氏孤儿》的“赵”字,因为赵是宋代的姓,“汉”他强调的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因为当时汉人的地位很低,他就强调汉,大汉,所以这是马致远的一个作品。


《灰阑记》 

现在我需要讲一讲李潜夫的《灰阑记》,用灰画出来的阑,阑就是圈圈啦。李潜夫倒是稍稍知道他是个山西人,其他资料也不多。


大家都知道,有两个母亲抢一个孩子,如何证明真是谁的孩子呢?我们的判官就让她们两个放在一个灰画出来的圈子里边,让两个母亲来拉,结果毫无疑问,赢的那个母亲,拉的很重的母亲,不是亲生的,因为她只想拥有,并不疼爱。聪明的官员看出来了,说这不行,一定是不敢拉的人是亲生母亲。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灰阑记》。


这个,据说和我们当时传教士传进来的《圣经》里边的故事有点关系,但是比《圣经》里面的故事更合理化了,因为《圣经》的故事当时要很残酷的,要刀劈啊什么的,这样一般在戏剧舞台上就很难的体现了。 


但是后来这个戏,由二十世纪的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改成了一个叫《高加索灰阑记》,这个戏在中国也曾经很成功的演出过。我上次在最早讲到中国文化史的时候,在第一部分我还专门讲过这个事情。布莱希特他按照他的理念把这个《灰阑记》的内容掉了个个,怎么掉了个个呢?亲生母亲和要抢这个孩子的非亲生母亲,在拉的时候,和中国的《灰阑记》正好相反,不敢拉的不是亲生母亲,拼命拉的,不顾一切的要拉过去的,恰恰是亲生母亲。这个倒过来了,因为亲生母亲应该更有感情;不是亲生母亲的感情比较弱。有感情的不敢拉,这是我们中国定下的常规,布莱希特把它扭转一下。


布莱希特要表达什么思维呢?你怎么可以建立这个逻辑,亲生母亲一定最有感情?这是你怎么建立的?亲生的拥有者就一定最有感情吗?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不是拥有者,可能更有感情。美丽的山,一定是山的主人更爱这个山吗?不,可能是非常懂得欣赏的诗人,才更爱这座山。


布莱希特告诉大家,一个他的比较靠近社会主义的理念了,布莱希特认为,土地,不见得地主更热爱,没有掌握土地权利的农民,可能更热爱土地,这是布莱希特的思维,所以他用《高加索灰阑记》来表达这么一个基本思维。这个思维表达的我觉得蛮有趣的,就是布莱希特的戏有个好处,他总是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把一件大家都明确的事情翻转过来,但在翻转的时候,他往往有个缺点,就是过于的理念化,这个戏也有这个毛病,过于的理念化了,但是翻转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我到德国旅游的时候,还专门给布莱希特的坟墓献了一束花,他的坟墓在黑格尔的坟墓的附近。


《蝴蝶梦》 

和这个拉孩子有关,我就讲到另外一个元杂剧,也是属于扩大记忆范围的,叫《蝴蝶梦》。《蝴蝶梦》,记录好像也是关汉卿的作品,但在关汉卿作品里边它不是非常重要,所以我放到扩大记忆的范围里边。


它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也是反过来了,不小心发生了一个案件,不完全不小心了,他们就是打死了一个歹徒。要寻找杀人犯了,母亲就说是三个儿子,应该交出谁,让谁去充当这个杀人犯,服死刑,那个时候法律不健全的时候,往往是这样的。母亲说,大儿子好在哪里?人很好,忠厚,不应该让他去牺牲;二儿子非常能干,也不应该让他去牺牲;那就让三儿子去受刑吧,让三儿子死吧。


判官是包公,我们都知道的包公,包公一想,这个毫无疑问,三儿子不是他亲生的,大儿子、二儿子肯定是她亲生的,所以她要留下大儿子、二儿子。但谁也没想到,包公也惊奇地发现,真正亲生的,就是三儿子。所以这是一个道德品质很高的母亲,这个道德品质把包公都感动了,所以就说明了他们《蝴蝶梦》这个和前面讲的亲生和不亲生的那个《灰阑记》连在一起的,所以我就一起讲了。


扩大记忆的范围,大家有没有记得,我所说的元杂剧的基础记忆和扩大记忆。基础记忆就是关汉卿、王实甫、纪君祥的那几个戏。扩大记忆,我写的是马致远、李潜夫,也和关汉卿有关的一个戏。但是又加了一个不是杂剧的高则诚的《琵琶记》,大家有可能对元代的杂剧,如果有这么一个记忆的名单以后,大家有个基本印象了。


