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晚年回望爱情的万转千回

《小团圆》:晚年回望爱情的万转千回

00:00
14:49

《小团圆》(上)


今天为你讲述的书是《小团圆》。我们请来了华语乐坛著名音乐人、作词人姚谦来为你解读。这是新世相读书会与姚谦联合解读的张爱玲系列小说的第三本,与前两本《倾城之恋》《半生缘》一样,分为上下两期音频。你将听到:《小团圆》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它和张爱玲之前的作品,比如《金锁记》《花凋》《小艾》等,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完全不同?张爱玲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揭示了哪些关于她自己的过往?

 

2009年,台湾皇冠出版社在张爱玲的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先生授权下,出版了张爱玲的遗作《小团圆》,在海内外引发了轰动。在这本自传体小说中,张爱玲通过女主人公九莉的回忆,首次披露了她家庭、恋爱、婚姻的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尽管小说是虚构的,但人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对号入座,把它跟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关联起来,这本书也给我们研究张爱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那么张爱玲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我们从后来披露的一些她和编辑的信件中得知,张爱玲借由这本《小团圆》,整理了自己童年到中年的经历,她期待着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说明,和别人笔下或者别人口中完全不一样的说明,就像《罗生门》一样,即使是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当事人和旁观者看来都有不一样的意味,比如说她和胡兰成的感情经历。这段经历经常被人八卦,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那本书中描述了一种说法,而张爱玲并不认同,她有她自己的说法。在她和编辑的沟通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甚至期待着《小团圆》能拍成电影,将自己的部分经历搬上大银幕。但是她的编辑,也是好友宋淇夫妇出于保护张爱玲的意图,并不赞成她原封不动地出版这本书。

 

事实上,《小团圆》在1976年就写完了,但是宋淇夫妇看过张爱玲发来的初稿后,建议先不要出版,因为当时正巧胡兰成在台湾颇为活跃,《小团圆》中披露的一些事可能会引发轩然大波,再加上当时政治环境紧张等等原因,这本书最好做一些不会给张爱玲造成麻烦的改写再出版。

 

在此后的将近20年时间里,直到张爱玲去世的1995年,她都在反复修改这本书,可以说,通过目前的版本,我们能读到张爱玲晚年时对人生的很多看法。说到作家晚年的自传、晚年的书写,其实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题目,许多伟大的作家在晚年,经常都会对自己的生平做一些回顾和解释,例如:卢梭的《忏悔录》、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等都是经典之作,而《小团圆》,我认为也是一本晚年书写的经典。

 

在这本书中,张爱玲的写作方式和以往大不相同,她放松了讲故事的架构,不再有明确的时间和人物介绍,而是通过女主人九莉的回忆,串起了几十年来让她印象深刻的各种人和事。因为她在自言自语一样的回忆,所以九莉不需要向别人交待前因后果,她只是随着自己的感想信马由缰,有时候回忆得很细致,连当时某个人什么神色,穿了什么衣服都记得,有时候又很跳跃,从童年的回忆突然跳到中年,从读书突然跳到谈恋爱。所以很多读者可能觉得《小团圆》读起来很吃力,没有张爱玲以前的小说好看,但我恰恰认为这是张爱玲在晚年时对写作做出的突破。

 

从主题上来说,她在企图让别人用一个她期待的方式,来看待她的人生故事。这个人生在发生的当下,和历经岁月变迁回首去看时,是不太一样的。张爱玲大概想让我们看到的是后者,当她经历了很多时,她理解了当初不能理解的很多人,除了看出当年自己的脆弱和不勇敢之处,更可以客观的看待身边经历的所有人,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所以她在《小团圆》里几乎没有任何的批判,她就像一个旁观者,轻描淡写地回忆她看过的事情。

 

