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产业融合》

第6讲《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产业融合》

00:00
08:45

欢迎关注绿维文旅


推进乡村振兴,帮你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


新形势下乡村振兴已不再是解决单一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而是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本聚集,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产业的发展无疑成为了乡村振兴重要的突破口。没有产业的兴旺,就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没有理想的就业和收入,就不能吸引和留住当地年轻人,更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留不住人才,乡村就不可能充满生机活力。本期,我们来聊一聊乡村振兴的动力与路径——产业融合。


一、乡村产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社会的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中国人口众多,如何要用现有的耕地满足上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是很长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30年来,中国先后在农村进行了三步重要的改革


第一步改革是1980年开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通过这一改革,中国在农村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


第二步改革是1985年以农村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的改革,它统筹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


而第三步改革则是农村综合改革。纵观30年的改革历程,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中国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中国农村改革走过奖金40年的历程,现在农产品的供给充足,农村劳动力出现过剩,乡村振兴再也不能把目光单单放在农产品的大宗生产上,还要把注意力放在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上面,放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来。


二、什么是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三、产业融合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重点保护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等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面对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都积极响应开展行动,但也有少数地区没有抓住乡村振兴的本质,没有做到规划先行,拍脑袋做决定。有的地方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有的地方盲目模仿,跟风建设农家乐、特色小镇;有的地方一味的大拆大建追求整齐划一的建筑景观。做乡村产业振兴,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或者搞面子工程,更不能想一出是一出,无视自身条件一窝蜂地上马,更不能想当然的布局产业,应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推进生态社会文明建设,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


第三,保障农民利益。乡村振兴中农民是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主要参与者及受益者,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的前提就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产业发展既要因地制宜还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把政府、社会、市场不同主体的协同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基础性机制,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四,坚持市场导向。乡村产业布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首先,要充分了解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哪些是过剩产业,需要避免进入的产业;了解哪些是机会产业,通过慎重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哪些是潜力产业,可以重点介入的产业。其次,要避免大而全的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有限,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放在重点产业的发展上,打造中心优势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甚至一县一业都是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律的发展模式。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农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地从从来、钱从哪来、人从哪来都需要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打破要素创新的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我们也将从顶层规划设计开始给予政府部门建议,在土地、人才、资金方面给出更多良好的建议与意见。


第六,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四、产业融合可以融合哪些要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包括七大基本要素:


第一,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产业融合应贯穿农产品育种、生产、管理、营销的全过程,依托农产品原产地、品种、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形成产品附加价值。


第二,精深加工业。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很突出,企业规模偏小、管理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优质绿色品牌加工产品缺乏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重点放在加工业的提升和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旅游发达地区可以以特色化的加工技艺为核心,包括特殊加工工艺、加工材质、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等,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工艺品等有文化内涵及工艺特色的加工产品。


第三,技术能力。导入新的农业科技和其他高新技术:一方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科技水平,形成产地特色产品,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提升精深加工能力,从而提升加工产品的附加价值。


第四,文化创意。做文化创意,首先应该提炼当地的特色文化,挖掘文化的灵魂,然后再结合时尚、创意等元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当地特色产业产品的文化属性,从产品的包装、效果、体验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塑造产品文化品牌。


第五,品牌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已经是大家都有的认知,不管什么产品都需要营销。做品牌难,做农业品牌更难。做好农业品牌,首先要有过硬的产品,需要两个过硬:产品质量过硬和产品体验过硬。其次,乡村要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企业、电商、网络营销等新时代的营销方式,推广产地特色产品,强调产地属性。再次,品牌建设忌讳单打独斗,乡村品牌要统一规划、统一运作、既节约成本,又能发挥品牌价值最大化。这样成功的案例很多,可以借鉴日本的农业发展经验。日本在各地都推行本地认证,符合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本地农产品,可以打上“某某县”、“某某市”的认证标签。这些标签既有创意又显得极为有趣。地方认证产生了双赢的效果,通过这些农产品的销售,地方的文化特色得以传播,而依靠地方政府的信誉,又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可以说,地方认证使得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更为成熟,更具有规模效应。


最后一个问题产业融合怎么做,将在后面详细讲解,以上是本期分享的内容,我们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