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缘起:华严宗的核心理论

法界缘起:华严宗的核心理论

00:00
12:35

一周优秀学员 


恭喜以上同学,获得一周【优秀学员】称号,请微信添加并联系课程小助手xmlyfm2018,领取余老师亲自准备的签名书。


课程金句 



第193集  法界缘起:华严宗的核心理论

今日文稿 

大家好,我是余秋雨,我们继续讲课。我正在讲佛教的唯识宗,这是玄奘和他的弟子窥基一起创立的。我已经通过“唯识无境”这样的思维方式,把唯识论的主要的核心思维介绍了,它的目标是要由“染”而“净”,由“迷”而“悟”,摆脱许许多多禁域当中的虚妄不实的东西,只是回到心识来思考问题,这就是唯识论的基本思维。


唯识宗教义的繁琐、细密与其衰亡 

我这个介绍,虽然也讲了不少话,大家如果去捧读唯识论的著作的话,就一定会感到,我的介绍是非常简明了。因为唯识论这个佛教宗派,实在是太繁琐,太细密了。我每次在唯识论的经典当中抬起头来,就想到玄奘在印度的那兰陀寺跟随着戒贤法师学的时候,他说,早晨和晚上都从来没放弃过的惊人的毅力;更佩服他回到长安以后,在翻译场里边,裁定那么多汉语概念的无比的艰难。我前面讲的时候,已经稍稍有点困难了,理由都是他翻译过来的,这些复杂的教义他当年的翻译是多么艰难。


玄奘在印度那兰陀寺,跟随高龄的戒贤法师学的时候的基本的佛教宗派,我在介绍的时候避开了很多更复杂的内容,尤其是玄奘以因明学来论证唯识论的部分,这实在是太复杂了。还有,作为唯识论的基本教义之一的叫“五种姓”,这种学说我也没有涉及。 “五种姓”的教义,是根据心识里边的种子和阶段,对人类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据说直接来自于戒贤法师,那玄奘又把它授予了窥基。我经过认真比较,我觉得确实很接近我自己曾经深入研究过的古印度普罗米多尼的学术格局,唯识宗的这个教义,后来又衍生出了众生能不能成佛这么个概念里边的分歧,成为玄奘门下的不同的派系,但总的说来,确实过于复杂了。


不仅是“五种姓”太复杂,然后由“五种姓”派生出来的不同的派系,那就更复杂了,我如果仔细地解释的话,大家就不会有耐心不断地听下去,我讲起来也觉得有点乏味了。我这不能不在尊敬之后,说这么几句话了,我相信再精彩的教义,如果太复杂,太繁琐,就很难在中国流传。唯识宗,即使是玄奘带来的,玄奘的名声那么大,但是在唐中期之后,几乎完全被禅宗所替代。禅宗它的风格是那么简约,完全和唯识宗背道而驰了;内容当然是靠近了,就是风格上,一个是庞大繁琐,一个是简约明朗。


我甚至认为,即便在印度,佛教后来的消亡,当然外面看起来是和战乱和异教的打击有关,但它本身也有问题,它本身渐渐地趋于沉重、艰涩、臃肿、老迈,这也是重要原因。在那兰陀寺,玄奘花那么多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像玄奘这么用功的人毕竟不是很多,你想这些法师又那么年老,当佛教本身越来越显得沉重、艰涩、臃肿、老迈,它就没法流传,就没法有很多人在学。这样的话,佛教只能慢慢地走向衰落。所以,外来的原因,比如战乱和异教徒的打击,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了。


如果它本身很健康的话,那就不可能这样快地灭亡,这也是佛教它在外部形体上的一个教训。这是我讲的唯识宗,这和玄奘有关了。他把这个唯识宗在认真地翻译,那么复杂的教本,而且把道理也讲得非常清楚。他把最复杂的几个因明学和“五种姓”也翻译得很好,但是这个就成为一个资料存在那儿,很少能够流传,不仅在中国很难流传,在印度也很难流传,因为实在是太艰涩和庞大了。由于艰涩和庞大,它就走向臃肿和老迈,慢慢地就衰微了。在唐中期之后,唯识宗它已经没有太大的生命力了。


华严宗的兴起:核心理论之法界缘起 

接下去,我讲另外一个佛教宗派,华严宗,这是个大宗派了。华严宗很早就起来了,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已经形成了学派,有好多华严学者了;到唐宋的时候大盛,重心由陕西而流传到全国。在佛教的各大宗派当中,我对华严宗特别崇敬的地方,就是它宏大的气度,正是这种气度解决了我在领悟大乘佛教时候的一些基本课题。


