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自我突破:认知升级,获得做到任何事的可能性

05 自我突破:认知升级,获得做到任何事的可能性

00:00
25:25

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头脑里的信念。信念就像一副眼镜,是你脑海里那些隐蔽的决策体系,根据这些决策体系,对某些事情你会很快得出结论,比如:

开会的时候,你对老板的决策有不同的看法,你会很自然地想:「没办法,老板都已经决定了,我只要闭上嘴,按他说的做就好。」


你抱怨同事不给力,你会很自然地想:「遇到这种同事,没办法,只能怪我倒霉」。


跟家人吵架的时候,你会觉得:「不是我的错,没办法,我只能强硬到底」。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办法不可能,但它们只是透过信念这副眼镜产生的一种想法。而这幅眼镜在帮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也过滤掉了很多可能性。


很多人就会想,那我们就打破这副眼镜,换一副眼镜啰!说得简单,但怎么可能说换就换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们就告诉他:不会啊,你超棒的!我们都很喜欢你!我们赞美他,发自内心地赞美,赞美多了,是不是他就换上一副眼镜了?没那么简单。


那要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四个字,认知升级。


来,先听一个例子:

一个读者写信给我。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做的是流水线。与此同时有一份让她很动心的职业,却是一家创业公司,薪水不高,更何况前途未卜。而现在的工作虽然无聊,待遇却很好。这让她和家人都很纠结。如果给的钱一样,她肯定换到创业公司。但钱真的也很重要。


她给我写信,是希望得到一些指点。


我说:「就算我建议你换工作,你也不会听吧。」

她说对对对,我就是被钱捆绑住了。


我说:「钱很重要。你算一下两份工作的年薪,大概相差多少?」


她告诉我,之后的发展前景不确定。以第一年来说,相差足有五万块。


我说:「那我建议你不要换工作了。但是你要写一句话,让自己记住,最好贴到什么墙上。这样你未来怀疑自己选择的时候,可以抬头去看。」


她问是什么话。


我说:「你就写——我用现在的人生,多换了五万块钱。我觉得值!」


我发过去,她就没再回复了。


过了几个月,她写信告诉我,她换了工作。


概念

你可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最后这句话有什么魔力吗?怎么她听完之后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五万块钱不是我告诉她的,是她自己说的。她肯定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她是怎么思考的呢?我估计是:哎呀,那份工作的风险太大了,不行不行……


注意这句「不行不行」,这就是上节课我们说的,信念。


好,现在我们来说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摘掉眼镜,而是觉察到自己戴了一副眼睛。


站到一个更高的视角,看到自己戴眼镜的样子。她的眼镜是在强调新工作的风险。这是她观察世界,做出判断的角度。角度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它挡住了一些信息。


这个读者考虑了那么久,但她居然没有评估过风险有多大,能不能承受。她的思维是什么呢?就是一句话:「不行!」不行是一个说法,是眼镜给到它的一个判断,不是具体的评估。得到「不行」这个结论,对她来说已经够了。都已经说不行了,还想怎么样啊?


就像课程一开始我列举的那些情景,我们脑海里第一个蹦出的念头就是:「不行!没办法!」于是思维就停在了这里。在认知疗法里,这样的信念叫做「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会放大那些不好的部分,而在于它让人停止思考:「不行,不可以,太可怕」,用这种情绪性的语言作为最终结论。它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出了一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安全的。可是圈子外面是什么呢?不行,不要去看,外面很可怕。

你觉得外面很可怕,OK,但是可怕的是什么呢?你没有看,你觉得你不用看。


好,你知道你没有看,这就够了,这就叫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不代表着你变得全能,变得聪明,你只是知道在原来的世界之外还有世界。原来那里是不存在的,它都不是一片黑暗,而是根本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字:不行。


这就叫画地为牢。所以认知升级之后的关键点,在于找到过去说「不行」的那些地方,去多问一句:如果真的走到圈外,又会怎么样?我不真的走,我看一看总行吧?


