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发火的瞬间(上):不要用爱的名义大吼大叫

第21课 发火的瞬间(上):不要用爱的名义大吼大叫

00:00
12:11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你好,我是靳潍,欢迎来到我的课堂,共同分享《两个天才宝贝的养成日记》。

 

今天这堂课上,我想要分享的经验很多妈妈和爸爸会有同感,会发生在99%的父母身上,那就是对孩子大吼大叫、发泄怒火。

 

坦白的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有对两个孩子大吼大叫,当然,每次发完脾气、冷静之后,看到孩子委屈的小样子,心里面都会非常后悔。那种负疚感好像长着小爪子,紧紧地钩着做妈妈的心,然后希望通过翻倍宠爱他们,作为弥补。

 

我想,肯定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过类似经历,如果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就好像坐了一次过山车,大起大落,惊心动魄。孩子们很有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被骂,更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又突然更爱我了。

 

站在我们家长的立场,过山车停了就翻篇了,日子又会像以前一样。一段时间过后,当坏的心情碰上坏的事情,坏的时间碰上坏的天气,我们又会对孩子吼叫,又进入了那种负疚感和试图弥补的循环。

 

显然这不是个良好的循环。

 

教育孩子要控制脾气,虎妈式的怒吼只会让孩子更逆反,当吼叫成为一种日常,对孩子、对亲子关系和整个家庭的伤害都会更大。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主动从内心意识到我是不是吼的声音太大了?或者我是不是应该少吼一点,我是不是吼的毫无道理?

 

有一件事情促使我彻底反省,意识到作为妈妈,缺乏控制地朝孩子吼叫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那个下午我在做家务,两个孩子在房间里玩。突然我听到儿子“小麦粒”发出一声大喊——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要碰我的魔方!那时“麦粒”迷上了魔方,每获得一个新收藏都特别珍惜,尤其不喜欢妹妹把他的魔方转乱了。

 

以前两个孩子也吵架,但音量和粗暴程度都比不上这次,当时我真的被惊呆了。那个发出怒吼的小男孩根本不是我习以为常的儿子,听上去更像一头小野兽。

 

我当然瞬间就恼火了,肺活量马上提到最高,正准备大声吼回去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小的声音在问我自己:刚刚那声吼叫到底是谁的?难道不是你自己的吼声吗?如果不是因为你平常会对孩子这样大喊大叫,孩子们怎么会这样呢?

 

想到这个我瞬间害怕了,可以说比听到儿子对妹妹的吼声更慌乱,我突然想起来,很久以前问过孩子们,如果给他们一根魔杖,他们希望把妈妈变成什么样子?那个时候孩子的回答是:“希望把妈妈变成不会大声骂人的妈妈。”说实在的,这段对话,我根本就全忘记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在当时那个场景下又清清楚楚、活灵活现地想起来。

 

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我的咆哮已经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给他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从那天起我下决心不再朝孩子吼叫

 

吼叫发脾气是多数家长都会做的,你绝不是唯一或者少数派。现在我们都知道动手打孩子是不行的,甚至在很多社会环境下,是法律不允许的。所以呢,口头暴力就成了一种新形式的“打屁股”。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没有发脾气,我只是教育孩子时候比较大声而已。是的,怒吼和大声说教似乎界限不明显,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样。我想说,其实我们即将“火山爆发”的时候,吼叫是没有用的,只有严厉的、提高声量的说教,有需要地话再配合实际行动,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在那次深刻反省之后,我就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就算孩子有做得不对的,或者不符合期望的地方,我需要让他们明确知道:妈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但不用吼叫的方式,而是严厉警告。

 

我记得有一次,哥哥和妹妹凑在一起玩电脑,当时他们跟我承诺只玩半个小时。我就去做其他事情然后忙昏了头。回头一看,一个多小时都过去了,两个家伙还在电脑前面唧唧咕咕呢。

 

当时我就火了,说:“都一个小时了,你们还在玩,是不是妈妈不管你们就放野马?”