华严宗的核心理论,是“法界缘起”。这四个字,我前面讲述佛教的核心思维叫“缘起性空”的时候,大家好像听到,哎,很接近,它讲缘起,它也讲缘起,但是实际上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还有特别之处,因为“缘起”前面加了“法界”两个字,“法界”它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大,指的是大千世界,指的是宇宙本体。


大家不要小看“法界”,不要以为“法界”就是佛法界,不是,这个法既然是佛法所包含的,范围就很大了,指的是万千世界和宇宙本体。讲“法界缘起”,它就出现了一种体量无限的互相创造状态,可以这么说,凭着无穷无尽,生法无穷无尽,创造无穷无尽。所以,“法界缘起”也可以称作“无尽由缘起”。


相比之下,“缘起性空”,它的归结是性空,而“法界缘起”它的归结是无限。这是华严宗最了不起的地方,它的归结点是无限。性空有缘起,或者说缘起性空,它这个已经是说明了空作为它的本性了。华严宗把它拓宽,这一切都是和无限有关。它的佛教的一个基本的气度,就是要达到无限。


对于无限世界的种种相状,华严宗做了一个巧妙的排列。但听起来比较陌生,我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如果读佛经的时候就会碰到:一个叫做“事法界”,事,指的是事情的事;“事法界”指的就是不同的事情的那个世界。第二个叫“理法界”,指的是不同的事情里边包含的理,道理的理。第三个是“理事无碍法界”,就是不同的事、共同的理,相通无碍。第四个叫做“事事无碍法界”,指的是世界各种事情都相通无碍。


四个法界,说起来有点绕,其实意思倒是明白,这个明白就是世界各种不同的事,本性相通,因此互相都有关联。这讲的那么复杂,我用华严宗的一个比喻一讲,大家都明白了。华严宗说宇宙就像一个大海,永远翻卷着不同的波浪;但是,各种不同的波浪都是水,因此本性是相通的。因为本性相通,每个波和每个浪之间就相融无碍。就宇宙像个大海,波浪是不同的,但是水都是水,本性是相通的。因为本性相通,每个波、每个浪里边都没有障碍。


如果把这个比喻进一步的生发,可以直接地把“法界缘起”讲通了。大海就是“法界”,它由波浪生成,又生成了所有的波浪,这就是凭着无穷无尽,生发出无穷无尽。这就是我们的华严宗要追求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境界,就是凭着无穷无尽,要生发出无穷无尽,用大海一样的宇宙,不同的波浪,都是水,在它的运动过程当中,把相融无碍的无穷无尽,创造出了更大的无穷无尽。好,我们华严宗暂时讲到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逸仙幻月

    感谢余老师删繁就简,把不太有生命力的东西快速跳过,这种学术方式更加轻松也非常先锋。没有生命因子的东西不再去翻检,快速把木柴堆积在真正恰当的地方,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世间本来很多事情总是本末倒置,把复杂的东西搞的越来越复杂,还好等到你,余老师,简明又轻松。

  • 动动月亮

    华严宗,形成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至唐宋时大盛。创建人将无限世界的相状排列成: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我把这些相状理解为:表、里、里表、表表,它们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再有深入浅,无穷无尽的“法”,因本性想通,没有障碍,又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新“法”,最终形成华严宗“法界缘起”的核心理论。华严宗从“无限”着眼,给世人展示出一个宏大气度的宗教。

  • 华Liu

    华严宗认为:“法界缘起”。“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即世间都因共同的理,在无限的宇宙中事事相通。

    华山剑君 回复 @华Liu: 你对佛教有研究

  • 云音鹤影

    讲佛教这几集值得反复听,而且该记笔记,听一遍可能不理解,听几遍可能略微理解,稍微理解就会觉得心头开阔了。和信仰没关系,学习了解不一定非得是信仰,不需要把框框画在那,学习是为主的。我不是佛教徒,但我想多了解,我觉得老师讲的很不错。

  • 琴声依旧70

    法界缘起以其健康和无尽的创造力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这给人无尽的启示。说到底,无论文化还是其他,都如此。生命力,这是万物存在的根本,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切存在的基础。谢谢老师!

  • 金客听说

    听余老师的课是我19年最想做的事情

    1368018xrym 回复 @金客听说: 以前听过很多所谓专家的课,大都是哗众取宠。听了于老师的课,用一句话来形容,听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过程_jj

    听完上这些佛教的课,感觉确实明白了,原以为这辈子读佛经不可能会明白这么多,感叹余老师这么一说!让我真的感觉这个佛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

  • 立春后十天

    余老师是怎么做到研究这么多领域,这么高深的哲学佛学等人生智慧呢?佩服得五体投地。

  • 轻轻摇摆ai

    我应该是心没有静下来,一边工作一边听

  • 听友78496235

    听到唯识宗,想到一个词:境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