不要小看这个「看看」的过程,哪怕只是在脑子里想一想,在认知疗法里都是一个关键步骤,叫想象暴露。暴露是应对很多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它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改变你面对问题的姿态。我们习惯的姿态是回避,换一个轻松点的安全点的问题来想。现在我们要求自己暴露在这个问题面前,不回避,开始的时候会有点紧张。但是很快,可能几分钟,感觉就不一样了。


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风险,仔细看不就是五万块钱嘛。损失五万块钱可不可怕呢?可怕!但不是完全不可以。通过对这个风险进行评估,也就是在你觉得“不行”的地方,想一想为什么不行,改变就发生了。原本你的想法局限在舒适圈里,外面不存在任何可能,现在有可能了。当然,你还是可能选保险的选项,毕竟五万块是一大笔钱,对你现阶段很重要。但你起码知道了什么时候可以从圈子里跳出去——只要跳出去的价值超过五万块的时候。


你有很多选择,你要做的就是拨开畏惧的情绪,跳出去看一看,仔细评估每一个选择的收益和风险,这时,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

阐释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很多「不行,不可能,做不到」的领域。对不对呢?不知道,因为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检验。只是我们戴着的眼镜给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当我们试着去触碰这个结论的时候,自动化思维就拉响了警报,说:「不可以!怎么可能呢?」


但是,你看到这个过程,就多看一看。


有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体育赛事的世界纪录都是阶段性连续打破的。


什么叫阶段性连续打破?就是一个纪录可以保持很多年,一直不能被打破。然后在某一次比赛中,突然被一个运动员打破了。有意思的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有好几个人,接二连三地翻新这个纪录。好像牛人都商量好了,要在一段时间里扎堆出现一样。


比如,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很长一段时间都在10秒以上,1960年6月,西德运动员阿明·哈里首次把100米的成绩提高到10秒。这个记录保持了多久呢?整整8年。8年当中,有10个人跑出了同样的成绩,但就是始终打不破10秒的记录。


这个状态一直保持到1968年6月,美国选手吉姆·海因斯在美国锦标赛中创造了9.9秒的世界纪录。然后就在同一年,另外两个美国选手,Char Green和Ron Smith也分别跑了9秒9。这是手动计时的记录。之后改成用电子计时,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吉姆海因斯又创造了世界记录,9秒95。这三个人横空出世,相继闯进10秒大关,前后相差不超过半年。


这之后,9.95秒成了新的世界记录,一直没有打破,这次保持的时间更长,15年,没有一个人打破。直到1983年,美国选手加尔文·史密斯重新创造了新的记录,9.93秒。然后,牛人又一次扎堆出现了。仅仅一年之后,1984年,卡尔·刘易斯和本·约翰逊就把这个记录提高到9.92秒。是不是很有戏剧性?那么多年无人问鼎,忽然之间好几个人都来挑战这个记录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首先要怪医生,1935年,就有医学界的代表声称:人类肌肉纤维所能承受的运动极限绝对不会超过10米每秒,所以,人类100米跑的最快时间不会低于10秒。这就成了一个信念,统治了短跑界几十年,每一个运动员都想:「人类的极限就是百米10秒」他们戴着眼镜,就不会去看如何超越这个极限。而是只要跑到10秒就欢欣鼓舞,觉得已经达到了人类的极限。倒不是说他们会懈怠,或者故意让自己停滞不前,但是他们在勤学苦练的时候,无形中就会给自己画一条线,以「10秒」为目标来练习。当有人打破了这个记录,10秒之外的领域就被拓展出来了。就可以不断地有人突破。你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做数学题的经历。假如有一道题特别难,你怎么都做不出来,你就会想:「是不是题出错了?缺少一个条件?」这时候假如有老师告诉你:「题没错,再想想」,或者某个同学成功地解出来了,你就踏实了。他不需要告诉你是怎么解出来的,你只要知道存在这个方向,这条路能走通,这就够了。


