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2:杨海峥 | 多大胆量才敢“私修国史”

汉书2:杨海峥 | 多大胆量才敢“私修国史”

00:00
16:5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北京大学的杨海峥。上一讲我为你讲了班固的家世和家学,这一讲我们来讲班固的生平和《汉书》成书的始末。


班固字孟坚,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自幼聪明好学,九岁就能写文章,诵诗赋。班彪的学生王充见到十三岁的班固,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班固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据《后汉书·班固传》记载,班固学识渊博,深通九流百家之言,且性格宽和谦虚,平易近人,从不夸耀自己的才能。


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班固二十三岁,父亲班彪去世,班固从洛阳回家为父亲守丧,期间开始整理班彪所著《后传》,看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体例也有待改进,加之还有尚未完成的部分需要续写,便立志继承父亲未竟之业。明帝永平元年即公元58年,班固开始了修撰《汉书》的工作,时年二十七岁。


明帝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正当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之时,有人告发他“私修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汉明帝以刑罚严厉著名,此前扶风郡一个名叫苏朗的人被告发伪造图谶,逮捕入狱后不久就被处死。班固此时也正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班固的弟弟班超为了营救哥哥,赶赴京城洛阳,向明帝上书申冤。班超向明帝讲述了班彪、班固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他们要总结西汉一朝的历史经验,宣扬“汉德”的著史本意。扶风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汉明帝读了书稿,赞叹班固的史学才华,认为他所写的书稿确实是一部奇作,立即下令释放班固。明帝赞赏班固的志向,器重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这场飞来横祸就这样得以平息,而班固亦因祸得福,得以阅览皇家藏书,极大丰富了《汉书》的史料来源。


兰台是汉代皇家藏书的地方,兰台令史的职责是掌管图籍,校定图书。这场飞来横祸就这样得以平息,而班固亦因祸得福,得以阅览皇家藏书,极大丰富了《汉书》的史料来源。


在任兰台令史期间,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异等共同写成《世祖本纪》,颂扬光武帝发迹建国。又撰载记、列传二十八篇,记载东汉开国功臣及造反群雄的事迹。上奏给明帝,这些篇章成为《东观汉纪》的基础。明帝看后很满意,出于对班固独力修撰汉史的嘉许,也希望通过班固的《汉书》进一步宣扬“汉德”,特别下诏让班固继续完成他的著史事业。


从私撰《汉书》到受诏修史是一个重大转折,对于《汉书》的完成也是一个极有力的推动。从此,班固不仅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有了皇家图书可资利用,而且明帝的诏书也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确认。班固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史的事业之中,“以著述为业”,《汉书》的编纂速度也大大加快。


明帝永平十八年即公元75年,汉明帝驾崩,其子刘炟即位,史称汉章帝。汉章帝对经学文章同样怀有很大兴趣,因此班固更加受到器重,常常被召进皇宫,与皇帝一起读书。章帝每次外出巡守,总让班固随行,献上诗词歌赋助兴。朝廷有大事,也让班固列席,参与公卿大臣的讨论。班固虽然以知识渊博得到章帝重视,但念及自己父子两代才华横溢,却不能名显于世,年届四十,仍不得升迁,撰成《答宾戏》一文,以问答的形式,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和感慨,又从正面鼓励自己坚定志向,奋斗不息。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说理深刻,章帝读后更加赞赏班固的才华,提拔他为玄武司马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在社会上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西汉宣帝曾召集群臣在石渠阁论经,由宣帝亲临决断,定五经异同。章帝建初四年即公元79年十一月,议郎杨终建议应该仿汉宣帝先例,召集儒生来讲论五经,最后由皇帝来论定是非。章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下诏诸儒会集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会议历时一个多月才结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班固以史官身份出席会议,并兼记录。会后他按章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此书把谶纬与今文经学合为一体,作为整个社会的主导思想,并将强调“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纲纪”等集政治、道德、伦理为一体的各种规定都写入其中,明显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钳制。由班固执笔完成这一重要文献,可见章帝对其才华的赏识


汉章帝建初七年即公元82年,班固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撰著,此时班固已经五十一岁了。班固常年撰修《汉书》,虽然得到了皇帝和士人们的赏识,然而其官职很低,不过是兰台令史、玄武司马之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追求的理想,班固也在等待和渴望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朝纳贡,意欲和亲,章帝讯问众官。班固撰写《匈奴和亲议》,分析两汉时局,建议通使匈奴,以宣扬汉德。


章帝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章帝去世,汉和帝即位,年仅十岁,窦太后临朝,起用窦宪为侍中,掌控大权。窦宪专横跋扈,无视朝廷法律。后因刺杀齐殇王的儿子刘畅,事发被捕入狱,窦宪请求率军北征匈奴以赎死罪。当时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亲汉,北匈奴反汉。南匈奴请求汉朝出兵讨伐北匈奴。朝廷便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领兵征讨匈奴。


