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永远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永远不要因为距离远了之后而心生抱怨

013.永远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永远不要因为距离远了之后而心生抱怨

00:00
18:01



枕着《论语》,睡出更美好的自己,这里是小梁在2018年为您带来的《睡睡平安》。本文内容节选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043期。


保持亲密关系中的分寸感,是亲密关系永恒的智慧 


很多朋友都对亲密关系中的次序感,有种深深的焦虑。


我们很多人认为男人要有担当,同时应该获得尊重;女生应该温和,同时应该获得爱。比如在父子关系中,父亲应该拥有某种尊严感,同时又很慈爱;儿子平常的时候理论上可以跟父亲很亲密,但是在是非面前,不能一味服从。


这当然是一种很完美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想要长久保持下去很难,因为彼此之间关系太亲密了,就容易没规没矩;但是经常讲规矩,又不能维持一段和谐与舒适的关系。

 

尤其是我们童年与父亲、母亲的关系,会因为缺失某种尊重的分寸,同时也没看见父亲怎么爱母亲,母亲怎么尊重父亲。所以很多朋友长大了之后,不懂得如何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之中保持既有尊重感又有亲密感的这样一种艺术般的交流方式。

 

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可以像舞者一般默契,但要有次第。这是如何达成的呢?大部分亲密关系中的焦虑,都是因为两个人“不默契”——刚刚还亲密着呢,突然翻脸要“振夫纲”或者“振妻纲”了?

 

不是吗?很多时候,两口子或者父子之间,总是不能恰到好处地扮演好彼此的角色。其实,保持亲密关系中的分寸感,绝对是一门艺术,它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中“习”的很重要的内容。


永远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永远不要因为距离远了之后而心生抱怨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就是有若。有子说:“礼在应用的层面,其核心秘诀在于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所谓“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讲的是古代帝王拟定了很多礼节。比如如何艺术性地对天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对大地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对祖先表示尊重;如何艺术性地在人与人之间表示尊重……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完美地体现出了规矩之中的亲密感,亲密之中的规矩感。


但是,他又补了一句:“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句话是说,我们都知道和谐、亲密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次第和规矩,亲密关系就很容易流于随意,最后连规矩都没有了。

 

其实我们自己也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比如你跟一些人刚刚认识的时候,往往还表现出有点儿教养的样子,彼此熟悉了之后,就不把熟人当熟人;不把村长当干部;不把豆包当干粮,于是就会没大没小。

 

我常常看见一些相当优秀的朋友,由于太喜欢自己的孩子,以至于他回到家之后,在儿子面前就跟“佣人”一样。


老婆对他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还挺崇拜这个男人的(否则也不会嫁给他),但彼此熟了之后她发现:哇,原来大哥也放屁,还在被子里放。再加上原来还有那么多不堪的种种,老婆就开始对他不屑起来。

 

反之亦然。你在刚开始追求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还觉得她挺漂亮的,感觉很有教养的样子。彼此熟悉了以后你发现,她的一片假睫毛掉在床上了,一片假睫毛掉在眼睛外面了;肚子上的“游泳圈”也不收一收,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样子(以前都是气沉丹田,拍照时都吸着一口气)。男朋友就会觉得:天呐,原来她是这样的。

 

这种因为彼此距离拉近,而忽略了自己的样子,其实是亲密关系中一种巨大的伤害。

 

在香港有一个好朋友——蔡先生,是个忘年交,他是一位老知识分子。蔡先生有一对好朋友,其中太太永远都是以优雅示人。认识几十年了,蔡先生从来没有见过这位女性朋友没有化妆的样子。


有一天,蔡先生留宿在这位朋友家里,半夜醒来想去喝水,突然看见一个“女鬼”,把他吓坏了。后来才知道,女主人也出来喝水。他说:“我以前还真不知道,原来女人是没有眉毛的。”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一方面,如果你平常就是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不可以因为彼此距离拉近之后,懈怠了自己身上那股顶着的气;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本身很想尊重一个人,也不可以因为跟他距离拉近了之后,而失去对他的尊敬。


甲方和乙方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有严格的角色感,对于保持亲密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是有子后面说的那句话:“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当彼此之间已经很亲密,忘记了“礼”、忘记了规矩的话,亲密关系是不持久的,也是不靠谱的。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遭人诟病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其实这句话要放在古代封建社会,才能理解它的时空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亲密而忘记了彼此之间的分寸感,其实就已经是一个“小人”了(“女人”这事儿我不懂,不加以评判)。

 

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永远不要因为亲密而丧失了分寸,也永远不要因为距离远了之后而心生抱怨其实这是每个人对自我觉察的一种提醒。


保持内心一种无论多近、无论多远的忠诚和中肯的姿态,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本质上是保持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如果无论距离多远或多近,我们都能够像一个旁观者那样不时地提醒自己:如果你们的亲密已经损害了彼此之间默认的游戏规则,这种亲密可能不长久。

 

如果你们因为太久的分离,而忘记了对彼此的关怀,那么只能越走越远。而且如果因为距离太远而心有抱怨,那么你的抱怨会以某种方式损害自己。

 

我见过很多人,曾经在一家公司干得挺好的,后来离开了。时间长了之后,对之前的公司也不了解,就随意地调侃、批评。

 

如果一位新同事来到我的公司,随意批评他的旧东家的话,我想这位同事很难在我的公司工作太长时间。因为我几乎可以看见将来他也会在别的公司,用这样的语气谈在我们这里工作的体验。

 

每个人都是这样。当你在表达对别人不满的时候,你面前的听众听到的可能不是你对别人的不满,而是将来你在别人面前表达对他的不满。


换句话说,保持内心一种无论多近、无论多远的忠诚和中肯的姿态,其实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很重要的标志。

 

为什么小梁要提到这一段呢?根本原因是越来越多人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一言以蔽之,在亲密的时候保持尊重,在疏远的时候也保持尊重,这就是中道——一种真正基于成熟的旁观者对自己提醒之后的禅悟。

 

我曾经跟一位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我说:“为什么当你跟别人很熟的时候,仍然能够对对方保持尊重?当你跟那些朋友已经很疏远的时候,仍然能够跟他们很亲密呢?”

 

这位朋友告诉我:“实际上,远和近都是一种错觉。你尊重一个人,是因为你尊重自己;你和一个人关系亲密,也是因为你相信时间和空间不会对你们造成影响。”

 

我听得有点儿蒙圈,觉得他讲得太过玄妙。这位朋友顿了顿,看着我说:“其实世界外面没有别人。我尊重你,是因为我尊重我俩曾经有过的这样一种美好的状态。当我跟另外一个人由于物理上、时空上有了隔阂之后,我仍然想念他,也是因为我尊重曾经和他亲密的那个状态。”

 

我瞬间明白了,这就叫自在。

 

因此,有子在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其实问的是,你是不是一个对自己的角色和分寸感有清醒觉知的人?


如果你是,就可以随时让自己进入自己的梦里。


——今日互动——

你认为相爱的人之间,

怎样亲密的状态

才是最令人舒服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03121cvai

    谢谢带给我的进步。谢谢梁老师

  • 陈素香_4t

    世界的外面没有别人,但是有自己美好的思念、状态和次序。

  • 微微笑_1b

    听完

  • 9u0sid9mewxsn15ut20z

    米小圈,米小圈,那他家的酒店,上学季啊,这个借,米小圈上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