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精神:深刻改变中国的思维方式

佛教精神:深刻改变中国的思维方式

00:00
12:21

课程金句 

189集  了解佛教精神,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再讲佛教。我上次讲到,佛教它很少去发表那些计划、方略、步骤、畅想、蓝图等等,这些不太讲究,它是直接面对自在发生的事情,它一定要敏锐地观察到予以救助,这样就称为观自在菩萨。


《心经》的文本再解读 

我们平常到很多庙宇、石窟当中,看到了很多菩萨的造相,也都是这样的,它们什么样的神貌呢?就不在乎外界,不在乎信息,不在乎区别,不在乎历史,不在乎未来,不在乎争斗,不在乎挑战,不在乎任何外在形态和内在的执着,看来平静到了极点,超脱到了极点,却是一见苦难,就能够敏捷地予以救助,被人们称之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大家看佛像的时候,我多次讲过,佛像就是一部佛经,它虽然没有声音,你看那个脸就看得出来,雕的最好的佛像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他们一定是不在乎外界,不在乎信息,不在乎区别,不在乎历史,不在乎未来,不在乎争斗,不在乎挑战,这样不在乎一切的。但是如果当下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样的非常平静的表情,立即能够起来去救助,我看到很多最好的佛教门派都是如此。千年风华都看尽,万百名物全看破,有了自如自在之心,才有可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一切无法测定的灾祸,化解种种恐惧和苦厄,度化世界的迷惘的钟声,一起解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教精神。


讲到这儿,我等于把佛教的核心文本《心经》花了很长时间讲完了。大家记得吗,一开始我在介绍《心经》的时候,我读过原文,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这样的一个东西,我当时读了一下我的翻译本,现在我把它讲完了。


我再读一遍,大家听听《心经》的里边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把我这一阶段来所说的,它早就高高在上概括的很清楚了,我只是一个浅浅的读解。好,我所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再朗读一下:


“一个能够自在地进行观察的菩萨,在深度修行中以最高智慧获得观照,发现世间种种蕴集都虚空无常。于是,一切痛苦和灾厄都可以度过。舍利子啊,物质形态的“色”全都等于“空”,真可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就连感受、想象、行为、见识,也都是这样。


舍利子啊,各种概念都是空相。因此,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在空相中,没有真实的物质、感受、想象、行为、见识,没有真实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没有真实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记忆。从视觉到意识之间的种种界定,都不存在。


在空相中,既没有无明的愚暗,也没有无明的结束;既没有老死的轮回,也没有老死的终止;既没有苦恼的集聚,也没有苦恼的断灭;既没有机智,也没有获得。


正因为一切无所得,大菩萨凭着大智慧超度,心中就没有牵挂和障碍,所以也没有恐惧,能够远离种种颠倒梦想,终于达到真正的解脱——涅槃。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觉悟者只要凭着大智慧超度,就能获得最高正觉。大智慧超度就是神圣的咒语,光明的咒语,无上的咒语,无比的咒语。这咒语能够除去众生的一切痛苦,真实不虚。那么,就让我们来颂念这个咒语——


“去吧,去,


到彼岸去。


大家都去,


赶快觉悟!”


上面就是我对于《心经》的一个白话文的翻译,我这么一读,大家能够了解我前面所讲的基本的核心思维,在这个里边是一个经典文本已经体现的清清楚楚。我在一开始就讲到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整个佛教经典——大乘经典当中最短的一部,也是最核心的一部。


佛教的基本精神总结 

《心经》的“心”指的是核心,是纲要的意思,所以,我非常主张,现在有好多人在背诵,又有好多人在不断在抄写,但是可能对意思还不是非常明了。我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翻译,翻译成当代文。当年无论是鸠摩罗什,也无论是玄奘,他们是从印度文翻译成汉文,已经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了,这翻译得非常好。我们现在为了能够在当代通行,又做了一个翻译,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当然我们也期待着更多、更好的译本。这个翻译以后,我们的心灵的搁置就会更安定了。



这个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很多哲学、社会学有很多很多的差别,我们的心理学都有很多很多的差别,我不是说一定要用佛经的东西,这一切来替代我们其他学科,不是。但是它既然在东方世界存在着两千多年,既然在中国的思维领域成为信徒最多的一个宗教,既然它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思维方式,既然在我们的祖先受苦受难的时候,它成了解脱的良药,有那么多既然、既然、既然,我们作为后辈,不应该轻视。


难道我们的前辈没听到过那么多其他的学说吗?都听到过,为什么学啊学啊,学到最后是学到年纪老的时候,他们都慢慢地归向于佛教呢,都归向于佛教呢?它一定有全部人生经验的凝练以后,突然发现,它说对了。“缘起性空”这个学说,说对了;有那么多“不”,那么多“无”,所造成“空”的一个思维说对了;特别是引渡天下一切众生的思维,就是我所说的那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这样一个兼济天下的精神,说对了。


