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海南师范大学的隋丽娟。
上一讲,我给你介绍了《战国策》当中的主要内容,以及它文辞优美的部分。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纵横之士,可以在战国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纵观整个战国的历史,游走于各国之间,奔走于君王之侧的都是这些纵横家们,他们以自己的能力左右着战国的局势和走向。那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博取这些诸侯国君的信赖,并且去推销自己一时的战国之策,或者说是什么样的一种时代风貌,能够接纳这样的一个时代呢?
回顾整个战国,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历史事实,就是有这么多的纵横家,在战国时代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与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原因的。
纵横家之所以在战国那个时代里叱咤风云,其根本的原因是战争没有停滞,国家没有实现统一。我们可以反观一些统一的时代,你会发现在统一的时代里,包括秦国,包括西汉,以及以后,我们发现纵横家的身影都不见了。原因在于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统一的中央集权是不允许各个地方势力进行交流的。帝王也严防诸侯们互相勾连,纵横家们的游说之术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当他们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的时候,纵横家的身影自然而然的就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了。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动力是诸侯纷争和诸侯之间的竞争。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中国士人的阶层,也在这样的一种知识分子力量新兴的过程当中成为百家争鸣的主角。
回顾百家争鸣,我们可以发现争鸣其实不是目的,争鸣是为了什么?
争鸣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思想,并且能够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为新的诸侯国君提出治国方案。很多时候大家会认为百家争鸣是坐而论道,其实也不是。百家争鸣真的不是坐而论道,它是与中国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有些学派可能会失势,有些学派也会消亡,有些学派就会兴旺起来。无论是失势、消亡还是兴起,关键都是看这个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需求,才会使得纵横家们今天向秦明天去向齐。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没有国度之分,在没有国度的限制之间去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样的一个急切的需求外交能手的一个过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纵横家们驰骋于外交的、一个肥沃土壤之上的一个时代。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关系复杂,或纵或横,各种联盟相互交错。人们以外交作为手段,以战争作为终结的方法,所以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突然想起《战国策》当中的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折射着当时外交的作用,故事的主题,就是著名的“鹬蚌相争”。
故事是这样的,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但如何劝说呢?这就是一场外交的手段和智慧。苏代和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了甲壳,钳住了鹬的喙。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了。他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苏代说,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赵惠王在苏代的这样的一番说辞之后,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就停止了出兵攻打燕国。苏代能够游说赵惠王,是源于外交的需求,也是源于赵国和燕国的实际的发展状况。
正是这样的一个又要生存,又要统一,还要不被别人在战争过程当中打败自己的一个诸侯纷争的割据状态。所以纵横家们就可以在各国之间去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发挥他们的外交才能。战国时代的社会环境为纵横家们提供了土壤,而纵横家门纵横于各国之间去说服自己,去说服各个国家的一些外交才干,又为战国时代平添了许多的智慧和一抹艳丽,这是相辅相成的。
纵横家们之所以在战国时代游刃有余,固然是由于那个时代的人才的渴求,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发现的是,这个时代之所以能够让这些人游荡于各国之间,去进行各种纵横之间的说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各国都缺少一些得力的官员。
这个时代是一个选官制度缺失的一个时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西周过来之后,我们发现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在这个时期各个国家之间还都有所保留。虽然商鞅变法开始以军功授爵,每个人都可以依靠个人的能力获得官职,变成了食有劳而禄有功。所以游说君主,展现自己的才能,成为世人获取职位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纵横家们就拥有着这样的一种天然的优势。这样的一个局面,折射着选官制度的缺失的同时,也折射着人们不断的打破着世卿世禄制,要建立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但是很遗憾,世袭的制度还会继续在一段时间的延续,世人要通过自己的功劳而获得职位,就不得不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挤压世卿们的既得利益。所以只有这样纵横家们才能够减少竞争对手。纵横家们以各种游说获官的方式,也说明了世卿世禄制向公开选官制度的一种过渡,它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战国时代的一种社会特色。