和帝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班固五十八岁,因为母亲去世故辞官守孝在家。在得知窦宪被任命为大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击北匈奴的消息后,班固不顾已经年迈,毅然决定投附窦宪,跟随窦宪大军出征北匈奴,任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并主持笔墨之事


窦宪率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败北匈奴之后,在燕然山刻石勒功,保存至今的《封燕然山铭》即出自班固之手,这也是至今能够找到的最早的边塞纪功碑。其主要内容是宣扬东汉与北匈奴之间这场大战的战绩和汉朝的德威。此外,班固还撰写《窦将军北征颂》一文,对窦宪北征匈奴的功绩大加歌颂。


北征匈奴以后,班固进入了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为平匈奴有功而威名大盛,章帝初年,窦宪的妹妹被立为皇后。作为皇后之兄,窦宪很快升为虎贲中郎将。由于窦宪大权在握,与窦宪关系密切的班固家族也因此备受敬畏。班固对诸子教导不严,家人行事张扬,比如洛阳令种兢就曾经受到过班固家奴的辱骂,因此怀恨在心,但畏惧窦宪的势力,所以不敢发作,此事也埋下了后来班固被害的种子。和帝永元四年即公元92年,窦宪密谋叛乱,在动手之前被汉和帝察觉,窦宪被革职,在回到封地之后被迫自杀。班固也因与窦宪关系密切而被免职。此时,种兢借机罗织罪名,报复班固,班固因此被捕入狱。后班固死于狱中,终年六十一岁。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人生境遇的变化常常是密切相关的。班固年轻时所作《幽通赋》,以儒家仁义思想为纲纪,赞扬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死的义行和柳下惠的高风亮节。但随着班固以其才华受到明帝、章帝的赏识和重视,不仅文学风格从《幽通赋》的沉郁低回变为《两都赋》、《典引》的高昂张扬,人生态度也由原来的贞固自守变为“傅会权宠,以文自通。”南宋徐钧曾赋诗评价班固晚年依附窦宪求取功名的行为,他说:“网罗一代史编成,得失忠邪已熟评。往鉴在前浑不顾,却依戚党幸功名。”作为一个能洞察西汉一代政治兴衰与人物沉浮的史学家,班固仍然为了求取功名而选择依附外戚,没能预料到这种行为将会带来的危险,终究为自己辉煌的一生写下了悲剧的结局。


班固去世后,《汉书》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汉和帝诏令班固的妹妹班昭整理班固《汉书》遗稿,并补作未完成的部分。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比班固约小十七岁。十四岁时,班昭嫁与同郡曹寿为妻。她博学高才,和帝时被招入宫,皇后及诸贵人向她学习礼仪,尊她为师,号曰“大家(gū)”,大家是宫中女官的名称,后世因此也称班昭为“曹大家”。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的物品,即名班昭作赋。邓太后入宫后向班昭学习经书,且特许班昭参与政事。《汉书》刚问世之时,由于文词古奥,很多人不能读懂,需要向班昭请教。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马融曾经跪伏在东观藏书阁外,听班昭的讲解《汉书》。班昭年逾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后汉书·列女传》中的《曹世叔妻传》即是班昭传。


班昭是汉代有名的才女,《文选》中收入了她所作的《东征赋》。此外,她著有《女诫》,对女子的言行进行约束,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南宋学者徐钧曾作诗称赞班昭:“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编汉史何须续,《女诫》人间自可传。”康有为亦盛赞班昭之德才,他说:“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学、秦良玉之勇毅、辛宪英之清识、李易安之词章、宋若宪之经术,认为班昭之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鳞角。”


班昭受命续补《汉书》,至七十高龄犹勤奋不已,完成了《汉书》的八表。因为班昭年事已高,汉和帝又下诏令与班氏同郡的学者马续帮助班昭完成了《天文志》的写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班昭、马续撰写《汉书》的问题尚有不少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班固尚未完成《汉书》,就去世《后汉书·班昭传》:“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一种意见认为《汉书》岁已完成,但因班固虽完成但是因为牢狱之灾而亡佚,所以才需要班昭、马续补之。第三种意见是《汉书》已写完,班昭、马续仅做了“校叙”之类的工作。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汉书》这部包举西汉一代的历史巨著,是经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四人之手,前后经历八十余年,才最终完成的。这八十余年的时光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班彪作《后传》,奠定了《汉书》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班固撰述《汉书》的主体部分。


第三阶段是班昭、马续撰写编定八表和《天文志》。补习和整理《汉书》。


好的,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这一讲我们讲了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成书过程。的主要作者班固的生平,班固并未完成《汉书》,后续由他的妹妹班昭及同郡马续完成。下一讲我们主要讲《汉书》的史学价值。


我是北京大学的杨海峥,我在喜马拉雅等你,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那就q我吧

    末尾乐曲名是什么?

  • 踏雪拾叶

    播讲脉络清晰,受教学习了

  • 何振兴0

    老师辛苦啦👍

  • 明晰_l

    班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