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人类应对人工智能威胁的方案:赛博格

第十集:人类应对人工智能威胁的方案:赛博格

00:00
12:14

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要向你提出一个你很可能已经思考过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大,我们正在面对它们的威胁,你认为人类应该怎么应对呢?


有一个名叫埃隆.马斯克的人也在很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你可能对埃隆.马斯克也很熟悉,他是电动车特斯拉的老板,也是那个坚信人类很快就能移民火星的人。马斯克针对这个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应对方案——“赛博格”。


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个“赛博格”,看看赛博格是不是真的能像马斯克期待的那样,能帮助人类对付人工智能的威胁。


 


“赛博格”是什么呢?它是一个英文单词Cyborg的中文译音,这个英文单词也不是一个原本就存在的单词,而是“控制论”和“生命体”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组成的混写。从字面上讲,它的一半与电子机械控制相关,另一半与主要指人的“生命体”相关,那简单说,它就是一个生化电子人。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幻呢?


事实上,这个词可不是科幻作家造出来的,而是由两位美国科学家早在1960年的时候所造的。1960年的美国科学界,最有关注度的领域是什么呢?你可能知道,是载人航天技术。因为二战后,美国与前苏联这两个大国搞冷战,各自拼命较劲,载人航天作为高科技的体现,成为他们争夺的前沿领地。那么,人要上天,要以肉身前往宇宙做星际旅行,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当时的科学家就很周到地想到这一点了。那可是动辄上百光年的超级航行,那样的地外生存,可不是像在地球上这样和风细雨、阳光明媚,可能面临的那些困难,单纯的肉身是绝对经不起折腾的。于是两位美国科学家柯林斯和克兰就提出,应该借助科技,实现一种被强化的新人类,这种强化新人类,就被命名为赛博格。在未来的地外生存挑战中,这种具有运作精确、寿命长久的机械装置的新人类,一种能够自我调节的人机系统,才能真正完成任务。


然而你也知道,这只是两位科学家在那时候的美好愿望,当时的科技并不支持实现真正的“赛博格”。


 


几十年过去,时至今日,一个传奇般的科技生意人埃隆.马斯克重提“赛博格”,并且明确赋予它一个艰巨的任务——对抗越来越强大、最终很难预料会造成什么后果的人工智能。说实话,马斯克的这个愿景,是不是也显得有些科幻呢?因为很多科幻片里,的确就是这么演的。


你们很熟悉的《终结者》系列电影,人类所面对的终极敌人,就是那个拥有了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天网。


还有一类科幻片,例如《机械战警》、《钢铁侠》等等,不管你看没看过,听名字你就知道,那都是通过机械强化后的新人类,是真正“赛博格”式的电影角色。说起来,电影《钢铁侠》还的确和马斯克有不少的关联,马斯克是这部电影所“特别感谢”的人,钢铁侠的扮演者小唐尼也坚持认为,要演好钢铁侠,自己需要和马斯克、这位现实中“钢铁侠”一般的人物好好聊聊。


科幻片看得多了,我们很多人好像有点麻木,感觉人工智能威胁论那一套说法属于科幻电影,离现实有点远。顺便说一句,许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在十年前采访过好几位中国的学者,那个时候,认为“人工智能威胁论”是杞人忧天的学者,相对更多,我还记得他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那种很笃定人类不会输给机器的神情。


但马斯克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他对人工智能技术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认为那是人类最大的存在性威胁,应该一定程度上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他甚至因此得了一个“阻碍科技创新奖”。


于是,当马斯克提出要用“赛博格”来帮助人类应对人工智能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觉得,他的确是认真的呢?


 


不管你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我必须说,马斯克至少是在认真地试图劝说更多人相信,“赛博格”会是人类的一个机会。


和科幻片里出现的赛博格有些不同,马斯克所特指的,是脑机融合的“赛博格”,也就是说,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来实现增强大脑的新人类“赛博格”。这已经不只是一个概念,马斯克在2016年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联合了从生物学到神经科学,当然还有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把“赛博格”当成了一门要用来赚钱的生意,和他的特斯拉电动车一样的生意。这么看,你是不是就更觉得这事儿靠谱呢?


