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乡村问题: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第1讲《乡村问题: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00:00
09:59

【第一讲】


乡村问题: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1、中国40年发展,城市与乡村是两极化分裂的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其中,农民进城打工,成为低价劳动力的供应源头,保证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提升了中国工业化的国际竞争能力,但抽干了乡村的劳动力和知识青年。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中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最快,超大城市最多的国家,城市房地产泡沫,支撑了中国财富效应,支持了土地财政,成为城市财富聚集和城市建设的支撑,繁华的中国新型城市,却是建立在对乡村土地的极低成本的占有上,进一步抽干了乡村的不动产财富价值。


城市的繁荣,就是建立在对乡村人才劳动力土地不动产的低成本占有上。相反,被抽干的乡村,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并因为垃圾遍地、污染严重、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生活条件差、社会服务缺乏、文化蜕变,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洼地。城市与乡村,成为两极化分裂日趋严重的中国社会最大的扭曲。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领域,就是乡镇与农村!


2、乡村振兴提出的大背景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那么,乡村就应该成为落后的被抛弃的地方吗?农民不进城,还可以追求美好生活吗?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市人想到乡村去享受田园乡居生活,乡村田园可以成为宜居的桃园吗?


用党关于新时期主要矛盾的理论来分析,乡村,这个中国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如何才能有成效的发展,以满足乡村农民和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呢?


这就是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基础。深刻认识“乡村是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区域,把握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是指导我们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课。


3、乡村不平衡不充分状况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阶梯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从沿海到内地的大阶梯结构,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的阶梯式结构,从东部到西部的阶梯式结构,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再到乡村的阶梯式结构,形成了我国典型的非平衡经济下阶梯式发展。


在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农村走向城市。所有读书的学生,考取高中以后,实际上就离开了乡村。40年来乡村考学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体,也成为抽空乡村人才的主渠道。第二,进城务工,成为考学失败后的主通道。据统计,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农民工已达1.7亿,他们难以获得城市户口和优良工作机会,成为巨大的城市打工漂流群体。另一方面,乡村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乡村驻留主力。


乡村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也逐渐从经济、文化的源头沦为落后于城市的累赘。乡村在社会评价中,成为被城市反哺和被拯救的对象。


在经过多年的财政转移支付救助、乡村城镇化的实践后,我国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大乡村地区仍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甚至越拉越大。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不足、教育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没落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乡村发展。乡镇和乡村的发展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无法突破的一个难题。


先看城乡收入差距: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43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是农村的2.7倍,更别提更加发达的北上广,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为8467元。


其次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乡村道路前期建设标准低,需要大中修的道路里程占总里程的1/4;农村医疗设施及服务水平与城市差距巨大,近7成农民在就诊大中病时,会首选县级或更大规模的医院;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总量不足,建设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村庄不足2%。


不仅设施落后,青山绿水也面临威胁:我国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世界第一,造成土壤、水体中大量农药残留,影响农村环境与食品安全;此外,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严重,目前我国农村每年垃圾产量约1.5亿吨,处理率只有50%左右。


最后看农业生产:很多乡村农业生产还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流,现代农业、科技农业普及度不够,全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业附加值低,无法支撑乡村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客观事实的存在,就出现了下面的问题:


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结果,在农业经营人员中,35岁以下人员仅占19.2%,一些人口流出大省的乡村耕地抛荒比例接近1/4,未来随着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的年轻人成为社会发展主题,“空心村”现象将愈演愈烈。


4、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与社会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重新阐述,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过去,我们追求的是GDP增速,追求的是经济规模与速度。可以称之为唯生产力论。而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思路,调整到了科学的可持续的绿色和谐发展模式上。这个主要矛盾问题背后隐藏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选择和思路差异。城乡两极结构的巨大反差,完全违背了党中央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乡村发展,成为我们必需突破的攻坚战役。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对乡村的欠债实在太大了,再不加大力度发展乡村,再不创新推进乡村进步,中国社会经济的跛足结构,必将极大地阻碍国家的全面发展!


基于对中国发展主要矛盾的深刻认识,加速部署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


5、乡村振兴怎么搞?


那么乡村应该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起来呢?如何才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起来呢?如何才能避免40年来持续形成的反向趋势,形成独立的发展方式呢?到底未来乡村是什么样子?乡村永远是农民的乡村吗?如何选择一个和工业化、城市化平行的乡村发展模式?是否能在乡村发展中形成在体制机制上、在政策法规上的配套支撑?


以上我问了7个问题,都是乡村发展面临的难题。乡村振兴到底怎么搞呢?!


6、围绕主要矛盾分析并形成解决方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脉络


我认为,城乡二元背离,乡村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必需依靠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选择的依据和方向。


一方面是政策改革与措施保障的领域。政府如何把乡村振兴放到重要的位置,从而给予其独立发展的政策支持,包括一号文件的顶层设计、对“三农”问题的一系列补贴措施、精准扶贫措施等等。


另一方面是市场激励与可持续良性发展结构的培育。在乡村发展中,缺少市场的支撑能力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市场问题,那么乡村问题的新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政府的支持,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交由国家承担,将激发市场持续发展的活力交由市场承担,两条线同时并进,相互推进,相互支撑,才能构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脉络和动力机制。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中央政府及各地区政府必将采取的措施方向:


第一,大幅加大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对乡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加大对乡村民生的投入,解决乡村发展的金融支持。


第二,加大改革力度,彻底调整不利与乡村进步的城乡二元体制。


第三,解决农民依附于土地的问题,使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真正获得突破解决。


第四,释放资产和资本要素的流通能力,导入市场化动力,真正形成市场活力,形成乡村市场要素配置的突破,进入乡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期预告:


乡村振兴不是农村振兴!中央 1号文件到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跳出老路,打破固化思维,我将会在下一期节目中继续给大家分享。谢谢大家收听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辽k吴奇隆

    0.75还行

    penniston 回复 @辽k吴奇隆:

  • chenchen_ao

    好内容,讲的好干,可以请人再录下吗,模式类似访谈

  • 小小小酥_gs

    讲的有点快哦

  • enhance自己

    讲的好快

  • 小白_9ei

    内容很好,但是这个有点停顿就好了

  • 和合大道

    语速太快

  • 50gpqn90xqm96wl0ggxv

    👍👍👍

  • 1874372cwnf

    好机械,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