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金句】与民同乐(梁上.2)

第8讲:【金句】与民同乐(梁上.2)

00:00
14:21

我们接着学习《孟子》。来看《梁惠王上》的第二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zhuó)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wū)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汝偕亡!’民欲与之皆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另外一天,孟子又和梁惠王见面了。梁惠王正在皇家园林里游乐,见孟子来了,就站在池塘边,脖子往远处大雁麋鹿的方向一转,拿下巴一指,对孟子说:“贤者亦乐此乎?”


贤者,指有道德、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泛指优秀杰出的人。这个环境比较轻松,梁惠王也没太认真,有点儿揶(yé)揄(yú)、开玩笑地对孟子说,像您这样的贤者,平时总是一脑袋官司,好像担着天下道义,一说话就是大道理,动不动就是忧患、牺牲,那你们贤者,看到这么美的自然环境,看到悠然自得的鸟兽虫鱼,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到很快乐呢?


梁惠王这么问,也没什么恶意,开开玩笑,可孟子呢,又像刺猬一样,要扎人了。


孟子说:“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孟子还是单刀直入,用有点儿教训的口吻对梁惠王说:谁跟快乐也没仇,见到美景,人自然感到愉悦,这是本能。但是,作为主掌国家命运的领导者,就没这么简单了。贤德的领导者,一定是在天下安定,百姓都快乐之后,才去享受这样的快乐的,而少贤无德的领导者,虽然有这些亭台楼阁,鸟兽虫鱼,也是不会享受到快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您举两个历史上真实的例子吧。


你看,孟子用了举例说明,而且是引经据典。他先引用《诗经大雅灵台》这首诗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商朝末期,纣王无道,西伯侯姬昌的封地在陕西一带,他勤于政事,广揽人才,善待百姓,发展生产,深得民心,封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商纣王很恐惧,一度把姬昌骗到首都朝歌,软禁于羑(yǒu)里,后来周国大臣用重金和美女贿赂商纣王,才把他放了。姬昌回到周国,大兴仁政,成为当时天下诸侯的道德楷模。其他国家有什么矛盾,根本不去找天子商纣王,而都来找西伯侯姬昌调解。小的国家纷纷依附,周国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于是,在诸侯的拥戴之下,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这时,周文王要建一个灵台,在一个高地上,建起一个楼阁,既是人造景观,也是体现政绩,凝聚人心的象征。规划好之后,周围百姓纷纷自发来帮忙参与建设,很快,这个灵台就建成了。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周文王越说不用着急,慢点儿建就行,老百姓越踊跃,就像孩子为父母办事一样卖力用心。园林建成了,文王到园中游览,母鹿就趴在那儿,一点儿都不被惊扰。鹿长得很肥,鸟羽毛光洁,池子里鱼儿也自由自在,时不时跃出水面。整个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为什么会这样?文王是因为美景而感到快乐吗?他是因为爱护人民,又得到人民的爱戴而快乐啊。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为灵台,谓其沼为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孟子总结说,文王建楼台挖池塘,用的是民力,但老百姓不但不抱怨,给他干活儿还很高兴,而且楼台池塘建成了,百姓还管它叫灵台、灵沼,不是骂它的坏词,而是夸它的好词,含着美好、仁德的意思。园林里有很多鸟兽鱼鳖,老百姓也没骂他奢侈荒淫,反而为他高兴。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古代君王能够与民同乐,所以他感受到的才是真正的快乐。


而另外一个故事却与此恰恰相反。


夏朝末年的最后一任君王,是夏桀,他宠爱妹喜,酒池肉林,荒淫无道,内政不修,外患不断,诸侯都不来朝贺了,民不聊生,老百姓都非常痛恨他。可他呢,却自比为太阳,说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什么时候才会灭亡。


孟子引用《尚书》中,商汤讨伐夏桀时,军队誓师的誓词《汤誓》里的话说:“时日害丧,予及汝偕亡。”当时的老百姓都传唱着咒骂夏桀的民谣,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消亡呢?我愿意和你同归于尽!老百姓已经忍无可忍,要揭竿而起了。


孟子最后说,“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作为国家的帝王,竟然使老百姓怨恨到不想再活下去的程度,他纵然有亭台楼阁,奇珍异兽,难道还能独自享受吗?马上他的命都会被革掉啊!


你看,这就是孟子,君王一句玩笑话,他可不当玩笑话看待,他关注的焦点,始终不离人民的感受,始终不离君王和百姓的关系,始终不离仁政王道的思想。


这不是孟子愿意危言耸听,实在是战国时的环境让他有很强烈的紧迫感。当时各国之间动不动就兵戎相见,造成大量人口死亡,民不聊生,阴谋盛行,尔虞我诈,世道人心崩塌。孟子就像一个预言者、报警者,不遗余力向当政者振臂高呼,再不讲仁义道德,只知道自己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不能与民同乐,民心就会全都丧失掉了,时局就更不可挽回了。


这是危言耸听吗?事实上,后世帝王只顾自己享乐,大建亭台楼阁,而招致迅速败亡的,比比皆是啊。


比如,秦始皇,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建造起方圆三百里的阿房宫,尽收天下财宝、美女,他躲进密道,往来于二百七十间密室里作乐。但他能真正独享这份快乐吗?秦朝建立不过十五年就灭亡了。项羽一把大火,阿房宫烧了三个月,火还没有熄灭,这是多少民脂民膏!


隋朝,隋炀帝,杀父杀兄,继承皇位。他驱赶200万人,在洛阳兴建迷楼。因为这里太大了,有三座人工海岛,周围有十六处庭院。他自己说,就是神仙来来了,在这里都会迷路,所以被称为迷楼。园林里,花儿会谢,就用绸缎做成假花,四季如春;运河一直连到扬州,一次出行,8万人为他拉龙舟;做件大衣,要用白鹤的羽毛,结果全国抓鹤,甚至不惜砍倒大树,去捣毁树上的鹤窝,白鹤为了保护小鹤的生命,以至于在树上自己拔下长长的羽毛,投到地上来。不止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隋炀帝的暴政连鸟都怨恨之极了。


最终呢?隋炀帝被起义军抓住,活活勒死。迷楼被唐太宗李世民烧掉,也是大火烧了几个月才烧光。


还有后来,宋徽宗建艮岳,大运花石纲;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大建颐和园,无不是因个人享乐,而断送掉整个江山。


我们再想想孟子所说的,“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岂是一句空话?


下一讲,我们接着分享孟子金句,还和快乐有关,同样脍炙人口,“独乐(yuè)乐,与众乐(yuè)乐,孰乐?”

阿房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00101qndu

    一下子就没了子日学而时习之

  • 1500101qndu

    追够联张低亡瓦瓦辰

  • 1500101qndu

    扰昆凶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