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婚姻是一份合同,什么条件下应该签?

11. 婚姻是一份合同,什么条件下应该签?

00:00
11:49

课程交流群 

欢迎添加微信:xmcaijing,回复“张军已购”,按提示完成审核后即可加入课程官方交流群,获得课程话题交流、直播互动、不定期抽奖等福利!

课程文稿 

喜马拉雅的听众,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张军。可能你听出我的感冒的声音。我前几天在英国的时候感冒了,不过还好感冒不是那么的严重。


今天我要跟大家来聊一下婚姻这个话题。大家可能知道,现在在大城市,不仅在国外,而且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其实婚姻和生育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家变得可以选择了。


据说现在中国的结婚率也越来越低,特别是在一线大城市,离婚率也变得越来越高。那么今天我想用经济学的眼光来讨论一下婚姻,到底婚姻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我相信听完这节课以后你会有所启发。


其实我们都知道,对婚姻作出比较系统的经济学分析的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他就是加里▪贝克尔,他也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在1981年出版了《家庭经济分析》这本书。在这个书当中,他把婚姻看成是一种市场行为。因为事实上婚姻双方的各种选择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遵循了经济学关于“成本收益”的这样一个分析的逻辑。也许婚姻的当事人并非真正的按照所谓成本收益的测算来作出选择,但是很多选择的做出,它背后的一个思考的逻辑非常吻合经济学关于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 


所以贝克尔对婚姻做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析,婚姻的成本也就是两大类,一类是我们前面谈到过的交易成本,比如说我们要找朋友,我们要了解对方,我们要准备结婚,要举办婚礼等等,这个成本大家也不要小看,因为现在有很多地方举办婚礼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所以这些成本不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因为结婚你要寻找对象,其实可供选择的范围其实还是蛮大的。就是说小李温柔善良,小王的美丽大方,可是我要选择其中一位,就要放弃另外一位。所以说我们选择跟谁结婚,其实是有机会成本的。婚姻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婚姻的双方互补性。比如说婚姻双方在生理上需要有互补性,要生儿育女,要进行很多的情感的交流等等。


那么在整个社会分工还不太明确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对夫妻,他们组建一个家庭,就相当于他们共同组织了一种生活的方式,甚至于生产的方式。所以你可以想象老公这个角色,不仅仅是老公,他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水电工,是个泥瓦工,很多生活中所需要的角色都要有老公来扮演。老婆你可以想象她是一个洗衣工,是一个做饭工或者是奶妈等等,她也把生活当中所需要的很多的角色都整合到她一个人上面,所以婚姻双方组建了家庭,实际上等于把这些角色都内部化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男女组成一个家庭,就可以扬长避短,产生一个互补的效应。他们从婚姻当中所得到的收益,应该是远远大于他们独自生死的收益,所以婚姻当然是我们说是一件非常合算的事情。


当然也有经济学家对婚姻的研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多的从管理的角度。比如说从“组织”这个角度来看待婚姻,比如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种组织的规模最小的,因为只有两个人,而且是一种最古老的一种组织的形式。 


从最早的比如说群婚制开始,人类的历史逐渐走过来,大家最后都选择了一夫一妻制这样一种现代文明的婚姻的形式。大家可能会问说为什么最后是一夫一妻制?因为一夫一妻制在经济学家看来,他使整个交易成本降到了最低,它能够保持一个组织的稳定性,使得整个行为具有一贯性。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现代婚姻我们看到又变得越来越脆弱了?


那么我想经济学家的视野里面可能把婚姻变得脆弱,这件事情跟社会分工的发展联系起来。


因为现在的社会它的分工越来越明细,越来越细致,很多东西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也可以外包。很多女性发现水电工这个角色,也许老公不如楼下的保安专业,这个时候就相当于老公的业务资产被剥离了,所以现在分工发展对婚姻造成的一个冲击。


女性的角色其实也在发生外包的这样一个现象,过去我们经常讲
相夫教子,这两个角色现在其实也都外包出去了,有人专门来支持、来服务,比如说现在有秘书,那么教子现在有家教,对吧?所以随着整个分工的不断的深化,就像企业不断的把他的业务外包出去一样,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他们面临着这样一个角色的不断被外包的问题。


因此现代的婚姻,如果在他的角色可以被不断的社会化的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继续保留下来的话,说明他还需要有别的东西来支撑婚姻的基础。


很多所谓的婚姻专家讲的一个话题就是“婚姻需要经营”。在共同经营的理念里面,他们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两个人同住屋檐下,他们是不是有共同的生活目标?有愿景?


如果这两个人没有共同的人生理想,刚开始结合的时候就是一种利益的互换。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郎才女貌,我拿我的财富换你的美貌,这种婚姻也是不能走得很远,原因还是缺乏一种共同的认知层面上面的基础,有时候被叫做共治性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流失,曾经拿金钱换取的美貌,也要减损要减值,比如说你是25岁,但是30岁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对吧?所以这个时候组织的稳定性也会受到非常大的挑战。 


如果没有其他的东西来平衡的话,那么这个组织很容易陷入崩溃。


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很多婚姻的破产就可以解释得通了。为什么前面我说我们要建成所谓的共识,也就是要有一种所谓共识性的权利,即便这两个人他没有所谓共同的精神的追求共同的理想目标,但是如果他们有一个孩子的话,其实他们就会拥有基于孩子的所谓共识性的权利。他们俩因为孩子变成了利益共同体,分割起来就非常的麻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为什么很多的婚姻他能够维持比较久,可能跟夫妻双方所拥有的共同的东西有关系,这东西包括感情层面上的,也包括前面我谈到的共识性的权利,他们拥有的共同的东西越多,分割的成本退出的成本也就越高,这样会让婚姻变得更加的持久。