这一点和其他作家很不一样。卢梭在《忏悔录》里,虽然同样以小说方式回顾了自己从童年、少年一路成长经历的人事物,但卢梭的态度是批判的,他批判自己的人性弱点,也批判他人,甚至批判时代。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则另成一派,充满了温情、追忆和感激,既有晚年对于生命浓浓的感谢,也有对于过往记忆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张爱玲写《小团圆》,完全不用这些方式,她刻意地维持了有距离的讲述,以一种时过境迁后的淡然去写生命中经历的一些重要片段,她谁也不恨,但谁也不牵挂,就是告诉别人自己经历了什么。

 

前面我们提过,这本书张爱玲是打算拍成电影的,所以书里充满了电影镜头的语感,场景的变换很多,仿佛电影里的蒙太奇一样,情节在各种时空不停穿梭。你可能要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众多出场人物后,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读懂她到底在讲什么。这既给小说增加了阅读难度,也增加了阅读趣味。如果你确实对张爱玲感兴趣的话,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东西。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小说以女主人公九莉经常做的一个噩梦开始,她梦见自己在香港读大学时要考试的早晨,心情紧张得好像要上战场,小说结尾以梦醒结束。在半梦半醒中,九莉回顾了自己几十年来印象深刻的所有人和事。特别是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在上海和母亲、姑姑住在一起的时候,还有她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中间九莉回忆了她的师长同学、父母弟弟、亲戚下人、丈夫情人,还有无数的只听过或者见过几次的人。我们该怎么理解这部纷繁复杂的作品呢?张爱玲自己说过:“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那么这个爱情究竟指什么呢?是指纯粹的男女之爱吗?恐怕不光如此。如果我们细看这本书就会发现,书里九莉母亲——蕊秋出现的次数可能比任何一个男主角都要多。所以我在这里大胆地推测,《小团圆》里所谓的“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不光是指男女之爱,还有母女之爱。女主人公九莉在18岁之前,最爱的人是她的母亲,然而终究幻灭了。后来当她谈恋爱时,母亲的影子依然在影响着她。也许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小团圆》整本书12章里,前四章几乎都在讲九莉对母亲的回忆,一号男主角邵之雍直到第四章快结尾处才出现。

 

我们将按照章节顺序,分两大部分来讲述这本书。一部分是女主人九莉和母亲蕊秋的相处过程,另一部分是九莉成年后的感情经历。

 

好,我们先从第一部分讲起,张爱玲借女主人公九莉的回忆披露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出身名门,经历了大家族的衰落,自小父母感情不合。她的父亲是一个守旧的纨绔子弟,而母亲是一个西式新潮的美妇人。在她记忆里,母亲总在整理行李,在她身边的时间很有限,偶尔出现也都是很快的离开,永远在追求着她自己的生活。

 

九莉从小是家里的佣人韩妈带大的,母亲几乎从来没抱过她,唯一一次身体接触是过马路时牵过她一次手。母亲在家里最要好的人不是丈夫也不是子女,而是九莉的三姑楚蒂,她们一起留学,回国后,哪怕母亲和父亲离婚了,却跟三姑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在外面租房子住在一起。九莉读中学时,有次被父亲毒打了一顿,想去投靠母亲,却发现母亲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强大快活,可以依赖。

 

母亲总是对九莉说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钱,让九莉又窘迫又惶恐。长相普通、笨手笨脚的九莉怎么也无法让母亲满意。她越是想讨好母亲,就越是失败。小说第一章,九莉从回忆自己18岁在香港求学的经历开始,那也是她对母亲彻底死心的过程。当时九莉连学费也快要交不出来了,她拼命学习想拿到奖学金,好不容易学校里有个老师资助了九莉一笔钱,却被母亲打牌一把就输光了。九莉得知这个消息后,只感觉一条路走到了尽头,她不知道下学期的学费从哪里来,之前的苦学似乎都失去了意义。正好这时日军突然袭击香港,学校停课,人心惶惶,九莉也就从香港回到了上海。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香港战争是女主人公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这和张爱玲的个人经历也几乎吻合。她对香港求学时期的描述,把同学、老师以及当时大学生活圈的封闭写得栩栩如生。因为她在香港受的是英文教育,所以书中的人名也都用了英文名字的化音,比如:九莉就是Julie,蕊秋就是Rachel、楚蒂是Judy,还有学校的同学比比、柔丝等都是如此,带有很强的中西交汇的特色。同学之间谈论的事无非是攀比家境出身、发发对师长的牢骚、对异性和战争的看法,而九莉对这些都说不上多么热心,她最牵挂的是学费从哪里来。你可能完全想象不到,出身名门的她竟然窘迫至此。