 


从技术上来讲,这事儿的确是靠谱的。早在马斯克成立这个公司之前的2012年,一位名叫舒尔曼的女士就在匹兹堡大学研究者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脑机融合“赛博格”。


舒尔曼是一名瘫痪病人,她脖子以下的部位已经瘫痪了超过十年,成为一名“赛博格”,是她能够重新享受身体自由感觉的唯一机会。所以,尽管她知道充满风险,她还是勇敢地选择了志愿接受成为“赛博格”的脑部手术。


许多科幻电影都有类似的情节,主角因为悲惨的意外,丧失了身体机能,然后在某种机缘下,得到神秘组织或科学家的帮助,经过一场痛苦的大型手术,他身体上出现了一个令他能力大增的神奇部件。在舒尔曼身上,一切就是这么发生的。她在2012年接受了手术,两个能够捕捉大脑信号的网格状微小电极,通过手术植入她的大脑皮层,每块电极都拥有96个微型触点,它们的作用,是获取舒尔曼大脑里指挥手臂和手掌部分区域的信号。十年来,很难想象,舒尔曼大脑里曾经出现过多少次类似的信号,然而它们根本无法抵达主人的肢体,让她产生任何动作。如今,舒尔曼可以努力地想象,自己要用手拿起眼前的塑料杯,并且把它们叠放起来,这些想象都是大脑发出的信号,它们立刻被电极捕捉到,并传输到计算机,再由计算机翻译为机械手臂能够识别的指令。经过舒尔曼的不懈努力,她的意念成功了,机械手臂开始叠放塑料杯,一个,又一个,它的动作越来越熟练。


进入大脑的金属电极,就这样在舒尔曼身上实现了脑机融合的“赛博格”。它帮助原本无法动弹的舒尔曼,产生了属于自己的动作。


发生在舒尔曼身上的这一切,正是马斯克的公司目前正在做的事。帮助患有严重脑部疾病的人变为“赛博格”,让他们在电子机械的协助下,获得自己已经不再拥有的能力,是马斯克的短期目标。而他的长期目标,则是让所有人都能获得用大脑控制电子设备的能力,让所有人都能成为增强大脑的赛博格。这,正是他所认为的,未来人类用以应对人工智能的唯一机会。


 


你相信马斯克吗?如果我们把这一切放到整个人类历史,从开始产生沟通的那个时刻,一直到现在,看看人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可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当远古的人类学习用声音与周围的世界相关联,他们开始创建出语言,把自己认为值得留存的东西,口头传递下去。后来他们开始绘制符号、创造文字;几千年过去,人们累积出汗牛充栋的字书,其中包含了人类的璀璨文明;再后来,电话、无线电和电视,让信息的传递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并且让人类拥有了属于更多感观的沟通方式。现在,我们来到互联网时代,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应该也是最强大的一种,因为,这个庞大的知识网络,可以说,就像地球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大脑,它涵括了我们这个物种已知的所有一切。


我必须说,此刻,人类和人工智能已经站到了同样一条起跑线上,因为,从理论上说,两者都公平拥有这个知识网络,只要愿意,就能即时访问其中的任何信息。不一样的是,在带宽和处理速度上,机器正在以几何倍率将我们甩的越来越远。


这正是马斯克提出应对方案“赛博格”的初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我们赋予机器的能力,反过来赋予我们自己,冲破人类自身的生理局限,用赛博格来帮我们实现肉身无法完成的任务。


 


那么,“赛博格”究竟还离你有多远呢?看看你周围的所有人,包括你我,其实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赛博格”。我们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已经将我们与那个知识网络连接了起来,手机已经是我们的延伸,我们已经是个“外接”的电子人。


而马斯克正是在这时喊了出来:“你不能只靠手指交流,那太慢了!”扔掉手机和电脑,把它们变为我们大脑的一层结构,把“外接”变为“内在”,把我们所有人都变为,真正的“赛博格”。


 


说到现在,你对“赛博格”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觉得,它会是挽救人类命运的技术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上官铁柱_mq

    音频做出纪录片的感觉了!很有画面感,很有趣,能把先进的科技讲的这么吸引人,里面有一节讲马斯克的,别再讨论tesla了,马斯克已经瞄准了赛博格技术

    Gelly烨儿 回复 @上官铁柱_mq: 总结的太好了!

  • YC读书

    👴

  • 抬杠者一号

    因为人工智能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智慧。

  • 橙橙狗

    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人工智能是人类创造的。

  • 1380916dwga

    我赞了一个

  • 岁月静好_4wa

    👍👍👍👍👍👍👍🦂🦂🦂😘🐋🐋🐟🐠🐠🐠🐬🐙🦀🦀🐍🐢🦀🕷🐡🐳🐊🦀🐍🐢🐡

  • 汪庆锋

    刺激

  • Elsa兜兜

    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