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产居融合》

第7讲《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产居融合》

00:00
10:30

关注绿维微信公众号学知识涨姿势

推进乡村振兴,帮你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

良田、屋舍、耕作、袅袅炊烟、独斟自酌、隐居……乡村在我国几千年文化中,就一直代表着一种“桃花源”般的梦想家园。未来的乡村要打造的就是这样一种人人都能回得去的、承载着梦想的、生态和谐发展的田园乡居。因此,逆城镇化趋势下,人们对田园、绿色、乡愁等的追求,将成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但田园居住、生态宜居,又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如果没有产业发展做后盾,仅仅把农民的住房转化为城市人的别墅,则完全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国家严令禁止的,也根本不可能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持续。多产业发展带来乡村人口的重塑,由此带来了多样化的居住,产局融合将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


 


一、产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突破口在于乡村的综合开发结构,绿维文旅认为,这个结构包括产业综合开发和产居综合开发两方面内容。产业综合开发是乡村综合开发结构的基础,产居综合开发是乡村综合开发结构的支撑。


乡村综合开发结构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但如果只是产业综合,那么开发的项目只能是一些着眼于产业聚集的产业园区。因此,乡村综合开发结构还需要有产居融合作为支撑。


村振兴的目标,本质上就是实现和谐发展的乡村生活方式, 未来乡村的发展核心,是构建呈现现代化田园生活方式的产居融合综合区。


二、产居融合的几大关键点


乡村宜居绝对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提升,而是生活条件的全面提升,是生活与生态结合的完整体系的构建。首先,田园居住、生态宜居与产业发展极度关联。如果没有产业做后盾,城市人到乡村,只是将村民的住房变为城市人的别墅,那将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美国的郊区别墅化,并不适合我国乡村的发展路径。只有结合了现代产业、多样化居住(旅居、养老居住、休闲居住)、 农创、 文创等产居一体化的发展结构,才是生态宜居的核心。


以产居融合为基础,现代化乡村的美体现在形——生态环境之美、神——传统文化之美、魂——现代生活之美三个层面,需要软件、硬件的双提升来支撑。其中,硬件提升的核心在于供水、供电、网络通信、垃圾处理、道路交通等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图书馆、健身器材、公共绿地等可彰显生活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软件提升的关键则在社会治安、社会文化、社区治理等软性管理与服务的提供上。两者根植于乡村,适用于现代化的乡村产业发展及生活需求,互相促进,共同勾勒出一幅乡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综上,在产居融合开发中有六大问题需要特别的关注: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生活居住的关系。


乡村空间分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交流空间、信仰空间、商业空间等类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乡村空间需要良好的规划、高品质打造,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活居住的关系,这样才能既为村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结合了乡村景观小品的设计打造,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塑造了宜人的环境基础。


二是合理协调当地人口、外来创业人口以及外来休闲度假人口之间的居住关系。


乡村振兴过程中依靠产业提升、产业转变、产业聚集吸纳新的人口聚集,形成新的人才支撑体系。要满足当地人口、外来创业人口以及外来休闲度假人口等系的人口结构不同的居住需求。在居住布局的过程中,从近期、中期和远期三方面来考虑不同人口居住之间的关系,形成旅居、养老居住、休闲居住、创业者居住等多种居住形式。


三是以打造美丽宜居、生态乡村为目标,全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及农村环境污染,优化人居环境。


美丽宜居、生态乡村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产业的发展不以生态的损坏为代价。其次在治理乡村环境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乡村建筑风格迥异,在环境整治中,要对村庄建筑质量进行整合、评估,对不符合住房要求的建筑进行整顿、重建。乡村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不仅能够展现当地文化特色,还能成为乡村吸引游客度假观光的重要资源。二、乡村美化:村内街道两侧、房前屋后要统一栽植观赏或经济树木、花草,统一挂置花草盆景。对村内主街道两侧的墙壁实施美化,统一规范广告的绘制、悬挂和张贴,绘制文化墙、宣传标语和公共标志。三、乡村亮化:夜景亮化工程是对乡村整体环境风貌的进一步升级,通过改造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完善村内主街道夜晚照明,在合适区域,配合景观,形成夜间活动聚集场所,并对现有的照明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以节约成本。


