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金句】王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下)(梁上.1)

第7讲:【金句】王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下)(梁上.1)

00:00
11:37

孟子接着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这个乘字,读(shèng),是古代军队的计量单位。一乘就是一辆四匹马拉的战车,外加步兵,形成一个战斗单元,一共100人,战车加步兵的组合,机动性能又好,跑得快,地面作战能力杀伤能力又很强,是战国时主要的军队作战方式。而兵车数量的多少,是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战国七雄,七个主要的大国,几乎都是万乘之国,一乘100人,万乘之国就是拥有100万人部队的国家,以当时的人口规模来说,武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孟子说,对于一个万乘之国来说,它最有威胁的敌人是谁呢?还不是其他的大国,危险首先来自于这个国家内部,往往杀掉一国国君的,不是其他国家,而是这个国家里,位居国君之下的重臣。春秋时,像这种非正常死亡的国君,就有三十六人,到战国时,就更多了。


春秋战国时是分封制,天子分若干土地给国君,国君拥有的,叫国;国君又分若干土地给卿大夫,卿大夫拥有的,叫家。不仅国君拥有军队,卿大夫在自己的领地上也拥有军队,整个国家,是一层层分封,实行地方自治的。


所以,拥有千乘之家,10万人部队的卿大夫,如果不能从国君那里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利益好处的时候,就要造反了,甚至干掉国君,自己再拥立一个傀儡,国家大权由自己掌控。孟子的意思是,放眼天下,这种情况还少吗?这都是只顾利益造成的啊。


同样的,“千乘之国,弑(shì)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拥有10万人部队的中等国家,干掉国君,夺取国家权力的,必然是位居其下的拥有1万人部队的卿大夫。

孟子说,“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从一万辆战车中,分出一千辆给下面的卿大夫,从一千辆战车中,分出一百辆给下面的卿大夫,不能说不算多了。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可是如果轻视仁义,而重视利益,遇到什么事儿,都先问问对我有没有好处,而不是去问我该承担什么责任,又哪些事情是我必须去做的,那么会怎么样,即使你从一万份好处中给了他一千份,从一千份好处中给了他一百份,他都会嫌少,不全夺过来他都不会满足。利益哪有够,欲望哪有边儿啊。


如果反过来,重视仁义,而轻视利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他说,讲求仁义的人,在家里,是不会抛弃自己的父母不管的,他对父母好,是出于仁义之心,而不是父母给了他多少好处;同样的,在社会上,在职场中,在国家里,一个讲仁义的人,也不会动不动就怠慢自己的领导,乃至国君,因为他们更关注自己是不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如何通过各自的努力,使单位、社会、国家变得更好,而不是一遇到什么问题,就想着干掉领导,取而代之,我得利益就行,单位、社会、国家怎么变好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是会陷入革命、暴政,再革命、再暴政的死循环。


最后,孟子总结陈词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国君您,要治理好国家,让国家真正变得强大,只需要讲仁义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益呢?


总结一下。第一,《孟子》一书,一上来就讲到义利之辨,可见它很重要,是孟子思想中非常核心的一点。孟子把孔子提出的仁义精神,推而广之,大而化之,结合战国时的社会实际,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具体为仁政王道的思想,作为反对和颠覆一切从利益出发,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的武器,再次把儒家思想的大旗高高举起。我不管你们怎么打,谁力气大,谁打赢了,我只告诉你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的终归不长久,对的才能立得住,才有永恒价值。


第二,孟子说仁义比利益重要,并不是说利益不重要,人不应该逐利。他是说,人不应该眼睛里只盯着利益,如果不顾道义,只顾私利,最终人人都会得不到利益。就好比,我是种地的,我只管往地里多放农药化肥,只顾提高产量提高收入,而不管这些东西会不会致癌;我是开餐馆的,就用便宜的地沟油,只为多挣钱,而不管是不是卫生;我是做食品的,就使劲儿往里放添加剂,我是做牛奶的,就往里放三氯氰胺,而不管那是不是给人吃的,会不会损害健康。人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给别人投毒,结果自己吃到的东西也会是有毒的,最终无人幸免。


人逐利,应该追逐仁义之下的利益。每个人都要挣钱,不然怎么养家,但不是所有的钱都该去挣,走私,坑蒙拐骗就不行;做企业,当然要挣钱,但只想着挣钱,不创造价值,甚至损坏消费者利益,最终也挣不到钱。君子爱财,还要取之有道。


第三,利,有大利有小利。从执政者的角度,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就是小利,让国家发展稳定繁荣,税收会更充足,执政更稳固,这是大利。所以,对百姓,只要在公平竞争合理合法的规则下,就可以逐利;但是对国家的权力系统和精英阶层,就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先义后利。比如公务员,国有企业,就必须以义为先,要发财就别做官;国有企业必须率先承担社会责任。


不然,上上下下,只强调利,而不顾义,最终很可能贪腐盛行,公平正义缺失,贫富差距加大,道德风气败坏,社会阶层固化,社会矛盾加剧。只追求利益,最终会没有利益。而人人以仁义为先,才会使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所以,《大学》一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这一讲,我们学习了孟子的第一个金句:王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我们见识了孟子的口才,和他讲话的气势。接下来,他和梁惠王之间又有怎样的对话呢?我们下一讲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0101qndu

    囧😓…

  • 敖清玄香

    能说一下是按那本书讲的吗,可以照着书边看边听

    大鱼小洁讲国学 回复 @敖清玄香: 参看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