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金句】王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上)(梁上.1)

第6讲:【金句】王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上)(梁上.1)

00:00
10:42

从今天起,我们正式来学习《孟子》一书的正文。


《孟子》共七篇,分别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为了阅读和讲解方便,后人又把每一篇分为上下两部分。和《论语》一样,每一篇怎么命名的呢,就是以这一篇的前两个或三个字为名。


这七篇中,梁惠王和滕文公,是战国时的国君;离娄,是上古黄帝时有超强视力的一位能人;公孙丑和万章,是孟子的学生;告子,是和孟子同时代的法家代表人物;尽心,是孟子主张的一种修养方法。


从这几个标题可见,孟子在书中是和各界人士,谈仁政,谈王道,谈心性,纵论古今的。和《论语》不同的是,《孟子》一书主要是散文体,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很有思辨性,又很有文学性。小朋友们写作文,就可以借鉴孟子的风格,他的很多句子,我们都可以直接引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孟子》的第一篇,梁惠王上的第一章。


大鱼老师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孟子强大的气场。然后我们再详细解读。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yàn)。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我们看,梁惠王说了一句,孟子说了一堆,而且不是顺着说,而是逆着说的,带着刺儿,能扎人的,很有点儿教训的口气。


这和《论语》一上来,孔子的话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论语》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语气非常柔和,讲出的道理四平八稳,无可辩驳。让人感觉,孔子是一位温和、宽厚、智慧的老者形象。而孟子不同了,感觉很猛,很直,很冲,说话不带拐弯的,无论对方是谁,直奔要害而去。


《孟子》一开篇的第一场对话,主人公是孟子和梁惠王。前面,讲孟子一生故事的时候,我们讲过,梁惠王,是战国七雄中最先崛起的魏国的国君,但他接班以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被秦国和齐国打得割地让城,不得不把首都从西边的安邑,迁到了东边的大梁,以躲避秦国的锋芒,魏国也因此被称为梁国,魏惠王,也被称为梁惠王了。


这一年,孟子大概53岁,梁惠王已经在位50年,当了50年的国君,当时已经81岁了。


这时候,梁惠王比较矛盾。一方面,自己国家总是挨揍,他也想摆脱这种局面,看到秦国重用商鞅,一跃而起,齐国设稷下学宫,广揽人才,自己也着急,也愿意礼贤下士,承诺优厚的待遇,延请能人,帮助自己提振国力。另一方面呢,自己年纪又大了,再活还能活几天呢,没那么大的魄力了,对生活享受比较在意,对伤筋动骨大搞改革,兴趣又没那么高了。最好,谁有个好主意,像是能马上见效的特效药,吃下去,就能强身健体,而不必大动干戈,开刀化疗动手术。


正好,天下知名的大学者,在国际社会闯荡多年,在齐国享有很高威望的孟子孟先生到我魏国来了,梁惠王大为高兴,亲自迎接,奉为上宾,当面讨教。


梁惠王一见到孟子,向他咨询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叟,字面意思就是老头儿。往尊重了说,就是老人家的意思。梁惠王,称呼比自己小近30岁的孟子为老人家,而没有称夫子,先生,虽然谈不上不尊重,但多少有点儿随意。


而且他对孟子说,老人家,您不远千里,不辞辛劳,大老远儿的来了,一定会有给我魏国带来利益好处的办法吧?亦,在这里加强语气,没有实在意义。但梁惠王问的很实在,您来了,有什么办法,能给我魏国带来好处?


我们听上去,这问的也没什么不妥,可孟子一下子像刺猬一样,要扎人了。他绝不是屈居于君王之下,随声附和的客卿顾问的自我定位,完全是给帝王当老师来了。他义正辞严地说: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一上来就把梁惠王的问题给顶回去了,并抛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国君啊,您何必一张口就谈利益好处呢?只盯着利益好处,可不是件有利益有好处的事情啊。您应该放下这个利字,只要重视仁义就可以了。这个亦字,是只要的意思。


你看,这就是高手谈话的技巧。不是你挖个坑,我就往里跳,顺着你说,而是一下子就击中要害,拆掉支撑对方观点的基础,然后迅速抛出自己的主张来,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发挥。比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你注意听一下,基本上都是这么回答问题的。


抛出自己的观点后,孟子开始论证它。孟子说,国君啊,你看,一个国家,国君动不动就说,“何以利吾国?”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的国家获利,得到好处呢?那么必然,下面的大夫,各级官员也会动不动就说,“何以利吾家?”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的部门,我的家族,我的利益集团获利,得到好处呢?同样的,下面的士庶人,普通公务员和老百姓,也会动不动就说,“何以利吾身?”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个人获利,捞到好处呢?


您想想吧,如果上上下下,从国君到大夫到百姓,个个都想着从别人那儿捞到好处,那国家就危险了!


孟子接下来是怎么劝说梁惠王的呢,我们下一节说。

孟子见梁惠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西西1230

  • 1500101qndu

  • 1500101qn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