四是区别于传统乡村,需要有效结合各大人群的工作、消费、休闲、度假等多样化需求,实现功能的综合配置。


新乡村围绕产业和居住形成新产局结构,新产居结构要根据人口的规模和需求,配置工作、消费、休闲、度假等多样化需求,既满足当地居民、外来居民、独家居民工作生活的需求,又满足其消费、休闲、度假、娱乐等需求。


五是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建设,实现配套的综合建设。


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生活设施、 生态设施和生产性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的推进,要以居民的生产生活为根本, 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动力, 两者相互促进, 形成协同作用, 进一步推动乡村配套与旅游业的发展。


六是强化乡风建设、安全治安、社会治理,营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良好生活环境的营造需要良好的乡村社区治理结构。一是搭建交流活动平台。通过活动中心、社区图书馆公共活动空间的搭建,以及社区联谊、社区交流活动的举办,为社区居民提供交流的场所与机会。二是成立社区自主管理组织。各类人才的下乡重塑了乡村社区居民的结构,新乡民有能力、也有需求建立自主的管理组织,来提升生活的便利度,构建心中的梦想家园。通过乡村社区治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温馨的生活氛围及贴心的服务内容,从而强化乡风建设、安全治安、社会治理,营造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三、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下的乡村综合开发模式


产业融合与产居综合开发是以多产业体系带动的、生态宜居的、治理良好的、生活富裕的现代社会区域, 是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在工作、 居住、学习、休闲等各方面能够和城市的生产生活相融合的新型发展区。其中,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与三产融合相结合,形成新的经济形态与结构。随着城市消费的导入和回乡创业等外来人群参与共建,乡村社会形成了新的人口与消费聚集。新形势下的乡村可以自然发展,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资本投入和参与,导入相关生产要素,构成新的发展模式。这就是以市场为主体,政府、社会力量与农民共同参与的乡村综合开发


在这种综合开发模式的基础上,可以发展综合体项目、产业园区项目、产居一体化项目、特色旅游村落项目、休闲农园项目、特色小镇项目等各类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代表着在乡村振兴中,基于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适度规模的农业经济发展带来适度规模的人口聚集,从而构成了适度规模的城镇化聚集,形成就地城镇化和乡村的综合发展。


在乡村发展中,仅开发农业不构成综合开发,乡村综合开发涉及土地、产业等开发,还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社区化的居住结构和产业聚集。在小农经济下,农民的活动范围优先,自然村落的规模很难扩大。散落的、规模小的村庄在管理与发展上存在很多困难,在未来的乡村发展中,有一部分村庄会面临消亡,大量的村庄需要合并。实现散落自然村落的聚集,需要依靠产业聚集、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等具体措施。


我国未来的乡村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三产融合下构建产业发展体系,从而形成新的适度规模经营结构下的产业区域。在既淘汰了小农经济,又避免发展大规模农业的前提下,有限范围内的产业聚集与居住相结合,就形成了适度规模化的居住机制,为乡村综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种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发,需要大量的社会资金,通过资金的投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在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综合开发。


 


未来,以产居融合、城镇村的原有居住结构为主线,以综合体或聚集区的形式布局,以市场化、创新性分布为指导,各项基础设施相互配套,构建出建设型总体分布结构。这些产居融合的新型乡村社区,代替传统村落,代替传统的农业产业区,代替传统的农民居住区,形成为新乡村社会形态,成为人们实现田园生活梦想的地方。


以上是本期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春夏秋冬_cic

    啥时候更新

    绿维文旅 回复 @春夏秋冬_cic: 开始更新,敬请关注

  • 巴适伴读

    只有结合了现代产业、多样化居住(旅居、养老居住、休闲居住)、 农创、 文创等产居一体化的发展结构,才是生态宜居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