这样我就把元代大体上讲完了,元代,当然我也写过一些文章,说明元代还有一些非常精彩的事情,譬如像《富春山居图》,譬如像好多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譬如像青花瓷等等,这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最最关键的,还是元杂剧。请大家注意,我前面讲的元杂剧这些作品,我们为什么必须知道,大家想想看,我们真的没有多少作品,在那么早的时候,就被伏尔泰拿过去改写,被歌德拿过去改写,被布莱希特拿过去改写,不要小看了。


我们可能受到过去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戏剧不是非常关注,但请大家注意,戏剧恰恰是集中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变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综合艺术,它的传播力大,而且不仅是国内的传播力,它还有国际传播力。这个国内的传播力为什么重要?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不一样,一个是那么多观众集中在一个空间里边的现场的评判,都要掏自己的钱买票进去的。这种审美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这种自觉审美没有带有某一种强迫性,这和我们要读书的时候必须读哪一篇文章的情况不一样,硬叫你背什么不太一样,它是一个自觉买票去集中观看的行为,这是一。 


另外,由于集体观看,所以它的情绪一定是代表当时社会上的集体民众的心理,如果不能代表集体民族的心理,你不可能组织这样的演出场所。所以它比其他的诗文更能够准确地反映时代和民众的此时此刻的身心。


第三,由于它是集中观看,这样的话,就有集体反馈,什么叫集体反馈?你唱的好,下面就叫好,就安静。你唱的不好,下面就喝倒彩,吹口哨,下面或者零零落落,观众就走了。所以戏剧和其他的作品不太一样,和小说也不太一样,它承受着非常严峻的反馈的考验。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种艺术样式,不仅仅是因为它集中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和其他好多艺术,又集中了文学艺术,不仅是这样,而且还有个重要的就是现场演出,现场演出反映了自愿观赏,反映了集体心理,又反映了现场反馈。这些东西,使戏剧这件事情在文脉当中,它处于至高的地位。


好,今天讲到这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动动月亮

    听完“元杂剧的扩大记忆”,明白一点:戏剧和其它的作品不太一样,它承受着非常严峻的反馈考验。如果不是对秋雨老师有着无比的信赖与喜爱,可能不会坚持着听下去,更不可能有一个个收获。这也说明,“收获”往往是在不喜欢、不舒服的区域,只能用“坚持”换取。秋雨老师不讲,我没有思考过有关戏剧的问题,戏剧竟然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的集合体!反映了集体心理,反映了现场反馈,真的是份量很重。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元代的杂剧,犹如现场一个个待考的考生,这位考生同时交出的是声情并茂的考卷,监考老师是民众,这可是史上最公平、最公正的监考老师,的确不能小看它——元杂剧。

    鼻涕拉虾的泥腿子 回复 @动动月亮:

  • 华Liu

    戏剧艺术是诸多艺术的集合。仅两个小时的演出要讲清故事,亮化情节,戏说人生,挖掘人性,感动观众,唱念做打演出特色。它一方面展现文化,另一方面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你看,一些经典剧目总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剧式,不断创作、不断改编、不断演出。

  • 一瓢温水

    余老师的浙江口音我深有体会,不必纠结于发音,重点是不影响我们对文化的理解!

  • 就是可伊

    先生,为什么我听您分析《琵琶记》,脑子里立刻会闪现《红楼梦》中史老太太对中国才子佳人小说的评判呢?为什么我会觉得《琵琶记》俗呢?听您这么一分析,愈发不喜欢那个蔡什么喈了。对,就是人不行。谢先生谢李漁谢李卓吾。

    透明的黄玉 回复 @就是可伊: 同感,觉得琵琶记的男主,实在是圆不回来。但也有可能在当时情况下,所谓的牛小姐接受,就是要把父母前妻都扔在老家。

  • 月影西窗云阁主

    非常赞同老师的分析:拥有者不见得是最有感情的。懂得欣赏的人可能会更热爱。

  • victorycsj

    高明,字则诚,曾久居宁波,却是温州人。

  • 甘心207

    電視的橋段有歷史淵源

  • Jacqueline_8j

    一路行窃?一路行乞。

  • 1823118ykzm

    太好啦!

  • 媚眼俊弥

    大家,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