如果我们由空出发,放弃我们个人的好多执念,放弃了我们好多功利的欲求,放弃了我们的很多很多苦恼,成为能够度一切苦厄,走向干净透明的未来的这么一个彼岸世界。这样我们觉得佛教的意义就慢慢地生长了,佛教的价值就会在我们现代社会很好地生根。这是一个创造性的学问,你看,所有的羁绊都放弃了,所有的历史都不在我们的眼前,像这样的一种自由,这样的一种创造,这样一种勇敢,这样的面对当下,所以出现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我上次说到我非常佩服的星云大师,他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面,在全世界造了两百多个道场,总是人山人海,好多高学历的人都参与了这个欢快的一个大家庭。我还讲到了乔布斯,苹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性质的企业家,他怎么也从我们佛教当中得到了启示,使他的人生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开拓,很大的解放。在这个意义上,佛教一定不是消极的,佛教一定不是无所事事的,佛教也不是我们现在好多网友所误解的,无可无不可的所谓佛系,不是的。它是一个宏伟的大精神,能够让东方哲学慢慢地明白它的内在的一种力量的一个宗教精神。


我相信,在更多的人了解佛教以后,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很多很多的纷争,很多很多的划界,很多很多利己主义的高喊,我们国家第一的这样思维,其实正好和东方的佛教精神背道而驰。即使赢了,东方的佛教精神也微微一笑,因为在它看来你的赢、你的成功都是空相。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精神是多么的自由,我们的精神是多么的放松,我们作为一个人来到世界上也会高贵很多。好,今天讲到这,我们下次继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老粗粗大佬

    秋雨先生的视野深远而开阔,立意高瞻远瞩,对佛学的解读却又平实而普世,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更是浑然天成,美不胜收,让我们享受非常高质量的系列听课,受益良多。感谢,感谢!

  • 多吉文喜

    中国应该感谢有一位余秋雨先生,世界应该感谢有一位余秋雨先生。

    小白兔的影子 回复 @多吉文喜: 为同在一个时代而庆幸

  • 动动月亮

    我与佛教的缘,起于对逝去亲人的爱,但内心依然对它敬而远之。究其原因两个当面:一是它的“冷”。多年前读到弘一法师的妻子,不远千里从日本来到中国,为爱苦苦哀求,怎么就觉得弘一法师那么“冷”呢?二是它的“利己”。为求财求富,法门寺里新年的第一柱香怎么看都不纯呢?今天,缘于对秋雨老师的无比信赖,愿意搁置己见,跟随老师一起轻诵《心经》,学着学着,我知道我轻视了佛教。不知道其他学员有什么收获,佛教慢慢改变我的思维,我变得勇敢、通透、轻松,过去在意的眼光,害怕的流言蜚语,统统都转移到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做好的事上,佛教“空”的思维搁置了我的心灵。

    无畏戒嗔 回复 @动动月亮: 当今的末法时代佛教以四种方式存在:一,迷信的佛教。二,学术的佛教。三,传统的佛教。四,附佛外道。所以大家要火眼金睛,不迷信,不偏见,不成见,去学习正法。余老师讲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佛教,稍稍偏学术了一点。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余老师功德无量,感恩,阿弥陀佛!

  • 琴声依旧70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样的精神本身让人感动流泪。当我们都能看破看穿万千浮华,自在自如活在当下,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美好的充满爱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爱世界。佛教只所以能在中华大地存在2000多年,之所以影响中华思维2000多年,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信众。。。佛,以干净透明的慈悲之精神开拓着我们的精神领域和人文关怀。谢谢老师!

  • 林圣野

    心经白话译文,其实是秋雨老师对佛经的证解和实修功夫。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并没有经书,当时弟子们只是实修。经书是弟子们在佛祖涅槃后回忆集结的,在一千多年的流传中已经不太准确了,而千年之后的鸠么罗什和唐僧等人的翻译已经进行了再创和证解。所以余老师说的希望有多种白话译本非常好,非常有益!

  • 华Liu

    佛教的价值更多的是在精神。它的修为,它的团队、服饰、行为规范等的全民操作性并不强。有时也让人难以接受。如:外在的同一性强制了差异性等。精神层面虽接地气、大善大爱、境界高雅,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束之高阁,难于作为。但尽管如此,它是精神超脱的良药,精神超越的仙境。

    SSSS不离S 回复 @华Liu: 操作起来不难,因为佛教修行也分很多层次,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五戒当中的“不偷盗”,这一条很多人都可以受持。再比如,十不善业当中的“粗语”,大家都应当尽力避免。

  • 小萝卜学国学

    有喜欢就会有诽谤,个人觉得余老师是一个很真实很可爱的老人形象,他勇于表扬表现自己,凭借的是自己强大的实力与自信,也敢于批判社会上的不良行为,甚至揭露某些个人的不光彩行径,他行得正走得正,世界需要这样真实可爱的人,中国需要这样真实可爱的人。

  • Angelayjy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心经》 的理解进入了更高的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活给予我们什么,我们都要平静接受。拥抱生活,观自在

  • 若言愉悦

    听余秋雨大师的讲座完全是高极享受

  • 苦行者11

    缘起性空,无常无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航普渡,佛法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