 

实际上,如果我们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九莉的家族已经摇摇欲坠,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不过是勉强撑着贵族世家的架子,实际上家里上到老爷太太,下到听差佣人,每个人都缺钱,每个人都担心别人算计他们的钱。比如九莉的父亲、三姑和大伯之间,就因为争家产打过官司。九莉的母亲离婚后原本有一笔钱,但被三姑做投机生意赔光了。从小,九莉和父亲或者母亲要钱时就非常羞愧,她想着将来一定要把花过的钱都还给母亲,但这个梦想暂时还实现不了。

 

回到上海后,九莉住在母亲和三姑的家里,她跟三姑楚蒂相处得还不错。三姑告诉了她很多家族里乱七八糟的历史恩怨和男女关系,都是九莉从来不知道的。比如她母亲在离婚之前就多次出轨,还打过一次胎,离婚后更是有过诸多情人,但对于九莉来说,她已经对母亲幻灭了,得知这些后也无非是明白自己小时候父母是怎么回事,家里的亲戚下人是怎么回事,除此之外,没有太多感情波动了。但在我们外人看来,九莉家族的过往恩怨却可以称得上惊心动魄。《小团圆》的前四章主要都是讲这些的,家里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要么偷情、抽鸦片、du'bo、贪污、勾心斗角,要么就死气沉沉地守着旧习惯、旧家产混日子。九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她从小看到的人际关系、男女关系几乎都是功利的、畸形的,就算有一点点真心的关爱,也很快就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从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不难找到张爱玲之前许多著名作品的出处,比如《金锁记》、《花凋》、《小艾》等,可以推断写的大概都是她家族里的事。

 

这一部分,由于出场人物众多,故事线索庞杂,我自己第一次阅读《小团圆》时极为吃力。小说第三、四章、关于她家族的过往几乎是一次阅读考验,这就像你第一遍读《红楼梦》时,如果能有个人物简谱,你会更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小团圆》这本书需要你自己去梳理这个简谱,全书大部分人物都是短暂出场,消失许久后又偶尔露脸,情节是跳来跳去的,人物也是跳来跳去的,这也形成《小团圆》文字上独有的风格,和以往所有张爱玲的作品都不同。

 

不过,当我第二次阅读《小团圆》时,由于对人物关系已经有了了解,倒是读出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张爱玲那般冷静到简直冷酷的爱情观、人生观是怎么来的。

 

从写法上来说,《小团圆》证明她是一位才华特别出众的作家,书写之笔在她手中像仙女棒一样可以自由穿梭,即使到了晚年,她很长的时间不再创作小说,更多是做文学的研究,然而动起笔来依然自如。在《小团圆》中,她没有刻意把众多人物从支线拼凑成一个主题鲜明的故事,而是通过九莉这个近距离的旁观者,把所有事情听过看过经过后,不予置评地淡淡书写。这就让所有的人事物都脱离了谁是谁非的立场评判,他们都是九莉人生过程中飞过的碎絮残花,飞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无论是九莉曾经期望仰慕的母亲,还是她后来爱过伤过的男人,九莉记得他们,但最后也只剩下记得了。

 

好,《小团圆》(上)就讲到这里,九莉对她母亲死心后,后来爱上了什么样的人?又经历了怎样的幻灭?我们将在下一集音频继续讲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Maggie_e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