有些东西是有形的,譬如说财务有些东西是无形的,比如说产权,从技术上来讲的话,我们要分割一些东西,对有形的财物来讲这个并不难,但是对一些价值观的东西,认知层面上的东西,甚至于包括我们说共同的孩子,要分割起来其实是相当的困难,还包括一些共同的朋友等等。


所以退出成本对于维持婚姻的长短其实是蛮关键的。在西方的国家,特别是北欧,我听说结婚率非常的低。因为大家都恐惧婚姻,总觉得一旦婚姻破产的话,退出成本太高,因为退出成本太高,所以就干脆选择不进去,选择不结婚。所以婚姻它需要有共同的一些东西作为支撑它更长久的一个基础。


那么大家可能还是会问,说婚姻需要爱情,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在经学上看来,爱情它不仅仅来自于人的本能,因为人毕竟有动物的一面,对异性会产生一种本能的相互的吸引。也就相当于经济学上所说的,彼此之间会产生一种客户的价值。那么你的东西,你的价值会对他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还有锁定效应,就是我们经常讲说“一见钟情”,“迷恋痴迷”等等,这种状态,其实都是锁定的效应,但是这种锁定的这种状态,其实也不能持久,因为它带有本能的色彩在里面。


随着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的变弱。所以婚姻要能持久,需要双方拥有超越这种本能的这种色彩的那样的爱情,那么这种爱情可能更多的是包含一种信任、理解、宽容、忍耐,甚至于到最后变成所谓的亲情了,对吧?那么这些东西会变成婚姻持久的这样一个基础。


好了,我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从加里▪贝克尔的关于家庭的经济分析开始,我们侧重谈了婚姻这件事情,我们对婚姻的选择背后有什么样的经济学逻辑?


最后我还是出一道思考题, 2018年,全国的结婚率据说创下了新低,上海的结婚率是最低的。大家知道是多少吗?上海的结婚率2018年是4.4‰,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不做婚族,所以我这里问题就是:你认为现在在中国选择不结婚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在经济学上是否站得住脚?


我相信你听完今天这节课,你对你的答案应该会更有把握。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闲舍听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现代年轻人选择不结婚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易成本的上升。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共同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比如说,信任的基础、感情的基础、理解的基础,而这些基础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相处才能获得。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在一线大城市生活的人们,时间都非常宝贵。每个人能够支配的时间是一定的,除了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交通时间(城市越大耗时越长的可能性越大),剩余时间还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而周六日,往往会被很多工作日来不及安排的事情挤占。如果工作之余把用来享受生活的时间,用来与以结婚为目的却不一定能结婚的人相处,需要消耗很多机会成本。除此之外还要承担多次相亲后的边际成本。

  • h53tb8or74rie1ad0toa

    现代人对伴侣的要求提高,择佳人的时间时间成本增高。结婚购房、购车等的物质要求高导致结婚的成本,结个婚几乎倾全家之力,结婚的成本高。而且现在的个体的经济独立和社会分工明确,导致组成家庭的必要性降低。现代人教育水平提高对组成家庭与否有着更加明确的抉择。这些都是目前现代不结婚的主要原因,经济中的投入产出比和决策合理性都能支持以上观点。

  • 诗情韵韵

    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 角色分工和外包

  • 谷睿Maggie

    “不结婚的原因: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推迟实际是个体在婚姻市场搜寻匹配的过程受阻。婚姻市场中的男性和女性,都会基于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婚姻搜寻,从而让自身从婚姻中获得最大效益。 2.越是能挣会花的人,结婚往往就越晚。对自身前景预期不高的男性,为了避免未来婚姻匹配困难,大多会提早结婚。20岁的铁柱一旦错过二丫,很可能就会被同村的二狗抢先定亲。而对自己预期良好的男性,愿意且能够承担更长时间的择偶过程,往往会选择推迟结婚。30岁的王思聪被称为‘国民老公’已经很久了,可他从来也没把自己变成任何人的老公。”

    谷睿Maggie 回复 @谷睿Maggie: “3.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结婚率就越低。由于在校生大量的精力被课业占用,学生角色与婚姻角色冲突,使得人们往往选择先完成学业再进人婚姻。 对男女双方来说,在考虑了收入、闲暇和家庭内劳动后,成立家庭带来的效用要大于不结婚时各自效用的总和。否则,双方会维持单身状态。”“男女组成一个家庭,它就可以扬长避短,产生一个互补的效应。他们从婚姻当中所得到的收益,应该是远远大于他们单身时的那样一个收益,所以婚姻当然是我们说是一件非常合算的事情。”

  • 神秘梦想qing

    这结婚率太意外

  • 神秘梦想qing

    老师更新的频率没有吴老师高,但是质量更高

  • 1398515yxvn

    多数是怕“难”,过于追求“生活的质量”。不相信“幸福是靠努力奋斗得来的”,更弄不清楚人生的意义。

  • 峻熙_fu

    老师讲的蛮好的

  • 要过CPA的兔兔

    1大城市生活成本高,2养娃成本高,3工作压力大,4最低工资连自己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听新闻说,上海的生活成本已经超越香港。然而香港最低时薪已经有40港元左右,洗碗工都能每个月1.8万港元的工资,今天路过公交车站看到他们在招司机月薪是2.6万港元,711学生或者临时工兼职每周干满28个小时就有9600港元的月薪,而上海只有21块钱的时薪,没有月入过万的占到了75%以上。说多了都是泪。

    x8dy6xt1g5kug4yn4j08 回复 @要过CPA的兔兔: 香港最低工资37.5港币,洗碗工一个月1.3w港币 28小时的的学生工一个月也就4000多没有新闻报道的那么多的,租个单房都有4000多了还是7-8平米的,生活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