 

孩子们猴精,马上找借口说:“哦,我们没有看时间,sorry!忘记了。”

 

我以为两个人会自觉马上停了,就又去忙其他事了,再过二十多分钟回来,他们居然还在那里乐不可支。

 

按照以往的情况,我很可能要发火大吼了,但是呢,做妈妈的我已经下定决心要端正态度了。

 

我对他们说:“你们玩电脑已经超时了,如果现在还不停的话呢,妈妈会把电脑马上收起来,而且之后的一个星期,你们都不能用电脑了。如果有什么作业是一定要用电脑完成的,你们都不用做了。妈妈会给老师写一封信,跟老师说明你们为什么没有电脑用,不能交作业。”

 

这句话才说,两个小脑袋马上就抬起来,小手呢,也扔掉了鼠标。其实呀这是我的第一步,如果这么说还没有用的话,我就会果断采取行动,把model关掉,让他们断网。

 

再举一个例子,我的女儿“小咕哩”以前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她总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喝奶。一只小手忙着翻书,另外一只小手拿着一杯奶往嘴边靠,不用说都能想象那种危险情景。因为这个问题,我已经说了她很多次了。有一天快要睡觉了,忙了一天的我就期待着她早点把牛奶喝完,然后赶快塞进被窝里,我就可以休息了。但是呢,她又是悠哉悠哉一边喝牛奶,一边看着书。

 

终于手滑了,杯子砸在桌子上牛奶全部泼在书上。更悲剧的是,那本书是图书馆的。看着一片狼藉,我绝对是处在火山爆发的边缘,但又一次我忍住了,采用了严厉说教配合行动。

 

我对小“咕哩”说:“妈妈跟你说过很多次一边看书,一边喝牛奶,两件事情都不能做好,这本书是图书馆的,你现在必须要自己把书拿到图书馆,去跟管理员说这本书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如果管理员要罚款,妈妈会出钱,但是你需要告诉她,书变成这样的真正原因。”

 

从此以后小“咕哩”再也不会在喝牛奶的时候看书了,我在想啊,为了这个事情,我真的发了很多次脾气,怒过吼过都没有一次行动警告管用,就是让她去图书馆“谢罪”。开玩笑了,这个“谢罪”当然是打着引号的,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啦,而且图书管理员真是见惯不怪,安慰“小咕哩”说:That’s OK, it happens, don’t worry about it. But next time be more careful!

 

说到这里呢,可能有些家长会说,其实吼叫和严厉指正就是一线之隔,火气上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区分呢?

 

我做了一点总结,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首先呢,我认为吼叫时你已经失去了自我控制,可能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你的体温上升心跳加速,骂的话会重复。严厉讲道理呢,你还是完全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再有呢,吼叫时你想表达的其实是极度的愤怒和沮丧,大声说教的时候你想表达你的教育想法。吼叫的主要目的呢,是让孩子停止你认为是负面的行为。而大声说教的目的是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的行为。不管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吼叫的时候你带给孩子的结果是让他害怕,你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愤怒恐吓孩子。而大声指责呢,你更多想表达的是一种警告。从孩子方面来说,当我们大声怒吼时,他们接收到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恐惧,而在你严厉说教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是你的力量。

 

我们发火的时候,孩子会眼泪汪汪,全身打哆嗦,甚至吓得打嗝,还有的会说“妈妈不爱我了” !大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冷漠,也开始习惯性使用语言暴力:对玩具、对宠物甚至是对其他孩子。这些都充分说明,孩子在吼叫声里不会接受到教育,只有害怕甚至恐惧。我觉得让我们不再怒吼的最大动力,就是意识到孩子被我们伤害了,某一时刻失去了安全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际生活中,承受着各种压力、应付着朝九晚五的爸爸妈妈们确实有很多可以怒吼的理由,但是只要你决定改变,就一定会朝好的方向进步。首先我们可以试着减少发脾气,怒吼的程度,降低声量,降低爆破力。同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怒吼的频率,而且我还有一个切身体会,就算吼叫大骂,使用的不同的词汇造成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

 

设想一个情景,儿子“小麦粒”在沙发上跳,搞得我很心烦,

 

一种怒吼是:跳够了没有,跳够了就别跳了,沙发坏了要重新买,你出钱吗?

 

另一种怒吼是:跳够了没有,跳够了就别跳了,你看看妹妹多乖,你就不能跟妹妹学,安静一点吗?

第一种怒吼,儿子的得到的信息是妈妈生气,沙发很贵。

 

第二种怒吼,儿子得到的信息是,妈妈生气,而且妈妈更爱妹妹。

差异显而易见吧。

 

结束之前呢,我想说一种我可以接受的怒吼,和一种我最不能接受的怒吼。我可以接受的是出于孩子安全的危急,比如孩子马上碰到炉子了,你可以大声怒吼作为警示。而我最不能接受的怒吼,是你其实在生其他人的气,可能是不帮你做饭的老公,或者是白天给你气受的经理,但你转嫁怒气到无辜孩子身上,让他们无端承受语言暴力,这是千万、一定要杜绝的。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