接下来你会拿全部注意力去思考,就很可能成功。


但是假如没有这样的老师和同学,如果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就会想也许真的是题目有问题,这道题是做不出来的。你的意志就松懈了。很不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后面这种情况。


我遇到过很多人,后悔自己当初自己没有买房。为什么不买呢?通常的说法是:「因为没钱!」但如果真的没钱,他就不用后悔了,反正他当初也买不起。后悔的情况是,他当初可以贷款买一个房子,或者买小一点的,地段偏一点的房子,或者借钱凑一笔首付。但是他没买。换句话说,当时是买得起的,那他为什么会觉得买不起呢?如果让时间倒流,回到当时去问他,他还会说:「房子那么贵,没钱啊,买不起!」建议他贷款呢?他可能也是摇头:「贷那么多钱,不可以。」那么换到现在,他是不是真的买不起呢?可能他也可以买,但是要借一大笔钱,或者付出别的什么代价,在他这里还是「不可以」。所以限制他的可能不是钱,而是他头脑里的信念。相当于他戴着一副眼镜:「我只能买符合我条件的房子,超过这个条件的都不可以」。所以他看来看去,就始终看不到。


大多数人,被惯性驱使,服从默认的规则,以为生活的区域就像他看到的那么大,不存在其它没看到的地方。他需要有一天意识到,自己戴着眼镜的,他看到的面积是这副眼镜选出来的,这就是认知升级。从「当然不可以」到「为什么不可以」,再从「为什么不可以」到「说不定也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选择的真相,越来越具体,也越来越不吓人。之前是一片雾色笼罩的禁区,我们从来没有真的走近过。——这就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停一下。


在你做不出选择的时候,停下来,从更高的层面看一看,有一些可能性是你没看到的。没看到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都不知道自己没看到。所以,我们一起来做一点练习。


练习

这个练习的名字,叫做【旁观者视角】。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想到「不可以」的时候,先不要把主角想成你自己,「你」当然是不可以的,因为你已经习惯这么想了。试着做问题的旁观者,把主角换成另外一个人,他,如果他硬要这么做,他硬要贷款买房,硬要换工作,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你平时玩电脑游戏的话,不妨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养成类的游戏,你操作的角色正在经历你生活中遇到过无数次的剧情,但不一样的是,每次他要做一个选择的时候,都会弹出一个选择框:「A,这么做;B,不这么做。」


他就需要想一想,选哪个,选A会怎么样?选B又会怎么?


记住,哪怕你看到的是一个超级不靠谱的选项,停下来,给自己多一点时间。


受到信念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滑过去,说「这个根本不可能啊」。有时候甚至都不觉得这里存在一个选项,所以特别需要一个【旁观者视角】。比如老板安排你做一件特别不喜欢的事,如果是你自己的话,你可能就直接答应了。但你是一个旁观者,所以你要面对一个选择框:A,答应老板;B,拒绝老板。


你至少可以先想一会儿,再替你的角色做选择。

这就是一次认知升级的过程。想一想,在你平时忽略不计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地方可能跳出这个选择框呢?我最早觉得,每天至少三五次吧。后来觉得三五次太少,估计有好几十次,再后来我意识到,可以跳出来无数次。


还记得课程开始我举的几个例子吗?现在我们再来看一遍,这些问题有没有其他选项?


