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为何《大学》被排在四书之首?

9、为何《大学》被排在四书之首?

00:00
15:03

第四点叫处事之要。他引用董仲舒的一句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我在这告诉大家,董仲舒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正其谊不谋其利”“谊”就是“义”的意思了。所以只要是对的,就算对我不利我要做。只要是不对的,对我有再大的好处,我绝不做。这叫“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只要符合道的,不管有没有功效我都会去做。就是不符合道的,功效再好我也不去做。他在这里把这种道义以功利。大家看看,孔子是先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家看看到孟子的时候,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来了,就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怎么答复他?当头一棒,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就告诉他仁义比那个利还重要。到董仲舒这里来,他就把道义跟功利拿起来对比,这个叫做处事之要。

最后一条叫接物之要。接物之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上半段是孔子讲的。你自己不希望的人家加诸你的,你也不要对别人家这样做很合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都已经被联合国认为应该是人类普世的一个行为规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讲的。后面下半段是孟子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做的事想做做不成,你不要去怨天尤人,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根源,套一句明道先生讲的话“怨上怨下,怨左怨右,而中恕自己。”这样能办什么事。你看埋怨上司对你不支持,埋怨下属不配合你,埋怨你左右的人都不跟你搭理。中间就忘掉要求自己。大家去看看,要闹离婚的缘由,一定都把离婚的责任都推到对方去了。都忘记当初大家情投意合的时候,决定要结婚的那些理由,他都忘光了。只看到对方的坏处,忘掉对方所有的好处,把责任都推给对方。我们现在讲的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在这要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儒家很重要的一个信念,也就是把自己修好了,你才能够理顺人际关系。你不要把自己的不顺利都归咎给别人,我们人一定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就是接物之要。白鹿洞书院就这五条,79个字。没有一个字是他加上去的。他都是从这些古圣先贤的格言之论里面把它抽出来,作为他在白鹿洞书院跟这些要来求学讲学的人,互相勤勉的一个信条。我在这告诉大家,后来理宗皇帝,宋朝的理宗皇帝,他为什么被人家称为理宗?因为他为理学恢复名誉,为朱熹平反,理宗皇帝后来到太学就把白鹿洞书院揭示,抄了一份,送给太学。从那时候白鹿洞书院就成为天下书院的共同院训。后来朝鲜、越南、日本全部都一样,所以白鹿洞书院揭示可以说是整个东亚文明圈的高校的共同校训。

我在这就告诉大家,白鹿洞书院就凝聚了朱子学的精华。其实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朱熹袖珍版的《大学》,至于他的完整版《大学》是什么?就他46岁时候跟吕祖谦一起编的《近思录》了。朱熹他自己怎么说?他说“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什么意思?他说你如果要读“六经”的话,你就要先读“四书”。难怪以后“四书”的地位凌驾“五经”。然后他又说你要读“四书”之前最好先读《近思录》。所以《近思录》这一本经典是这么的重要。因为它就是朱熹心目中的当代版的完整版的《大学》。我在这里就通过这样让大家知道,原来朱子学是这么一回事。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朱子一辈子花时间最长,用力最深的就是《大学》 。现在大家都知道“阳明学”阳明他一辈子花的时间最多的用力最深的也是《大学》。王阳明有一本书叫《大学问》,这个《大学问》从哪里来的?因为朱子有一本书叫《大学或问》。阳明学就写了一本《大学问》,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就像朱子有这个《近思录》,阳明就有一本《传习录》一样。很多人不了解阳明学,老是从王守仁跟朱熹两人的歧义处在那里渲染,说他们这有什么不一样,我在这里告诉大家,用阳明自己的话。王守仁在21岁考上举人,从那时候开始,他就说他遍读考亭之书,也就把朱熹的著作都读完了。如果他没有遍读考亭之书,就不可能有37岁的龙场悟道。这一点大家要记清楚。有读王阳明的人一定都知道,王阳明他要走出自己的道路,要走出他自己的新学,切入点在哪里?他的切入点,就是挑战朱子,挑战朱子什么?他挑战朱子说,朱子把《大学》的章句调整了。阳明在《传习录》里面有这么写。大学古本明白易懂,容易下手做功夫。凭什么说这一段要放在那里,那一段要放在这里,又说哪里又欠了一段。王阳明讲的很清楚,他是反对大学章句。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朱熹在《大学》章句里面他自己有这样写,我念给大家听“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也就是说朱熹说,这个旧本有错简。什么叫错简?因为以前那个经书都是用竹简写的,你竹简有时候断掉了,可能这一片落到那里,这一片落到这里,这叫错简。他说“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就是说我现在就按照两位程夫子所定下来的版本,按照这个经文,所谓经文就是《大学》“经”一章,然后把下面“传”十章的顺序调整如下。我现在这样告诉大家,朱熹在他的《大学章句》里头写的一清二楚,王阳明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意思,我在这要先告诉大家一个重要的背景资料。王阳明都标榜他的学问来自于周敦颐,跟程颢。在历史上第一个白纸黑字写出来,说大学的版本有问题的。第一个就是程颢,第一个动手去调整大学章句的人就是程颢。程颢死了之后,他的弟弟伊川也就程颐,程颐就在哥哥调整的基础上,做更细致地调整,程颢跟程颐两个人调整的《大学》版本都保留在《二程集》里头,在《经说》里头。王阳明没看过吗?我在这只是告诉大家,也就是说王阳明批评朱熹的那一段话,完全可以用来批评程颢。但是王阳明终其一生没有跟我们交代。因为王阳明是个思想家,他不是个学问家,王阳明要掉书袋,实在是不够格。他跟人家掉书袋,都掉出很多笑话出来,但我在这里只是要告诉大家就是说王阳明他就在格物致知上面要挑战朱熹。我告诉大家,这个“格物”的“格”字,王阳明老是强调说,朱熹把“格”解释成为“至”就到达那个“至”,他说“格”应该要解释为“正”。我说这真无聊,人家朱子早在《四书章句》集注里面就讲“格,至也”另外一说也可以“格正也”都有。你“至”和“正”有相通之处,所以说在这里大家如果要研究阳明学,你就不能不把《大学》好好读好。阳明学大家记住,很多人都从阳明跟朱子的歧义处下手,结果他们都走偏了。大家要记住,阳明学的出发点就是朱子学,你如果没有对朱子学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的话,你就去读阳明学,那一定走入歧途。你只有对朱子学下足了功夫,你才能够看得出说阳明在儒学上有哪些新的创发,新的创见。他伟大伟大在那里。


所以说《大学》就很自然而然变成宋明理学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大学》就是因为朱子把它放进来成为“四书”里面,而且他讲说某要人读书,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所以大家看看,《大学》在朱子心目中的地位是这么崇高,王阳明就是因为,套句他自己的话说“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他说我对朱子的学说就像神明蓍龟一样。王阳明是很崇拜朱子的,但很可惜王阳明的这些徒子徒孙水平不够,没办法了解王守仁他自己真正的心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