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睡平安】087.为什么我们要先学《论语》,再学《庄子》

【睡睡平安】087.为什么我们要先学《论语》,再学《庄子》

00:00
18:0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人为什么要做君子? 


曾经有位朋友跟我说:“君子无可,无不可。”就是说君子没有什么一定要这样,也没有什么一定不要这样;有也行,没有也行。


小梁当时觉得这句话好高级,后来发现,《论语》中也有一句意思相同的话——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天下所有的事,没有什么可以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没有自己内在的贪婪、好恶、憎恨。做不做一件事,以社会的大众标准为标准,而不是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


人为什么要做君子?我在读《论语》的时候常常有这种困惑。


对小梁这种普通人来说,读《论语》时常常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每读一句,就心生一丝惭愧,这也是为什么有更多朋友喜欢《梁注庄子》比《梁注论语》的一个隐隐的原因。


在庄子的世界里,没有好坏对错,大家都会觉得“嗯,虽然自己不够好,但也没有那么坏”。但在《论语》里,孔子总是给我们很多关于好坏、对错的标准,常常用君子来砥砺他人,同时也砥砺自己。


人世间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己做小人,让旁边的人做君子——这样做,当然会很舒服。小人总是被君子包围着,但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


孔子站在一个更宏观的社会层面上,明明知道大部分人做不到君子,明明知道跟别人讲做君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但他还是要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我相信孔子还是有自己的良苦用心的,哪怕我们达不到心中树立的是非对错的标准,但这还是会隐隐地驱使我们成为一个不那么坏的人吧。



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先学习《论语》 



小梁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先学习《论语》,小朋友还是要有是非对错的概念。混到四五十岁时,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可以分辨了;对自己也有一些了解了;有了足够的褒奖,再来谈《庄子》,多少也算是尝试过了。


我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先学《庄子》,后学《论语》。大概在1992年第一次接触《庄子》时,就喜欢得不得了,那时我还是一名高中生。


真正开始接触是后来我的师父蔡志忠老师的《庄子》漫画版本,在心中播下一颗“庄子”的种子后,总是隐隐地担心自己做不了君子,而隐隐地想要成为君子这件事给自己产生了某种压力,所以一直不敢触碰《论语》。


我跟大家一起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慢慢慢慢地产生了两种感觉:第一,孔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刻板,还是很宽厚、柔软的,最起码儒家在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教条主义、凡事上纲上线的。


第二,孔子非常了解大部分人做不了君子,但仍然树立了一些标准,可能为了让整个社会有一个大致的行事准则吧。


尤其他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大臣可以杀掉君主,夫妻可以反目,兄弟可以同室操戈……所以孔子不得不在人世间提出了一个所谓君子的标准。


读这些内容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先接触《论语》——有一套关于好坏的标准,然后放下,才能有所依托。


就像如今巴菲特做股票,绝对不会再去看K线图、五周线、量比差、阴阳组(阴线和阳线之间的关系)、十字星……但你知道他在年轻时受过很严格的技术流派的训练吗?凡·高也不是一开始就画得很抽象、很后现代、很印象派,他的素描功底是非常扎实的。


所以当我们再看到“君子”这个词的时候,小梁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心得——我们明明知道也许有天自己不会被“君子”这两个字所束缚(起码不会被它的表面含义所束缚),但我们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少有点儿靠谱的样子,否则很容易陷入散漫。


我们学《论语》的时候,大致要有一个态度——对君子来说,不应该被自己的好恶、偏见、成见绑架,应该以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一个人能够见众生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被自己所在的世界影响了。


跳脱个人的世界观,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 


本篇我们学习《论语》中的这句话,我看到的就是,君子应该跳脱个人的世界观,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世界。


比如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子,这些人对国家的很多问题都很敏感。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站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要求来看,也许我们现在正在走向的那条路,是大多数人所需要的。


不要站在自己的朋友圈、自己每天看的新闻(因为你看到的新闻背后已经研究过你的好恶,每天推送的都是你关心的话题)的角度看待世界,而要以一个更开阔的视野去看待。这不仅仅是孔子在道德层面上给我们的教导,也许放在今天,哪怕是你要创业,可能也需要反向思考吧。



有一天,老吴(吴伯凡)说网易严选的东西又便宜又好(人均消费价格大概是二百五十块),有人冷冷地评论了一句:“你居然认为网易严选的东西便宜?”


老吴说他当时看见这条评论,后背一阵发凉。是啊,中国还有好多好多好多的人觉得网易严选的产品价格严重超过了他们的消费能力。淘宝的人均消费价格可能不到五十块,拼多多的可能不到三十块,但它们能发展成这么大规模,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时候,常常被网民的很多言论吓到,觉得怎么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后来我越发明白,其实不是别人的错,是我的错,我太狭隘了,只看见我的朋友圈和身边的那些人——我能看到的人其实是很“非主流”的。


我和老吴谈到一个话题,我说:“你有没有意识到,像你我这样的人,其实都是边缘人群,我们还在用一款i字母开头的手机。如果从数量上来说,用这款手机的人如今在中国可能不到百分之十,就算这样,他们仍然不属于主流人群。越来越多人在用年轻人用的、我们永远都不会用的各种应用软件,这些人就是真实地存在着。”


所以当我们读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最应该关心的是,跳出自己的好恶,以更宏观的视野去看问题。如是,你就没有那么多的情绪。你的情绪好了,怎么会睡不着觉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蓑烟雨晴_et

    高兴听你,难过也听你,上班听你,瞌睡听你,总之,挺安心的。

  • 刘晋_o7

    可是我们已经先听了庄子了

  • 信心信

    听了两年了,第一次留言

  • 快乐13_zg

    泼墨可能是国画用语,用来形容张大千后期创作很合适,而他以前功底十分厉害,临摹的作品后来被以为是原作,是真的。

  • 小柯980823

    跳出自己的好恶,以更宏观的视野去看问题。

  • 有裁有裁

    坚持听!做个好伴儿~

  • 精致的微风

    这一篇让我想到蔡先生书中的一段话

  • 十方宏润

    板凳

  • 铅笔_ng

    过谦了冬老师

  • Jin果儿

    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