开会的时候,你对老板的决策有不同的看法,你很自然地想:「没办法,老板都已经决定了,我只要闭上嘴,按他说的做就好。」这时候忽然有一个选择框:「你有一个对工作的不同看法,你选择:A,说出来;B,不说。」


你抱怨同事不给力,你在想:「遇到这种同事,我也没有办法」,然后跳出来一个选择框:「你对同事有更高的需求,你选择:A,说出来;B,不说。」


跟家人吵架的时候,你觉得:「我又没做错,我不可以给他好脸色」。现在选择框弹出来:「你觉得你没有错,你选择:A,继续吵;B,和解。」


……


这是一个思维训练。我相信在99%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些选择,仍然会惯性地选那个默认的选项,因为在我们习惯的思维里,它是最有好处的。如果是这样,你再选一次也没什么损失。但是有没有可能,在某个选择框面前,出于某些特别的原因,我们可能会犹豫呢?会想:「管它呢!我试一试另一个选项。」


我们的人生剧情,或许就会因为这一次选择,走向不同的分支。


结语

我们要讲的认知升级,到这里就结束了。


通过这一课你收获到了多少?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挑战有多狠。


信念这个东西是没有边界的。你可能在很多事情上早就没有了任何纠结,你可以自由地换工作,你也有勇气贷款买房,但这不意味着你已经解锁了人生全部的可能性。举个例子来说,好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买房的同时,另一个朋友用差不多同样的钱,拆成两半,贷更多的款买了两套房。他的这个操作到现在带给他的收益,比他这些年工作收入的总和加在一起更高。但是能这样做的人很少,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从来就没有一个选择框跳出来,问他:

「你现在可以买一套房,也可以买两套房,你选择:A,买一套;B,买两套。」


升级你的认知,在这里停一下,你就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一点的可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土江楠

    昨天我在观察一个1岁小朋友画画时候发现:她画五角星时候的五个∠是单独画出来的,画出来的是一幅不伦不类的画,但是在她的认知世界里面这就是一个五个∠无法连接在一起的五角星。成年人的认知里是如何凑钱来买一套房子,孩子天性的认知里面是如何把钱拆解了来花,比如把钱拆解两份买两套面积小一点的房子。

  • 1387033ftdi

    【认知升级】 ​2022年4月3日,我无意中发现存放在冰箱里的土豆发芽了,是顺手“扔”进垃圾桶还是手下“留情”?我有些迟疑了。脑袋里的两个声音愈吵愈凶,一浪高过一浪。“快声音”尖而急促:“扔掉吧,断舍离”!“慢声音”柔而平静:“小主,我好想好好的活下去……”对呀,后疫情时代,“好好活下去”绝不是一句容易的事,“好好活下去”是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第二天一大早,我乘坐公车到*取回了5斤左右泥土,随即将这些泥土与家中闲置的绿萝腐土搅拌均匀后,小心翼翼地把发芽土豆按照牙苗切成三块深埋在花盆里,盖上土浇水至微湿,然后用塑料袋密封表面。 转瞬10天过去了,我打开塑料袋,再次浇水,再次将种养土豆的花盆搬到了阳光最充足的园子里…… 1天、2天、3天……30天,9珠土豆苗终将以顽强的生命力在花盆中破土而出,长出了属于它们的青春模样 ——2022年5月4日 ​

  • 一切安好_mx

    李老师的课程真的值得听,容易理解,没有浪费话语,希望多出课

  • 曾顺_t0

    原子弹的发明,可以映证信念、群体信念、主导者信念的重要性。最先研究原子弹的是德国,当时……

  • 吖丫_be

    是不是要告诉自己,别给自己设限,任何事皆有可能,只要保持乐观,保持冲劲!?

  • 伊水恒馨

  • shuwen12xu

    最近也很纠结,流水线金融民工,还是跳出来,总是被禁锢在对未知的不可控的恐惧感

  • _白白的张飞

    Momself里不但有文稿还有练习的模板,为什么喜马拉雅没有?都是一样的价格

    淼淼1977 回复 @_白白的张飞: 李老师有没有训练营哈?

  • 1368338uiwj

    nonono 那段时间有新的药物研发出来,或者有新的训练方法被研究出来了。

  • 一只患有失星疯的hsp

    谢谢李松蔚老师,正在经历这些困扰,您的方法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