张仪就是在这个时代里的一个典型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张仪出生在魏国,原本他曾经是卫国的贵族,但是由于家族没落,张仪的生活也变得十分贫困。为了能在这个时代混迹下去,也为了实践自己的梦想,张仪开始学习纵横之术,并且去到各国去游说。当张仪来到了秦国以后,很快得到了当时想寻求发展的秦惠王的一种赏识和信任,它成为秦国的客卿,秦惠王也和他一起去商讨统一六国的计策。张仪为秦国统一大业提出了连横的观点,他认为秦国地处战国七雄中的最西边,虽然居于关中四塞之地,有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但是秦国人口不足却是一个明显的劣势。
要知道那个时代人口可是一个综合国力的衡量标准。所以在这个时期当中,张仪为秦惠王提出了南北纵横联合起来,所以他为秦国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连横的举措。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张仪一直周旋在六国之间,我们可以把他说成是外交的拆台高手。就凭着他这样的一个拆台高手的能力,和他明确的政治主张,所以在秦国他被秦惠王封为相,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这个案例折射了在那个时代里,由于选官制度的缺失,张仪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各国之间并且得到了当时秦惠王的赏识。
纵横家们在战国时代折射了他们诸多的才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战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而这个舞台是源于私学的发展和百家争鸣的社会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学在官府的这样的一个制度逐渐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开始大盛,下层人士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私学去接受文化教育,所以齐国的稷下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私学存在的文化场所。文化教育打破了等级的限制,学术下移,开启了庶人的心智。这些人不再受正统教育思想的约束,所以人们更容易突破传统的思维。
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普及,也让纵横家们彪炳历史,找到一个可乘之机。战国时期毫无疑问礼崩乐坏,儒家思想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仁义礼智信,还没有成为一个评价人的终极目标。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空间,也为纵横家们的个人功利思想提供了成长的可能性。
人的理性思维,在不甘沦为人下的一种社会需求和动能的驱使之下,渐渐的觉醒,人们要求打破等级制度的束缚来追求个人利益,要求施展自己的抱负,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影响这个时代。所以正如很多的研究者们所说的那样,纵横家门在观念上,以主体的姿态审视一切,他们高度自信高度自尊,认为通过主观的努力,就能够让这个时代战胜一切。
所以这正是纵横家们放飞自我,去施展自己能力的一个最好的一个舞台。战国时代玄妙的政治,古老的说客,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标志。说客成为一个职业,也是《战国策》要告诉我们的。在《战国策》里,它囊括着战国时代关乎生存还是毁灭的一切的谋略。这正是这本书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最为吸引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烽火狼烟的时代里,人们行的是纵横之策。纵横家们游走于诸国,他们在艰苦之中,凭借着自己耍嘴皮子的功夫,或出奇招,或出绝招,一招致命。
在这个时期里,言之凿凿地似乎在讲着理,而暗流涌动的人们追逐的却是利,很多人带着勇气来谈笑风生,智者也运筹帷幄,流氓们也显露着自己的本色。江湖上刀剑无眼,却有着各路高手在这里一争高下。
这是一场对弈吗?其实也不是。当局者他们所布下的棋局,看破他们的其实就是《战国策》一件谋略当中的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了解了《战国策》的由来,我们也了解了《战国策》语词优美故事生动的一个一个的案例。战国是一个丰富的时代,战国是一个玄妙的时代,它既有无数的战争,也为纵横家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捭阖,推销自己政治理念的一个机会。
这是一个强者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可以推销自己理想的一个时代。战国策》为我们解读这样的一个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读《战国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是隋丽娟,我在喜马拉雅等你。再见。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还没有到崩溃的程度,还有拯救贵族传统的可能。所以孔子还热心于周游列国君王之间,以推销仁政。而到战国时代,诸侯国之争则到白热化程度,战争规模扩大,也是纵横家们的用武之地了
讲得真好,普通话也标准,听起来很清晰,听了一遍还不够,又听一遍,完全是一种精神享受!
隋老师讲的条清缕晰,易于吸收理解。谢谢隋老师!
9、战国策-隋丽娟1-3 1以史书命名朝代的一本奇书 2追求功利,背离传统,是战国风尚吗 3为什么纵横家在战国后消失了
隋老师娓娓道来,清楚明了
(◔◡◔)挺有意思哒~o(∩_∩)o~
好喜欢这个老师声音
隋老师的声音总有让我回到过去的感觉,可缓缓归矣
后面的bgm是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